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宝宝缺乏与过量的表现
维生素D:宝宝缺乏与过量的表现
维生素D(钙化醇)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0种。维生素D被称作“阳光维生素”,皮肤只要适度接受太阳光照射,机体便不会匮乏维生素D。
★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
维生素D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达到超饱和的程度,以适应骨骼矿物化的需要。它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甲状旁腺协同,使未成熟的破骨细胞前体转变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吸收;使旧骨中的骨盐溶解,钙、磷转运到血内;还可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骨盐沉着,维持宝宝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有效地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维生素D还可以帮助宝宝吸收维生素A。
★ 宝宝每日推荐摄入量
0~1岁每日参考摄入量为10微克左右。因为母乳及牛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所以从出生2周~1.5岁都应添加维生素D。
因为可以通过户外阳光照射,帮助宝宝机体自我合成,所以夏天户外活动超过2个小时的宝宝可以不额外摄入。春秋适当摄入,冬季可以从蛋黄、鱼肝油等辅食中获得。
★ 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含有维生素D2, 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牛乳和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蔬菜、谷物和水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
★ 缺乏与过量的表现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软骨病、龋齿、骨质疏松症。
通过膳食摄入维生素D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或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可能。现在普遍认为维生素D的每日摄入量如果超过25微克,就有可能中毒,出现厌食、呕吐、头痛、嗜睡、腹泻、多尿等症状。长期摄入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抽搐及肾脏衰竭。
宝宝缺维生素有什么症状 缺维生素D
症状:缺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久而久之,就成缺钙。缺钙的宝宝就会爱哭闹、易惊、爱出汗、夜啼等早期表现。
饮食:建议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虾、蛋黄、奶制品、蘑菇、茄子等。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
维生素D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持免疫系统强壮,帮助对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果你经常生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是低维生素D的关系。
导致疲劳的原因很多种,缺乏维生素D只是其中之一原因。研究显示,低维生素D水平会导致疲劳,并且影响生活品质。
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骨头痛和下背痛有可能是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迹象。
抑郁的情绪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根据研究,抑郁症和缺乏维生素D有关联,只要适当提供维生素D,就能改善抑郁的症状。
手术或是损伤的伤口愈合太慢,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过低的迹象。根据研究,维生素D增加化合物的产生,这对形成伤口新皮肤很重要。
维生素D对钙质的吸收和骨头的代谢有关键的作用。所以低维生素D水平也会导致低骨头矿物质密度,造成骨质疏松等问题。
脱发通常是情绪和压力所导致,但严重时,也可能是营养缺乏和疾病所导致。秃头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头部和身体严重脱发。根据研究,低维生素D水平和秃头症有关。
肌肉疼痛的原因通常很难断定,但有一些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是儿童和成人肌肉疼痛的潜在原因。
维生素D缺乏病
疾病名:维生素D缺乏病
别名: 佝偻病,骨软化,骨软化病,骨软化症,骨质软化,软骨病,驼背,英吉利病
部位: 四肢, 颈部, 胸部, 腰部, 其他
科室: 营养科, 泌尿外科, 骨科
相关症状: 佝偻病, 骨质疏松, 肾性骨质软化
检查:
药剂治疗:
简介: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日晒少(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维生素D前体转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奶、蛋、肝、鱼等食物)、吸收障碍(小肠疾病)及需要量增加(小儿、孕妇、乳母)等因素,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其突出的表现是小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并同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宝宝缺维生素d的危害
维生素d是调节人体内的钙平衡,促进钙和磷吸收代谢,保持骨骼健康,促进骨正常生长的。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代谢紊乱,使骨内钙质移入血中,骨质疏松,易引起宝宝患佝偻病(缺钙、软骨病)引起骨骼畸形等疾病。
宝宝患佝偻病初期,常因血钙降低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多以精神症状为主,患儿烦躁、夜惊、多汗、头部常在枕上转动摩擦形成“枕秃”,肌肉韧带松驰无力,腹肌软弱、肝脾肿大,食欲不振,易腹泻或便秘,可有贫血,抵抗力降低。
