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母乳喂养的常见困难有哪些

母乳喂养的常见困难有哪些

如果你选择了一家爱婴医院生宝宝,那么你的宝宝出生后一定是与你同住一室,会在你的床头给宝宝加一个小摇篮,让你和宝宝24小时在一起。这也许正是你所希望的。尽管你尚未从分娩的痛苦和疲惫中恢复来过来,侧切的伤口让你坐卧难安,或者你刚刚从剖腹产的麻醉状态中清醒过来,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会来催你给宝宝喂奶了,目的是让宝宝多吸吮,争取尽早开奶。

刚开始的一两天里,如果你一时没有奶,护士会来帮你按摩乳房,又拍又揉,用力挤压。教你正确的喂奶方法,让你多抱宝宝让他吸吮乳头,刺激乳房。隔一会儿护士就会来看看你有没有在喂宝宝,让家属帮助你按摩,督促你喂哺,直到你开始下奶。这时你会觉得疲惫不堪,想好好睡一会儿都不行,心里可能也会有些委屈。但是,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下去,你很快就会下奶的,宝宝就可以吃到妈妈宝贵的乳汁了。

在刚开始喂奶的前两周,你的乳头会在宝宝长时间的吸吮下疼痛难忍,有的是因为喂哺方法不正确,没有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只咬住了乳头,造成乳头皲裂,每次给宝宝喂奶时都疼得钻心,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坚持喂哺。

即使你的喂奶方法正确,也会有一段时间乳头疼,因为乳头的皮肤很娇嫩,经宝宝长时间吸吮才会变得坚韧,自然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有时乳头疼得不敢碰触,连衣服的轻微接触都觉得很痛。每次喂宝宝时,宝宝刚嘬住乳头时会让你不由得痛得直皱眉,得咬紧牙关坚持住才行。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的,一般两周后,你的乳头就会在宝宝的吸吮下变得坚韧起来,不会再感到疼痛。

吃母乳的宝宝吃奶次数一般比吃牛奶的宝宝多,人们常说牛奶比母乳抗饿,就是因为母乳比牛奶容易消化。吃牛奶的宝宝只要睡前吃饱,很快就可以睡整夜觉了,而喂母乳的宝宝很多都需要夜里喂奶,有的还要喂好几次,别人又代替不了妈妈,因此会影响妈妈的睡眠和休息。

因为母乳中水分多,宝宝的大小便次数,尤其是大便次数也会比吃牛奶的宝宝多。吃牛奶的宝宝很快每天可以只排一次大便,而吃母乳的宝宝可能每天大便数次直到4、5个月,这都是很正常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和排便的次数多,这样就给妈妈带来了更多的辛苦,妈妈可要不厌其烦哟。

新生儿大便有奶瓣正常吗

新生儿与我们成人不同,成年人每天只排便一次,而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无法固定,有时候2、3次,有时候5、6次,甚至更多次数的情况也会出现,那么面对宝宝多次排便并且排便质量又不理想的时候新妈妈怎么办呢?第一点就是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因为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过多,宝宝的肛门处经常处在潮湿的状态下,如果不护理好容易造成红臀或者湿疹,每一次宝宝排便之后要用温水清洗一下宝宝的屁屁并且及时擦干。再者宝宝出现食物不消化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助消化的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药有妈咪爱、肠道益生菌、复方胰酶散等等,如果宝宝的便便非常稀,成水样状控制不住可以吃思密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饮食上要注意了,不能吃凉的食物,也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一般母乳喂养的妈妈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母乳好消化吸收,不用控制喂奶时间,只要宝宝哭就给喂奶,的确起到了安抚宝宝的作用,但宝宝吸吮的乳汁过多就会形成食物不消化出现奶瓣,这就是母乳喂养常见的现象,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讲也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喂奶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坚决不能随时想吃就吃,这不是一个好的喂养习惯。一般宝宝超过百天之后大便就会正常的,短短的3个月时间我相信每一个新妈妈都会挺过来,用心呵护宝宝们就会健康成长。

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1.害怕肥胖

许多新妈妈因害怕身体走形而拒绝喂奶,但事实上,产后肥胖多是因为新妈妈进补不当造成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并不会造成妈妈身型变胖,因为宝宝吸吮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和子宫的收缩,帮助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反而有利于新妈妈恢复形体。

