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
4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
危害,甚至惹上致命重疾。赶紧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错误吃法,防患于未然。
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建议:
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最好。
不可否认,鱼的确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鱼有道,才能对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生吃鱼片易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吃鱼吃肉能帮助保护大脑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提醒:
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就算把鱼片投入90℃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
因此生鱼片还是少吃为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刚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甚至十几年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建议长期嗜吃生鱼片的人最好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否感染。
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提醒:
个人千万不能擅吃鱼胆,有食用要求的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合理摄入。
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建议:个人在吃鱼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杂粮粥、荞麦粉、芋头等垫底,用餐中间也可食用一些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马铃薯等,以此平衡体内酸碱度,减轻嘌呤的危害,起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睡前做这些事情等于慢性自杀
1、 变胖
研究发现,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的人很容易在第二天不知不觉的多摄入卡路里的食物。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新陈代谢,使脂肪消耗减少20%。不 信?看研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近9000名女性的健康数据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以上的人体重多了5千克。
2、 变丑
中医上讲,夜间1:00-3:00是肝经当令的时间。肝就好比是交通员,如果它不能去疏通 气血的话,脸上就会长斑。西医也有同样研究,夜间10:00到2:00是细胞代谢最活跃,也是身体机能最重要的修复时段。睡得正常,皮肤的再生能力强。睡 不好,就算给皮肤擦天价保养品也没有用。
3、性能力变弱
缺乏睡眠会降低性欲,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劳曼发现,熬夜让很多年轻人变得“性早衰”,二三十岁的人,性能力还赶不上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4、 变“傻”
睡不好易变傻,睡好了可以更聪明。《自然神经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大脑斑块的形成,进而引发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相反,英国约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报告称,睡眠不仅巩固记忆,也为新记忆预留空间,使记忆更持久。
熬夜会造成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若子时过后仍不睡觉,就容易损阴耗津,津液少了则致肠道不润,那便秘也就随之而来了。
有 5 种人午睡等于慢性自杀
晚上睡不着,白天别补觉? 明明晚上都睡不着了,白天还不给补觉,这真是要了亲命了。 一般来说,我们人体最佳的午睡时间是下午 2~4 点,下午两点多也往往是大家最容易困的时候。 如果这期间「困了就睡」,还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那可就完了,可能到了深更半夜都迟迟培养不出睡意来,迟迟睡不着。 所以白天难得有睡意的时候,一定要像守护天使一样把这困劲儿给守住! 一定要撑住啊!一定要留到宝贵的晚上睡。 如果实在是想打个盹儿,睡 15~20 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自己进入深度睡眠,睡醒时也不容易有疲惫、头疼、越睡越累的感觉。 网上还说了,还有好几种人都不适合午睡,午睡对于他们就是慢性自杀…… 听到「慢性自杀」这 4 个字就有种不祥的感觉,有没有? 这大概是又遇到了个语文不太好、词汇贫乏的造谣者了。体重超标 20%,不能午睡? 午睡会加重肥胖这个说法,很勉强。 根源并不在于「午睡」。胖友们往往都有糖、脂类的代谢异常问题,餐后血糖会飙升得比较高、相关激素的分泌也异常,而在睡眠状态下新陈代谢又比较慢。 如果饭后不先多活动一下,无论是对于体重控制还是对醒来后的大脑清醒程度,都不是什么好事。 胖友和高血糖的朋友们,饭后多活动一下再午睡个 20 分钟,会更为合适。 主动自觉洗个碗、丢个垃圾、遛个弯都行啊,对不对? 65 岁以上有心脑血管问题,不能午睡? 睡眠老人900.jpg 午睡会导致中风风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正常的睡眠本身并不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反倒是失眠、睡眠障碍、睡眠被打断,这些早已被证明是导致脑卒中的潜在杀手了。 而且剑桥大学在 2015 年,针对平均年龄 62 岁的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 每晚睡眠时间超过 8 小时的老年人,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 46%。 所以说,不要贪睡哦。血压很低,不能午睡? 不合理。 对于低血压的人来说,夏天天气炎热,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水分及电解质消耗过快,确实容易进一步加重低血压。 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到了夏天都是在空调房、阴凉房间里午睡的,对吧? 只要不把自己放在火炉一样的高温环境里烧啊烤啊的,低血压就不会成为午睡的障碍。 相反,人体的血压在夜间 2~3 点时,处于最低谷,夜里睡觉的时候,更需注意低血压问题。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不能午睡? 并没有证据证明,正常睡眠会增加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而且!恰恰相反。 对于脑供血不足患者,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预防方法。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来说,发病的最高峰并不是在睡眠中,而是早晨睡醒后的数小时内。午睡后,人体血压波动并没有晨起时那么大,相对还是较为安全。 好了,这下真相大白了吧?说午睡是慢性自杀的,真的就是瞎扯淡。 无论你是谁、是哪种情况的人,如果觉得困、觉得大脑疲劳,每天中午休息 15~20 分钟都一定是有益的。
