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糖的危害 甜食综合症
宝宝吃糖的危害 甜食综合症
专家指出,吃糖太多,会在体内积储太多乳酸,不仅会引起肥胖症、糖尿病、龋齿等,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精神烦躁,表现为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甜食综合征”。
宝宝常吃糖危害大
病症1:“甜食依赖”
由于孩子甜食吃得太多,让他的味觉发生改变,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他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会有感觉。这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离不开甜食,甜食也越吃越多,而对其他食物则缺乏兴趣。
病症2:加重钙负荷
孩子吃了过多的糖和碳水化合物,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丙铜酸,它们会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了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使孩子体内的钙质减少。而大量的钙被中和,会使孩子的骨骼因为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此外,如果体内的钙不足,孩子就可能出现肌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血压的机制紊乱等症状。
此外,体内钙质减少,会使孩子眼球弹力减弱,容易使孩子患近视眼或者加重孩子近视的程度。
病症3:降低免疫力、影响睡眠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馒头后会变成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会变成5,吃了一块奶油巧克力后会变成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1000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病人爱吃甜食。
病症4: 精神烦躁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如果一直吃含糖分过多的食物,机体就会加速糖的氧化,同时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使它供不应求。因为人体自身是不能合成维生素B1的,完全依靠从食物中吸收。孩子吃了过量的甜食就会影响他的食欲,造成含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使葡萄糖氧化不全,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这类中间产物在孩子的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使孩子精神烦躁,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症状。它不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学习不利,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
病症5:内分泌疾病
如果孩子一直过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就会引发许多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比如,孩子过多食用甜食,糖分摄入过多,血糖浓度提高,就会加重孩子体内代谢中胰岛的负担,从而诱发糖尿病。
宝宝吃甜食的危害 宝宝吃多了糖会怎么样
糖果或者甜食都含有大量的糖分,热量也高,吃太多易导致肥胖。发胖后,还可能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过量甜食还会增加胰腺的负担。人体在高血糖的环境中时间长了,这会打乱体内原本均衡的内环境,血糖分泌过多,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注意少吃糖、多运动。
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维生素B1帮忙,并降低体内钙的含量。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而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缺钙不仅会造成视网膜的弹力减退,晶状体内压力上升,眼球前后径拉长,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容易发生近视。
吃糖过多还会使近视度数增高!因为吃糖过多,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视。
糖果、甜食热量不是很高吗?怎么还会营养不良?其实,热量高和有营养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糖只能供给热量,而无其他营养素价值。每天吃糖多时,吃其他营养素势必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缺乏,极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有些孩子糖吃多了就不想吃饭,如果不慎换上龋齿,咀嚼食物时产生疼痛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日子一长,会导致营养缺乏,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有些孩子不但性格古怪,而且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不好。有调查研究发现,出现类似症状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体内糖分过多,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就会明显增多,这时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来加速这些代谢产物的排泄,而维生素B1在体内是不能自然合成的,全赖于从食物中摄取,但偏食的儿童却难以摄取更多的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当体内维生素B1缺乏时,糖类代谢物丙酮酸等就会在脑中大量蓄积,同时造成儿童性格的异常。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点后会变成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会变成5,吃了一块奶油巧克力后会变成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1000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人爱吃甜食。
甜食对宝宝的危害
小孩喜欢吃甜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甜食吃多了往往会带来一定为危害,那么你对这个危害了解的多少呢?接下来分解下吃甜食对宝宝的几个危害。
1.催肥众多胖宝宝