2.太劳累致奶水不足

宝宝天生拥有吸吮反射的能力,通常在出生后半小时内最为强烈。许多新妈妈生产过后太累而不愿意喂奶。其实许多新妈妈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宝宝对乳房的刺激不足。建议新妈妈在生产后要尽快给宝宝喂奶。

3.怕疼痛

有些新妈妈害怕喂奶,喂奶时乳头的疼痛让有些新妈妈产生心理阴影,害怕甚至拒绝喂奶。然而事实上,之所以出现乳房疼痛、乳头皲裂这些现象是因为新妈妈没有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造成的。只要正确掌握喂养的姿势和方法,母乳喂养并不疼痛。

WHO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可以帮助妈妈们正确喂奶:

1. 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常规的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2. 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 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 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 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要与其宝宝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 除母乳外,禁止给宝宝吃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 实行母婴同室,让宝宝和母亲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 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宝宝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为安慰物。

10.传达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已建立的信息,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新生儿母乳喂养常识

1、足月生产的宝宝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这样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减轻宝宝生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对新妈妈自身的恢复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一般来说按照宝宝的需求来进行喂养,不用刻意地限制次数、限定时间。

2、如果是没有母乳的新妈妈也不要急,可以冲泡配方奶粉,每三个小时喂一次。

3、在喂奶的时候要从少量开始,之后慢慢增加奶量。只要在宝宝吃完奶之后不会出现哭闹或者是呕吐的时候,则说明喂的差不多了。

4、早产儿因为先天不足,更需要摄取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过在喂养量的把握上,要注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每次的喂养量越少,间隔喂养的时间也要有所缩短。同时也要关注有无涨肚、呕吐等情况。

​母乳喂养困难 更易患“产后抑郁症”

产后母乳喂养是新妈妈赠给刚出生宝宝好的生日礼物,但是并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做到,有的奶水不足甚至是没有奶水,不但自己着急,新生宝宝也受着委屈。美国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更容易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无论对于产妇还是新生儿,产后头几个星期都极其关键。据《印度时报》7月20日报道,提前出版的《妇产科》杂志网络版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困难会增加产后抑郁症风险。

这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发现,与产后母乳喂养顺利的产妇相比,那些产后头两周给新生儿喂奶困难的产妇在产后两个月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几率更大。

怎么让孩子不挑食 婴儿期:哺喂母乳,就算只喂一点也好

比方说,如何喂宝宝?谈到教养,没有什么比喂宝宝更基本也更复杂的了。就算是哺乳阶段,也有各式各样的选择必须去取舍(是,母奶妈也可以吃辣的;不,不是宝宝一哭就要喂。)理论上,小儿科医师目前建议全母乳喂养到六个月,其后搭配副食品喂到不想喂为止,同时母乳妈妈理当得到社会以及雇主的支持。实际上,母乳妈妈经常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有些妈妈觉得哺乳很困难,有些妈妈觉得她们无法遵循小儿科医师的建议。

你要做的,是找出对你和你的家人行得通的方法。如果全母乳喂养行不通,就算只喂一点点母奶也比完全不喂好。随着孩子长大,你要做的选择越来越多,副食品的第一年(从6到18个月)是让宝宝尝试多样食物的好时机,你介绍给宝宝的食物越多样化,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就越大。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母乳喂养,常常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应加以注意。首先,婴儿应早开奶,除特殊原因外开始喂哺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频繁刺激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有助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其次,初乳应该喂哺,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但由于色黄而粘稠,被许多母亲误认为不净,将之挤掉,非常可惜。母乳喂养时还应该按需哺乳,只要婴儿有吃奶的愿望,不论白天和黑夜都可以哺乳而不要拘泥于几个小时喂一次奶。最后,要及时添加辅食,母乳的营养成分在婴儿6个月时无法再满足其需要,应及时科学合理添加辅食,避免由于缺乏营养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母乳喂养有哪些困难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对妈妈的身体恢复也有很多好处,这是很多妈妈都了解了的知识,也下了决心要用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是在真正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事先因毫无经验而不可能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影响妈妈坚持母乳喂养的决心。但是如果事先有了思想准备,情况也许就会好一些。所有的育儿知识书刊中,都只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母乳喂养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坚持下去的,因为你可能遇到下面这些困难:

