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强直检查方法
颈强直检查方法
颈强直的检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枕墙实验,患者站立,脚后跟、臀部和背部贴近墙面,收颈,眼睛平时,测量枕骨结节和墙面之间的距离,正常人应该为0,即枕骨结节可以贴近墙面,否则即为异常。
另外一种是通过影像学的方法,做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看一下有没有骨破坏和骨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血沉血常规可大致正常,部分病人可有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白细胞增多。多数病人在早期或活动期血沉增速,后期则血沉正常。血沉增速有助于对临床和X线表现可疑的病人进行诊断。尿常规当肾脏发生淀粉样变病时,可出现蛋白尿。
1、血液生化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没有诊断性的或特异性的检查。血常规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15%的患者可有轻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5%以上的患者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急性期或炎症反应重者还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
2、免疫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高。血清IgA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与AS病情活动有关,伴有外周关节受累者可有IgG、IgM升高,有人报道AS患者可有血清补体 C3、C4升高,抗肽聚糖抗体、抗果蝇93000抗体、抗肺炎克雷伯杆菌固氮酶还原酶抗体等抗体水平增高,抗组蛋白3亚单位抗体与患者虹膜炎密切相关。 HLA分型检查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3、微生物学检查 AS患者大便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4、HLA-B27检测 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尽管该试验对某些种族来说对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对有腰痛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它并不作为常规检查,也不作为诊断和排除诊断的筛选试验,其临床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的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特定的检查方案,实验室的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监测出所患病的具体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医生进行治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是什么样的,它究竟对疾病有了多大的帮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血沉血常规可大致正常,部分病人可有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白细胞增多。多数病人在早期或活动期血沉增速,后期则血沉正常。血沉增速有助于对临床和X线表现可疑的病人进行诊断。尿常规当肾脏发生淀粉样变病时,可出现蛋白尿。
1.血液生化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没有诊断性的或特异性的检查。血常规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15%的患者可有轻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5%以上的患者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急性期或炎症反应重者还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
2.免疫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高。血清IgA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与AS病情活动有关,伴有外周关节受累者可有IgG、IgM升高,有人报道AS患者可有血清补体C3、C4升高,抗肽聚糖抗体、抗果蝇93000抗体、抗肺炎克雷伯杆菌固氮酶还原酶抗体等抗体水平增高,抗组蛋白3亚单位抗体与患者虹膜炎密切相关。HLA分型检查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3.微生物学检查 AS患者大便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4.HLA-B27检测 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才能作出诊断。尽管该试验对某些种族来说对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对有腰痛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它并不作为常规检查,也不作为诊断和排除诊断的筛选试验,其临床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的背景。
阅读了以上的实验室相关信息,大家对实验室检查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它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它的应用,让我们方便对我们的自身身体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般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略,不少人也会把强直性脊柱炎与其它关节炎等疾病搞混淆。那么如何确诊是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呢?这就需要比较系统地检查。常见的确诊方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从而帮助患者及早认识病情。
一、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或标记性指标。类风湿因子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A)升高。90%左右患者HLA-B27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 放射学骶髂关节炎是诊断的关键,因此提高其敏感性和可靠性均甚重要。
1.常规X线片 简便经济,应用最广。临床常规照骨盆正位片除观察骶髂关节外,还便于了解髋关节、坐骨、耻骨联合等部位病变。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部位,除观察有无韧带钙化、脊柱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以及椎小关节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等外,尚可除外其他疾患。
2.骶髂关节CT检查 CT分辨力高,层面无干扰,能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可用于对常规X线片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用于患者随访。
3.骶髂关节MRI检查 MRI检查能发现更早期的骶髂关节炎,但价格昂贵,尚难普及。
强直性脊柱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高发人群主要是集中在中老年人,孕妇产后也有可能会患上。要确诊是否得了强直性脊柱炎,选择正规地医院做以上检查,就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地进行治疗从而尽快控制病情,减少患者的痛苦。
脑膜炎有什么症状
1.细菌性脑膜炎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2.病毒性脑膜炎临床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有轻度的颈强直和Kernig征阳性。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以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对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2、磁共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看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增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4、X线检查: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检查:
一、儿童强直性脊柱炎肾功能检查:肾功能多无异常变化。服用消炎痛类药物以及柳氮磺胺吡啶或甲氨蝶呤等药物者,应定期检查。如出现尿素氮、肌酐异常者,应及时就诊,必要时需要停药。
二、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服用消炎痛类药物者或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可能会出现大便潜血阳性,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就诊。部分病情活动者大便可培养出肺炎克雷白菌,病情控制后可转阴。
