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鸣八大偏方
中医治疗耳鸣八大偏方
1、组成,生姜49 片、全虫49 个。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2、组成,葱汁适量。用法,滴入耳内2 滴。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耳聋。
3、组成,大葱1 根。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主治,耳鸣、耳聋。
4、组成,白毛乌骨雄鸡1 只、甜酒120 毫升。用法,同煮熟食,连服5~6 只。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5、组成,磁石60 克,木通、菖蒲各50 克,酒适量。用法,浸泡1 周,每次饮20 毫升,日饮2 次,这是治疗耳鸣的偏方之一。主治,慢性耳鸣耳聋。
6、组成,牡荆子(微炒)200 克、酒1000 毫升。用法,浸泡,冬7 日,夏3 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虽久聋亦瘥。主治,耳聋。
7、组成,参须、京菖、茶叶各3 克。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 剂,以味淡为度。主治,体虚听力减弱,耳鸣。
8、组成,绿茶1 克、北五味子4 克、蜂蜜25 克。用法,先以五味子250 克,文火炒微焦为度,备用。用时按上述剂量加开水400~500 毫升分3 次温饮,每日1 剂。主治,耳鸣、腿软乏力。
耳鸣中医治疗方法
一、静坐舒心:
患者选择安静处,采用面南而立或坐式,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
二、采集真气能量:
双掌相互摩搓到发势后,双掌在胸前作水平开合、拉吸动作,拉开时约60厘米,合进时保留约10厘米距离。这样开合拉吸约49次,双掌中产生发热发麻发胀用相吸相斥的气感时尤佳。
三、“鸣天鼓”:
将带有气感的双掌捂于患耳或双耳的外耳廓(由于外耳上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经按摩能使耳部及全身获得机械的及气功真气的调补),并在按摩时配合叩齿。按摩18—36次。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入下丹田中。接着双掌对外耳廓作开合拉吸动作,合时用鼻吸气,意想掌中的真气吸入耳内治疗耳鸣。呼气时双掌拉开,离开外耳廓(不能超过10厘米距离),并意想耳鸣之病气经双掌拉出耳朵进入体外化解成无害物质,耳鸣康复了。这样拉吸开合约18次。随后双掌继续捂住双耳廓,指尖斜向枕部,并用双手食指掸击头的枕部(玉枕穴处)约18—36次,此时双耳中产生如“鸣天鼓”时若配合轻轻的上下叩齿,“鸣天鼓”法效果更佳。
四、点穴收功:
双掌离开耳朵,双掌搓热后相互开合再次采集宇宙真气。开合18次后,用食指或食中两指对耳周穴位及体穴进行点按摩。我经常采用的穴位有“耳廓上耳屏处的听宫、听会、耳门穴,耳根部的翳风穴,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的劳宫穴、合谷穴,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穴,足部的泉涌穴,掾腰部的命门穴及肾俞穴等。点按揉穴结束后,双掌搓热摩耳浴面,按摩肾区收功。
治疗耳鸣的偏方
1、耳2至3片干银杏叶,泡茶喝一天。坚持长期喝干银杏叶茶,可治好耳鸣症。干银杏叶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第一泡茶水不能喝,须倒掉。
2、白芍、山萸肉、麦冬各20克,熟地40克,柴胡、栀子、白芥子各9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用。
3、二至丸治疗耳鸣及耳聋:取二至丸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方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疗效满意。
4、灵磁石治疗耳鸣: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5、芦瓦饮治疗耳鸣: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6、仙鹤草治疗耳聋:取鲜仙鹤草150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治疗耳鸣最好的医院怎么选
要想知道治疗耳鸣最好的医院,我们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医院一定要正规权威:
放心是选择治疗耳鸣医院的关键要素,通常看医院是否正规可通过医院的规模、环境,或是该院的荣誉、愿景等等。正常情况下,正规的医院都会将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优势等等突出表现,这也正是耳鸣医院有哪些挑选原则关键。
2、治疗方法是否尖端有效:
医治办法是依据患者个人身体情况,患病情况决定的,而治疗耳鸣需要长期一直,有经过长时间医治仍不可以控制,甚至不见好转反而病情更加严重的耳鸣,所以大家找出适合的医治办法,有效缓解病情的办法,有效的医治耳鸣。
3、诊疗设备是否先进:
一个医院的诊疗设备,也是评价耳鸣治疗医院的重要的基本要求,符合身体需求的诊断可以帮助大家找出患病的病灶,有效的医治。同时设备是决定医治能不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所以挑选治疗耳鸣医院时,不只看医院整体情况,还必然考量医院的重点设备情况。
4、选择收费合理的医院:
所有正规医院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收费的,每分钱花在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查到,杜绝滥收费。
民间治疗耳鸣偏方
1、呜天鼓耳功法,用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然后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摩耳门,再逆时针方向按摩耳门,掩住耳遒的地方,手指放在后脑处,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数次,这种方法就是呜天鼓耳功法。这也是神经性耳鸣的偏方治疗。
