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妊娠期需铁量增加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妊娠期需铁量增加
妊娠开始后,母体的血液量发生了变化,怀孕妇女体内的血液总量越增加,血液浓度越稀薄。要血中浓度不降低,就要补上增加的哪部分血液的血色素,铁是生成血色素的主要成分,需铁量就会增加,而铁补充不足,就会有缺铁性贫血的现象出现。
孕妇贫血吃猪肝有用吗
随着妊娠进展对铁需求越来越高
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孕妇对铁的生理需求量比月经期高3倍,且随妊娠进展增加,妊娠中晚期需要摄入元素铁30mg/d。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说,“孕期出现贫血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妊娠期血红蛋白(Hb)水平,可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和极重度贫血。
生理贫血是正常现象
分析孕期贫血的原因,李映桃表示主要有生理性贫血,这是怀孕时因为孕妇生理上的变化及成长中胎儿的需要,发生贫血的现象较未怀孕者普遍。妊娠中血液总量及红血球产量都会增加,血容量增加,因此血液造成稀释结果,怀孕后的血红素会比怀孕前下降,乃所谓生理性的贫血,为一正常的现象。
其次还有缺铁性贫血。妊娠以后,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与脐带的生长,需铁量也大量增加,而从每日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20%,如果膳食中铁的供给量少,孕妇又没有额外补充铁剂,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偏食或疾病也会造成贫血。李映桃介绍,怀孕前体内就缺铁,而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比如孕妇原来就偏食或者有慢性病如肠道寄生虫病、胃病、痔疮等,使铁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贫血。
还有一个常见的贫血原因是地中海贫血,对于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及重庆等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孕妈妈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常规筛查地中海贫血。
鱼肉含铁高,猪肝不宜多吃
孕妈妈产检时发现贫血,医生会寻找贫血原因,来区分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地中海贫血。如果是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饮食及服用补铁药物来改善贫血。
通过膳食来改善贫血要注意,孕妇膳食铁吸收率约为15%(1%-40%),其中血红素铁比非血红素铁更容易吸收,而膳食铁中95%为非血红素铁。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有红色肉类、鱼类及禽类等都属于高铁食物。对于猪肝,李映桃说,顾忌到食物安全性,在品质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少量使用,有助补血,但毕竟是动物内脏,不要长期吃。
孕妇忌缺铁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高,有的地区可达50%左右。为什么孕妇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呢?
妇女怀孕后血容量增加,由于血浆增加量远大于红细胞量的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形成妊娠生理性贫血。妊娠期妇女对铁需要量增加,除满足血容量增加对铁需要外,尚需贮存相当数量的铁,以备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损失,以避免产后贫血。另外,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要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要在肝脏贮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消耗。因为人乳、牛奶铁含量均很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基本消耗自己肝脏中所贮存的铁。这样,孕妇在整个妊娠期约需1000毫克铁(比非妊娠妇女增加15%、20%),其中胎儿需铁400~500毫克,胎盘需铁60~100毫克,子宫:需铁40~50毫克,母体血红蛋白增多需铁400~500毫克,分娩失血需铁100~200毫克。如果在妊娠期间膳食补充的铁量不足,孕妇往往出现贫血,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铁供给量为18毫克。
多种食物均含有铁,一般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低,而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高。富含铁的动物性食品有:猪肾、猪肝、猪血、牛肾、羊肾、鸡肝、虾子、鸡肫等;植物食品含铁多的有桂圆、黄豆、油豆腐、银耳、黑木耳、淡菜、海带、海蜇、芹菜、荠菜等。由此看来,孕妇应多选择动物性食品补充铁,但植物性含铁食物也要常吃。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
2、贮存铁消耗过多由于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机械心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以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均可因长期尿内失铁而致贫血。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