如果你选择了一家爱婴医院生宝宝,那么你的宝宝出生后一定是与你同住一室,会在你的床头给宝宝加一个小摇篮,让你和宝宝24小时在一起。这也许正是你所希望的。尽管你尚未从分娩的痛苦和疲惫中恢复来过来,侧切的伤口让你坐卧难安,或者你刚刚从剖腹产的麻醉状态中清醒过来,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会来催你给宝宝喂奶了,目的是让宝宝多吸吮,争取尽早开奶。

刚开始的一两天里,如果你一时没有奶,护士会来帮你按摩乳房,又拍又揉,用力挤压。教你正确的喂奶方法,让你多抱宝宝让他吸吮乳头,刺激乳房。隔一会儿护士就会来看看你有没有在喂宝宝,让家属帮助你按摩,督促你喂哺,直到你开始下奶。这时你会觉得疲惫不堪,想好好睡一会儿都不行,心里可能也会有些委屈。但是,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下去,你很快就会下奶的,宝宝就可以吃到妈妈宝贵的乳汁了。

在刚开始喂奶的前两周,你的乳头会在宝宝长时间的吸吮下疼痛难忍,有的是因为喂哺方法不正确,没有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只咬住了乳头,造成乳头皲裂,每次给宝宝喂奶时都疼得钻心,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坚持喂哺。

即使你的喂奶方法正确,也会有一段时间乳头疼,因为乳头的皮肤很娇嫩,经宝宝长时间吸吮才会变得坚韧,自然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有时乳头疼得不敢碰触,连衣服的轻微接触都觉得很痛。每次喂宝宝时,宝宝刚嘬住乳头时会让你不由得痛得直皱眉,得咬紧牙关坚持住才行。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的,一般两周后,你的乳头就会在宝宝的吸吮下变得坚韧起来,不会再感到疼痛。

吃母乳的宝宝吃奶次数一般比吃牛奶的宝宝多,人们常说牛奶比母乳抗饿,就是因为母乳比牛奶容易消化。吃牛奶的宝宝只要睡前吃饱,很快就可以睡整夜觉了,而喂母乳的宝宝很多都需要夜里喂奶,有的还要喂好几次,别人又代替不了妈妈,因此会影响妈妈的睡眠和休息。

因为母乳中水分多,宝宝的大小便次数,尤其是大便次数也会比吃牛奶的宝宝多。吃牛奶的宝宝很快每天可以只排一次大便,而吃母乳的宝宝可能每天大便数次直到4、5个月,这都是很正常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和排便的次数多,这样就给妈妈带来了更多的辛苦,妈妈可要不厌其烦哟。

宝宝总会长大,困难总是暂时的。看到宝宝的健康成长,年轻的妈妈,以上这些困难是不是就算不上困难了呢?也许最后一次给宝宝喂奶时,你会有另外一种感受,会舍不得切断母子之间这一亲密联系,会因此而落泪。那么珍惜现在这些“困难”吧。

宝宝大便有奶瓣正常吗

每一个新生儿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大便不成形,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出生之后他们的胃肠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在这个时候他们喝进去的奶不能完全的被消化,而出现的奶瓣就是没有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出现有奶瓣的情况多数出现在奶粉喂养的宝宝身上,因为相对于奶粉来讲,母乳还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但并不代表母乳喂养的宝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宝宝的大便有奶瓣新妈妈应该如何护理呢?

新生儿与我们成人不同,成年人每天只排便一次,而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无法固定,有时候2、3次,有时候5、6次,甚至更多次数的情况也会出现,那么面对宝宝多次排便并且排便质量又不理想的时候新妈妈怎么办呢?第一点就是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因为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过多,宝宝的肛门处经常处在潮湿的状态下,如果不护理好容易造成红臀或者湿疹,每一次宝宝排便之后要用温水清洗一下宝宝的屁屁并且及时擦干。再者宝宝出现食物不消化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助消化的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药有妈咪爱、肠道益生菌、复方胰酶散等等,如果宝宝的便便非常稀,成水样状控制不住可以吃思密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饮食上要注意了,不能吃凉的食物,也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一般母乳喂养的妈妈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母乳好消化吸收,不用控制喂奶时间,只要宝宝哭就给喂奶,的确起到了安抚宝宝的作用,但宝宝吸吮的乳汁过多就会形成食物不消化出现奶瓣,这就是母乳喂养常见的现象,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讲也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喂奶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坚决不能随时想吃就吃,这不是一个好的喂养习惯。一般宝宝超过百天之后大便就会正常的,短短的3个月时间我相信每一个新妈妈都会挺过来,用心呵护宝宝们就会健康成长。

