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1.至少每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应定期复查。另外,即使有药,如果测的指标(血糖、血压等)偏高, 也应及时就诊。切记:到医院不是单纯取药,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听医生的指导。
2.到医院复查时, 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尽量保持平时的规律,看病尽量是进餐后,到医院可测餐后血糖。如需做空腹相关检查,可次日早晨空腹查。看病和空腹检查同时做,常会打破平时服药和进餐的规律,造成病情的波动。
3.除了查空腹血糖外, 还要同时查餐后2 小时血糖。此外,尿常规时常也要检查,不是为看尿糖,而是查看有无尿路感染、尿蛋白等。
4.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 尽管尿糖阴性, 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血糖仪应该是每个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工具,应学会充分利用,通过日常监测,找出自己的规律,适度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生活质量。
5.每 3 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该检查可反映近 2~3 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应点面结合,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6.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 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重点在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年龄大的患者,还可以同时检查可能伴随的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疾病等。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别的病友的经验也要理性对待,糖尿病需要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
8.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经常更换医院和医生, 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看病不是小事,要有足够的耐心;疾病是复杂的,要给医生时间观察、分析和判断再调整治疗。永远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有一望即知、手到病除的神医,尤其对慢性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看门诊时注意事项
现在医院的普通门诊医生给每位患者的看病时间大约是10分钟左右。但实际上,目前大医院的专家门诊都是超负荷工作,因此,这10分钟时间,看病质量往往还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作为病人,尤其是外地患者,千里迢迢来看病,好不容易见到专家,都希望能多说几句,常常时间不够用。因此,医生和患者都需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好门诊接诊时间,既要省时间,更要保证看病的质量。作为患者,门诊就诊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如果第一次到某医院专科门诊就诊,述说时病史至少要明确:1、糖尿病病程,即患糖尿病多久了?2、目前有否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蛋白尿等,如果从未接受过这方面检查,也应该告诉医生,以便尽可能快地接受检查。3、是否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伴随的情况或疾病。4、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家族史。5、是否有吸烟、饮酒等可能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6、目前的治疗,如是否控制了饮食和每天参加运动、吃什么药等。另外,应该带上最近检查的化验单或者在家自测的血糖结果。
对于一个有10年、2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这么漫长的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次的药物调整和检查。如果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好这10分钟时间,还是可以说明许多问题的。如门诊患者中有的将自己服用的药物和近期的血糖监测结果列个单子,医生一看就明白。
糖尿病的诊治存在四低
1、糖尿病检出率低,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以致其中一些患者直到发生严重心脑血管异常,才查出有糖尿病。据对4000多患者进行调查,很少有人知道应定期检查血糖。
2、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低。一些患者虽然在体检中查出尿糖或血糖不正常,但却不清楚其危害性,不去定期看病。
3、接受治疗率低。一些人明知自己有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治存在四低,却不重视,不积极治疗。
4、治疗达标率低。由于治疗措施不利,很多患者虽经治疗却达不到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控制指标,导致各种并发症。
潘长玉教授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向公众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五类糖尿病患者适合看中医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通过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
糖尿病患者须知
1.每天饮食要规律
规律的饮食对控制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进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至5小时。易出现低血糖的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
2.熟记低血糖的表现,随身携带快速吸收的糖果
低血糖最常见的也是最迅速的反应主要包括饥饿、头昏、心慌、出冷汗、紧张、发抖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及时吃一些糖块、加糖的水等以缓解低血糖反应。
3.随身携带糖尿病用药卡
随身携带用药卡,以防万一突发低血糖反应自己失去知觉,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所服用的药物,使救护工作更有针对性。
4.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
药物治疗有利有弊,糖尿病患者不能完全依靠药物治疗,而是应该将控制饮食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尤其是早餐后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但不要在药物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后的降糖作用持久,如爬山,郊游等,应及时增加进食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5.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程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6.服用其他药物应告诉医生
患者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要及时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因为许多药物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糖药的作用,避免出现高血升高或低血糖反应。
诊断糖尿病,必学的六条常识 诊断糖尿病必学的六条常识
糖尿病的确诊简单明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有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消瘦等临床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如果单次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但患者无任何症状,则需要在不同时间重复一次血糖检查。如果有两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被诊断。
为了进一步明确糖代谢异常的类型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可以检测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应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有否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类型一般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如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
由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因此筛查项目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等。
在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建立自己的病历档案。现在各家大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病案管理,有的还包括门诊病案管理。因此,每个患者都应该记住自己的门诊病历号。每次挂号显示同一个病历号,以便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对于用医保卡就诊的患者,这点不难。但是,对于自费就诊的患者,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复诊时又挂了新的门诊号码,造成病历资料中断和重新换号、挂号的混乱。建议这些患者将您的门诊病历号存储在手机里。门诊病历号就如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
