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检查血常规的过程分为那几步

检查血常规的过程分为那几步

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肘前静脉是绝大多数人(婴幼儿除外)的首选采血部位。此处一般血管较明显,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易行。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其次选择股静脉。

方法:

(1) 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 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 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 一般在5ml左右。

血常规什么时候做

血常规是孕期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第一次孕期血常规检查应该在怀孕三个月期间(7-12周)进行,第一次血常规检查应该空腹,因为会伴随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型病毒等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妊娠有没有贫血的症状以及了解白细胞、血色素和血小板等情况,以便早期能发现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等异常情况。

血常规检查是孕期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是孕妇监测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孕期任何时候都能进行血常规检查,在产前检查时,每位孕妇都应该检查血常规,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血常规检查主要是为分娩做好准备,所以更应该重复检查。

体内白细胞减少要怎么办

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个/L,一旦体检发现有白细胞减少,需要分析原因,如果有较严重的降低或者伴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定期复查血常规。

1轻度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轻度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是在3.0至4.0之间的患者,可以口服一些常用的升白细胞药物,比如升白胺片、利血生片,服药后一个月左右复查血常规。

2中度白细胞减少:一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在2.0至3.0之间,需要口服一些效果较好但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比如碳酸锂片,服药后半个月左右复查血常规、血清锂浓度。

3重度白细胞减少: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在1.0至2.0,甚至低于1.0的患者。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当地医院血液科检查骨髓,并且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比如口服碳酸锂片,注射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果有发热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健康检查前要注意什么 女性避开经期

女性在健康体检之前要注意避开经期,建议在月经结束5-7天后再去进行健康检查。因为办理健康证的体检项目中有血常规、便常规和尿常规,经期检查血常规会发生数据的不准确,而经期检查便常规和尿常规,极易将经期血液混入其中,造成误检。

孕期必做哪些检查呢

1 第一次检查:(13周之前);尿HCG、妇科检查、血常规(3分类)、尿常规(10分类)、心电图、B超;

2 第二次检查:(16—18周)产科检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3项)、肝功能(5项)、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血糖;

3 第三次检查:(20—2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彩色B超;

4 第四次检查:(24—28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5 第五次检查:(28—30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6 第六次检查:(30—32周)产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

7 第七次检查:(32—3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8 第八次检查:(34—36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9 第九次检查:(37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10 第十次检查:(38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11 第十一次检查:(39周)产科检查、尿常规、B超;

12 第十二次检查:(40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产检时哪些费用可以报销

第一次检查:尿HCG、妇科检查、血常规(3分类)、尿常规(10分类)、心电图、B超;

第二次检查:(16―18周)产科检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3项)、肝功能(5项)、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血糖;

第三次检查:(20―2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彩色B超;

第四次检查:(24―28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第五次检查:(28―30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第六次检查:(30―32周)产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

第七次检查:(32―3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第八次检查:(34―36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第九次检查:(37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第十次检查:(38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第十一次检查:(39周)产科检查、尿常规、B超;

第十二次检查:(40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体检抽血跟平时生病抽血有什么区别吗

体检抽血一般会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多一点的可能会检查艾滋什么的,都是常规检查;生病时医生根据症状判断之后看做那种检查的,抽血过程无区别;体检时没有病的话一般结果都在正常指标内,如果你生病了,一些数值可能会超指标,积极配合治疗会回归正常的。

血常规主要看哪些值 血常规复查什么意思

有些疾病是通过血常规来反应的,开始治疗之前,打比方一些感染性疾病,白细胞升高,治疗以后有无白细胞下降要通过复查血常规。一些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疾病,都会引起血常规的改变,通过治疗以后,观察疗效都要复查血常规。所以复查血常规的意思,都是跟之前相对比,给疾病一个评估,才需要来复查血常规。有些病人治疗血常规正常的,他治疗以后有可能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我们一些白血病、淋巴瘤打化疗以后,也要复查血常规。所以复查血常规的意思是每个疾病的意思不同,复查血常规的意义也有所改变,也有所不同。

怀孕期间检查项目

第一次检查:(13周之前)尿HCG、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B超、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地贫筛查);

第二次检查:(16—18周)产科检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3项)、肝功能(5项)、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血糖;

第三次检查:(20—2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彩色B超;

第四次检查:(24—28周)产科检查、尿常规、血糖筛查;

第五次检查:(28—30周)产科检查、尿常规、ABO抗体检测;

第六次检查:(30—32周)产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

第七次检查:(32—34周)产科检查、尿常规;