盘点夏天母乳喂养的常见难题

一、夏天母乳喂养的方法

如果妈妈们想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一定要了解正确地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要保证妈妈有丰富的营养、充分的休息、良好的情绪及大量的汤水。尽早开奶,因为出生后20~30分钟宝宝的吸吮反射较强,这时是宝宝学习 吸吮的关键时期。在哺乳初期乳量不足时,特别是在宝宝生后一个月之内,应尽量不使用奶瓶哺乳,避免宝宝出现“乳头错觉 ”,发生拒食母乳的情况。

提倡按需喂哺。初生婴儿胃容量小,宜少量多餐。当宝宝感到饥饿或母亲奶胀时就可喂哺,不需间隔3~4小时定时喂哺。需要说明的是,按需喂哺不等于宝宝一哭就喂,应排除宝宝因温度不适、尿布潮湿、身体不适 、情感需求 等因素引起的哭闹,以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让宝宝正确吮吸乳头,使宝宝能含住大部分乳晕,压迫乳晕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正确地轮流喂哺,保证营养全面。双侧乳房轮流喂哺,这样,宝宝在一天内可以从两边的乳房获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又能吃到后奶,营养全面,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充分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接下来,再来为大家解答夏天母乳喂养的常见难题。

二、夏天母乳喂养的常见难题

1、乳汁淤积使奶水阻滞

新妈妈遇到最痛苦的问题莫过于乳汁淤积了。乳汁淤积常发生在哺乳初期,而且让人疼痛难忍。那么该如何正确处理乳汁淤积问题呢?一些妈妈因为淤积时乳房很痛,不愿意吸奶或者挤奶,奶胀以后大脑就会有减少乳汁分泌的指示,时间长了,乳房不痛了,可奶水减少甚至没有了。

乳汁淤积可以预防。妈妈每次感到奶胀时可以给宝宝喂奶 ,如果宝宝不饿也要马上吸出来。刚开奶时,乳管没有完全打通,乳汁特别容易淤积,如果宝宝吸不出来,要请丈夫帮忙。另一个办法就是使用吸奶器,要吸到整个软绵绵为止。 .

2、尴尬的溢奶问题

溢奶问题是每个哺乳期妈妈都会遇到的,有那么一段时间,乳房总会滴出奶来。如果正值上下班或者出门在外,溢奶不仅难受,还会让妈妈的衣衫若隐若现渗出奶汁,造成尴尬。

建议妈妈们选择合适的胸衣,并且准备合适的乳垫,可以多准备几片,换着用,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另外,如果宝宝不在身边,可以随时准备吸奶器,建议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吸奶。夏天如果从外面回来,首先要挤出一定的奶,再给宝宝喂食 。

3、乳头疼痛

喂奶时乳头疼痛主要是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宝宝没有含住整个乳晕,而仅仅叼着了乳头的部分,这样也会使妈妈感到乳头疼痛。另外就是宝宝开始长牙,可能会出现用力咬乳头的情况,特别是夏天出汗,乳房咸咸的味道也会让有小牙齿的宝宝更加用力叼乳头,造成乳房疼痛 。

建议妈妈们夏天喂奶前把乳房清洁一遍,不要留有汗味。还有就是尽量让宝宝把嘴巴张开,整个乳晕送进宝宝嘴里,让宝宝咬你的时候,不要大声叫喊,因为如果叫喊,过激的反应只会让宝宝觉得有趣。

喂奶时乳头痛怎么办 母乳喂养常见的问题

由于婴儿不断的吸吮摩擦你的乳头,所以你的乳头会变得干燥、敏感,甚至是疼痛。因此,你应该要确保宝宝吸吮正确,以及不断的滋润乳头。

虽然母乳会因应宝宝的需求产生,但产量有可能会因为其他外在因素而不足或减少。因此,摄取均衡饮食、大量补充液体、充足休息非常重要。

如果你哺乳的次数太少,有可能会导致乳房肿胀,甚至是变硬,俗称「石头奶」。这样的情况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乳腺发炎,造成妈妈疼痛、不适。