2、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目睁大眼,使气进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3、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天,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治疗耳鸣偏方有哪些
耳鸣不是件小的事情,很多情况下是耳聋的先兆,说明你的听觉系统开始发生功能紊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进行治疗。耳鸣除了可以用正常的治疗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呢?在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耳鸣的偏方吧。
治疗耳鸣偏方如下
1、治鸣醒聋汤
准备木香15克,川芎20克,木 通20克,香附20克,枣仁20克,枳壳30克,蝉蜕20克,菊花20克,泽泻20克,合欢20克,胆草15克,柴胡20克,石菖蒲20克,夜交藤20克。以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经过验证可以达清肝泻胆,理气开窍的效用,适用于由肝火上逆、痰浊内积导致的解聋耳鸣。
2、熘炒金针猪腰
先准备猪腰500克,金针菜50克,植物油、葱、姜、蒜、盐、糖、栗粉各适量。然后将猪腰剖开,剔去筋膜,洗净切成腰花块;金针菜用水泡发,撕成小条。将植物油倒人炒锅中,烧热煸炒葱、姜、蒜至散发 出香味,即放人腰花爆炒,至变色熟透时,加水、金针菜、盐和糖,炒片刻,以水溶栗粉 勾芡,汤汁透明即可。猪腰有补肾作用,再配金针菜养血平肝。经常佐餐使用本品,可辅助治疗肾虚耳鸣、腰痛以及产后奶水不足等症。
发生耳鸣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发火的,耳鸣会带来很多的噪声,这样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同时也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方便的。上面的一些偏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怎么样
许多的人都想知道中药治疗耳鸣怎么样,其中中药治疗耳鸣的方法是不错的方法,但是不同的患者由于病因的不同,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中药治疗耳鸣怎么样。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中药治疗耳鸣怎么样?我们要找到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我们不但要掌握中药治疗耳鸣怎么样,还要知道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中医有哪些治疗耳鸣的偏方
偏方
组成
生姜49 片、全虫49 个。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 小时,再进1 服。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偏方
组成
葱汁适量。用法,滴入耳内2 滴。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耳聋。
偏方
组成
大葱1 根。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主治,耳鸣、耳聋。
偏方
组成
白毛乌骨雄鸡1 只、甜酒120 毫升。用法,同煮熟食,连服5~6 只。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偏方
组成
磁石60 克,木通、菖蒲各50 克,酒适量。用法,浸泡1 周,每次饮20 毫升,日饮2 次,这是治疗耳鸣的偏方之一。主治,慢性耳鸣耳聋。
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有哪些
1、开窍、通络、益肾、通窍、解毒、活血、聪耳等功效,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药方剂,以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辨证治疗耳聋,耳鸣。
2、行气开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等,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修复再生耳细胞,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再生。
3、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修复病变细胞、解除耳沉痛,短期即可促进变性、萎缩、坏死的听觉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经全面规范治疗,短期内可消除耳鸣,恢复正常听力。
中医治疗耳鸣方法
1、补肾填精法
【主症】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补肾填精。
【方药】熟地、 黄精、 山药、 鹿茸、 龟板、 河车、 山芋、 枸杞子、牛膝、 菟丝子。
2、清热化痰法
【主症】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
【治疗】清热化痰。
【方药】瓜蒌仁、杏仁、枳实、制南星、法半夏、橘红、获苓、黄芩、生山桅、龙胆草、礞石先煎、大黄后下。
3、活血化瘀法
【主症】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
【治疗】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桃仁、红花、 麝香、生姜、葱白、红枣、川芎、 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