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查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查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检查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但一次或一天的血糖监测并不能正确评价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仅能反应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评价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越高,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得越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就越高。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反应,一旦结合可以保持约120天,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中而一次血糖水平高,应考虑血糖升高是由于吃得过多或临时有其他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而近2~3个月平均血糖控制还可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慢性高血糖。这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寻找引起血糖增高的诱因,而不需要调整降糖药物。如果在去除应激因素后,患者仍有持续性高血糖,说明患者原有糖尿病病情可能有所加重。

有些患者反复检测血糖水平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这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仅在部分时段血糖升高有关,这时糖尿病患者应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多次测量血糖,寻找血糖控制不佳的时段,对症处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你知道吗

得了糖尿病虽说无法根治,但也不是没有救,及时采取治疗是可以缓解病情,让患者正常生活的。因此,想要提早发现此病,必须关注糖尿病的检查诊断工作。详情请看下文介绍

内科专家提出了以下几个糖尿病的诊断检查标准:

首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A1c≥6.5%。

其次,检测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再次,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最后,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另外,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其实,跟过去相比以上这些糖尿病的检查诊断措施有两个方面的进步:1.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2.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糖尿病前期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检查什么项目

糖尿病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小便,看小便里面的尿常规,尿常规里面有一项是葡萄糖,如果尿葡萄糖明显增加,那么对诊断糖尿病有参考作用。第二个是静脉抽血测血糖,一般可以静脉抽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来诊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者评价服用药物以后血糖控制如何。第三是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抽血检查,它是评价最近两到三个月之内患者的平均的血糖水平。第四个,就是比较少用的一些检查项目,比如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或者餐后C肽、空腹C肽等等。

糖尿病人能吃蜂蜜吗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蜂产品的升糖指数较高,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尚存在着标准化和个体变异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仍然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给临床医师和患者调整治疗药物剂量或改变治疗方案提供了简单而实用的手段。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糖尿病专家介绍,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如果超出这个值,那么并发症的机率会非常大。而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4-5.5%.。

当然,任何疾病都要因人而异,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也一样,总的来说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中青年可以要求的严格一些,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收益会更大。对老年人则可以适当放宽一点(7.0%~7.5%),如果老年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就算正常了。

而我国最新糖尿病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6.5%,是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控制标准。

如下是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控制情况对比,糖尿病患者可做参考:

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的控制情况4%~6%:血糖控制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的控制情况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的控制情况 7%~8%:血糖控制一般。

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的控制情况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配合血糖正常值的控制情况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综合如上叙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局限在对血糖的认识上来管理血糖,应综合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值是多少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如果超出这个值,那么并发症的机率会非常大。而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4-5.5%.。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尚存在着标准化和个体变异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仍然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给临床医师和患者调整治疗药物剂量或改变治疗方案提供了简单而实用的手段。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糖尿病专家介绍,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如果超出这个值,那么并发症的机率会非常大。而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4-5.5%.。

当然,任何疾病都要因人而异,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也一样,总的来说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中青年可以要求的严格一些,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收益会更大。对老年人则可以适当放宽一点(7.0%~7.5%),如果老年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就算正常了。

而我国最新糖尿病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6.5%,是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化验

血红蛋白A1是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成分,正常情况下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约占血红蛋白总量6%~8%,无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别。当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较正常人高2~3倍。且与过去的2~3个月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对百分率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病程中下降缓慢。在糖尿病被控制和血糖浓度下降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仍升高,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出患者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程度。

8.1 英文名

glycoseylated hemoglobin

8.2 糖化血红蛋白的别名

糖化血红蛋白,GHb

8.3 原理

血清葡萄糖能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此酮胺结构能在碱性环境中与硝基四氮唑蓝(NBT)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物以1-脱氧-1-吗啉果糖(DMF)为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色测定。

8.4 试剂

(1)0.1mol/L碳酸盐缓冲液:pH 10.8,无水碳酸钠9.54g,碳酸氢钠0.84 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2)0.11ml/L NBT试剂:称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100mg,用上述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置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3)4mmol/L DMF标准液:称取DMF 99.6mg,溶于40g/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100ml中。

爱护牙龈糖尿病可控

研究表明,有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出现肾衰和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是检验血糖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牙龈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而维护口腔健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因为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患者体内分泌过多的抗炎物质会通过血液循环促使抗胰岛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牙周病 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现已认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在高血糖的持续影响下,糖尿病患者的牙龈微血管阻塞,而使牙周供氧不足,进而促进厌氧菌对牙周组织的感染性损伤。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减少,因此对口腔的清洁效果也会降低,其牙周病的严重和难治程度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牙周病 与糖尿病互相影响