太晚睡觉等于慢性自杀的原因
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
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
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早上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
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
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太晚睡觉等于慢性自杀的原因有哪些?看了上文,想必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吧。我们要多加锻炼,傍晚锻炼最为有益,人类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为最佳。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最敏 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律与血压都较平稳 ,最适宜锻炼。
早餐吃这些等于慢性自杀
错误早餐方式Top1: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此外,不吃早餐,到吃午餐时饥不择食,容易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增加肥胖风险。
错误早餐方式Top2:吃自助早餐
早餐最好不要选择吃自助餐,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肚子空空。丰盛的自助餐很容易就让人吃撑了,而且你往往拒绝不了甜甜圈、水果鸡尾酒等食物。相反,早餐简单地吃些蛋制品、燕麦片、水果和牛奶,方便又健康。
错误早餐方式Top3:喝鲜榨果汁
当您早晨用家里的搅拌机榨果汁时,请记住,这个过程中会使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大量流失。相反,一杯水和一个水果来代替果汁,不但能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帮助你减少卡路里。
错误早餐方式Top4:摄入高热量食物
诱人的甜甜圈和松饼、薯条、汉堡这些高热量食物,早餐千万不能吃。不但容易让人肥胖,早餐吃这些食物得到的营养素也不够,工作时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如果下定决心要过健康的生活,请拒绝这些食物吧。
错误早餐方式Top5:摄入高糖食物
有些人早餐喜欢吃含糖谷物。事实上,过量的糖分不但可能会让你发胖,同时会消耗你的能量。当新陈代谢减缓之后,上午工作时就会感到昏昏欲睡。早餐吃高纤维、低糖分的食物才是正确的选择。
错误早餐方式Top6:摄入过量咖啡因
早餐一杯咖啡或茶可以帮助您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心情,但一定不要贪杯。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一旦摄入过量,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神经过敏、易怒、焦虑、心悸等。
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运动有于健康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如今的年轻人,除了白天要应付工作,晚上还得去应酬,好不容易等到了周六周日的双休日,不是想躺在床上多睡会懒觉,就是忙着出去渡假,放松心情。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天天如此循环。又哪有多余的时间去做运动呢?
就算能挤出点时间来,多数也是在晚饭之后到睡觉之前的那个时间段。但让人震惊的是,近日,一篇关于“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都在朋友圈转疯了。据说是因为太阳下山之后再做出汗的活动会伤阳气,此时锻炼不仅不利健康,还会伤害身体。此话当真么?那一天之中究竟什么时间锻炼才最靠谱呢?
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很多人由于平日里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忙,大家都选择将锻炼的时间挪到了晚上,其实经常晚上锻炼的市民也并没有特别不适的感觉。
那么,流传的说法是不是无中生有呢?苏州市中医院中医科欧阳八四医生表示,从中医学的角度看,考虑到人体阴阳平衡,晚上阳气慢慢消退,阴气慢慢增加,要求以静为主,过度锻炼确实会影响睡眠。如果过度的运动,大量流汗还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虚弱易发病。夏天还行,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由于天气比较寒冷,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其实最好是选择在白天的时间进行锻炼,即使要在晚上锻炼也不要剧烈运动。
为什么晚上运动等于慢性自杀
如果白天没时间,又以晚上不能运动的传说来纵容自己的惰性,那就继续懒着吧,肥着吧。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白天是我们人体之一身阳气升发的时候,就好比星星之火正在不断长大一样,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给予身体一些锻炼,是在帮助我们身体的“星星之火”不断壮大,所以白天锻炼身体是在温养我们的阳气。
而晚上却是我们人体阳气休息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锻炼身体,动用我们的阳气,是在伤害我们人体的阳气。
所以跳广场舞选择在白天是比较恰当的,当然出门跳舞最好不要太早,可以在家早起静坐,待天亮后再去参加跳舞,既可以避开过早的寒气入侵,也不影响晚起床者的睡眠。
古人的话多半有道理,但我们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还原到古代的生活状况和饮食状况去理解。
古人生活艰苦。他们交通完全靠走,家务完全靠手,种田养猪砍柴挑水,哪个都是相当辛苦的体力劳动。即便每天不刻意运动,身体活动量也会非常大,所以晚上要好好休息。
再说,普通劳动者经常食不果腹,晚上能吃饱饭就不错,饿着肚子入睡的也不在少数,当然不必再额外耗费体能。
现代人则完全不同。从早上到下午,一整天都在办公室里坐着不动。晚上好容易有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还不让适当活动一下?
再说,如今社会食物极大丰富,晚上又是一天中最为丰盛的一餐,难道天天晚上吃饱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会更有利于健康么?
