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骨折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不要长时间采用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不代表患者的骨折处一定会愈合,甚至在生活中患者无法从外表察觉骨断部位是否按照预期愈合。而且因为长时间处于石膏内部,患者骨折的肢体肌肉会因为无法活动锻炼出现废用性的萎缩。
2、骨折治疗阶段不要采用任何形式的热疗
出现骨折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会处于急性炎症水肿期,任何形式的热疗都不会帮助患者修复骨折附近受伤的组织,反而会导致患者骨折部位出现更为严重的疼痛、肿胀,影响治疗效果。
最后,就是骨折的调养了。长时间的卧在病床上,并不能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反而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
骨折一个月能走路吗 为什么骨折后要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其中功能性锻炼是骨折愈合的重中之重。多种形式的功能性锻炼能促进消肿,促进骨骼愈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尽快地恢复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髌骨骨折治疗
髌骨骨折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1)适应证:髌骨骨折超过2~3mm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形状,修复伸膝装置并牢固内固定,以允许早期活动。
(2)手术入路:髌前横弧形切口,弧顶在髌骨下极下1mm~1.5cm,两侧至两侧侧方中点,此切口,能充分显露折块,骨折复位及修复伸肌扩张部和滑膜撕裂。根据皮肤擦伤情况,亦可采用膝正中纵切口或髌旁外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远近端分离,显露髌骨前面,股四头肌腱、髌腱及内外侧扩张部。通过扩张部的撕裂口,彻底清除关节内血肿及碎骨块。用两把大的巾钳将骨折块复位,通过扩张部,触摸关节面,经反复调整巾钳位置,达手摸关节面平整,即将巾钳暂固定,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内固定,最后修复扩张部。
(3)手术内固定种类及选择: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总的可分为两类,一类行内固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内固定比较坚强,不需外固定。笔者以新鲜尸体膝关节做成髌骨横行骨折,在实验机上行多种内固定生物力学试验,得到股四头肌对髌骨的拉力及股骨的作用力。
环形钢丝、Magnson钢丝与张力带钢丝固定,不能胜任2倍体重负载,在临床上内固定后仍需外固定保护;AO张力带钢丝固定作用比前者显著增强,有两根克氏针穿入髌骨之中,分担了应力,保持髌骨的稳定,但系一根钢丝环绕两根克氏针,如两针偏离髌骨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则钢丝固定的稳定性不佳,致固定失效而产生侧方移位。改良AO张力带钢丝,两根克氏针各有一根钢丝固定,其固定作用强,不因固定针在髌骨中的位置不对称而失去稳定性,在两钢丝之间不产生扭矩的弊病。当去载后即使骨折前面间隙达0.8mm,亦不发生骨折移位,说明其稳定性好,由于其负载是2倍体重之上,故术后不需外固定。
3.改良张力带钢丝 用两枚2mm的克氏针自髌骨上极穿入,经骨折块由下极穿出,两针位于股骨四头肌腱两侧,并平行,然后用18#钢丝,环绕克氏针四个尖端固定。本院改良张力带钢丝,仅将改良张力带钢丝的环形钢丝固定,改为两根钢丝分别单个上下针端固定。在粉碎骨折,还可加用横行或斜克氏针加钢丝固定。
髌骨骨折中医治疗
一、手法整复: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侧向 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并对位。若用手指触摸髌骨前面不平整或X线透视有前后残余移位时,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挤按向前突出 的另一端,使之对齐。对位满意后,即可固定。
二、固定:
1、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后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2、抱膝圈固定: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分离移位不超过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复,比较稳定,用绷带量好髌骨轮廓大小、作成圆圈,缠好 棉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四条,各长60cm。后侧垫一托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cm、厚1cm,板中部两侧加上固定用的螺丝钉。骨 折经整复满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关节后侧及髌骨周围衬好棉垫。将抱膝圈套于髌骨周围。固定带分别捆扎在后侧托板上。若肿胀消退,则根据消肿后髌骨轮廓大 小、缩小抱膝圈。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
3、髌骨爪固定:分离移位较明显的髌骨骨折,可采用髌骨爪(抓髌器)固定,疗效颇为满意。
肋骨骨折治疗方法
1.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的治疗 骨折两端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发生错位、活动很少,多能自动愈合。固定胸廓主要是为了减少骨折端活动和减轻疼痛,方法有:宽胶条固定、多带条胸布固定或弹力胸带固定。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
2.连枷胸的治疗 纠正反常呼吸运动,抗休克、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损伤。当胸壁软化范围小或位于背部时,反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厘米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厘米或为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征)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首先暂时予以夹垫加压包扎,然后进行肋骨牵引固定。以往多用巾钳重力牵引,方法是在浮动胸壁的中央选择1~2根能持力的肋骨,局麻后分别在其上、下缘用尖刀刺一小口,用布钳将肋骨钳住,注意勿损伤肋间血管和胸膜,用牵引绳系于钳尾部,通过滑车用2~3公斤重量牵引约2周左右。目前,已根据类似原理设计出多种牵引器,是用特制的钩代替巾钳,用胸壁外固定牵引架代替滑车重力牵引,方法简便,病人能够起床活动且便于转送。在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病人一律应用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但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器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固定胸廓方法有:①厚敷料固定包扎:适用于软化胸壁范围较小者或紧急处理时暂时使用。方法是用棉垫数块或沙袋压迫覆盖于胸壁软化区,并固定包扎。注意压力适中,不宜过紧,以免肋骨骨折端嵌入胸膜腔内,发生气胸、血胸等并发症。②胸壁牵引固定:在局麻下用手术钳夹住游离段肋骨,或用不锈钢丝绕过肋骨上、下缘,将软化胸壁提起,固定于胸壁支架上,或用牵引绳通过滑车进行重量牵引,牵引时间为2~3周。
骨折后遗症是什么
后遗症(也叫‘骨折病’)是骨折后相当长时间没有恢复的,你现在处于骨折治疗的恢复过程,不能是后遗症。功能恢复是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既要骨折愈合又要恢复功能除了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达到,其余任何疗法都不能兼顾,所以固定去除后功能恢复就成了主要问题。肩关节外展、旋转、持重都需要逐渐练习,主动为主,禁止暴力。熏洗中药配合可以消肿和功能恢复。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先熏后洗,熏洗中主动活动关节。按我说的去做,不会有后遗症。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
锁骨骨折要根据锁骨骨折移位和成角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血管、神经的损伤来判断治疗。
一般来说,锁骨有一定的成角移位和畸形,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治好的,可以选择八字绷带外固定,但是如果说病人不能忍受八字绷带的痛苦,或者是成角畸形较大。,同时可能合并有血管神经的损伤,这时候还是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较好地复位固定,同时也利于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和恢复。
骨折治疗原则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骨折治疗方法
骨折西医治疗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骨折中医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骨折一般分三期来治疗。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
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12克。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
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各12克。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
可用健步虎潜丸,每次服5克,服二次,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黄芪、桑枝各9克,络石藤15克,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西药左旋多巴等,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壮骨关节丸、三七片等均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