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是如何导致的
多发性硬化症是如何导致的
多发性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主要以与遗传、环境有关。多发性硬化症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20岁至40岁的青中年女性。但是在我国,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甚至70岁的老年患者也并不罕见。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离赤道愈远的地方发病率愈高,提示与环境因素有关;种族、家族性发病,与基因有关。现在大家多倾向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发病机理。比较时尚的理论假设是分子模拟学说。该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某些病毒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序列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机化合物序列相仿,当病毒侵入机体引发免疫反应时,自身中枢神经组织也受到了破坏。
多发性硬化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早认识、及时治疗,减轻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痛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的去战胜多发性硬化症,无论多困难,下面是专家提示怎样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
多发性硬化症复发预防方法
1、首先,注意劳逸结合。多发性硬化患者反复几次之后多有乏力疲劳感。但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不要过度劳作,以便节约体能,应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在体力尚可的情况做到劳逸结合。
2、其次,注意饮食: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做到平衡膳食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患者应该保证平衡饮食,不挑拣多种类。有证据表明,鱼肝油、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所以同心血管疾病一样,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高纤维膳食。
3、此外,注意激素应用过程的饮食调理。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常使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或用小剂量激素维持,而激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患者的食欲,这时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食量,以避免诱发肥胖,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不良作用,所以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有的患者需要在使用激素的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4、加强防护,预防感冒。此条尤为重要!有的患者恢复的很好,一旦感冒常常反复,加重病情。因为多发性硬化是病程是阶梯式的发展,每加重一次病情损害就加重一次,并且损害难以恢复到前一次的程度。所以只能控制复发,除了常规治疗外生活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也是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讲解,希望对每个患者有所帮助。专家指出,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致病因素的摄入,做好定期体检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离疾病的困扰。
多发性硬化症疑惑问题
哪些人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身体素质。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一些组织相关抗原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基因,即存在多发性硬化易患人群。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指病毒感染等,免疫系统犹如国家的保卫防御系统,当外来者侵入时首先免疫识别系统工作,将信息报告给相应部门,对病毒进行消灭。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进行清除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也就是多发性硬化。
哪些情况更容易发生多发性硬化症?
专家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和劳累也有关系,当人劳累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等容易侵入机体,注射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髓鞘逐渐修复,病也就好了。可再次受到病毒等感染,就又发生了炎症反应。而小李这次患病有些症状没有好转的原因,则是因为髓鞘可以修复而轴索不好修复,当轴索损害或反复脱髓鞘导致髓鞘不能修复,治疗效果就不好了。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哪些影响?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各种因素的感染。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攻击外来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真菌时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和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就像前线的卫士。与它们共同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叫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多发性硬化只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克隆氏病,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上面的几个问题,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以及促进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等,万一发病后更要注意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注意,注意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此病主要影响的是免疫系统的发病,因而也需要注意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化疗能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化疗常被与癌症治疗联系起来,不过最近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报道称,化疗也可以用在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当中。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英国、巴西和瑞典的约20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并且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介绍,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椎中神经细胞的髓鞘,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能够把患者的免疫系统“停机”,然后使用其自身的干细胞重新塑造出一个免疫系统。
据血液学家John Snowden介绍,HSCT能够让免疫系统“重启”到未引发多发性硬化症之前的状态。其中一名叫做Steven Storey的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后的一年时间里已经需要靠轮椅活动,并且难以握着汤匙吃饭了,但在进行了4个月的治疗后,他重新站了起来。据了解Storey目前已经恢复到能够游泳和骑自行车的状态,他也正在进行恢复行走的训练。
根据《卫报》报道,HSCT能够用于治疗最常见的多发性硬化症类型,也就是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研究人员强调还有许多进一步研究有待开展,并且这种疗法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另据介绍,采取这种疗法需要一次性支付4万美元出头的金额。
应该如何治疗多发性硬化
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对多发性硬化治疗必须遵守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向非多发性硬化病人说明本病的性质和前景,告诉他们所患并非不治之症,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避免劳累,防止感染。了解病情有无发展。同时要劝告患者不必四处求医问药,以免浪费精力和财力。
虽然到目前为止彻底治疗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多发性神经硬化症已有了成熟的诊断标准,主要有3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第一,脑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检测;第二,脑积液检查,这主要是检查免疫指标;第三,对视觉、听觉等进行诱发电位检查。
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疾病。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甚至相当高级医院的专科大夫对多发性硬化缺乏全面认识,防治不当。如遇病情复发,只是简单地对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最终不仅不能控制复发,而且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给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近年来的治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1. 皮质激素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首次大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mg/d,3~5天),后口服较大剂量泼尼松(强的松)能有效的缓和急性或亚急性MS以及视神经炎,能够缩短其病程。如不能静脉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可用口服泼尼松(强的松)代替,从 60~80mg/d开始,这样可避免住院治疗。对于严重的发作,特别是脊髓炎对大剂量静脉用药反应更快。
