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你的月经量是否正常
如何判断你的月经量是否正常
一般每次月经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过多。正常的应该是每次60毫升。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是正常的。假如每次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相反,每次月经一包都用不完,则属经量过少,应及早去看医生。
而月经周期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人少至20天,还有人多达36天,这期间都算正常。据有关调查统计,被调查者中真正每次都能在28天至30天来一次月经者大概只占10%。只要每次月经的间隔周期都是一样的就正常。偶尔迟到一两天,或经量出现些许变化,也属于正常月经范围,不用过多担心。但经常前错或后错超过一周就属于不正常了,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连续三个月以上不规律或明显异于以前正常月经的情况,这很可能是一些疾病发出的警告信号,对此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第一:你的月经量是不是过多? 警告信号:如果月经超过7天还没完,或者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一定要换一次护翼型超厚卫生巾,并且时常伴有血块排出,那你是出现了月经过多的症状。
心理准备:医生会先向你询问病史,然后给你做尿样检查,看你是否怀孕。如果确诊怀孕的话,医生就会检查你的盆腔和子宫状况。因为宫外孕或自然流产都会出现流血过多的情况。宫外孕需要手术治疗,自然流产则要确诊是完全流产还是不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需要施行刮宫手术。另外医生还要检查子宫内是否有息肉,如果有的话,需要采用电流或冷冻的技术把它除掉。
如果不是异常怀孕引起的出血过多,医生要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变长、变短甚至导致绝经。女性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是男性的8倍,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心率不齐;而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怀孕时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
月经过多的原因与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超过35岁的妇女突然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尤其是还没到行经的时间就出现大量出血,最好去医院做一个子宫内膜切片检查,看看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癌。
第二:你的月经周期是不是过长? 警告信号:35天的月经周期也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你的周期大大超出这个天数的话,就该去看看医生了。心理准备:医生首先是要确认你有没有怀孕,如果没有,他就会检查血液中的荷尔蒙水平。如果雌激素水平过低,子宫内膜就不能正常生成;如果孕激素水平过低,子宫内膜就不能正常脱落。
月经周期过长也可能是得了多囊性卵巢囊肿(英文简称是PCOS)。PCOS的特点是,卵巢上长有微小囊肿,造成不能排卵。身体症状包括发胖,因为雄性荷尔蒙增加而引起体毛增多,脸上生暗疮等等。
心理准备:医生询问病史后会为你做化验,检查血液中荷尔蒙指标。“停经”是荷尔蒙水平失衡的标志。如果你已超过40岁的话,这很可能预示你提前进入了更年期;如果你还很年轻就出现了更年期的停经现象,那么就要尽早地诊断,以便采取措施,例如荷尔蒙替代疗法,否则,雌激素异常减少会影响心脏和骨骼的正常功能。
停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良性垂体肿瘤。患早期垂体肿瘤的女性也许感觉不到任何不适,唯一的征兆就是月经停止和乳头有分泌物排出。如果垂体肿瘤没有得到医治而任其增大的话,就会影响许多重要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增大的肿瘤还会压迫附近的视神经,引发头痛以及视力减弱。庆幸的是,只要及时发现,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在药物的作用下得到缓解和控制。
第四:月经来得太密? 警告信号:即使每21天来一次月经也不一定不正常,只要有规律就没有问题。但如果周期越来越短,那就得去检查一下了。
心理准备:医生会化验血液,不正常的月经多半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或孕激素过低造成的。月经来得过密有时候是绝经或PCOS的先兆。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心理准备:医生会给你做血液和骨骼密度的化验。月经太少可能是PCOS、垂体肿瘤以及甲状腺紊乱的信号。
心理准备:医生会询问你的避孕史,对于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来说,刚刚开始服药,或是长时间吃避孕药却偶尔漏服时,常会出现月中出血的情况。如果你不属于这种情况,医生会检查你是否有息肉。
吃什么能治疗月经不调呢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量多。正常妇女月经血量一般为50-80ml,以月经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如果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6、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如何判断你的月经时正常的
A、月经周期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周期是多少天,月经周期是从每一次月经来的第一天计算到下一次来的第一天。一般周期提前的。如果较正常周期早来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的,这种人体质多属于血热或气虚;周期错后的,是比正常周期延后7天,或40-50天一次的,多为寒、血虚、气郁。
B、月经颜色、质地
接着就开始观察月经的颜色和质地。凡是月经颜色淡、质地稀薄的多跟“虚”有关,比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或有痰湿。凡是月经颜色深的多跟实、热、瘀、堵有关,比如深红、黯红、紫红、紫黑、墨红,质地粘稠、或有血块。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寒、热两种状态,都分虚、实两个类型。例如:血热就还分实热、虚热,同是月经颜色鲜红,但实热伴月经量多,虚热伴月经量少。血寒也分实寒,虚寒。实寒的经色暗淡或夹有小血块,虚寒的色淡或如黑豆汁。
更年期女性,怎样才能留住美丽?如果想为了漂亮吃雌激素,还不如喝豆浆,吃些天然新鲜的水果蔬菜。即使是更年期女性真正需要补充,也应严格遵医嘱。
C、月经量
观察月经特点的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月经的量,但仅凭来的量的多少,是无法确定气血状况的。比如来的多,似乎是血很多,但若是量又多颜色又淡,质地又稀呢,却是血亏的表现。只有来得多,血色很深红,质地粘稠的才算热。来的少也一样,要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才能判断气血的真实状况。
D、伴随症状
除外月经本身的性质外,月经前后有无头晕、头痛、痛经、腹泻、情绪起伏等等症状,也可以用来帮助判断气血状况。比如月经前后容易头晕,是否是血虚?其实很好判断,观察月经就可以了。头晕同时伴随月经量少,色淡。若伴随面色苍白,牙龈舌头淡,心悸,神疲乏力等症状则为血虚。若是伴随胸闷、头重、食欲差,白带多,则为脾虚痰湿造成的。 若头晕,月经量小,色鲜红,同时会伴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口燥咽干,颧骨发红等症状,则为肝肾阴虚。痛经也可以区分身体虚实,一般月经前或来时痛,不喜欢按揉,月经来后,血块出来后痛减的为实痛,多由瘀阻造成的,诱因多为肝气郁结或受寒。月经若经期痛,经期后疼痛加重的,小腹绵绵不绝,很喜欢按揉或热敷的,则为虚痛,多由肾虚、气血虚引起。
月经不调的症状
1、月经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月经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量多。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6、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7、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种......
