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流行性乙型脑炎食疗方

流行性乙型脑炎食疗方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鲜香蕉根1 000 g,蜜糖适量。

[制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蜜糖适量,即可。

[功效]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乙脑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温服。

2,二叶豆豉翠农汤:

[原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适量。

[制作]将前4味药清洗干净,一起放入沙锅煎汁,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凉透表解毒。用于乙脑轻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精神不佳、微有呕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服法]1剂/d,连服4~5日。

3,化斑粥:

[原料]生石膏30~60 g,玄参10 g,犀角3~5 g(或水牛角6~10 g),鲜荷叶半张,绿豆30 g,白粳米100 g,清水适量。

[制法]将玄参、荷叶洗净,与石膏加水煎取汁。再与粳米、绿豆煮粥,调入犀角末。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于乙脑,症见温病热在营血,高热口渴,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者。

[服法]温服。2~3次/d。

4,双根西瓜盅:

[原料]西瓜1个(约250 g),鲜茅根60 g,鲜芦根100 g,鲜荸荠、山楂糕条、糖莲子、鲜荔枝各50 g,金山雪梨30 g,白糖300 g,罐头银耳、清水适量。

[制法]将西瓜洗净皮,横切其1/6作盖,并将西瓜切开之盅口上下削成锯齿形,挖出瓜瓤待用;瓜瓤、山楂条、荸荠分别切成小粒,莲子对剖开,雪梨切片,荔枝去核切成小块;鲜茅根、芦根洗净,水煎取汁300 mL,加白糖溶化后入莲子、瓜瓤、荸荠、雪梨煮沸。再入山楂丁,起锅,与银耳一并倾入西瓜盅内,加盖入冰箱放置1~2小时。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温病初在营血,高热口渴,躁扰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等症。也可用于乙脑早期。

[服法]随量服食。

5,水牛角地龙汤:

[原料]水牛角50~100 g(或犀牛角3~6 g),地龙9 g,清水适量。

[制法]水牛角切片,放沙锅内水煎2小时,再人地龙煎服。

[功效]清营凉血,熄飙止痉。用于乙脑,热入营分高热,午后或晚上较甚,头痛剧烈,抽搐昏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服法]1剂/d。分2次服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预防

预防方法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预防药物

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灭活疫苗主要是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鼠脑纯化灭活疫苗是从感染鼠脑培养制备的,由日本研制生产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和使用的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为我国生产,病毒经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制备的疫苗,1998年开始生产使用,随后在全国大面积使用。近年来,Vero细胞纯化灭活疫苗已在研究生产,这是新一代的乙脑灭活疫苗,有较好发展前景。

减毒活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乙脑SA14-14-2株,为目前唯一获得认可和推广使用的乙脑活疫苗,自1989年获得新药证书以来,该疫苗产量不断增多并在全国广泛使用达3亿多人份。该疫苗具有接种针次少,副反应小,免疫原性高、免疫效果好等优点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到韩国、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家。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 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和人,其中猪和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他老鼠、鸡鸭、鸟类、羊、兔子也可作为传染源。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是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蚊虫通过吸食处于病毒感染的动物,使得口器感染病毒,再经由口器叮咬其他动物时,传播开来。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较多,成人多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患者,感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病毒。10岁以下的幼儿,免疫力较弱,感染后容易爆发病症。
该病病发后痊愈,患者对该病的免疫力会变强并且持久,通常不会有再次病发的可能。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都有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家畜的圈里,这种蚊虫最多,当它们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特别是猪时,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迅速繁殖,其数量可增加到原来的5~10万倍,然后它进入蚊的唾液,在蚊子叮咬人时,将病毒注入人体,引起感染。

在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认识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上,都是要全面的进行,这样疾病对身体损害很大,而且人体患有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夏季的时候对蚊虫叮咬都是要预防,避免引发这样疾病,这点夏季要注意的。

流行性乙型脑炎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

乙脑,也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其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感染乙脑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其实很少,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大约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所以,病人并不会成为感染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感染源为家畜,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而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既然知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那么大家该如何预防呢?

