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穿的好处 抗氧化
石见穿的好处 抗氧化
石见穿总酚酸对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
什么中药治疗胃癌
(一)理气降逆药
八月扎、旋覆花、代赭石等。
(二)活血化瘀药
丹参、五灵脂、三棱、莪术、木馒头、当归尾、急性子等。
(三)化痰散结药
天南星、生半夏、皂角刺、括蒌、山慈菇、穿山甲、牡(牛字旁加一个历字)、鳖甲等。
(四)化湿利湿药
生米仁、厚扑等。
(五)清热解毒药
半枝连、龙葵、山豆根、蜀羊泉、猫人参、石见穿、蚤休、菝葜、白花蛇舌草、核桃枝、藤梨根、土茯苓、黄药子、蛇果等。
(六)虫类药物
地鳖虫、蜈蚣、水蛭、蟾蜍、蜂房、蛇蜕等。
石见穿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石见穿还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因其药性平和,不燥不寒,故被广泛应用于因血热、湿热所致崩漏、月经先期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疗效显著。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
慎言祛瘀汤: 丹参15g,赤芍12g,川芎10g,三棱12g,莪术12g,柞木枝10g,石见穿10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仙茅12g,熟地12g,枸杞12g,生蒲黄10g,紫石英10g。
制剂用法: 加水泡至药面上,大火煎开,再小火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伴见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内膜异位囊肿。
方中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经调而愈。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阴虚者加女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鳖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
早期胃癌的偏方
·柴胡12克、白芍15克、旋覆花12克、枳壳12克、丹参30克、黄药子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用于胃癌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胃痛等。
·龙葵30克、半枝莲30克、石见穿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用于早期胃癌。
·人参10克(嚼服)、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20克、莪术15克、石见穿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用于胃癌气血不足者。
·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5克、熟地12克、白芍15克、紫河车10克、黄精15克、阿胶1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用于胃癌气血不足者。
·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鸡血藤3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
中医治疗乳腺纤维腺瘤
1:肝气郁结型:一般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痛,推之可移。可有乳房不适,胸闷叹息。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解郁,消块散结为法,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9g,当归12g,赤芍12g,全瓜蒌15g,半夏15g,郁金12g,香附9g,石见穿30g,贝母15g,昆布30g。
2:血瘀痰凝型:一般肿块较大,坚实木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燥,或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症。舌暗红,苔薄腻,脉弦细。治以疏肝活血,化痰散结为法,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赤芍12g,莪术30g,穿山甲12g,昆布30g,生龙牡各30g,石见穿30g,八月札30g,柴胡6g,茯苓12g。
癌症的小偏方
内眼肿瘤
1.白蛇蜕1条,生绿豆30克,白糖120克。先将蛇蜕剪碎,香油炸黄存性为末,绿豆炒香为末加白糖,用水调匀,放锅内蒸熟,内服。每次1~2克,每日之次。每剂药服完,休息3天,可以继服。
2.羊肝50克煮汤200毫升,冲服蛇胆陈皮未2克,每日2次。
舌 癌
1.梅花点舌丹,每天3次,每次2粒。
鼻窦及副鼻窦恶性肿瘤
1.石见穿,每天30克,水煎服。如当地有新鲜的,服鲜石见穿汁,每天30克。
2.石上柏60克(鲜者90~180克),加瘦猪肉30—60克,清水6~8碗,煎至1或半碗,分2次服下,一般15—20天为1疗程。
3.生薏米煮粥常服。
筛窦癌
1.紫参3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每日服3次。
喉 癌
1.薏苡仁适量,煎汤饮服,每日2次,连服数月。
2.锦灯笼果50克,水煎服。
3.柿子50克,水煎服。
4.八宝珍珠散,已破者吹于患处。
5.金刚藤125克,水煎,分2次服。
鼻咽癌
1.紫草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射干60克,水煎服。或捣敷或醋磨搽敷患处。
3.15~20%醋制囱砂溶液滴鼻,每日3~4次,一般可连续滴用,直至治愈后继用2~3个月。
4.茯苓每日30克,水煎代茶饮或以薏米50克,煎汤饮,连服2个月。
卵巢癌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0克,苍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陈皮6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12克,土茯苓18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8克,生地黄15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砂仁6克(后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服药7剂,腹胀略缓,能进少许稀粥,乏力减轻,稍心悸气短,仍怕冷,口腔黏膜部分愈合,淋巴结肿大无变化,大便通畅,尿略黄,舌脉同前,上方有效,继进7剂。
三诊:腹胀大减,饮食继续进步,稍感乏力,心悸气短基本消失,已不怕冷,口腔黏膜完全愈合,肿大之淋巴结减小,大小便正常,舌淡红略胖大,舌边齿痕不明显,苔微腻,脉稍细涩,上方去黄柏、砂仁,加莪术10克,石见穿30克,以增强抗癌散结之力,14剂。
四诊:腹胀消失,饮食基本正常,仍稍感乏力,肿大之淋巴结基本消退,舌脉基本正常。B超检查示双侧附件包块减小、腹水消退。后均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随症加减,长期坚持服用,每15~30日复诊1次,随访至今,患者仍然健在。
按:癌症一类,是为痼疾、恶疾,然治之得法,亦可却病延年及提高生活质量者。本案以补中益气汤健脾补气以扶正,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石见穿等平缓之抗癌散结药以祛邪,随症加减,有方有守,处处以固护胃气为念,俾脾气不败,正气不衰,邪气得以抑制。前贤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份胃气,便得一份生机”,洵为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