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待阳痿
中医怎么看待阳痿
中医认为,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中医学认为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临床证明,中医调理的效果比较好,阳痿多为积累成疾,切不可以错治错,急于求成,图一时之快而滥用服用激素类药或者大补之药,而应慢慢调理。
病因
1、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繁手淫,或过早婚育,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2、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成阳痿。
3、恐惧伤肾,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而导致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甚验也。”
4、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如《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说:“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5、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可导致阳痿,经所谓壮火食气是也。
就临床所见,以第一种情况较为多见,而湿热下注较为少见,所以《景岳全书·阳痿》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
中医治疗阳痿
1.主方鹿茸益精丸加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处方:鹿茸3克(另炖),菟丝子15克,山茱萸12克,桑螵蛸12克,补骨脂15克,茯苓18克,党参30克,杞子20克,巴戟20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若腰膝酸软而痛者,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自汗者,加糯米根30克、浮小麦30克、黄芪30克。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2克,夜交藤15克,或合服归脾丸,每日服2丸。
2.单方验方
(1)壮阳起痿汤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5克,枸杞子lO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山茱萸10克,熟地黄lO克,锁阳lO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剂。同时送服至宝三鞭丸1粒。
(2)振痿汤
处方:淫羊藿30克,韭菜子、阳起石各20克,枸杞子12克,熟地黄15克,人参6克,蛤蚧2克。水煎服,每日剂。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兴阳丹
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山药、茯苓、韭菜子、淫羊藿、巴戟天、黄柏各15克,白芍20克,蜈蚣4条,鹿角胶、胎盘粉各10克,海狗肾1条,精硫黄3 克,制马钱子1克。上药共研细末,混匀人胶囊。每次~10粒,每日2次,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戒房事。
命门火衰型【证见】 阳痿势重,阴茎痿而不起。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夜尿频作。舌质淡红,脉沉细迟。
【治法】 温补命门火。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下面我们来看下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千金要方》 。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所以又叫皮下脂肪瘤,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属于良性肿瘤。一般的皮下脂肪瘤不需要治疗,如果瘤体较大的话可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如何看待白发
一、中药内服
可选用中药马齿苋子、白茯苓、干地黄、泽泻、卷柏、人参、松脂、桂心等,共捣为散,每日空腹以温酒送服,每日2次。适用于中、老年人精血不足而导致的白发;
还可选用中药菊花、苣胜子、旋覆花、白茯苓、桂心、白芷、牛膝、荜澄茄、覆盆子、旱莲草等,蜜制为丸,空腹温酒送下,每服30丸。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阴虚而导致的白发。
二、中药外用
用中药当归、干松、石膏、滑石、酸石榴皮、母丁香、白檀香、没石子、白及等药,研末,用米醋调成膏状,涂于头发上,用荷叶包紧,次日早晨洗去黑色。用此方可以染发。
三、食膳疗法
桂圆肉、莲子、大枣等,放入粳米中,煮成粥。每日2次,连服15~30日。可以滋补气血,使头发变黑。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千金要方》 。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
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
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中医如何看待耳鸣
1.实症耳鸣
风为百病之长,我们所患的很多疾病之中都不难发现它的身影。生活中稍有不慎,风邪就可能侵犯人体上犯头面,且外邪循肺经而上经耳窍,就可能蒙蔽耳窍,出现耳鸣甚至是耳聋的问题。而由于耳为阳窍,临床上又多见风热。除此之外,肝胆火逆也导致耳鸣,且可能由情志引起,日常生活中也值得注意。饮食上不注意,会使体内痰湿停聚、气血瘀阻:一方面痰火上蒙清窍引发耳鸣;另一方面气血输布不利,也会导致耳不能被荣养——这些都是实症耳鸣的常见原因。
2.虚症耳鸣
而虚症所导致的耳鸣多与肾阴不足有关系:在中医看来,“阴”更偏向于物质基础。无论是年老体衰、久病伤耗抑或是生活劳损,都可能是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而由于肝肾精血同源,虚火又极易上行到达清窍,也是虚症耳鸣的诱因。与此同时,脾气虚或是心脾血虚也可能使气血生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耳脉缺乏血液,导致耳鸣。