缺钙继续加重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骼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如患婴颅骨软化(乒乓头);进而头骨隆起呈方形(方颅)等,由于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脊柱不能承担本身重量而形成驼背或侧弯,重症患儿学步时尚可见到行如鸭步。
由于钙磷代谢失调,患儿的牙齿发育也迟滞,恒齿稀疏、凹陷、带沟,结果容易发生龋齿。这些都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危害。
维生素d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维生素,它可由皮肤内的维生素d原经阳光照射而产生。因而,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有效方法是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骨骼发育异常的表现是缺钙,但是单纯补钙片之类不能预防佝偻病。医学家指出,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效果。
维生素D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日晒少(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维生素D前体转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奶、蛋、肝、鱼等食物)、吸收障碍(小肠疾病)及需要量增加(小儿、孕妇、乳母)等因素,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其突出的表现是小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并同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维生素D缺乏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 如果有充足的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紫外线的强度,照射时间和皮肤暴露的面积成正比,在冬春季节因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或在多雾地区,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高楼林立都可使紫外线照射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多见于在2岁前未进食有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婴幼儿和长期母乳喂养又没有及时补充鱼肝油的孩子,小儿由于生长速度迅速易引起相对缺乏,尤其在早产儿,双胎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钙,磷储存少,出生后生长快易患佝偻病,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的母亲体内储备钙大量消耗,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很快出现骨软化病。
3.维生素D吸收不良及活化障碍 慢性乳糜泻,肝,胆,胰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在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降低和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下降使骨质疏松症加剧,肝,肾严重病变影响维生素D羟化为活性的25-(0H)D和1,25-(OH)2D。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Ⅰ型为25-(OH)D 1α羟化酶的功能受损,Ⅱ型系基因突变致1,25-(OH)2D受体损害。
苯巴比妥药物可诱导肝微粒体酶改变,使维生素D 25-羟化酶的活性下降,并促进胆汁分泌,使维生素D降解加快,从而降低血清中维生素D和25-(OH)D的浓度。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内钙磷吸收减少,使血钙,血磷下降,血钙下降促使甲状旁腺分泌增加,后者有促进破骨细胞溶解骨盐作用,使旧骨脱钙,骨钙进入血中维持血钙接近正常,但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磷的再吸收,以致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血液中钙磷乘积降低(<40),使体内骨骼成骨过程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造成骨骺端及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引起佝偻病及骨软化病。
如果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很快游离到血中,则血钙下降,如血总钙下降到1.75~1.87mmol/L(7~7.5mg/dl),血游离钙低于0.88~1.0mmol/L(3.5~4.0mg/dl)以下,出现手足搐搦低钙惊厥(图1)。
宝宝缺乏维生素D的二三事
很多宝妈们都担心宝宝缺钙,其实根源是在于缺乏维生素D,那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呢?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补充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有哪些?下面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为什么维生素D对宝宝很重要?
维生素D是宝宝骨骼强健和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宝宝如果摄入维生素D不足会发生什么?
如果宝宝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佝偻病”,佝偻病会引起骨骼的改变,如方颅,鸡胸,膝外翻(X型腿),膝内翻(O型腿)。
哪些宝宝容易缺乏维生素D?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或母乳喂养与配方奶混合喂养的宝宝,尽管母乳中其它营养成分很充足,但维生素D的含量是比较低的。有下列情况的宝宝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早产的宝宝;很少外出,接触阳光少的宝宝;深色皮肤的宝宝;喝奶少的宝宝;有一些特殊疾病的宝宝,如囊性纤维化或乳糜泻的宝宝。
家长如何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
直接补充维生素D是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维生素D的剂型有胶囊型,也有液体。
宝宝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D?