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的细菌。一方面,控制糖尿病,能为防治牙周病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如果伴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能定期进行正规的牙周治疗,不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用药量也能减少。反之,其病情将加重。

提示 处于糖尿病牙周炎的急性期,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后再做清除牙菌斑等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天在饭后刷牙,注意使用软毛牙刷和上下垂直刷牙的方法。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

1、血糖:一般来说血糖是检查糖尿病的主要标准。对于那些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异常血糖值就可以做大诊断。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来说诊断糖尿病的过程中需要出现两次异常的血糖值。

2、尿糖:一般来说尿糖是阳性的。如果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的时侯尿糖是阳性的。而且当肾糖阈出现增高的时侯也就是说血糖达到了糖尿病诊断就会呈现阴性。

3、尿酮体:糖尿病患者一般在酮症或者是酮症酸中毒的时侯尿酮体就会呈现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主要是指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通过促反应而结合的产物,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而且会在水平稳定的时候,会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点需要注意。

5、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患者一般来说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而且会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血脂异常的现象,而且会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时侯尤为明显。一般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普遍的升高;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会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的意义

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存在,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3、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生化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在7%~8%者要更多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 >8%者要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 <8%则侧重于改善餐后血糖。

4、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正常糖耐量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单独IFG患者其平均值为6.2%,单独IGT患者为5.9%,既有IGT又有IFG的患者为6.2%,新筛查 出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8%. 5、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中的检测意义。 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8%,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痫前期更有意义。故HBA1c是妊娠糖尿病控制的重要参数。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每天所进行的血糖测定仅仅反映了检测当时的血糖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让人看到在过去的 2-3个月的时间内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经达到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即我们常说的血色素。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接触时,两者就会交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故有人将糖化血红蛋白又称为糖基化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就相对较高。人体红细胞的寿命一般来讲有120天(3个月),在人体红细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由此看来,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每120天变化一次。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所反映的是过去 2-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4-5.5%.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提示: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因此需要对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做出重新评估,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您还需要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水平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健忘

得了糖尿病不仅仅是控制血糖、饮食控制这些事儿,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样需警惕,除了常见的眼病及糖尿病足,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糖尿病并发症可能会扩大到脑部,造成大脑记忆力、注意力和其他认知功能的下降。 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里,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认知测验中的得分下降幅度超过其他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表明患者对病情的控制越差,大脑功能退化就越严重。而此前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若干年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或痴呆的较高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糖化血红蛋白 传统的血糖检只反映人体内一瞬间的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健忘

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里,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认知测验中的得分下降幅度超过其他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表明患者对病情的控制越差,大脑功能退化就越严重。而此前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若干年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或痴呆的较高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糖化血红蛋白 传统的血糖检只反映人体内一瞬间的葡萄糖水平,与之不同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对医生展示更全面的图景,反映数周时间里的血糖管理状况。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医生衡量糖尿病治疗进展的最好方法之一。 研究显示,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第一步:4项指标。空腹血糖(》5.6毫摩尔每升)、血脂、血压、体重(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其中,如果有一项异常,就应该进一步检。 第二步:再2项指标,即糖化血红蛋白(百分之六点一)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被视为评判糖尿病疗效的金标准,其大于百分之六点五,可协助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作为一项预测指标。如果》5.6,那么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就会上升。因此,上两项指标如果有一项异常,就有必进行第三步检。 第三步: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如果糖耐量异常,或者胰岛素水平偏高,说明已

餐后血糖高的危害分析

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另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所以,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

糖友能自己做好控制血糖的工作

血糖控制越严越好吗? 血糖会影响心脏、脑、神经等多种脏器的健康并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的死因。 一项ACCORD(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试验研究了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强化治疗,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至6.0%为目标;另一组接受标准治疗,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为7.0%-7.9%。 在随访观察3.7年后,虽然强化治疗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但因原发性心血管病而死亡的患者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另外,治

糖尿病患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

手麻的化验检

1、糖化血红蛋白组分(GHb,HbA1c)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无,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些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2、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

孕妇血糖高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胎儿畸形

胎儿畸形也常见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出现严重畸形为正常妊娠的7-9倍。因为高血糖和酮体都可以影响胚胎的形态发育,孕早期糖尿病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胎儿发生畸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孕妇糖化血红蛋白

(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 (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

如何诊断糖尿病

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看区间 来辨别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