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有什么危害 喂养不当
宝宝缺铁有什么危害 喂养不当
喂养方式、辅食添加不当与缺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导致缺铁。而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例如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等)添加的比较晚,也会导致缺铁。
宝宝贫血会导致什么后果
专家提醒说,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喂养方式方面找找原因,因为喂养方法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孩子贫血。
营养不断加强孩子咋还会贫血
宝宝贫血多因喂养不当
如今的孩子贫血,大多都不是营养跟不上引起的,而是由于家长的喂养方法不合理造成的,贫血的孩子大多症状较轻,只需食补即可纠正。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1~4个月后,会出现生理性的贫血期,原因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而宝宝出生时经由母体而储存的铁,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消耗完,母乳或牛奶不能提供足够宝宝需要的铁,宝宝就很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
除了生理性贫血期,一些家长未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会导致孩子铁摄入不足;或者,虽然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孩子生长发育速度过快,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一些对牛奶过敏的宝宝,长期饮用牛奶也会诱发胃肠道慢性出血,从而导致贫血。
还有,一些宝宝饮食中不喜欢吃绿叶蔬菜、动物内脏,也会因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细胞核酸代谢障碍,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孩子贫血危害大应早预防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改变,婴幼儿时期发生的缺铁性贫血,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家长应当非常重视宝宝的合理喂养。首先,由于母乳中的铁婴儿容易吸收,妈妈应当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如不能母乳喂养时,要尽量选择富含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其次,家长要注意在宝宝4~6个月时,适时适量为儿童添加辅食。
一般来说,肝、血、豆类、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等)、绿叶蔬菜、杏、桃中含铁比较多,绿叶蔬菜、肝、肾、酵母中叶酸含量较多。添加辅食时,应当遵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按照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添加一种辅食应观察3~7天,当宝宝有病或者天气太热时,应暂缓增加新品种。
稍小点的宝宝可以通过鸡蛋黄和猪肝酱等来补充铁,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适量添加肉泥、肉松或动物血来补充铁。宝宝饮用鲜牛奶时,煮沸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的流失。
如果孩子贫血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铁糖浆、小儿铁锌钙颗粒、补血颗粒等药物。
宝宝缺铁有什么危害 铁摄入不足
宝宝在妈妈肚子的最后3个月是储备铁最多的时期,正常足月的宝宝从母体储备的铁可以供应生后3到4个月造血的所需,但是对于早产宝宝来说,因为提前离开母体,先天储备铁不足,缺铁是无法避免的。
宝宝缺铁的危害
1、如果孩子缺铁,其细胞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宝宝的抵抗力就会变差,就会很容易生病。
2、缺铁会使孩子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孩子的消化能力会减弱。
3、如果宝宝缺铁严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会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缺氧,孩子只要稍微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症状。此外,贫血也会使孩子的肌肉软弱无力。
4、宝宝如果出现缺铁性贫血,会使得宝宝的摄氧能力下降,就会造成宝宝的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5、宝宝缺铁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贫血会造成机体缺氧,,宝宝的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就会经常爱发脾气、爱哭爱闹、烦躁不安。
6、缺铁会造成孩子抵抗力低下,经常生病,家长们为了保护孩子就会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就会对孩子的交友状况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心理比较孤僻、不合群、内心感觉自卑。
新生儿喂养不当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口粮,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单纯性母乳喂养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发育的需要。4个月开始,就应该给孩子添加辅食,不然,会导致宝宝越长越“傻”哦。
今年初,刘老头家添了个白白胖胖的孙子。儿媳的奶水足,把孩子喂得非常健壮。宝宝还不到3个月头就挺得直直的,3个月时逗着会笑,手舞足蹈,咿呀学语,趴着能把上半身抬起,6个多月时就能独坐,扶着站立时两腿蹦蹦跳跳,很有劲。
然而,到9个月时孩子有些不对劲了。虽然孩子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但脸色发黄,更重要的是不像原来那样活泼好动了。而且情况越来越不好,腿没有劲,手也很少动,只能躺着,即使不给吃奶也不哭不闹。这下把全家人弄得心慌意乱。在当地医院看过,医生说孩子脑发育有问题,没有药可治。
妈妈的乳汁让宝宝“变傻”?
