养生健康

猩红热有哪些临床症状

猩红热有哪些临床症状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本病患者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症状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高热1-2天后,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布满针尖大小点状红疹,并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压之褐色。患儿面部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皮疹稀少,形成环口苍白圈。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猩红热

本病预防需注意这些防护要点: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2.若与患儿密切接触后应观察7~12天,必要时服用小儿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3.可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服用预防;

4.居室注意开窗通风;

5.保证水分、营养的充足;

6.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生活提示

由于孩子体质不如成年人健壮,抵抗力比较差,得病之后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孩子一旦生了病应及时治疗,对医院的一些治疗措施,父母也要辨证对待,不可一味的相信或者否定大夫的说法。

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猩红热一般起病很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病后24小时内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为三大特征性表现。

猩红热发热的特点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往往达39℃~40℃之间。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猩红热发热的原因是由于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它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侵入血流,从而引起了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在引起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又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并发疹。因此,猩红热病程中发热的高低和发热的持续时间,与猩红热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情况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体温越高,发热时间越长,皮疹出现的越多。

对猩红热发热症状较重的患儿,可给予小剂量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降温,并注意补充液体。一般不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以免损伤皮肤。

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猩红热症状也有所不同:

1、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着5-6天。外科性兄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

2、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一把你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可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检查时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见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3、出疹期:多见于发病1-2天出疹。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猩红热的特征之一: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扪之友粗糙感,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皮肤划痕。

猩红热特征之二: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猩红热特征之三: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盖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浮肿,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层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猩红热其他特征:猩红热患儿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系口周皮肤与面颊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但其诊断价值不及以上特征重要,因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

4、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皮疹愈多,脱屑愈明显。轻症患儿呈细屑状或皮状屑。重症患儿有时候呈大片脱皮,以指、趾部最显。此时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局部炎症也很快消退。此期约1周左右。

猩红热临床一般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猩红热症状表现不一:

1、普通型:95%以上的患儿属于此型,病程1周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有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

2、轻型:近年轻型患儿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中毒型:中毒性猩红热一般比较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儿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4、脓毒型:此型较为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5、外科型或产科型:如中毒症状较轻,则预后较好。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

在春冬交替季节,妈妈要警惕儿童患猩红热,观察孩子的身体,若孩子出现上述病症,则需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耽误。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1.孩子患上猩红热之后,最先表现出的是高热,体温有可能高达39℃~40℃。

2.伴随着高热的发生,病情较重的孩子会感到头痛、喉咙疼痛,有的还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3.病发后的第二天,孩子全身的皮肤开始发红、充血,并可见点状的红色鸡皮疹。但一般孩子的脸上不会出疹,只是皮肤发红,口唇周围常显得苍白,俗称“环口苍白圈”,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大约1周之后,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轻者呈屑状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

5.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杨梅舌,或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等并发症。

猩红热有何发病特点

A群(3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3-12岁的孩子容易患病。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少数可由被污染的食物、玩具、文具、衣服及日常用品等进行传播,皮肤黏膜损伤时也可感染。

诊断鼻炎的方法

鼻炎基本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X线鼻泪管造影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

鼻炎进一步检查:

1、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测致病菌。

2、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3、必要时病毒检查,需特殊培养、分离与鉴定。

鼻炎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

鼻炎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流感、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白喉等相鉴别。

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部症状较轻。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因这些病的开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应予注意。在这些疾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猩红热潜伏期及常见临床症状有什么

1、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2、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3、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临床表现,起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黏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

预防一,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预防二,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三,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预防四,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典型的猩红热起病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病后24小时内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为主要症状。潜伏期在2~4天,起病体温在38℃~39℃,重者达40℃以上。发热同时还会出现惊厥、谵妄、咽痛明显、食欲不振、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有脓性分泌物、舌质红、乳头红肿等全身不适。

如何对猩红热进行鉴别诊断

风疹该病前驱期短,发病第1天出现皮疹,皮瘆形态与猩红热不同,无黏膜瘆,皮瘆散在,色稍淡,1-2天即消退,无杨梅舌,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药物疹可呈猩红热样皮瘆,伴有荨麻疹样皮瘆,疹前有服药史,出疹无顺序,不伴有杨梅舌及咽峡炎症状。麻疹病初期有明显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发热4天左右出皮疹,皮疹形态与猩红热不同,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口腔黏膜疹与猩红热不同,皮疼消退后有色素沉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一般情况较重,高热不退、休克,从临床上不易与重型猩红热鉴别。但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区别,后期抗链“0”阴性。

相关推荐

川崎病和猩红热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川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一般体温39-40度,持续7-14天或更长,抗生素治疗无效,然后球结膜和口腔明显的充血,一般这种充血是非化脓性的,皮肤会出现猩红样的皮疹,淋巴结也会肿大,但是表面不红,无化脓性,可能会合并心脏的变化,主要是冠状动脉的损害,超声心动图或者心脏彩超会体现。 猩红热属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是具传染性的,一般是跟猩红热患者或咽炎的患者接触的病史,临床特点就是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猩红热以后会合并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的症状

对于猩红热这种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猩红热患者的症状,我们是否全面了解,只全面了解猩红热的症状,我们才能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症状,希望能帮助大家。 1.发热 :85%~97%患者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98%患者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

小孩猩红热症状是什么

1、 起病与感冒混淆 猩红热起病早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误与感冒混淆 区别在于:猩红热起病的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等3~5天红疹褪去之后皮肤会脱屑 2 出疹期: 猩红热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

你了解猩红热

猩红热为又称第二病,由A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疹退后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暂时性脱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猩红热一年四季都发生,尤其是冬春之季发病最多,主要通过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来传播的。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本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应该注意些什么?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猩红热较强传染性,如果家中孩子患上该病,应在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通常隔离期为7天左右。在护理患儿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吃高蛋

猩红热症状 猩红热产生原因

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与被感染者接触或吸入细菌而传播。一旦细菌侵入咽喉,就会繁殖井产生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症状。

小儿猩红热常见的护理方法哪些

1、小儿猩红热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2、小儿猩红热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3、小儿猩红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4、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

猩红热病人的饮食宜忌

因为猩红热着对应的食疗方法,所以很多的家长也会选择食疗的方法来治疗猩红热,但是在对食物的选择的时候,还是一些事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这就是猩红热患者的饮食禁忌,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一下。 一、猩红热吃哪些对身体好? (1)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 (4)高烧注意补充水

猩红热与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诊断鉴别方法: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1)麻疹: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

猩红热如何鉴别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