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尿毒症如何检查
一、尿常规:尿中除有大量蛋白外,可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有时也可有脂肪管型,Ⅱ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Ⅱ型>10个/HP。
二、选择性蛋白尿及尿中C3、FDP测定:Ⅰ型为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正常,Ⅱ型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往往超过正常。
三、血生化检查:除血浆总蛋白降低外,白/球可倒置,血胆固醇Ⅰ型增高,Ⅱ型可不增高。
四、血沉增速:常为40-80mm/h,血沉增速多与浮肿相平行,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五、蛋白电泳:α2或β可明显增高,α1、γ球蛋白多数较低。
六、肾功能检查:Ⅰ型正常,Ⅱ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预防蛋白尿要注意什么
蛋白尿的类型较多,防治自然是根据类型来进行。这种现象的肾病治疗工作主要是取决于肾病蛋白尿的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这是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来进行的。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预防蛋白尿发作应该注意:
1.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2.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
3.所有肾病患者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4.有水肿者应限盐,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有血尿阴虚火旺者不宜用补药。
5.如 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和病情加重。
6.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另外,是否注意防止复发诱因的出现(如感冒、劳累、腹泻等),是否能坚持正确的肾病治疗。蛋白尿预防是根据蛋白尿的各种类型进行的,不同的类型在蛋白尿预防上是不一样的,很多对于蛋白尿能否治好很关心,这个主要取决于病情,不过现在肾病治疗此现象是不难的。
肾病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尿常规:尿中除有大量蛋白外,可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有时也可有脂肪管型,Ⅱ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Ⅱ型>10个/HP。
(二)选择性蛋白尿及尿中C3、FDP测定:Ⅰ型为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正常,Ⅱ型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往往超过正常。
(三)血生化检查:除血浆总蛋白降低外,白/球可倒置,血胆固醇Ⅰ型增高,Ⅱ型可不增高。
(四)血沉增速:常为40-80mm/h,血沉增速多与浮肿相平行。
(五)蛋白电泳:α2或β可明显增高,α1、γ球蛋白多数较低。
(六)肾功能检查:Ⅰ型正常,Ⅱ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七)肾活体组织检查:可通过超微结构及免疫病理学观察,以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
蛋白尿的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
蛋白质漏出虽然少,但是这也不是就说明病症病症就发生的轻,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的话,也不能就说明肾病就一定严重,这些都是要检查才能下定论的。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验出蛋白尿不一定是患病
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是在体检时结果竟然是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是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 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4、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5、妊娠性蛋白尿与机体处于妊娠状态有关,分娩后蛋白尿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
5、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
其实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是用于检查我们的肾功能的是否正常的手段之一,而一般来说,选择性尿蛋白的正常值是0.1~0.2之间的选择性,而如果这种选择性蛋白尿出现数值升高,这样对于我们的身体危害性是极大的。
选择性蛋白尿
尿蛋白选择性就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中各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滤过的状态。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
定义:如尿中出现的主要是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好,这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相反,如尿中出现多景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差,这种蛋白尿称为作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指数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正常值:SPI界于0.1~0.2之间时为中选择性,是正常的临床表现。选择性蛋白尿指数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高选择性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敏感,预后较好。膜性或膜增殖性肾炎常表现为低选择性或称之为非选择性,表示大分子蛋白大量通过了肾小球滤膜,对激素反应差,预后不良。
需要检查的人群:被疑是肾病患者。
症状
1、在正常饮食、饮水条件下,尿中蛋白质的量在成人持续高于150mg/24小时,青少年持续超过300mg/24小时,常规定性试验为阳性,可叫做临床蛋白尿。
2、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量保持在180升之多,但是要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放出来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
3、蛋白尿并非都看做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包含两种。功能性蛋白尿也称做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群中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
4、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症状表现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
关于选择性蛋白尿的正常值,一般来说是在0.1到0.2之间,这样才是正常的表现和现象。而如果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质,这样则说明肾小球滤膜的选择性差,因此就需要及时就医和治疗了,大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