专家推荐宝宝从出生后数天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400至600个单位,至于宝宝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D,什么时候需要补充,需要补充何种剂型,家长最好和儿科医生商量后再决定,因为宝宝的吃奶及饮食情况不同,需要的剂量也不同。
需要检测宝宝的维生素D水平吗?有无检测手段?
一般情况下是没必要检测的,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要求做维生素D检测,抽血就可以检测宝宝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宝宝可以从哪些饮食中摄入维生素D?
下列饮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
配方奶粉,奶,酸奶,橙汁;加了维生素D的米粉或米糊;鱼肝油;鲑鱼或鲭(鱼)。
太阳光通过照射宝宝皮肤也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D,所以经常的户外活动在宝宝锻炼的同时也得到了维生素D。
宝宝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缺乏维生素B12
症状: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时,就会造成其生长发育迟缓,婴儿可出现:呕吐、嗜睡、生长落后、肌张力低下,智力发育落后或停滞。大约有50%的婴儿有异常运动,表现为:颤抖、抽搐、舞蹈病的症状、肌痉挛等。
饮食:宜多吃鱼虾、禽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
宝宝缺乏维生素的表现 缺乏维生素B1
症状:脚气病,消化不良,气色不佳,对声音过敏,小腿偶有痛楚,大便秘结,厌食,严重时呕吐、四肢浮肿等。
饮食:要多吃猪肉、动物肝肾、全脂奶粉、小米、玉米、豆类、花生、南瓜、丝瓜、杨梅、紫菜等,其中花生米最好。
宝宝能吃香菇吗
宝宝能吃香菇。香菇高蛋白、低脂肪,体内还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留醇,它能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物质被人们吸收后,对于增强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很大的功效。
宝宝长个子离不开维生素D,香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宝宝食用可预防宝宝佝偻病。其次,缺乏铁、锌元素的孩子生长发育会迟缓,而香菇干品中钙、铁、锌等矿物质含量也较多,这些都是宝宝长个期间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另外香菇含有双链核糖核酸,宝宝食用能预防流行性感冒等症。
宝宝食用香菇能预防龋齿。首先,蘑菇皇后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体,能够抑制口腔内致病菌的生长,阻止牙菌斑的形成,防止龋齿。
香菇中还含有鲜香味的物质鸟苷酸和香菇精,气味芳香,有助于口气清新。另外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同样具有杀灭有害菌,保护牙齿的作用。
宝宝磨牙的危害有哪些 缺乏维生素D
一岁半宝宝缺乏维生素D也会出现磨牙的情况。
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动。并且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的症状。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钙片,平时多晒太阳,夜间磨牙情况会逐渐减少。
宝宝缺乏维生素的表现 缺乏维生素C
症状:维生素C在造血、保护血管、促进脑发良方面的作用突出。若摄取不足,首先出现出来的便是食量减少、贫血、牙龈、鼻黏膜及皮肤出血等症状,智商也低,其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
饮食:要注意多吃鲜枣、山楂、柑橘、猕猴桃、柿子、芒果、黄瓜、白萝卜、丝瓜、西红柿、菠菜、香菜、韭菜、黄豆芽等。
宝宝吃香菇有什么好处
1、香菇高蛋白、低脂肪,体内还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留醇,它能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物质被人们吸收后,对于增强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很大的功效。宝宝长个子离不开维生素D,香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宝宝食用可预防宝宝佝偻病。
2、缺乏铁、锌元素的孩子生长发育会迟缓,而香菇干品中钙、铁、锌等矿物质含量也较多,这些都是宝宝长个期间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另外香菇含有双链核糖核酸,宝宝食用能预防流行性感冒等症。
3、宝宝食用香菇能预防龋齿。首先,蘑菇皇后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体,能够抑制口腔内致病菌的生长,阻止牙菌斑的形成,防止龋齿。
4、香菇中还含有鲜香味的物质鸟苷酸和香菇精,气味芳香,有助于口气清新。另外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同样具有杀灭有害菌,保护牙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