第八次检查:(34—36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第九次检查:(37周)产科检查、尿常规、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胎儿监护;

第十次检查:(38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第十一次检查:(39周)产科检查、尿常规、B超、胎儿监护;

第十二次检查:(40周)产科检查、胎儿监护、尿常规。

消化不良需要做什么检查

1、消化不良检查,便常规的检查: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能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2、消化不良检查,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的检查,不少的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的线索。

3、消化不良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就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量等等。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4、消化不良检查,肝功能、肾功能。

5、消化不良检查,病毒性的肝炎免疫学检查。

6、消化不良检查,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

7、消化不良检查,电解质以及无机元素检测。

8、消化不良检查,胃液检测。

9、消化不良检查,心血管检查。

10、消化不良检查,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能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的病变。

相关推荐

女人上环前需要检查什么

上环前需要检查什么?专家介绍说,女人上环前的检查项目有科检查血常规检查。取环者要行腹透,检查环的位置等。下面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下上环前需要检查什么。 上环前需要检查什么 上环前的检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取环者要行腹透,检查环的位置。这是因为有炎症的情况下上环会加重盆腔的炎症,造成原来的炎症加重会造成肚子疼、发烧、白细胞升高。而且本来节育环就是个外源性的物质,身体会有一定的排斥性,疾病没治好的话就上环,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在上环之前应该做盆腔的检查,排除生殖道感染,才可以上环。由于如果有妇科炎症

孕中期多久产检一次

孕中期产检大约是每个1个月就有一次检查,每次的检查项目有固定的,也有不同的,这主要是针对孕妇自身的情况和怀孕周数来确定的。 孕中期的产检一共是四次,第一次在怀孕16周左右,主要检查项目是体重,血压,产科检查,宫高,胎心率。第二次则是在怀孕20周,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产科检查,孕期咨询,尿检,B超胎儿畸形筛查。第三次在怀孕24周,这时候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糖耐量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第四次在怀孕28周,主要是检查体重,血压,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产科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癌症如何确诊

检查项目:肿瘤科常规检查、肝功、肾功、X线、CT、MRI 肿瘤诊断检查,除了病人的自我检查以及医生的视、触、叩、听等一般检查之外,临床上还需进行多项特殊检查。如,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手术探查等。 如: 1、食管癌: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便隐血试验。 2、肺癌: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转铁蛋白,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痰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脑脊

血常规白细胞偏高10.8乘10符合打不出9杠l

你好,根据血常规;白细胞显著升高;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检查血常规药敏;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应静点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喜炎平、炎琥宁;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后怎样复查

治疗后 3 月左右常规查腹部彩超、血常规、肝功能,观察瘤体的变化、手术区域是否有积液、并查血常规、肝功能评估治疗对肝脏等器官的影响。如果连续 2~3 次检查无明显异常,之后可每 1~2 年体检 1 次观察即可。

眼科常规检查流程

1.眼科就诊为什么先要查视力? 眼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视力下降,视力检查是发现眼部疾病并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 2.眼科就诊为什么要进行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因而裂隙灯检查是眼科检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眼科就诊为什么要查眼底? 眼睛与身体各个器官密切相关,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会在眼底反映出来。医生利用检眼镜可看到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动、静脉,从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形态、血管变

什么是贫血

一般通过检查血常规发现,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危害有哪些

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只是相对而言,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再加上淋巴细胞偏高可能是由于某些病毒性感染、或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还有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如结核等;另外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会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而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需要看淋巴细胞绝对值是否也偏高,在有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有所升高,白血病时血象改变很明显,并且需要骨髓穿刺才能确诊,你不要担心,再次复查血常规吧。

为什么进行肠镜检查前要查血

肠镜检查前的查血一般包括凝血系列、血常规、相关传染病等。凝血系列是用来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凝血异常的情况下不宜进行肠镜检查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是否有贫血、血小板状况以及白细胞情况。相关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很多人认为自己有没有这些传染病为什么还要花钱检查,这是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对传染病患者用过的胃肠镜等设备是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消毒的,肠镜前完善相关检查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保护。

血常规检查能看出胆固醇高吗

血常规检查不能检查出胆固醇,看胆固醇高不高是通过检查血脂能看出胆固醇是否在正常值内。血常规主要看的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胆固醇是通过血脂检查的,二者之间没有联系。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且各种应酬的增加,导致饮食失衡,很多都会出现血脂异常,同时会出现脂肪肝等等代谢疾病的增加,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1血常规是血液检查的最基本的指标,主要检查的是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十几项指标,当白细胞增高时多考虑为感染,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根据这几种细胞的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