月经正常怎么判断 根据月经期判断
月经期也称行经期,一般为2到5一天,一般来说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量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刚刚开始脱落,到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就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
月经不调的症状包括哪几方面呢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月经正常怎么判断 经血量不正常是什么表现
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卵巢功能尚未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因此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收缩,造成经血过多,这久而久之导致女性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人流后多久来月经正常
人流后一般1个月来月经,那么,人流后多久来月经正常?正常月经周期的判断,除了没有明显疼痛外,均不离“期、量、色、质”四个字。
1、期:指的是周期和经期。从月经来潮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的第1天之间的这段时期,叫周期。标准28-30天为一周期,提前或推迟不超过1周为正常。经期一般3-7天。
2、量:正常一个月经周期的月经量30-80ml。按照市面普通卫生巾标准,一张月经浸透10-15ml。粗略地计算,月经期要2-3张卫生巾浸透才算最基本量,少于这个量为月经量少;超过20张则为月经量多。
3、色:正常的月经为鲜红色。
4、质:月经以不稀不稠,无血块为正常。
如果既往月经比较规律,但在人工流产后却出现了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没来月经,而性腺轴内分泌功能检查又正常的话,通常考虑为继发性闭经。
怎样判断月经是否正常 判断月经正常与否的标准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偶而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均为正常周期。月经周期少于21天为多发性月经,多于35天为稀发性月经。未怀孕却超过90天没有月经即无月经。
月经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为30~50毫升左右。经量过少(一次少于30毫升),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2天者就是月经过少;月经量多一般是出血超过7天或者一次出血80毫升以上。
经血的颜色发暗,略带黏性,细看还会有小而薄的碎片。经血从鲜红色的到暗淡的褐色都属于正常的范围,血液未被排出之前会产生凝结,故经血中有凝块也属正常。
月经不调前兆是什么
月经提前
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月经推迟
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正常的月经量是多少
衡量月经是否正常,一般来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女子出现的周期性阴道流血称为月经,衡量女子的月经是否正常,一般可以从以下月经量进行判断。很多女性都很关注自己的月经量,月经量多,不以为然,一出现月经量较少,都很担心。其实月经量多,很容易出现贫血,影响健康,而月经量相对少一些,只要无其他病变,也无需刻意去治疗。那么正常的月经是什么样的呢?
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属正常现象。
月经期:阴道流血期间称为月经期,多数人的月经期持续3-5天,但少至1-2天,多至7-8天也属正常范围。
月经量:正常月经期的月经量为20-120毫升,多数为50毫升,以月经来潮的第二三天最多,以后逐渐减少。
月经不调的症状
专家指出,常见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经期延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5、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6、月经过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7、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什么是月经不调的症状?月经提前、月经推迟、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闭经等都是月经不调的症状。
1、月经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2、月经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月经,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4、月经量多。经期每日的失血量多于80ml,或月经量较自己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量多。
5、月经量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6、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月经正常
一、月经期(也称行经期)
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5天。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
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经血回头”,这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二、月经周期
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30天,但是也有人40天来一次月经。但只要有规律性,均属于正常情况。另外,月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提前或错后3~5天,也是正常现象。
如果这次月经周期是20天,下次是40天,而且经常出现这样情况,有的甚至月经来1~2天,过10多天又来1~2天,失去了周期性,这属于月经不调。少女初潮时,由于卵巢刚发育,功能还不完善,所以会出现功能紊乱和不规律,这不是病理现象。
三、经血量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
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当然,如果因为子宫、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月经量过少,这种情况也不正常,也应及时就医。
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
因此,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经血过多。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也应就医治疗。
四、经血颜色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1、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2、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3、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月经不调,也可简单按摩缓解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或者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还可以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或者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对于月经,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5岁。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其原因有排卵功能老化,雌激素分泌降低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纳差。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症状,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