Beck等在视神经炎临床治疗实验报告中告诫:在急性视神经炎的治疗中避免用口服。这项457例视神经炎随机、对照性研究发现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后跟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虽在第6个月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别不大,但的确加快了视力的恢复。然而,单独口服(强的松)治疗,视神经炎再发的危险性增高。对鞘内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的疗效争论很大,一般不推荐这种治疗方法。
提倡将皮质激素的治疗限制在3周内,如果症状反复,延长减量过程。这种短期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个别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疗程达数周以上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糖尿病失控、骨质疏松、髋关节无菌性坏死、白内障和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活动性结核。适当补钾是必要的。作者认为类固醇激素隔天疗法益处不大,而短期每天一次大剂量冲击疗法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复发,这样对激素的耐受性也比长期口服用药好。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是什么
多发性硬化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有关的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还不清楚,有20%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没有症状表现,有10%的多发性硬化症属于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病情恶化的比较迅速,预后较差。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也有人认为饮食因素可能是致病原因,有些学者对北部地区多发性硬化症高发原因的解释中记载了那里的人们喜食烤肉,奶制品和高饱和脂肪食品,多发性硬化症病人吸收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低于常人,其结果是在他们系统中饱和类脂肪过剩,已经设计出许多治疗饮食来纠正这种失衡,而且有些饮食方案已获得成功,但尚没有一种饮食可被当作治疗的手段。
多发性硬化症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免疫系统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也许这种疾病来源于免疫系统的遗传问题,也许一种病毒刺激肌体产生主动免疫反应,此过程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形成伤害,因为他错误地认为自身组织为异己成分,也有人曾设想某种影响免疫系统的极度的情绪波动或物理创伤可以引发多发性硬化症。
孕妇多补VD婴儿少患病
一位英国专家极力主张,孕妇应补充维生素D来保护她们的后代,使其不患多发性硬化症。
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在苏格兰5月出生的婴儿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较高,而11月份出生的婴儿患此病的危险最低。该研究对来自苏格兰和加拿大的2.9万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认为,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晒太阳可能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神经发育。去年,一项长达20年以18.5万名美国女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者,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会减少40%。
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50万人患多发性硬化症,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3。造成此疾病的详细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离赤道越远的地方硬化症患者人数越多。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多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D,可能是众多预防硬化症措施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法,并可减轻下一代对此疾病的负担。在多发性硬化症盛行的地区,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减少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概率。此外,怀孕期间应有规律地补充叶酸与维生素D。
手麻脚无力警惕多发性硬化症
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多发性硬化日”,5月26日是第二个“多发性硬化日”,专家提醒,突感肢体无力,需警惕是多发性硬化症,另外,除了遗传的易感性外,患者在15岁之前的某种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诱因。
第1页: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第2页:如何诊断多发性硬化?如何自我判断? 第3页: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4页:硬化治疗需注意 第5页:义诊活动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以称作“多发性”。
根据病损部位不同,病发时可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如偏瘫、意识障碍至昏迷、动眼神经麻痹、复视、斜视、瞳孔大小异常、语言障碍等,并且容易复发,病情不断加重,致残率极高。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0万患者,男女比例为1∶2,越远离赤道的地区发病率越高。
多发性硬化症早期常见症状:
刺痛感、感觉麻木、丧失平衡感、肢体无力、视力模糊或影像重叠
中青年妇女易发多发性硬化症 突然四肢无力需警惕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其症状多变,包括视力模糊、四肢无力、疼痛、排尿不畅、行走不稳和疲劳等;反复发作,且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因此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上也很难治愈但能减轻病情。
内科主任医师叶静认为,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叶静指出,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体质;环境因素则是指病毒感染等。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上了多发性硬化。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典型发展过程呈慢性或间歇性,对肌体的影响可由有关的较小的躯体烦恼发展至较大的主要功能的丧失。病的根源在于电生理问题。通常,肌体内的神经被一种称作髓鞘的脂质包裹绝缘,只允许“神经信号”这种电冲动通过。多发性硬化(MS),发生于这种保护鞘的炎症,或于某处的环形破坏使电流回路损坏时。这种髓鞘破裂的结果可能导致肌肉协调性丧失,视力减弱,功能失控。
初始损害——最早可发生于青少年,可以表现有简单、轻微的症状,甚至不被发觉。症状可不明原因地暂时减轻或消失,但复发很常见。尽管通常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常见的典型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病多发生在20~40岁年龄段,进一步损伤发生在随后的不定的间歇期内。再次发作的神经炎症可产生瘢痕(硬化)。井且虽然髓鞘可以自然修复,但是瘢痕形成太快以致使髓鞘不能痊愈,这种损伤的影响呈持久性。作为这种持久损害的结果,77%的多发性硬化病人的活多发性硬化症动能力受限,大约有25%的病人则只能靠轮椅生活。
医师们认为多发性硬化症可分四种类型:
◆温和型:此类病例常局限于一次典型发作,并且没有持续性功能丧失。最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和因视神经感染引起的暂时性视力障碍,大约20%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属这种温和型。
◆复发——缓解型:此型及下一型均源于有再发作、再缓解的发作缓解周期,这种类型病例包括突然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发作,紧接着几乎是完全缓解的时期,大约25%多发性硬化病人属于此种类型。
◆复发——渐进型:这种类型的病人,发作不太严重,但亦不能完全康复,许多的周期性发作累积效应可慢慢导致某种程度的功能不全,这是多发性硬化中最常见类型,数量约占全部病人的40%。
◆慢性——渐进型:这种多发性硬化症类型病人很快被致残而且没有缓解期。此类病人数量占全部病例的15%。
多发性硬化症不仅有无法预见的再发作——再缓解模式和他的许多的症状,而且有使人迷惑的不均衡表现形式,从而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女性的发病人数是男性的2倍,高加索地区的发病率为非洲、美洲的2倍,而且,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加拿大的多发性硬化病人数为美国的2倍。
详解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
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会累及人体的多个部位,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及时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人们对它的症状并不了解,往往无法及时发现病情。那么多发性硬化的症状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下吧!