在一般大医院,专科门诊可以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一般性的就诊和取药,可以看普通门诊。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外地来大城市就诊或病情复杂疑难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看专家门诊,以获得更为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有些患者公务繁重,无法正常排队就诊或者外地的疑难患者需要尽快得到专家会诊,可以挂特需门诊。一般而言,特需门诊就诊时间较为宽松,候诊时间短,接诊专家水平相对高一些。不过,特需门诊挂号费昂贵一些。
建议初次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来医院看病前做些功课,如通过网上了解该日触诊医生的情况,携带好所有的看病资料,资料过多的可以自己稍作整理,病情特别复杂预计看病时间很长的更适合看特需门诊。医院就诊的过程,就是和医生交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不建议患者频繁地换医院和医生就诊,如此的结果是医生和患者互不了解。甚至有些患者到某家医院看病,被安排抽血等检查后,有关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患者就到另外医院就诊了,这种随意看病的结果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治。
有的患者已经在服用降糖药、降压药或者其他药物,如果本人讲不清楚,建议来就诊时带上所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了解和必要时调整服药。
切记的是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就诊,最好到三级、二级医院的专科就诊,因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尤其不可相信所谓电视、报纸、广播的各种降糖广告,更不可搞什么邮购买所谓特效药物。须知,糖尿病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医生不面见患者、不进行交流是无法看病的。
服用降糖药时,需要注意药品的批号。正规的药品都应该是国药准字号。如果是食字,那就是食品;如果是健字,那就是保健品。食品和保健品都不是药品,都不是降糖药。目前,有的假药,冒名药准字,这种假药往往购自于非法途径,如个别的私人诊所、邮购等。可以通过上网,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进行检索,凡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都可以从该政府网站上检索到,检索不到的就是假药。
糖尿病患者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
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呢?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多会有高血糖、高血压的症状,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对于肾脏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希望患者们多多了解一下吧。
首先,糖尿病高血糖,也就是长期过度的血糖增高,会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小球膜通透性会增加的原因。这样,血浆和蛋白质就会外渗,引发毛细血管基膜的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所以,糖尿病会引发肾病。
其次,大概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有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肾病,但是会让肾脏受累,肾小球的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加重白蛋白的排出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所以,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也是伤害肾脏的而原因之一。
再次,高血糖的患者,血液粘度很高,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原因之一。糖尿病可出现微血管病变且常伴有微循环障碍,使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肾脏的微循环中如果出现血栓,肾单位就会缺血缺氧,从而使尿蛋白增加,肾功能下降。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对于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已经有所了解了,糖尿病肾病对患者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希望大家能够对此病引起重视。祝您早日康复!
糖尿病患者饮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吃了糖尿病会怎样
肉苁蓉具有较强的温阳补肾的功效,糖尿病患者服食肉苁蓉可能会使口干舌燥、尿频尿多等不适症状加重,甚至导致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尿浊如油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阴亏损型糖尿病来说,不适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糖尿病患者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
锻炼应避开降糖药物作用的最强时间。锻炼要持之以恒,除有急性 病外切勿中断。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运动后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锻炼;根据运动前后血糖变化,适当减少药量;运动时或运动后吃一些东西;餐前胰岛素注射改为腹壁皮下。
有发热、严重感染、酮症、严重心脑肾、视网膜合并症及高血压者,应禁止锻炼。
近期血压偏高、水肿、蛋白尿、轻度心脑供血不足、屈光改变者,运动时脉搏应限制在本人最快脉搏的80%左右,或仅限于步行活动。
血糖忽高忽低的脆性糖尿患者不宜急于锻炼,若要锻炼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勿作大运动量锻炼。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精微物质,都是靠它来推动,脾虚则运化不畅。加上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度等几个方面,诸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最终导致脾虚,甚至脾气下陷。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脾气不足、脾气下陷。
糖尿病人能吃橘子吗
在老百姓中间流行着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很多糖尿病患者看着水果那叫一个馋,橘子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资,橘子的含糖量也不高,橘子是大家最常吃的水果,糖尿病人能吃橘子吗?
橘子参入体内的糖的代谢,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常吃橘子对糖尿病患者有保健的功能,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水果。橘子的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多,经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控制还是不好,必须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食疗
口蘑冬瓜
材料:冬瓜100g,口蘑20g,葱、姜末、食盐、味精适量,烹调油5g。
做法:1、将冬瓜去皮,切成3cm见方的片,口蘑以顶刀切片。2、锅内放油加热,放葱、姜炝锅,放少许清汤、食盐烧开,放入冬瓜、口蘑旺火炒熟,放味精,出锅即可。保健功效:冬瓜是天然利尿消肿剂,对糖尿病人有良好的消肿作用。
生菜包松仁鱼米
材料:生菜150g,玉米25g,松子仁10g,色拉油5g,青鱼150g,豆瓣酱5g,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1、青鱼改刀成粒状,上浆。起油锅,煸炒松仁、玉米,加入鱼粒,翻炒,加盐和味精后起锅。2、生菜洗净,吃时用整个生菜叶包炒熟的松仁鱼米及豆瓣酱即可。
保健功效:生菜富含维生素,松仁含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鱼米含优质蛋白。
葛根粉粥
材料: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1、将葛根洗净后,切成片,加清水磨成浆,沉淀后取淀粉,晒干备用。粳米淘净。2、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煮至米半熟,加葛根粉,再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保健功效:具有解热、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
生山药知母汁
材料:生山药粉30g,花粉15g,知母15g,生鸡内金粉10g,五味子10g,葛粉10g。
做法:将知母、五味子加水500ml,煎汁300ml,去渣,再将山药粉、葛粉、天花粉、内金粉冷水调糊,趁药液沸滚时倒入搅拌为羹。 多吃山药
保健功效:用于尿频、下肢浮肿、清热降火等。。
雪菜豆腐
材料:豆腐100g,雪菜20g,烹调油5g,食盐、味精适量,葱、姜末少许。 做法:1、将豆腐切成2cm见方的块,用开水烫3分钟,捞出备用。2、将雪菜切成碎丁。3、锅放油加热,放葱、姜炝锅,放入雪菜,煸炒;再放豆腐、盐、少量清汤,旺火收汁,放味精,出锅即可。
保健功效:雪菜具有利尿止泻,祛风散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豆腐能够生津润燥、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