中医怎么看待咳嗽
“临床上咳嗽的类型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专业的辨证治疗。”北京中医院医学博士吴义春表示,咳嗽一大原因是病毒性感冒,多在流感季节发作,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多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2月期间流行,而这类咳嗽多是因为在过度劳累、受凉,甚至在情感创伤后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暴发。
从中医角度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体虚”是寄居、侵袭人体的病毒得以发作的主要原因,对于经常透支身体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注意防护、消毒、隔离,尤其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充分休息,养足精神是预防它的重要武器。
“咳嗽的另一种类型是中医辨证的‘寒包火’。”吴义春解释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室内温度与外界形成巨大反差。在强烈的温差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与之适应,加之现在都市人内热重,很容易出现感冒、咳嗽。从中医讲急则治标,其核心病机是“表闭不通”,轻者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可以好,严重的就要喝些中药帮助发汗治疗。
吴义春强调,易感冒者,可配合按摩迎香穴,艾灸足三里穴。慢性咳嗽反复发作者,可适当多吃梨、萝卜、山药、百合、荸荠、枇杷等食物。
阳痿怎么自己恢复
1、保持良好心境。
阳痿患者得给自己的心理打个“预防针”消除心理因素,正确的看待阳痿,不要因为那一点点自尊心而当作是见不得人的事而厌恶和恐惧。更不能凭借一两次性生活失败而沮丧担忧,夫妻之间也应该要多多沟通。
2、不抽烟,不喝酒。
烟酒对于男人的性功能伤害很大,大家都知道,长期抽烟会阻碍血液流入身体外周,影响阴茎的血液循环,影响性反应的产生,从而引起阳痿。饮酒过多或嗜酒可使性腺中毒,男子表现为血中辜丸酮降低,70%-80%的人出现阳痿或不育。因此,专家建议男性朋友最好是戒烟,少喝酒。
3、科学合理安排饮食。
饮食的调理也很重要,多吃狗肉、羊肉、羊肾等;动物内脏,预防阳痿没有必要忌口,不要过于关注饮食,给心理增加负担。
4、不滥服用壮阳药物。
男性朋友切勿盲目地滥用壮阳药物,因为它们未必能提高性功能,相反,很有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到目前为止,治疗阳痿的特效药,相反却有不少药物可以导致阳痿。
中医是如何看待肾病
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使用的药物是纯自然生长,避免这种人工化学合成药物副作用的缺点,避免肝、胃及其他不良反应,肾损伤的肾损害。是药3分毒,中医能在肾脏疾病中的治疗过程中,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西方医学无法做到这一点,西方医学。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辨证治疗特点三三
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医生,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即主张辨证方法。也就是说,注意疾病的个体的特殊性,采取灵活的靶向治疗。其治疗的特点是:肾脏疾病治疗的自然免疫平衡系统,适合任何年龄,任何条件。临床实践证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温馨提示:肾病综合征也可以具备以下条件:急性或慢性肾炎、脂质、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过敏性紫癜、药物过敏等。
中医说阳痿
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阳痿为“阴痿”,《灵枢·经筋》称为“阴器不用”,在《素问·痿论》中又称为:“宗筋驰纵”和“筋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为“阳事不举”。《景岳全书·阳痿》说“阴痿者,阳不举也”,指出阴痿即是阳痿。
西医学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
【证候特征】
阳痿可表现为房事不举,但睡梦中易举;也可表现为举思交合,但临房即痿;还可表现为举而不坚,不能持久。阳痿常与遗精、早泄同时并见。
阳痿若以命门火衰为因者,常兼见头晕耳鸣,面色恍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精薄清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阳痿若以心脾受损为因者,常兼见精神不振,面色不华,夜不安寐,胃纳不佳,苔薄腻,脉弦细等。阳痿若以恐惧伤肾为因者,常兼见胆怯多疑,心悸易惊,精神苦闷,寐不安宁,苔薄腻,脉弦细等,阳痿若以肝郁不舒为因者,常兼常见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苔薄脉弦等。阳痿若以湿热下注为因者,常兼见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等。
【病因病机】
1、命门火衰
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犯手淫,或过早婚育,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2、心脾受损
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成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 ,…….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
3、恐惧伤肾 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而导致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甚验也。”
4、肝郁不舒
