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九天要艾灸
为什么三九天要艾灸
俗话说的好,“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天”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此时阳气比较微弱,主要是气温比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导致的;若是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外邪就可能会趁虚而入,从而会导致百病缠身。
而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三九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可以帮助人体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抵御寒凉;其次“三九”与“三伏”冬夏同调,能扶阳固本、增强人体体质和免疫力。
三九灸的好处 什么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或直接用艾条熏烤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三九灸”是“三九天灸”的简称。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因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好评。
“三九灸”最佳时间是“三九天”,当然平时也可不拘时节进行天灸治疗。“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艾灸,温通经络、补阳驱寒,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法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一、“三九灸”养生原理
三九时节的艾灸调养仍以“补阳祛寒”为主,三九在冬至后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时节。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二、三九灸的好处
1、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3、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4、妇科类疾病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
三、“三九灸”主要艾灸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过敏性鼻炎取印堂、迎香或远端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哮喘取穴天突、膻中、中府、尺泽、列缺、肺俞、定喘;支气管炎取穴膏盲、膈俞、胆俞、天突、膻中、定喘、肺俞;慢性咳嗽取穴天突、列缺、合谷;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取穴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大椎、风门、肺俞。
2、消化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主灸任脉,主要穴位: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可以配合中焦的其它一些穴位。
3、运动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主灸督脉和膀胱经,主要穴位:大椎、风池、肩井、天宗、肾俞、腰阳关、腰眼、环跳、足三里、丰隆、委中、承山、太溪等。
4、妇科类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主灸穴位:命门、肾俞、八髎、神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太溪、涌泉。
四、“三九灸”时间表
2017-2018年三九灸时间具体如下:
九前固本:11月1日至12月11日
灸前巩固:12月12日至12月21日
一九灸: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灸: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灸: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灸:2018年1月18日至28日
五、“三九灸”注意事项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3.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亲爱的伙伴们,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那一定不能再错过“三九灸”了!抓紧做准备吧,三九天给自己最暖的艾!!!
三九天要怎样养生 三九天可以天天艾灸吗
建议不要天天艾灸。
艾灸是中医养生方式,三九天的时候做艾灸是用来调养体质和养生的,艾灸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者艾条产生的热刺激,来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三九天进行艾灸的时候最好是顺应三九天的日期进行理疗,天天艾灸的话,容易损伤皮肤,引起身体不适等,反而会不利于身体健康了,所以,三九天时不要天天艾灸。
为什么三九天要艾灸 什么人不能进行三九灸
三九灸虽好,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行的,具体如下:
三九灸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艾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时需要确保皮肤完整、没有受损,否则艾柱加热过程中会刺激体表,从而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
三九灸具有一定活血行气的作用,对于经期的女性来说,尽量不要进行三九灸,避免加重月经流量,尤其是对于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更加要注意不能进行三九灸。
三九灸具有一定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进行三九灸期间会出现发热、出汗、口渴的感觉,大汗淋漓者进行三九灸,会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一般建议大汗淋漓者休息30-60分钟,待身体恢复平静,身上的汗液会发干之后,再进行三九灸灸比较好。
对于过饱或者过饥的人群来说,都是不适宜进行三九灸的,要知道艾灸的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速,身体能量消耗的比较快,人体在过饥的时候,身体非常容易疲乏,进行三九艾灸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而吃饱后,艾灸后气血运行于全身,带走了部分胃部的气血,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这时候进行三九灸不利于身体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一般建议吃饱后1-2小时再比较好。
三九灸是什么意思
三九灸是一种中医理疗方式。
三九灸专指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艾灸,是我国中医理疗的一种形式之一,“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三九天的时候进行三九灸可以起到温中驱寒、调养体质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健康,若有需求的话,可以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三九灸来调养身体。
晚上几点后不能艾灸 一年中哪个季节艾灸最好
夏季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艾灸最好。
夏季的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新陈代谢旺盛,天阳下济,地热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汇,此时人体最应该顺应天序,养好阳,在这个时间段艾灸不仅可以抵抗夏季的暑、湿不生病,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让冬天有足够的阳气对抗阴寒之气,提高抗病能力,一整年都少生病。
而冬季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此时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提高抵抗力,同时每年冬季三九天时进行艾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夏季三伏天艾灸的疗效。
2021年三九灸灸几次
建议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三九灸的最佳进行时间是三九天,分别在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阶段进行,一般建议每隔一九天最少需要进行3-4次作用。
但由于生活中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有人由于病情特殊需要间隔一天进行一次,而有人则需要间隔3-4天才能进行一次,每个人三九天需要艾灸是不一样的,一般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决定艾灸次数比较好一些。
2021三九灸什么时候开始 三九天艾灸好不好
有一定保健作用。
三九天艾灸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而且三九天艾灸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