1.当患者在表现出乙脑的临床症状之前,病毒血症期就已经结束,因此隔离措施对预防的意义不大。因为家畜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应当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处理好家畜栏圈的卫生情况,经常清除栏圈内外的蚊虫,对猪等家畜接种疫苗等,可以针对传染源进行有效预防。

2.已证明多种蚊虫都可以传播乙脑病毒,不同地域的主要传播蚊虫也不同。因此应调查本地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蚊种,根据其生态学特点,开展灭蚊工作。灭蚊工作应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进行,也应该长期进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措施。

3.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国内使用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接种疫苗,经研究,接种人群反应轻微,预防效果较好,疫苗接种后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产生免疫效果。因此10岁以下儿童都应该在当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左右完成接种,并且在初次基础免疫之后应该再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免疫。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夏秋季,常见病人为儿童,临床表现多为高烧、头痛、昏迷、恶心、呼吸衰竭等,部分病人会有严重的后遗症,重症病人病死率比较高。由此可见,流行性乙型脑炎患病后果严重,且易感人群为儿童,希望大家能做好预防,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出生时 乙肝疫苗 第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第一次 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 第二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 第三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 第一次 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四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第一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与前剂间隔6-12个月) 第二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 第四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岁 麻风腮疫苗 第二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三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相关推荐

乙型脑炎的常见并发症 并发泌尿系统感染

患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还可能会感染大肠杆菌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尿路上皮对大肠杆菌的侵入产生的炎症反应,通畅会伴有菌尿和脓尿。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夏季来临,蚊虫又开始肆意猖狂,每每发生幼童被蚊虫叮咬出现昏迷,几度出现生命危险的病症,这是因患上乙脑所致。医生表示,夏秋相交时蚊虫会上演“最后的疯狂”,也是乙脑的高发期,市民需警惕。 当真的被蚊虫叮咬发病之后,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

口角炎接吻会传染吗 接吻还会传染什么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体表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

四氯化碳中毒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时,应注意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感染疾患相鉴别,出现肝,肾损害时应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肾内科疾患及其它中毒性,肾病相鉴别。 慢性中毒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相鉴别。

得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1)隔离:病人需住院隔离,病房应有防蚊和降温设备,空气流通,室温以26℃为宜。 (2)饮食及营养:乙脑病人因高热、惊厥消耗大,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可给予清凉饮料及流汁饮食。不能进食的给予鼻饲。 (3)液体供给:极期的病人极易失水,应及时补充,成人1500~2000ml/d,小儿50~80ml/kg·d,其中含钠液占l/4,注意酌情补钾。 (4)护理: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每日以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并注意保护角膜及防止褥疮的发生。 二、对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重型乙型脑炎

通常发热在40度以上,有昏迷、惊厥、显著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呼吸、循环均可发生衰竭。休温多迅速上升至39—40度甚至以上,发病初1—2天内有严重的头痛、头晕、疲倦、恶心、呕吐、嗜睡或有烦躁不安、兴奋,或表情呆板、对外界反应差,眼结膜充血,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颈强直,婴幼儿可出现前囟门凸出。 约经过24—28小时病情更加严重,体温可高达4I度以上,出现昏迷、惊厥,肢体呈强直性或迟缓性瘫痪。在深度昏迷下,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可至呼吸衰竭、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在乙脑流行区,家畜的感染率很高,猪感染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马和牛。猪发生感染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持续时间长,对乙脑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人感染乙脑后,不论是隐性感染的人还是病人,在他们的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持续时间也短,大约只有1周左右。所以,病人在本病的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总之,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重要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在大部分地区,是传播乙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并发症以什么最常见 并发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对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消失、昏迷的患者最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人体感染乙型病毒正是引发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毒之一。

神经疾病有哪些

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B型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胸痛、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库鲁病或属慢病毒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能由麻疹病毒的突变株引起。 寄生虫侵染,如脑型疟疾、脑型并殖吸虫病、脑型囊虫病。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亦可致脑膜脑炎。 一部分癫痫的病因是脑膜或大脑皮质感染后局部瘢痕形成为病灶。 中毒包括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可致外周运动神经麻痹、铅中毒性脑病,汞、砷、铊中毒亦影响神经系统。 有机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类中毒可抑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