富含果糖的甜食和饮料,可引起宝宝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刺激体内一种引起暴食的激素分泌,导致宝宝食欲大增。大量果糖在肝脏中代谢为脂肪,致使热量过剩,体重也随之上升而变成小胖墩。
吃过多的甜食会使机体的脂质和糖代谢异常,宝宝易患小儿高血压、糖尿病。有的宝宝虽在孩提时未发病,却埋下了日后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隐患。
2.影响宝宝食欲,降低机体免疫力
糖果、糕点、饮料等甜食糖含量高,如果宝宝毫无节制地吃甜食、喝饮料,很容易引起饱胀感,吃饭时食欲全无。宝宝在饭前喝饮料,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果汁饮料中的色素还易沉着在宝宝嫩弱的消化道黏膜上,干扰多种消化酶的功能,引起宝宝厌食和消化不良。
甜食中缺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易致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3.降低体内的B族维生素含量
人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而甜食品含糖分过多,机体因加速糖的氧化而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造成维生素B1缺乏。
症状一:影响宝宝大脑发育
维生素B1缺乏导致宝宝体内的葡萄糖氧化不全,代谢中间产物蓄积脑组织中,影响中枢神经的活动和智力发育。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精神焕散、多动、夜间睡不安稳、易惊醒等症状。
症状二:降低宝宝视力水平
维生素B1缺乏,易引起视神经炎,使宝宝视力减退。此外吃过量甜食,会降低体内钙的含量,导致眼球巩膜弹性降低,眼球容易变长,形成轴性近视。
4.增加龋齿的发生率
爱吃糖果及甜食的宝宝,如果没有注意口腔卫生,留在牙齿上的甜食残渣,给乳酸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活动能量,在它的代谢作用下,牙齿表面和窝沟中的釉质被侵蚀,牙齿的保护层受到破坏,形成龋洞,造成龋齿的发生。
5.产生甜食依赖
宝宝如天天甜食不离嘴,可使味觉发生改变,对口味清淡的食品失去兴趣,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才有感觉。这样宝宝就越来越离不开甜食,形成对甜食的依赖,挑食偏食的陋习也因此养成。
6.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
宝宝吃甜食过多,可使体液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为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就必须动用体内的钙、镁、钠等碱性物质来中和,从而消耗大量钙质,导致骨骼因缺钙而出现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引起佝偻病。此外,缺钙还会引起肌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血压的机制发生紊乱等现象。
吃糖危害大
一、会导致龋齿
经常吃糖又不及时漱口, 极易患龋齿(蛀牙)及多种口腔疾病。牙齿和口腔疾病会给我们进食带来很多的困扰。
二、引起厌食
过多食用甜食,使血糖升高,抑制了食欲,,依赖的甜的味道。也是部分儿童厌食的重要原因。
三、降低营养素吸收
儿童经常食糖,特别是空腹食糖, 可损害机体对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英国生理学家哈丁博士通过实验发现,糖与蛋白质结合可改变蛋白质原来的分子结构, 变成一种凝聚的物质, 不仅营养价值下降, 而且难于吸收。
四、引起肥胖
糖也是产能营养素,对于人体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糖进入到人体以后,一部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来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急用。但是人体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引起肥胖,而肥胖能引起很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五、引发糖尿病
人的机体是有识别能力的,当摄入大量的糖类食物时,胰腺就会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分泌胰岛素,来将这些糖分解功能、合成糖原。如果一个人经常摄入大量的糖,胰岛素就要经常的超负荷工作,而机体每一个器官都是有寿命的,超负荷的工作会导致提早的功能衰竭,早晚就不干活了,这个时候,糖尿病就发生了。
六、引发痛风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痛风这种病真是很折磨人的,死不了人,却疼的想死。它有一个绰号叫做“不死的癌症“,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120倍。可见,糖过量的危害是多么的可怕。
宝贝吃糖过多容易引发近视眼
每个宝宝对甜甜的糖果都没有抵抗力,可是很多妈咪也许不知道,甜食会导致宝宝成为“小四眼”。
宝宝吃糖过多,将导致体内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
另一方面,糖属酸性物质,宝宝如果食用过量,会使体内碱性物质消耗过多。钙、铬等元素属碱性物质,如果因过度消耗而大量减少,也会促发或加重近视。
除此之外,宝宝吃糖过多,体内的维生素就会参与糖的代谢,长期下去会导致宝宝维生素缺乏,使视神经营养不良,引发近视。
总之,吃糖过多对宝宝没有好处,妈咪们一定要严格控制宝贝吃糖的量哦!
控制宝宝吃甜食的对策
对策1:从小培养宝宝多种口味
婴儿期:不要给宝宝喂过于浓甜的糖水,控制好宝宝每天吃甜食的量,每天摄入的量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糖。
辅食期:要让宝宝常吃些不同味道的天然食物,以刺激味觉发育。这样宝宝长大后就会喜欢吃各类食物,也避免了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
幼儿时:教育宝宝吃甜食要有节制。宝宝爱吃糖或甜食,与你的行为密切相关,所以你应以身作责,不要随意乱吃零食;要让宝宝明白光喝饮料、吃糖果、不吃饭的危害,自觉养成有节制性吃甜食的良好习惯。
对策2:掌握好宝宝吃甜食的时间和量
在饭前2小时内、饭后以及睡觉前,不宜让宝宝吃糖果、糕点、饮料等,其他时间可适量吃点甜食。饮料最好是自制鲜 苹果汁、梨汁、甘蔗汁、橘子汁等。周岁以内的宝宝每天可喝30毫升,两岁宝宝喝50毫升,三岁则不超过100毫升。
对策3:保证宝宝膳食均衡
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都不要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更不能让宝宝吃过多的甜食伤了身体。在日常膳食中,让宝宝常吃些糙米、粗粮、豆类、苹果、蔬菜、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等食品,并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提高宝宝食欲,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如何让宝宝健康选择甜食
面包、饼干、点心、糖果,有哪一个宝宝能抵挡得住这些甜蜜的诱惑呢?然而,我们都知道,精加工的食品吃多了没好处,糖果又损害牙齿,怎样才能让宝宝健康地选择甜食呢?