3、游离铁丧失过多:激离铁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和不断脱落而丧失。在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泻时,上皮细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离铁丧失也增多。 缺铁不仅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且由于红细胞内含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响电子传递系统,可相起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而缩短其生命期。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
孕妇容易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孕妇对铁的生理需求量比月经期高3倍,且随妊娠进展增加,妊娠中晚期需要摄入元素铁30mg/d。因此,孕期出现贫血的现象十分普遍。通常有以下原因——
生理性贫血。怀孕时因为孕妇生理上的变化及成长中胎儿的需要,发生贫血的现象较未怀孕者普遍。妊娠中血液总量及红血球产量都会增加,血容量增加,因此血液造成稀释结果,怀孕后的血红素会比怀孕前下降,乃所谓生理性的贫血,为正常现象。
缺铁性贫血。妊娠以后,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与脐带的生长,需铁量也大量增加,而从每日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20%,如果膳食中铁的供给量少,孕妇又没有额外补充铁剂,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偏食或因疾病而贫血。怀孕前体内就缺铁,而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比如孕妇原来就偏食或者有慢性病如肠道寄生虫病、胃病、痔疮等,使铁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贫血。
还有一个常见的贫血原因是地中海贫血,对于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及重庆等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孕妈妈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常规筛查地中海贫血。
孕早期的你要开始预防贫血啦
黄女士怀孕4个多月了,近期常感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到医院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85g/L,红细胞压积0.32,检测结果均偏低,医生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专家介绍,像黄女士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以为是孕早期正常现象,贫血引起的头晕往往被忽视。
如何预防孕早期贫血,专家说孕妇在妊娠期需铁量增加,除了维持自身的需要外,还要为胎儿和胎盘的发育提供铁,如果缺铁就会发生贫血。孕妇发生贫血,会影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导致发育迟缓、缺氧等,且出生后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为了防止女性怀孕期间贫血,除了孕期注意补充铁质外,在孕前就要开始多摄取铁质。
专家说,单纯使用铁剂补铁可能引发便秘、胀气等不适,所以可选择食补,且更易被人体吸收。孕妇应多食用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与瘦肉、鱼类、蛋黄等。另外,芝麻、小米、木耳、海带、大豆、芹菜等含铁量也比较高。除此之外,高海燕特别提醒大家,孕期要多晒太阳,促进体内微量元素的吸收。
孕期误区都有什么需要了解
误区一:
妊娠期缺铁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易疲劳、眩晕、面色苍白,孕妇对此大多不以为然,认为是妊娠期的正常反应,不知道这还会影响到胎儿健康。梅瑾教授指出:“缺铁性贫血不但使孕妇免疫力降低、大出血、早产概率增加,而且会使胎儿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孕妇或胎儿死亡率提高。”
胎儿会优先于母体吸收铁,即使是这样,如果孕妇本身缺铁严重,仍有可能影响宝宝出生时体内的铁储量,从而增加婴儿期出现贫血的风险。
误区二:
食补足以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许多孕妇认为贫血根本不算疾病,说到补铁那就多吃点含铁量高的食物即可。梅瑾教授指出,“孕妇每日需摄入7.5毫克左右的铁,比常人所需量多出9倍,通过日常饮食远远无法满足每日所需铁量。”人体平均每天只能从食物中吸收到1.5毫克左右的铁。
梅瑾教授同时提醒:“如果为了补铁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会让孕妇肥胖和胎儿过大,导致分娩困难,增加难产几率。”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可在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发生,尤以生育期妇女发病率最高。妊娠期贫血常见且严重,缺铁性贫血约占90%。严重贫血可导致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
引起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妊娠期需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胎儿发育需要大量的铁,产时失血、产后哺乳的丢失,加上孕期胃酸分泌减少铁的吸收率降低,如补充不及时或不充分,可发生贫血。双胎妊娠也是贫血常见的原因。
②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某些热带国家或地区,寄生虫引起的妊娠期贫血非常严重。特别是孕妇患钩虫病,可因失血过多而造成严重贫血。
③慢性感染及患有肝肾疾病等。如泌尿系统感染,不仅影响红细胞的产生、寿命,还影响其破坏后再利用而抑制机体利用储备铁的能力。
④其他可加重缺铁的情况有慢性失血、妊娠呕吐或慢性腹泻、双胎、铁质吸收不良、偏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