多发性硬化症是什么?
医学上的解释是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都属于炎性脱髓鞘疾病,只是后者只有视神经和脊髓有临床表现。髓鞘是包围在神经纤维的成分,对神经起保护作用和部分传导作用,其遭到破坏后可以修复。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也错误地将髓鞘中与病毒相同的分子结构同时攻击,于是因为错误的炎症反应,破坏了神经的正常结构,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因为在时间上反复发作,侵害神经系统部位多发,所以称为多发性;又由于髓鞘反复脱失又修复,形成纤维瘢痕,较硬,所以称为多发性硬化症。
亚健康人群需警惕 多发性硬化症
视力忽然模糊、易疲劳、肢体感觉麻木,或者长期有免疫系统疾病……这些类似“亚健康”的症状或许隐藏着危险性高、容易误诊的罕见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医生提醒忙碌的年轻人,提高免疫系统机能,早确诊、早治疗,是治愈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付锦表示,多发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疾病,多发于2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女性高于男性。症状非常类似一种“亚健康”状态,病情确诊也容易与其他疾病如脑梗、风湿、血管畸形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极高。随着生活压力和节奏加剧,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破坏成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增多的一大原因。
医生表示,多发性硬化症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目前,医学上虽然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硬化,但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一般来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时期。急性发作期主要需要通过激素冲击治疗,缓解期主要应采用免疫修正治疗等。
公众对多发性硬化症知之甚少
5月29日是世界多发性硬化症日。由中国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病友会、多发性硬化国际联合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宣武医院等逾20家知名医院支持的全国多发性硬化诊治网络日前启用。
但多家医院的专家表示,普通人对这个可能带来严重残疾的疾病知之甚少。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教授指出,“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患者亲属甚至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多发性硬化及其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临床医生很容易将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这两种症状类似的罕见疾病混淆。相当多的患者贻误了治疗的良机,导致患者致残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果中青年发现自己无理由地出现了视力下降、身体或面部有麻刺感等问题,且无法预测地反复发作,也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应尽快到神经科进行检查。”
根据北京医院神经免疫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心的局部统计,多发性硬化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易感性,亲属中有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多发性硬化平均发病年龄30岁,具有两个发病高峰:21-25岁以及41-45岁。21-25岁发病者更为常见。女性大约是男性患者的1.5-2倍。在中国尚无准确的发病情况数据,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6万名多发性硬化和其谱系疾病患者。
“多发性硬化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崔丽英教授介绍,目前,医学上尚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硬化,但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一般来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一般分为两个时期: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症状发作的阶段,这时主要需要通过激素冲击治疗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而当进入缓解期,仍需采用新型干扰素进一步治疗以预防复发、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品价格昂贵,并且没有纳入医保,使得我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严重残疾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多位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尽早将该病的诊治费用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
第一,脑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检测;
第二,脑积液检查,这主要是检查免疫指标;
第三,对视觉、听觉等进行诱发电位检查。
虽然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专业医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积累了治疗该病的经验。我们认为,脾肾不足,外来风邪、寒邪、湿邪侵入体内,犯其经络、脑脉,造成毒伤经络、脉络阻滞,从而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可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随症加减用药。临床上,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可使用抗病毒的中药,如果以中医辨症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康复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我们的目的是:该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病情,使患者临床治愈,而且使其不再复发。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治疗目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治愈多发性硬化症,但是如果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正规的控制,是可以好转的。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青年人需要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