晚上运动等于慢性自杀是什么原因?通过以上文章内容的详细讲解,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什么时候锻炼身体,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晚上运动的功效不能被否定,这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晚上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休息,缓解全身疲劳,对身体是有益的。
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如果能够坚持长期的锻炼身体,一定会远离很多的疾病,身体的素质也会更好一些。运动强身健体是没有错的,但是,运动的本身很重要,而运动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运动的时间不对,不仅对身体健康没有帮助,还会损害健康。
近日朋友圈疯转这一片文章,是关于晚上运动的,文章说“晚上锻炼等于找病”,称晚上锻炼不仅会越练越没劲,甚至会病倒。此文一出,让很多人感到无奈,因为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运动,晚上总算有点业余时间可以运动一下,结果却是不好的结果,真的让人有点不知所措,难道运动错了吗?真的会这样吗?这种说法有什么科学根据吗?
我们还是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吧。网上这位朋友的理论依据是中医观点,《黄帝内经》曰,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升,日中而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聚,勿扰筋骨,勿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而因此认为晚上锻炼伤身体。
而专家告诉我们解读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黄帝内经》只是说在阳气升时运动可能不容易困乏,晚上可能容易让人感到困乏,但没有说晚上锻炼一定会伤阳气;另外,人体有阴阳两个方面,存在阳气不足也存在阳气过盛。运动这种肢体活动养生方式,是通过经络气血来调整机体脏腑及全身,而经络穴位是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的,说明运动可以改善我们机体的气血阴阳。养阳气不是运动的唯一目标。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体质已经与以前不同了,作息时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不能说并不是所有人在晚上锻炼都不可行。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因为都会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专家认为,晚上运动的功效不能被否定,当然这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晚上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休息,缓解全身疲劳,对身体是有益的。从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来看,晚上7点到晚上9点是最适合锻炼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经过一天的沉降后,不会被人体吸入。
这几种人午睡等于慢性自杀
一、觉轻易失眠的人不能午睡?
明明晚上就很难睡着了还要睡午觉,那你晚上不就更睡不着了?有很多人都觉得晚上睡得少,白天就补上。但是小谜要告诉大家,觉是补不回来的……
子时的时候睡觉,身体可以最大程度上得到休息。如果你总是十二点之前睡不着,指望白天来补,那你的健康还是没有保障的。所以说,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像守护天使一样把你的困意守护到晚上吧~
不过如果真的很困当然不能不睡,实在撑不住了可以打个盹,15—20分钟这个时间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状态也不宜持续太久,失眠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所以还是找医生看一看比较好~
二、胖人不适合午睡?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体重超标20%的人不适合午睡,因为午睡会加重肥胖。这个说法其实比较牵强,小谜今天来给大家一些科学的解释。
胖友们往往存在一些糖、脂代谢异常,吃完午饭之后血糖会比较高,相关激素的分泌也不大正常了,如果这个时候睡觉,新陈代谢变慢,更容易把糖、脂累积下来。所以大家说胖人不宜午睡的意思不应该吃完饭马上就睡。但是如果你吃完饭之后可以去洗洗碗或是溜个弯,之后再小睡个20—30分钟,那是没什么问题的。
三、有心脑血管问题的老人午睡易中风?
有人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午睡的话就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就更不适合了。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失眠、睡眠障碍、睡眠被突然打断……这些情况才是导致中风的潜在杀手。
不过老年人午睡确实需要谨慎。根据剑桥大学2015年的调查,平均年龄62岁的老人中,每晚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老年人,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46%。快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不要贪睡哦~
四、低血压的人不适合午睡?
这种说法其实很常见啦~但是事实上,低血压的人睡觉要注意的不是时间而是温度。
对于低血压的人来说,夏季天气炎热,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水分及电解质消耗过快,容易进一步加重低血压的状况。尤其是夏天的中午,这个时间睡觉确实需要主意。
另外,人体的血压在夜间2—3点时处于最低谷,也需要主意低血压的问题。
4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
俗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当初老祖宗造字,就把“鲜”字归于“鱼”部,将鱼当做“鲜” 的极品,而花样翻新的各式吃法,更是让鱼备受追捧。吃鱼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食不得法,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惹上致命重疾。赶紧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错误吃法,防患于未然。
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可残留体内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建议:
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最好。
不可否认,鱼的确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鱼有道,才能对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肝吸虫在人体内大量复制侵蚀人体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提醒:
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实上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难杀死它们,就算把鱼片投入90℃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
因此生鱼片还是少吃为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刚开始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甚至十几年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建议长期嗜吃生鱼片的人最好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否感染。
鱼体内细菌寄生体内大量增值引发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提醒:
个人千万不能擅吃鱼胆,有食用要求的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合理摄入。
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建议:个人在吃鱼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杂粮粥、荞麦粉、芋头等垫底,用餐中间也可食用一些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马铃薯等,以此平衡体内酸碱度,减轻嘌呤的危害,起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