这下可把刘老头两口子急坏了,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个孙子,结果是个傻的。两口子不甘心,抱着孙子就直接到省城大医院找儿科专家。医生了解了孩子的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又对孩子进行详细的检查后说:“孩子的脑发育没有问题,是吃母乳造成的。只要进行正确的药物治疗并添加辅食,是可以痊愈的。”医生还给孩子打了一针。老两口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在回家途中,两口子还拌了嘴,原因是刘老头为了把孙子养好,原想买进口的奶粉喂孩子,是老太太坚持让喂母乳。既然是由母乳引起,那就是说儿媳有问题。孩子的爸爸听老两口这么一说,也把责任推到媳妇身上。做妈妈的心里也很难受,觉得对不起孩子。
错了,这是件“冤案”!此事确实与母乳有关,但与母乳的质量无关,是喂养方法不合理,未及时添加辅食,宝宝到6个月以后还是单纯母乳喂养引起的。
宝宝“变傻”原是喂养不当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弄清楚,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前各方面的发育都很正常,如脑发育有问题,出生后智力、运动等发育应该会落后。孩子的情况是先正常后变傻,称为“智能倒退”,是大细胞性贫血的典型表现,常见于单纯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不添加辅食者。
婴幼儿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有两种,即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这是以红细胞的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划分的。小细胞性贫血是红细胞较正常小,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明显减少,也称低色素(低血红蛋白)性贫血,由缺铁引起,多见于人工喂养不合理的婴儿。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较正常稍大,血红蛋白的减少较小细胞性贫血轻些。注意,红细胞大并非好事,这种不成熟的红细胞,在功能上要比正常红细胞差,而且也容易破裂。大细胞性贫血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所以也称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因为这种物质是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不及时添加辅食可致大细胞贫血
本病多见于婴儿期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单纯母乳喂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到5~6个月后即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当然贫血的程度和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最近有报刊上的文章提出母乳喂养可以到一岁多,甚至更长。但是这并非是说单纯喂母乳而不添加任何辅食。一般来讲,单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以补充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素,否则会引起营养不良,这是公认的,尤其是8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成分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不但可引起贫血,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者主要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时。大细胞性贫血患儿脸色不是苍白,而是蜡黄,可有轻度黄疸。不消瘦,有点虚胖,体重可达标。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与贫血程度不完全平行,有时贫血不十分严重或尚无明显贫血,亦可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的症状除智能、运动方面落后外,尚可见不规则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震颤先见于手、唇、舌,继而上肢、颜面、头部,甚至全身。震颤轻者,入睡后消失。要确定是大细胞性贫血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最重要的一点是“智能倒退”,即原来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呆滞,原已学会的技能出现退化。
本病的预防措施很简单,只要记住按时添加辅食。另外,可让孩子多吃一些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这类食物有红苋菜、菠菜、小白菜、油菜、香菜、雪里红、西红柿、黄豆、花生、瓜子、豆腐、豆腐干、酵母、蛋、柑橘、香蕉、草莓及麦芽、大豆、甘蓝、糙米、燕麦、胡桃和动物肝脏、牛肉、牛奶等。
宝宝缺铁有什么危害 宝宝缺铁都有哪些危害
1.宝宝缺铁,会导致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症状。
2.严重缺铁时甚至会损害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发育、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伤害将持续到儿童期,且是不可逆的损害。
宝宝缺铁了怎么喂养
由于铁及与其相关的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因其消耗增多所引起的铁缺乏叫营养性铁缺乏症。营养性铁缺乏症在中国相当普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中半岁到两岁是高峰患病年龄。
宝宝缺铁了怎么喂养
铁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多亿人缺铁,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孕妇缺铁,5岁以下儿童40%?50%缺铁。
由于铁及与其相关的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因其消耗增多所引起的铁缺乏叫营养性铁缺乏症。营养性铁缺乏症在中国相当普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中半岁到两岁是高峰患病年龄。据2002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7?12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8%,呈现为儿童年龄愈小,铁缺乏愈严重,缺铁性贫血也愈多。
原因
摄入铁的总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多见于婴幼儿及散居学龄前儿童、孕妇和乳母。
中国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较高。虽然中小学生每日摄入铁的总量超过推荐的铁摄入量(RNI),但是由于植物性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低于动物性血红素铁,再加上植物性食物中鞣酸、植酸、多酚类物质含量较多,妨碍了铁的吸收利用,致使机体对铁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中国居民膳食品种相对比较单调,食谱很少变化,很多儿童还养成了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进食习惯。
临床表现在非贫血铁缺乏期,由于铁参与的生物酶的不足和活性的下降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发生障碍,表现为工作和劳动耐力的下降。在学生中则表现为精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学习成绩的下降;有的证实为智商的下降,下降幅度达9~11个智商点。在婴幼儿中,小运动操作的发育落后于正常儿。
铁缺乏进一步发展,会使红细胞含铁量降低导致缺铁性贫血。通常短期铁缺乏对形体生长影响不大,但贫血小儿体重常有降低。贫血儿童肤色苍白或发黄,毛发干燥,脱发,指甲脆裂,出现匙状反甲,口腔黏膜萎缩及不同程度的舌炎,食欲不振,常有呕吐或腹泻,呼吸、心跳加快,可有肝大和下肢水肿。儿童可有异食癖,诸如泥土、粉笔、墙灰、煤渣、纸片等均可成为其喜爱的食物,这种异食的结果又会加重已有的铁缺乏,互为因果。
铁缺乏对儿童学习、认知及智力发展的不利影响开始得愈早,后果愈严重,其损害所造成的远期影响常常是不可挽回的。
儿童缺铁 危害不仅仅只是贫血
缺铁对婴幼儿智力造成长期损害
以前,人们对缺铁危害的认识仅限于贫血。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缺铁的孩子都会出现贫血症状。但即便不贫血,缺铁给婴幼儿健康带来的危害仍不可轻视。
“大脑对缺铁最为敏感,和不缺铁的健康儿童相比,缺铁的孩子不活泼,比较爱哭,对新鲜事物反应不灵敏,不能长时间关注一样事物。”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云霞说,“缺铁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更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素质。当宝宝血色素低于正常水平时,可出现厌食、体重不增、胃肠吸收不良等症状。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常常动不动就生病,活动能力也差一些。”孙云霞强调,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缺铁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婴幼儿缺铁高发与摄入方式有关
孙云霞说,婴幼儿缺铁之所以高发,与他们特殊的铁摄入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十月怀胎,宝宝所需要的铁质主要来自妈妈———孕晚期,胎儿会加速从妈妈体内摄取铁质,促进自己的大脑发育,增加自己身体里的铁储备。如果孕妇本身就缺铁,或宝宝是个早产儿、低体重儿,宝宝就无法获得足够的铁储备。
出生后,新生儿体内铁储备可供3-4个月,如果这段时间是全母乳喂养,那么妈妈乳汁成为宝宝铁质的全部外界来源。妈妈乳汁里铁含量虽然并不高,但胜在吸收率高。4个月后,最迟6个月,除了母乳喂养外,宝宝所需铁质大部分应该来自辅食。4-6个月月龄至1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这一时期,妈妈们要留心宝宝,一旦出现缺铁症状就要及时给宝宝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