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藏血和脾统血的生理,病理有何异同
肝藏血和脾统血的生理,病理有何异同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因此,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而且还可以导致出血。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的关系: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的疏泄全赖血之濡养作用,又赖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的关系。就肝之疏泄对藏血而言,在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地归藏和调节。血液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而且还需要肝气的调节才能保证气机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在病理上,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如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亦随之而瘀滞,即由气滞而血瘀。若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又可导致出血。就肝之藏血对疏泄而言,在生理上,肝主藏血,血能养肝,使肝阳勿亢,保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在病理情况下,肝之藏血不足或肝不藏血而出血,终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血不养肝,疏泄失职,则夜寐多梦,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相继出现。
三阴交穴位拔罐调补精血
中医专家称,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天的促动。
所以要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气血两虚按摩穴位能补气血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
艾草入肝脾经、肝藏血、脾统血,则其辛行气血、温通散寒、苦可坚阴,能暖气血而温经脉,具有温经止血之功,故可用治虚寒性等多种出血病证。
男人贫血吃什么好 黑芝麻
而芝麻入肝、肾、肺、脾经,有补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养发的功效。食用芝麻,可以促进肾生血、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功能。所以,平时想要补血的男性朋友们可以时常的吃些芝麻来进行补血,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气血与头发有关吗
气血和毛发的关系非常密切,“发为血之余”,中医认为,头发就是血之余气产生的,血充盈了,头发才会好。“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必须在气的推动下,上注于肺,运行于血脉之中,才能分布于全身。人体血气旺盛,毛发也就旺盛,血气一旦虚亏,毛发就会出现枯萎、稀少或脱落等现象。气血发生病变时,也会出现脱发、白发等疾病。肾其华在发,肺其华在毛,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人体的五脏都与气血有密切的关系。想要乌黑光泽的头发,就要补养气血;要补养气血,就要补人体的五脏。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气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绝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摩这些穴位可补血
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2、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3、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4、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5、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气血与头发有关吗
气血和毛发的关系非常密切,“发为血之余”,中医认为,头发就是血之余气产生的,血充盈了,头发才会好。“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必须在气的推动下,上注于肺,运行于血脉之中,才能分布于全身。
人体血气旺盛,毛发也就旺盛,血气一旦虚亏,毛发就会出现枯萎、稀少或脱落等现象。气血发生病变时,也会出现脱发、白发等疾病。肾其华在发,肺其华在毛,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人体的五脏都与气血有密切的关系。想要乌黑光泽的头发,就要补养气血;要补养气血,就要补人体的五脏。
膝关节疼针灸什么穴位
1、祛邪扶正
膝关节疼针灸委中、足三里、三阴交穴位,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可用温针灸法,每穴各灸3-7壮。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膀胱经之合穴,又称郄中、血郄。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委中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转筋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五行属土,又是胃之下合穴,能强胃健脾,补益后天之本。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肝、脾、肾三阴经在此交会,肝藏血,脾统血,肾主生殖发育,故三阴交穴能够健脾统血,疏肝藏血。委中为四总穴之一,主治一切腰腿部的疾患,可以利腰健行,足三里与三阴交相配,调和气血,补益正气,扶正祛邪,三穴合用,标本同治,治疗股膝疼痛效果。
2、消肿止痛
膝关节疼针灸髋骨、膝关穴位,髋骨针入1.5寸、膝关透膝眼,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髋骨为经外奇穴,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2穴,左右共4个穴位,具有疏风祛邪,舒筋通络的功效,主治下肢疾患,如腿痛,下肢瘫痪,鹤膝风等、膝关属于足厥阴肝经之腧穴,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等;两穴均为局部取穴,髋骨穴专治膝部之疾患,位于膝部之阳,膝关位于膝部之阴,共同取之,使经气贯穿膝之阴阳,调和局部气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对于鹤膝风肿及腿痛者有良好的疗效。
热水泡脚补血吗
热水泡脚有补血的作用。足部是身体经络循行的重要区域,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泡脚能疏通经络,从而起到刺激补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