如果宝宝不小心感染酵母菌,嘴巴就会产生鹅口疮,此时很容易会扩散到你的乳房,造成你的乳房搔痒、疼痛、长疹子。

虽然大部分的宝宝都可以很快速的学会吸吮,但有的宝宝可能不是那么顺利,需要不断的尝试、磨合,才能正确的吸吮。

新生儿母乳喂养困难是怎么回事

一.正确的喂奶姿势是,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妈妈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肘部托住头颈部,宝宝的上身躺在妈妈的前臂上,这是宝宝吃奶最感舒服的姿势。有的妈妈恰恰相反,宝宝越是衔不住乳头,妈妈越是把宝宝的头部往乳房上靠,结果鼻子被堵住了,不能出气,就无法吃奶。一定要让宝宝仰着头吃奶(就是让下颌贴乳房,前额和鼻部尽量远离乳房),这样宝宝食道伸直了,不但容易吸吮,也有利于呼吸,还有利于牙颌骨的发育,避免出现“兜齿”。

二.宝宝衔不住乳头怎么办?妈妈乳头过小、过短,都会使宝宝衔不住乳头,造成喂奶困难。宝宝衔了放,放了

衔,重复几次,就开始烦躁、哭闹、打挺。妈妈急,宝宝哭,母子都累得筋疲力尽。

三.解决办法:

① 每天用食指、中指、拇指三个手指捏起乳头,向外牵拉,每一下至少坚持拉一秒,每次拉30下左右,每天拉至少四次,在喂奶前拉更好

② 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每次吸住奶头约半分钟,连续5~10次,每天至少重复两遍;

③ 让大一点的宝宝帮助吸吮乳头,也可让爱人帮助;

④ 喂奶时用中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乳晕上方,使乳头尽量突出,也防止乳房堵住宝宝鼻孔。

四.宝宝咬破乳头怎么办?宝宝咬破妈妈的乳头,不是宝宝“心狠”,而是妈妈喂哺方法不对。妈妈没有让宝宝完全含住乳头,只是浅浅地“叼”着乳头,为了吃到奶,宝宝就试图用牙床咬住乳头,久而久之,妈妈的乳头就被磨破了。

就是一定要让宝宝把乳晕尽量含入口中,而不单单是乳头!健康护理:妈妈每次喂奶后,挤少许奶水涂于乳头上,保护乳头,不要马上把乳头盖上,让乳头风干约15分钟。也不要用毛巾用力擦乳头,以免擦伤。不要穿太紧或质地太硬的内衣。带比较宽松的胸罩,如果胸罩摩擦皲裂的乳头而发生疼痛,可在乳头上套一个小的滤茶器,就能有效减轻疼痛。用清水轻轻洗或用流动水冲洗乳头最好。若有皲裂,及时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有多难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要迎来儿子两周岁的生日。回首长达两年母乳喂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充斥着泪水、痛苦、笑容、欢乐、挣扎、纠结……现在我甚至不太敢回看那时洋洋洒洒写下的上万字的记录,害怕自己会忍不住抹眼泪。

乳头皲裂、涨奶、堵奶、乳腺炎甚至发烧,期间不乏走过许多的弯路,有曾在一开始纠结喂与不喂间平衡利弊,有痛定思痛后在乳头的创口还未愈合时继续坚持哺乳,还有疼得边掉眼泪边把乳头一次又一次送到儿子的嘴里,那个钻心的疼啊,至今回忆起来仍忍不住打颤。

在每个妈妈颇有些曲折的母乳时光中,自己的痛和累都能咬牙坚持住,但是一遇到外界的质疑和不屑就反而会有些动摇了,且看如下:

“啊?都两岁了还在喂啊,六个月以后就都没营养了……”

“听姐姐一句劝啊,再喂下去你的乳房就垂到地上了。”

“你看喂母乳弄得孩子大人休息不好,孩子怎么长个长身体啊!”