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如《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说:“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5、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宗筋弛纵,可导致阳痿,经所谓壮火食气是也。薛己在《明医杂著·卷三》按语中说:“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
就临床所见,以命门火衰较为多见,而湿热下注较为少见,所以《景岳全书·阳痿》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
【诊 断】
1、青壮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即可诊断本病。
2、多有房事太过,久病体虚,或青少年频犯手淫史,常伴有神疲乏力, 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鉴别诊断】
早泄
早泄是指在性交之始,阴茎虽能勃起,但随即过早排精,排精之后因阴茎萎软遂不能进行正常的性交。阳痿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两者有所不同,但早泄日久,可进一步导致阳痿的发生。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别有火无火
阳痿而兼见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是为无火;阳痿而兼见烦躁易怒,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者,是为有火。其中辨证的依据,以脉象、舌苔为主。
2、分清脏腑虚实
由于恣情纵欲,思虑忧郁,惊恐所伤者,多为脾肾亏虚,命门火衰,属于虚证;由于肝郁化火,湿热下注,宗筋驰纵者,属于实证。
治疗原则
阳痿属虚者宜补,属实者宜泻,有火者宜清,无火者宜温。命门火衰者,阳气既虚,真阴多损,且肾恶燥,因此温补忌纯用刚热燥涩之剂,宜选用血肉有情温润之品。湿热下注者,治用苦寒坚阴,淡渗祛湿,即《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的原则。
【预防与调摄】
在预防方面,因起病与恣情纵欲有关,故应清心寡欲,戒除手淫;如与全身衰弱、营养不良或身心过劳有关,应适当增加营养或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性欲。在调摄方面,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夫妻暂时分床和相互关怀体贴,这些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结 语】
阳痿多由于恣情纵欲,频犯手淫,导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或由于思虑、惊恐伤及心脾肾而成,亦可因肝失疏泄,湿热下注,宗筋弛纵所致。其辨证当先根据病因病机,分清脏腑虚实,再根据舌苔脉象辨别有火无火。虚证当补,实证当泻,有火宜清,无火宜温。命门火衰者,治宜温补下元;心脾受损者,治宜补益心脾;惊恐伤肾者,治宜益肾宁神;肝郁不舒者,治宜疏肝解郁;湿热下注者,治宜清化湿热。
中医如何看待耳鸣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五脏六腑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到耳,这一点颇类似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都是中医整体观的表现之一。而根据虚实,可以将耳鸣分为两大类。
1.实症耳鸣
风为百病之长,我们所患的很多疾病之中都不难发现它的身影。生活中稍有不慎,风邪就可能侵犯人体上犯头面,且外邪循肺经而上经耳窍,就可能蒙蔽耳窍,出现耳鸣甚至是耳聋的问题。而由于耳为阳窍,临床上又多见风热。除此之外,肝胆火逆也导致耳鸣,且可能由情志引起,日常生活中也值得注意。饮食上不注意,会使体内痰湿停聚、气血瘀阻:一方面痰火上蒙清窍引发耳鸣;另一方面气血输布不利,也会导致耳不能被荣养——这些都是实症耳鸣的常见原因。
2.虚症耳鸣
而虚症所导致的耳鸣多与肾阴不足有关系:在中医看来,“阴”更偏向于物质基础。无论是年老体衰、久病伤耗抑或是生活劳损,都可能是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而由于肝肾精血同源,虚火又极易上行到达清窍,也是虚症耳鸣的诱因。与此同时,脾气虚或是心脾血虚也可能使气血生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耳脉缺乏血液,导致耳鸣。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下面我们来看下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千金要方》 。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所以又叫皮下脂肪瘤,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属于良性肿瘤。一般的皮下脂肪瘤不需要治疗,如果瘤体较大的话可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怎么看待阳痿
中医认为,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中医学认为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临床证明,中医调理的效果比较好,阳痿多为积累成疾,切不可以错治错,急于求成,图一时之快而滥用服用激素类药或者大补之药,而应慢慢调理。
1、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繁手淫,或过早婚育,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2、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成阳痿。
3、恐惧伤肾,恐则伤肾,恐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刚,而导致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甚验也。”
4、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所聚无能,如《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说:“又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