甜食完全没有好处吗?当然不是。含糖的甜食对健康其实也有很多好处,而且其作用还不小呢。甜食中的糖除了能为宝宝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热能以外,还参与宝宝身体细胞内的多种代谢活动、负责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同时,糖几乎是大脑唯一的燃料,宝宝的大脑能持续、稳定地工作也全靠有它提供能源。适当地给宝宝吃些糖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
吃甜食一定会得牙病吗?
很多宝宝有蛀牙都是因为爱吃糖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造成的。口腔里的细菌与残留食物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上,食物中的蔗糖,经细菌分解产生酸,时间一长,残留在牙菌斑上的酸慢慢侵蚀牙齿上的保护层--珐琅质。珐琅质受酸长期侵蚀而遭破坏,形成龋洞,就形成了蛀牙。
但是,也并非常给宝宝吃甜食、或爱吃甜食的宝宝牙齿就一定不好。只要家长帮助加强对宝宝牙齿的保护,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糖蜜蜜"给牙齿带来的麻烦。要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么宝宝患蛀牙的机率就可以降低许多。另外,定期带宝宝去口腔科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也是保护孩子牙齿免受糖的侵害的步骤。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每年至少检查两次牙齿,想想看,您的宝宝做到了吗?
吃甜食一定会成为营养不良的小胖子吗?
蔗糖在体内吸收速度快,很容易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所以吃糖过多,又不愿意运动的话,自然容易变成小胖子了。而且科学家还发现,糖除了提供热能以外,并不是什么很好的营养品,营养学上称糖为"空能量"食物。吃太多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导致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摄取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宝宝纠正偏食习惯,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均衡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在两餐之间吃过量甜食和零食,控制宝宝单次对糖的摄取量,尽量减少吃糖次数,就可以很好地掌控宝宝的甜食食谱,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甜食观。
什么是"甜食综合征"?
科学家发现:甜食摄取过多的宝宝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糖摄取过多,葡萄糖的氧化不完全,产生了较多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这类物质影响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专家们将这种症状称为"甜食综合征"。
要避免"甜食综合征",关键是要控制宝宝对甜食的摄取量,除了糖果,包括糕点、饮料等含糖多的食品也一样要控制食量。
宝宝从多大开始可以吃甜食?
从4个月以后,宝宝就开始添辅食。但是在宝宝1岁前,所有加糖或加人工甘味的食物都要尽量避免少吃。因为过度加工过的糖类,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会使宝宝的胃口受到影响,吃了糖,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属于糖,经常使用于加工食物中,要避免给宝宝喂食标示中有此添加物的食物。糖在母乳里或天然的食物内,也含有一些,这些就足够6个月前的小宝宝所需了。
听说小宝宝不能吃蜂蜜?是真的吗?
蜂蜜是一种像水果一样天然的含糖份食物,但它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糖,所以也会产生其他糖类会产生的问题,宝宝未足一岁尽量不要吃蜂蜜,因蜂蜜内含有一种波特淋毒素,而一岁以下宝宝体内之抗体无法控制这种毒素。糖蜜也是纯糖,同样是不好的,精加工的甜食制品也同样并不适合给一岁以下的宝宝。
吃甜食最适宜的时间:
在宝宝情绪激动时给他吃点糖还可以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
在宝宝参加运动比赛时给他吃点糖,可以补充宝宝体内所消耗的热量。
宝宝蛀牙怎么办
第一,由于小儿缺乏自制力,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宝宝3岁后,就可以教宝宝自己动手刷牙漱口,尽管做不好,也要鼓励宝宝做。
第二,限制宝宝对糖和零食的需求,给宝宝搭配合理的饮食。控制宝宝吃甜食的量,不要过多吃糖。每天吃糖果的次数,应控制在1~2次。
第三,最好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做口腔检查。
如何让宝宝健康吃甜食
吃甜食一定会得牙病吗?
