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黄水疮的致病菌
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黄水疮的致病菌
黄水疮又称为脓疱疮,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或者溶血性链球菌,或者两者混合感染后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的化脓性传染性疾病。
治黄水疮的偏方有哪些
松香冰片油材料:松香10克,枯矾10克,冰片3克,香油适量。
用法:将前三味材料研磨成细末,以香油调和装瓶备用。使用时先用1%的浓度的温盐水,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后再蘸取适量油膏涂抹,每日1-2次。
蒲公英外洗方材料: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明矾各12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沫,装入纱布袋中,加水2.5-3.5升,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浸药汁溻洗,或者加适量热水浸泡。可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治疗黄水疮。
黄翘外洗方材料:黄柏、连翘各30克。
用法:将上述材料研磨碎后加水煮沸后滤去药汁倒入盆内,待温后冲洗患处,没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功效:可以清热燥湿,解毒,肖总散结。阻止黄水疮,症见面部四肢散在脓痂,周围有红晕,或有糜烂,蜂蜜黄色浓水者使用。
蛋黄油治黄水疮用鸡蛋2个,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及蛋白,只用蛋黄,放在锅内加热,待水分蒸发后用大火熬出蛋黄油,直接涂抹患处,每日1-3次,可治疗黄水疮。
莲房粉治黄水疮将莲房烤焦(烧成白灰无效),研磨成细末,过筛,储瓶备用。先将浓茶将疮面洗净,直至疮面干燥后,用食用油将痂洗净,取莲房粉末用食用油调糊状,外敷疮面,每日2-3次。可以用来治疗黄水疮。
黄水疮生活妙招
1.芙蓉叶研粉,凡士林加热熔化,1:4调匀,外敷,日2~3次。可清热凉血。?治疮疖、丹毒、脓疱疮等。
2.黄连3克研末,加凡士林15克,混匀,外敷。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脓疱疮(黄水疮),丘疹样荨麻疹(水疱湿疮),单纯性疱疹(火燎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多发性毛囊炎(发际疮),疖、痈、丹毒等及皮肤烫烧伤。
3.马料豆、赤小豆各10克,水煎汤。代茶饮。可清热解毒。用治小儿疮疖、脓疱疮。
4..水煎金银花,饮前分次加适量蜂蜜,搅匀。可清热解毒。用治小儿夏天长暑疖、脓疱疮及痱子合并感染。
5.猪胆治脓疱疮
枯矾粉30克装入猪胆内晒干,研粉与蛋黄油调糊外涂,日2~3次,治脓疱疮。
6. 葡萄藤治脓疱疮
葡萄藤嫩枝(带叶)2000克切碎,水煎将药汁浓缩为糊,待略温时加入枯矾末50克及冰片末10克,搅匀。淡盐水清洗后外敷,日2次。
黄水疮治疗黄水疮的偏方 蚕茧白矾方
蚕茧30克,白矾15克。先将将蚕茧同白矾一起锤碎,以炭火烧制,直至白矾汁尽后取出,然后将其研磨成细粉末,外涂抹患处,可以用于治疗黄水疮、烫伤等。
芋艿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芋头有什么功效
芋头味甘、辛,性平,归肠、胃经,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纳少疲乏、消渴、瘰疬、腹中痞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等。
芋叶味辛、甘,性平,归肺、心、脾经,具有止泻、敛汗、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泄泻、自汗、盗汗、痈疽肿毒、黄水疮、蛇虫咬伤等。
芋梗味辛,性平,归心、脾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化瘀之功效,主治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腹泻、痢疾、黄水疮、无名肿毒、蛇头疔、蜂螫伤等。
新生儿脓疱疹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脓疱瘆俗称黄水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传播多来自母亲、保姆或医务人员的手不洁净,其次是婴儿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表现为皮肤(皱摺处多见)先出现红色斑疼或水疱,疱内液体随后由清变浊成为脓性。脓疱壁薄易破溃,破溃后露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最后结痂。脓疱瘆可反复出现,及时治疗可很快痊愈,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展成大片表皮剥脱,感染全身扩散,引起败血症,甚至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黄水疮食疗
1、土茯苓瘦肉汤:
[原料]土茯苓35~60 g,生地黄20~30 g,瘦猪肉100~120 g,葱花,姜末、料酒、猪油、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猪肉洗净、切丝,余药布包。先将诸药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肉丝,待沸后,调入葱花、姜末、料酒等,煮至肉熟后,去药包,,调入猪油、食盐、味精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适宜暑湿热盛证。
[服法]1剂/d,分3次服,连服5~7日。
2、龙菊鱼肚:
[原料]龙爪菊花30~50 g,黄鱼肚120~150 g,鸡汤、奶汤、食盐、绍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菊花洗净,鱼肚发开备用。锅内放猪油适量,烧至六成热时,下鱼肚,划散捞出,改刀切块,而后在油温七成热时,放入鱼肚块,炸5分钟; 将炸好的 鱼肚块洗净,切为薄片,放入鸡汤中煨20分钟左右。锅内放奶汤适量,煮沸后放入鱼肚片、菊花、食盐、绍酒、味精等,再煮沸3~5分钟后,淋上鸡油即成,待 温服食。
[功效]疏风清热。适宜风热表证。
[服法]1剂/d,分3次服,连服3~5日。
3、赤小豆桑皮汤:
[原料]赤小豆40~60 g,桑白皮12~15 g,紫苏叶6~10 g,生姜1~2片。
[制法]将桑白皮、紫苏叶、生姜用布包好,与赤小豆一同加适量清水共煮,待煮至豆熟后,去药包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健脾利湿。适宜脾虚湿热证。
[服法]饮汤食豆,1剂/d,分2次服,连服3~5日。
4、赤豆冬瓜生鱼汤:
[原料]赤小豆35~60 g,连皮冬瓜350~500 g,生鲤鱼1尾,葱白3~5枚。
[制法]将冬瓜皮擦洗干净;生鲤鱼洗净,去内脏及鳞杂,同诸药一起加适量清水共炖,待鱼、豆烂熟后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适宜暑湿热盛证。
[服法]食肉喝汤,1剂/d,分3次服,连服3~5日。
5、赤豆苡米粥:
[原料]赤小豆15~20 g,薏苡仁(苡米)20~30 g,大米45~50 g。
[制法]将大米淘净,与赤小豆、薏苡仁一起加清水适量,同煮为稀粥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健脾利湿。适宜脾虚湿热证。
[服法]1~2剂/d,连服5~7日。
6、三豆荷叶粥:
[原料]绿豆20~30 g,赤小豆15~20 g,白扁豆12~15 g,大米25~30 g,鲜荷叶1张。
[制法]将荷叶洗净、切细备用;先取三豆、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荷叶,再煮一二沸即可,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适宜脾虚湿热证。
黄水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黄水疮的中医病因
从中医学角度来正确认识黄水疮,本病乃因夏秋易感受暑湿热毒,侵袭肺胃,肺中有热,脾胃有湿,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暑湿热毒熏蒸皮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