“这当妈的真是不顾颜面了,这地铁上这么多人直接就喂上了。啧啧。”

“谁啊,占个卫生间这么长时间?啊,挤奶呀,挤奶怎么能来这种地方啊。”

当妈的不管听到哪句,内心都是无比崩溃的,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被嫌弃、被歧视,甚至被说三道四,想必每个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都是一把辛酸泪吧。

2016年8月1日--7日是第2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职场妈妈,‘喂’爱坚持”。作为一个标准的职场妈妈,我在休完不到4个月的产假后便回归工作,就此开始了“背奶族”的漫漫长路。每天不厌其烦地吸奶、盥洗、消毒、烘干、背奶、冻奶。有时遇到出差一天在外,时间紧张得来不及挤出来,晚上到家乳房涨成两块硬石头一般;有时还得冒着可能引发乳腺炎的风险加班工作,实在扛不住了,到卫生间去手挤两下,缓解缓解。现在想来真是有些不堪回首,这样的艰辛谁人可知?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不久前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哺乳的照片被发到微博上,引发各方不小争议。而作为一个经历过母乳喂养的妈妈,我实在太能理解当事妈妈的行为了,面对孩子饥饿难耐哭闹不止,有几个当妈的可以做到袖手旁观?!这时公众舆论不去拷问公共哺乳设施的不足,反而去嘲讽一个无辜的母亲,那些所谓的“文明人士们”,你们可知道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是多么的难得和伟大!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加入到母乳喂养的行列中来,更有很多妈妈亲力亲为践行自然离乳。母乳喂养的好处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单从建立母子关系互动方面就有很多值得推崇之处。

首先,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安全感建立得十分完善。婴儿出生以后,眼睛对光线、颜色的感知很薄弱,在他模糊的视觉范围内第一个能找到就是妈妈粉红色的乳房。可见婴儿与母亲的联结在哺乳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哺乳时,母亲与婴儿的肌肤之亲、目光交流、心意相通,如此的情感联结能够建立起最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随之饱满起来。有些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分离焦虑、啃手指等心理引发的行为问题,其实可能就是在最初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

有些初为人母的妈妈,生产以后却当起“甩手掌柜”,把最初的抚养权和喂养权交给了月嫂或者老人,当婴儿嗷嗷待哺时,第一时间抱起他的人,总是陪伴他的人却不是最亲爱的妈妈。试问,这种情况下,对婴儿幼小的心灵难道没有影响吗?

其次,母乳喂养对孩子的语言、智力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每当妈妈带着满满的爱意怀抱着一个柔弱的小生命并给予他乳汁的时候,必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她的喜悦。妈妈温柔的话语、婉转的歌声都会在那一刻缓缓流淌出来。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最熟悉的便是母亲的气息与声音,而在接受母亲哺育时,他听着妈妈熟悉的话语和歌声,此刻他大脑中的神经元链接就会不断地被激发,这极好地促进了婴儿脑部的发育,他的智商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

最后,母乳喂养对妈妈产后的情绪调节也极有裨益。由于产后激素水平的突然下降,极大地影响到妈妈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很多妈妈甚至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这时如果妈妈将产后的时间花在开展母乳喂养的“伟大事业”中来,会消耗很大一部分精力,大大的转移了注意力。当妈妈静心于哺育婴儿、享受亲密的哺乳时光时,妈妈的情绪必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实,妈妈们只想安安静静哺育好一个幼小的生命,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最多的爱,提供最好的养育,看到他健康茁壮地长大就是我们最欣慰、最骄傲的时刻。为母则刚、为母则强,让我们漠视周遭的“闲言碎语”,守护好珍贵的母乳时光,漂漂亮亮打响一场“母乳时光保卫战”。

母乳喂养的孩子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D制剂吗

母乳喂养是指在生后6个月完全以母乳满足婴儿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需要的喂养方式。在母乳喂养中,可能例外的是使用量少的营养素补充剂,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K。正常母乳喂养婴儿应每日喂以维生素D 400IU~800IU(南方400IU~600IU,北方600IU~800IU),早产儿也要加至每日600IU~800IU;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给婴儿口服一次维生素D 5000IU~100000IU。

相关推荐

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

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 1.喂养不当 新生儿出生后没及早地吸吮乳房,也没按需哺乳,每24小时哺乳的次数及吸吮的时间不够,吸吮的姿势不正确;母婴分离,使用奶瓶喂奶而造成“乳头错觉”,导致新生儿不愿吸吮母乳;乳头疼痛而不愿让新生儿吸吮;过早地增加辅食等因素,均可导致乳汁不足。 2.指导不当 医务工作者没正确地指导哺乳,或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而使得妈妈产生自己乳汁不足的错觉,导致新生儿对乳房吸吮刺激的减少,最终导致乳汁不足。 3.暂时性母乳供应减少 由于产妇过度紧张、忧虑、愤怒、惊恐等不良精神状态;或乳母疲劳、精

