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如何鉴别诊断
锁骨骨折如何鉴别诊断
1.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为胚胎发育中锁骨内、外两个骨化中心未能正常融为一体所致。新生儿表现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有假关节活动和包块。多发生在右侧锁骨。随年龄增长,局部畸形加重。应与产伤所致锁骨骨折相鉴别。X线像表现为锁骨中外1/3处假关节形成,两骨折端接近并表现为鳞茎状的团块,不产生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长期随访对锁骨长度的发育,肩锁、胸锁关节均无影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锁颅发育不全为家族遗传性膜内成骨发育异常的疾患 可累及锁骨、颅面骨以及骨盆、脊柱、手、脚骨的发育,造成相应的畸形。临床表现为锁骨全部或部分缺如。X线像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不同,骨两端有较大的间隙,骨端逐渐变细。同时伴有颅骨、骨盆环缺失,颌面骨发育小等畸形。
3.锁骨内端骨骺分离 锁骨内端骨骺骨化较晚,闭合最迟。因此幼儿及青少年锁骨内端外伤时,较少发生胸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而更易发生骨骺分离。骨骺分离在X线像上表现为胸锁关节脱位的征象。
4.肩锁关节脱位儿童的锁骨外端骨折在临床上及X线像有时也难与肩锁关节分离相鉴别。必要时需用断层X线像或CT检查。
5.另外,本病易误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或肋骨急性骨髓炎。故诊断进应仔细检查局部有无骨擦音、肿胀和压痛反应。若有可疑则行X线检查。
6.还应与颈椎畸形、颈椎外伤半脱位及颈髓肿瘤相鉴别。
腓骨骨折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肤温度较高。
3.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与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锁骨骨折的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X线检查虽较常用,但其误诊率较高,因此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是目前确定该骨折的最好的辅助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是骨头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让患者痛苦不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骨折的症状表现时还需及早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不同部位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 1肱骨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如无移位,多有肘部疼痛,肿胀,局部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时,局部疼痛、肿胀较明显,出现异常活动,可听见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常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摸到突出的骨折近端。有血管损伤受压或刺激的患者,手部皮肤颜色会变苍白或变暗,温度变凉,皮肤感觉减退,手指或手腕部活动障碍。最早出现且最主要的症状是被动伸指时引起剧痛,这时应及时拍X线片以确诊。 2肱骨外上髁骨折:骨折后关节外侧迅速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有时可摸到活动的骨块。肘关节呈半屈位,活动时疼痛加剧。拍X线片可明确确诊。 3桡、尺骨干双骨折:亦称手骨两胫俱断或前臂双骨折。直接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尺骨干双骨折,骨折部位多发生于前臂中1/3和下1/3部。桡、尺骨干双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前臂活动功能丧失,动则疼痛加剧。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前臂可见短缩 、成角或旋转畸形,有骨擦音,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开放骨折可见骨折端戳出皮肤,伤口一般较小,外露的骨折端有时可自行回纳到伤口内。 4手舟骨骨折:手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腕背侧疼痛、肿胀,尤以隐窝处明显,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将腕关节桡侧倾,屈曲拇指和示食食指而叩击其掌指关节时可引起腕部疼痛加剧。手舟骨骨折容易漏诊,为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X线摄片。手舟骨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手舟骨结节骨折。属手舟骨远端骨折,一般愈合良好。②手舟骨腰部骨折。因局部血运不良,一般愈合缓慢。③手舟骨近端骨折。近端骨折块受血运影响,易发生不愈合及缺血性坏死。 5掌骨骨折: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和掌指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触摸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纵压或叩击掌骨头时疼痛加剧。若有重叠移位,则该骨缩短,可见掌骨头凹陷,握掌时尤为明显。掌骨颈,掌骨干骨折,常可有骨擦音。 6指骨骨折:骨折有横断、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关节面等。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显移位时,近节、中节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有锤 状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动伸直。同时可扪及骨擦音,有异常活动。
粉碎性骨折诊断鉴别
1、压缩型骨折: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2、骨裂(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裂纹骨折是众多骨折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种,因而常常被忽视。但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的。裂纹骨折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也会发生移位,造成比较大的麻烦。裂纹骨折又称骨裂,由于没有明显的移位,因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一般是由于直接的打击、撞击等造成的。
3、撕脱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常见于平地跌倒或投掷等运动性损伤。跌倒时前臂后伸并外展,前臂屈肌猛烈收缩时,肱骨内上髁被屈肌群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
4、螺旋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跟骨骨折的诊断检查和鉴别
一、跟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检查
(一)诊断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二)检查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二、跟骨骨折与其他经的鉴别
(一)距骨骨折:
肿痛、瘀癍、压痛均位于踝关节前方或后方。骨折并脱位时可在踝前或后方扪及凸出之骨质。X线摄片可帮助鉴别。
伤后踝关节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都十分显著,易与单纯踝关节扭伤相鉴别。距骨颈Ⅱ度骨折,踝关节前下部有压痛和足的纵轴冲挤痛。距骨体脱出踝穴者,踝关节内后部肿胀严重,局部有明显突起,踇趾多有屈曲挛缩,足外翻、外展。可在内躁后部触到骨性突起,局部皮色可出现苍白缺血或紫绀。
(二)踝部骨折:
疼痛,肿胀多位于内外踝部,存在内或外翻严重畸形。X线检查可帮助鉴别。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其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锁骨骨折需要做什么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像。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像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像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多用于复杂的桡骨骨折,如波及关节面及肩峰的骨折。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骨折的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1. 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 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3. 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无需鉴别,但临床上需注意骨折的发生是属于单纯性骨折还是由于患者本身原有疾疾所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患者原有疾病而导致骨骼异常的情况下,轻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较为频繁,需严格地观察和诊断。
骨折诊断鉴别
1. 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 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3. 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无需鉴别,但临床上需注意骨折的发生是属于单纯性骨折还是由于患者本身原有疾疾所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患者原有疾病而导致骨骼异常的情况下,轻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较为频繁,需严格地观察和诊断。
胸骨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肋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检查。按压胸骨或肋骨的非骨折部位(胸廓挤压试验)而出现骨折处疼痛(间接压痛),或直接按压肋骨骨折处出现直接压痛阳性或可同时听到骨擦音、手感觉到骨摩擦感和肋骨异常动度,很有诊断价值。X线胸片上大都能够显示肋骨骨折,但是,对于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互重叠处,均不易发现,应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以免漏诊。无合并损伤的肋骨骨折称为单纯性肋骨骨折。除了合并胸膜和肺损伤及其所引起的血胸或(和)气胸之外,还常合并其他胸部损伤或胸部以外部位的损伤,诊断中尤应注意。第1或第2肋骨骨折常合并锁骨或肩胛骨骨折,并可能合并胸内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支气管或气管断裂、或心脏挫伤,还常合并颅脑伤;下胸部肋骨骨折可能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特别是肝、脾和肾破裂,还应注意合并脊柱和骨盆骨折。
但是,当第7肋以下的肋骨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肋间神经受刺激,产生传导性腹痛,应注意与腹腔脏器损伤所引起的示位性腹痛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