很多宝宝有蛀牙都是因为爱吃糖又不注意牙齿卫生所造成的。口腔里的细菌与残留食物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上,食物中的蔗糖,经细菌分解产生酸,时间一长,残留在牙菌斑上的酸慢慢侵蚀牙齿上的保护层--珐琅质。珐琅质受酸长期侵蚀而遭破坏,形成龋洞,就形成了蛀牙。
但是,也并非常给宝宝吃甜食、或爱吃甜食的宝宝牙齿就一定不好。只要父母帮助加强对宝宝牙齿的保护,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糖蜜蜜"给牙齿带来的麻烦。要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么宝宝患蛀牙的机率就可以降低许多。另外,定期带宝宝去口腔科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也是保护孩子牙齿免受糖的侵害的步骤。一般来说,两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每年至少检查两次牙齿,想想看,您的宝宝做到了吗?
吃甜食一定会成为营养不良的小胖子吗?
蔗糖在体内吸收速度快,很容易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所以吃糖过多,又不愿意运动的话,自然容易变成小胖子了。而且科学家还发现,糖除了提供热能以外,并不是什么很好的营养品,营养学上称糖为“空能量”食物。吃太多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导致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摄取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宝宝纠正偏食习惯,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均衡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在两餐之间吃过量甜食和零食,控制宝宝单次对糖的摄取量,尽量减少吃糖次数,就可以很好地掌控宝宝的甜食食谱,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甜食观。
什么是“甜食综合征”?
科学家发现:甜食摄取过多的宝宝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糖摄取过多,葡萄糖的氧化不完全,产生了较多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这类物质影响了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专家们将这种症状称为"甜食综合征"。
要避免“甜食综合征”,关键是要控制宝宝对甜食的摄取量,除了糖果,包括糕点、饮料等含糖多的食品也一样要控制食量。
宝宝辅食不应该加糖
在辅食中添加糖可以刺激宝宝的食欲,但是你知道吗,四个月前的宝宝其实并不能辨别出味道。虽然糖可以为大脑、神经系统、红细胞提供能量,但是摄入过多反倒会危害宝宝的健康成长。
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自然食物之中。如果过多的从外部辅食补充,只会阻碍宝宝的味觉发育,使他对甜度不敏感,从而导致以后食物不加糖则不愿意吃的情况。这种偏食习惯一旦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后天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形成,还会产生蛀牙。因此,宝宝的辅食应无糖。
节后综合症的4大典型症状
美食综合症
美食综合症是节假日最容易患上的“节日病”之一,由于短时间食用大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物,而出现头昏、心慌等症状,有些人会表现为上肢麻木、下肢颤抖,个别人则表现为恶心及上腹部不适等。其病因是摄入的物品中含有较多麸氨酸钠,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具有刺激味觉、增进食欲的作用,食用后会分解成酪氨酸和谷氨酸,使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疾病发生。
娱乐综合症
好容易盼到了节假日,许多人通宵娱乐,上网、唱卡拉OK、打牌,以至出现了头昏、头痛、眼花、记忆力衰退、肢体麻木等症状。专家指出,过度娱乐易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平衡失调,乐极伤身。长时间处在空气污染的娱乐场所,还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平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过度玩乐还会引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购物综合症
节日商场促销不断、优惠连连,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正在兴致勃勃之际,突然感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胸闷心烦、恶心欲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是“购物综合症”。由于商场噪音大、空气浑浊,容易使人血压升高,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也易刺激皮肤和呼吸道。
厨房综合症
节日期间全家团聚、品尝佳肴,尽享天伦之乐,但家中入厨者却往往感到腰酸背痛、全身乏力、不思饮食,有的甚至出现了胸闷、头晕、喉咙不适等症状,入厨者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厨房综合症”。由于入厨者精神和体力连续长时间地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还吸进了油烟中的丙烯醛,那是一种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油温越高、烹调时间越长,丙烯醛的生成越多,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警惕甜食综合症
因为人们平时所吃的糖是蔗糖,在体内转化为比分子更小的葡萄糖进行氧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如果长期吃过量的食糖, 机体就加速糖的氧化,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使它供不应求,最终影响葡萄糖的氧化,产生较多氧化不全的产物如乳酸等。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精神烦躁,表现为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甜食综合征”。
预防“甜食综合征”,就要从婴幼儿起控制吃糖,做到吃饭前后、睡觉前不吃甜食,每天进食糖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