母乳喂养的介绍

1.纯母乳喂养,即婴儿除了母乳外不应任何其他的食物或饮料,甚至是水; 2.在需要时进行母乳喂养,也就是当婴儿需要时,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 3.不使用瓶子、橡皮奶头或安慰奶嘴。 母乳是婴儿的第一天然食品,它为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并且在婴儿1岁前的后半年,母乳也满足了一半或更多的婴儿营养需要,而且在婴儿2岁的这一年中,母乳可提供三分之一的营养。 母乳利于感觉和认知的发育,并且防止婴儿患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纯母乳喂养也可以降低婴儿因腹泻或肺炎等常见儿童期疾病的死亡率,并且帮助婴儿在患

母乳喂养的宝宝什么时候断奶好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喂养一周岁之后再断奶 母乳喂养的好处不言而喻,母乳喂养多长时间好呢?很多人认为只要奶水且条件允许,喂到自然离乳是最好的,一部分妈妈则表示从不同的渠道得知母乳6个月之后就没营养了,还一部分妈妈则坦言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休完产假后就给孩子断奶了。 “我感觉吃母乳的孩子抵抗力更好一些,我身边的很多全职妈妈都是喂到自然离乳的。”28岁的李女士说,她当时全职在家,一直给孩子吃到两岁半才断奶。32岁的鲁女士则表示,她从怀孕后一直关注各种幼儿大讲堂,了解到母乳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就无法满足宝宝

哺乳时最舒适的姿势

妈妈和宝宝的姿势会影响哺乳的质量。若母乳喂养姿势正确,乳汁则会很顺利地流到宝宝的口中,而且宝宝也不会拉扯乳头或给新妈妈带来其他的不适感。新妈妈们想要哺乳得好就要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但母乳喂养姿势也很多种,新妈妈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适合宝宝的。 母乳喂养姿势(l)体位舒适,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让母亲了解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松弛,益于乳汁排出。 母乳喂养姿势(2)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无论婴儿抱在哪一边,婴儿的身体与母亲身体应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 母乳喂养姿

鱼肝油的人群建议

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如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 婴幼儿 WHO指出,婴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存储量较低,在生命最初几个月要依靠母乳、阳光或补充剂作为维生素D的来源。婴儿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畸形(佝偻病)、癫痫和呼吸困难。即使是在食品已经进行维生素D强化的地方和全年日照充足的地方,婴儿中也常见维生素D缺乏症。 母乳喂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母乳喂养是指在生后6个月完全以母乳满足婴儿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需要的喂养方式。在母乳喂养中,可能例外的是使用量少的营养素补充剂,如维生素D

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 母乳性黄疸怎么诊断

除了家长自己观察外,母乳性黄疸最好请专业医师诊断: 1、病史: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3、诊断性停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要排除所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

科学母乳喂养的时间

母乳对于宝宝的益处我们无需赘言,因此,大多数的妈妈都希望能够尽量地延长母乳喂养宝宝的时间,但是又担心时间长了宝宝对妈妈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将来断奶会非常地困难。那么,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到什么时候最好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宝宝一般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能达到2岁的则更佳。但是在我们传统习惯中认为,母乳喂养6个月后,母乳的营养也随之减少,因此不少妈妈在6个月后便开始准备戒奶,那么6个月厚道母乳真的不适合继续喂养了吗? 实际上,6个月以后的母乳依旧含丰富营养,只是没了免疫球蛋白。

一个月宝宝一天不拉屎怎么回事 一个月宝宝一天几次大便正常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大便次数可达6-8次,牛奶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比母乳喂养少一些,每天约4-6次。 但也牛奶喂养的宝宝,常常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大便次数少,2-3天解1次大便。若婴儿排便并不困难,大便也不硬,孩子精神好,体重也增加,这种便秘就不是病,只是婴儿的一种排便习惯。

母乳喂养的常见误区哪些呢

误区1 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我们常常听到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或者些人会说宝宝一岁后就没营养了。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几周、一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也会发生变化。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 宝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别高。这个时候如果把奶挤出来,可以看到奶水特别白、浓,这样的奶营养特别丰富;而宝宝1~3岁时,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

母乳喂养的定义

一、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效果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减少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等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母乳喂养对健康益,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 二、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以人口基础而论,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建议的喂养婴儿方式,接着以持续母乳喂养并添加适当的补充食品的方式进行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