三、儿童强直性脊柱炎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多无异常发现。服用消炎痛类药物、柳氮磺胺吡啶或甲氨蝶呤等药者,应定期检查。如出现谷丙或谷草转氨酶(即GPT或GOT)或胆红质异常者,应及时就诊,部分患者需要停药。
四、儿童强直性脊柱炎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可显示轻度贫血,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服用消炎痛等药物后,有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数量减少,如低于4.0×l09/升,应及时就诊。
五、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有的患者服用消炎痛等药物后,可出现少数红细胞、白细胞或尿蛋白,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如出现尿糖阳性,应及时就诊。
目前传统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为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消炎药、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激素等来治疗。但却对这些难治反复病例却难以奏效,而且还因为这些常用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容易造成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一种新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生物疗法——细胞免疫疗法。
细胞免疫疗法的技术核心是采用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潜能细胞,从中分离出有自我更新和复制潜能的T细胞和B细胞,在体外大量复制之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让其自我更新复制,达到新的免疫平衡,从而治疗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由此可见,儿童强直性脊柱炎要通过系统的检查才能够准确地确诊,如果您的孩子出现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能在疾病为造成关节骨性改变前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要检查什么 CT检查
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普及,运用CT技术使得许多早期病变不典型、依靠X线等诊断技术不能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早期的确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是CT的价格比较高,目前还是无法在临床上普及;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但是X线未见异常者,有必要进行CT检查,以便于确诊。
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 并发症状
以脑膜炎最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儿童,一般在腮肿后3--10天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颈强直、呕吐、嗜睡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重型乙型脑炎
通常发热在40度以上,有昏迷、惊厥、显著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呼吸、循环均可发生衰竭。休温多迅速上升至39—40度甚至以上,发病初1—2天内有严重的头痛、头晕、疲倦、恶心、呕吐、嗜睡或有烦躁不安、兴奋,或表情呆板、对外界反应差,眼结膜充血,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颈强直,婴幼儿可出现前囟门凸出。
约经过24—28小时病情更加严重,体温可高达4I度以上,出现昏迷、惊厥,肢体呈强直性或迟缓性瘫痪。在深度昏迷下,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可至呼吸衰竭、死亡。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可以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对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2.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看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增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 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约50%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90%~95%以上AS病人 HL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27来诊断AS,HLA-B27不作常规检查。
4.X线检查
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 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髂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X线诊断标准分为5期: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Ⅰ期为可疑骶髂关节炎,Ⅱ期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袭病变,关节间隙无改变,Ⅲ期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一项(或以上)变化: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增宽、骨质破坏或部分强直,Ⅳ期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原发性AS和继发于炎性肠病、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等伴发的脊柱炎,X线表现类似,但后者为非对称性强直。在韧带、肌腱、滑囊附着处可出现骨质糜烂和骨膜炎,最多见于跟骨、坐骨结节、髂骨嵴等。其他周围关节亦可发生类似的X线变化。
脑囊虫病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脑囊虫病可伴发癫痫,也可与眼部囊虫合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1、最常见
(1)癫痫,多数为大发作。
(2)精神症状:表现有淡漠、智力减退、定时和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兴奋或狂躁,严重者痴呆,不能自理生活。
(3)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4)局部症状:如轻偏瘫、感觉异常及锥体束征阳性等。
2、脑室型(1)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昏迷。
(2)局限性症状:第四脑室囊虫可出现强迫前倾头位,颈强直,当头部转动时,如囊虫突然阻塞脑脊液通路则引起急剧颅压增加而发生脑疝、死亡。
3、蛛网膜下腔型
(1)慢性脑膜炎症状:如头痛、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2)颅内压增高,由于炎症粘连或囊虫阻塞脑池,导致交通性脑积水,产生颅内高压症状。
(3)颅神经损害,表现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检查项目 X线检查
X线的改变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X线的改变比临床症状出现的晚一些,在发病的数月至数年之后才能显示X线阳性征象,在疾病的早期,最早出现X线改变的一般为骶髂关节。
大约有80%的病人病变是从骶髂关节开始的,可以是单侧发病,也可以是双侧发病。X线表现一般分为三期:
第一期:关节腔变得模糊,关节的边缘不清楚,髂骨皮质疏松,关节周围的骨密度增高。主要在关节的髂骨侧,骶骨侧的改变比较轻微;
第二期:关节腔仍然是模糊的,关节的边缘呈现为轻度的锯齿状,关节面边缘也不规则,骶髂关节软骨也被破坏;
第三期:整个关节都受到了侵犯,关节的间隙也变窄,并且逐渐消失,还可能伴有明显的脊柱改变。
脊柱的X线改变一般会发生在骶髂关节改变之后,但是也有少数的病人可以在开始时就出现脊柱X线的改变。局部有小范围的骨质硬化和破坏是本病最早的X线征象。
X线表现为关节骨质的破坏,有时呈穿凿状,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可以发生骨性强直。
锁骨有明显的骨质缺损,严重的话可以呈笔尖状;锁骨部分骨质破坏,胸骨柄体关节可有边缘的糜烂或者是关节强直。
阿米巴原虫感染症状 阿米巴原虫感染神经系统症状
当阿米巴原虫感染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体征显示局灶性单侧损害,有严重的局灶性坏死和水肿。病人头痛、发热呕吐、颈强直、眩晕、嗜睡、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直至昏迷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