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风、糖尿病、脂肪肝……为什么开始招惹年轻人? 2型糖尿病

痛风、糖尿病、脂肪肝……为什么开始招惹年轻人? 2型糖尿病

过去的发病年龄:40~50岁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儿童至青少年期

原因:

1. 不良的饮食习惯;

2.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对策:

1. 控制高糖、高脂、低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肥胖;

2. 坚持合理适量的运动。

这种肝病让人短寿4年

上海的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教授指出,5年前,脂肪肝患病率估计在18%左右,而现在几乎3个人中就有1个,已经和欧美国家旗鼓相当。特别是很多30岁左右的年轻人,整日大鱼大肉,喝酒应酬,晚上熬夜、吃夜宵,很容易患上脂肪肝。而在刚刚结束的一份儿童脂肪肝专项检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脂肪肝患病率也从5年前的1.5%上升至3%。

同时,由于没有症状,很多人并不重视脂肪肝。指出:“脂肪肝如果不及时防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可能会接踵而至。脂肪肝是代谢综合疾病的第一步,患者不好好控制,几年后就会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脑梗塞、脑溢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

2、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妊娠型糖尿病

1、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2、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3、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哪些2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治疗

这些2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治疗:

1、口服降糖药原发性失效。多见于非肥胖的2型病人,发病后磺脲类药物用至最大剂量维持3个月,仍不能使空腹血糖得到控制。

2、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病人均可发生。此类病人发病后最初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但疗效逐渐降低,最后药物用至最大剂量,亦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3、病人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等。

4、应激情况。患者并发急性感染、外科手术、外伤、妊娠、结核需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口服药物过敏。2型糖尿病人对磺脲类药物过敏,又不宜用双胍类药物或难以坚持口服药物时。

2型糖尿病要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由正常基础血糖、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构成,餐后高血糖是在基础高血糖之上进一步升高,与餐后高血糖相比,基础高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贡献越大,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基础高血糖可以预测餐后高血糖的增幅,这就意味着在控制高血糖之前应优先考虑控制基础血糖。

控制基础血糖的可行性也远远高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因为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主要是由于夜间肝葡萄糖输出增加所致,而餐后血糖受肝葡萄糖输出和进餐双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易控制。而控制基础血糖后,由于“水落船低”原理,餐后血糖更易于控制。

用过胰岛素后也能改用降糖药

一般对于血糖控制不平稳或出现典型并发症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后治疗的第一阶段,往往医生会建议患者短时间内会应用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其实患者在治疗的第二阶段,对于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在2~3周内停用,以减少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防止体重增加。

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肥胖有哪些危害

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我们的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

-代谢并发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痛风等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

-肿瘤:食管癌、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白血病、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绝经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骨关节炎

-消化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胃食管反流病等

-尿失禁

-生殖系统疾病:月经失调、不育、多囊卵巢综合症、妊娠糖尿病、流产等

-焦虑和抑郁

糖尿病往往与肥胖并存

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并存。中国成人中患糖尿病的人群比例为11.6%,约为1.139亿人;而胖子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占41.5%。

在糖尿病患者中,调查显示65%的人超重或者肥胖,在中国约合7440万人。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所有类型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90%。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会引起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致死、致残。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母乳喂养可降低妈妈患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糖尿病健康”网站报道,该研究是由美国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凯泽永久(Kaiser Permanent)开展,研究收集了有关这些女性的生活方式、怀孕情况、一般健康状况等诸多信息,研究人员通过这些信息分析母乳喂养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一项历时20年、针对704名女性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1年的母亲,其在接下来的15年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非母乳喂养的母亲低15%,且每增加一次母乳喂养,其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15%。

在研究开始时,这些女性中没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20年后,其中120名研究对象出现了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胆固醇、腹部肥胖等。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女性今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完全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时间在 1—5个月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9%;喂养时间超过9个月,则患病风险能降低56%。

另外,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转化成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根据母乳喂养的时间的长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44%—86%。

至于母乳喂养能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原因,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妈妈与非母乳喂养者相比,其更容易减掉怀孕所带来的体重增加。研究者认为,母乳喂养有利于减掉腹部的脂肪,而腹部脂肪的堆积,正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痛风的危害

痛风是慢性疾病,发作延绵不断,缓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肥胖、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和痛风是一组经常并存的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中25%~50%有高血压,痛风伴发2型糖尿病也屡有报告,而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这是因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糖、脂质、嘌呤等代谢紊乱。

积极治疗,限制饮食

痛风患者,特别是痛风发作期内,必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限制饮食、禁止饮酒,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痛风在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问题上,内源性代谢紊乱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呤食物是次要原因。一旦确诊痛风,饮食调理非常关键。

相关推荐

2型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与遗传、日常生活状态、肥胖、妊娠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糖尿病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遗传、肥胖。糖尿病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病也不例外。2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有2型糖尿病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病者达53%。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 2

脂肪肝的危害

脂肪肝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肝脏疾病,被认为是原因不明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人群中超过50%的人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脂肪肝是许多疾病的先兆。 1 脂肪肝易发高血脂。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脂肪肝造成肝脏脂肪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液中甘油三酯或胆固醇升高。患有脂肪肝常伴有血脂异常,因高血脂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运行缓慢,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导致血管弹性变差,引起高血压;过多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容易引起血管壁硬化,发生在动脉血管,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血脂的堵塞,血管腔道变得越来越窄,容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脑供氧不足,

乳房过大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几率

乳房高耸挺拔是女性特有的一种美!一些女性为了走出“太平公主”的行列,不惜一切代价去做隆胸手术。隆胸手术有危险大家应该有了解,但您一定不知道胸高和糖尿病也存在着一定联系吧! 现在的隆胸手术很多都是抽取臀部、腰腹、大腿等部位脂肪,注入到胸部,从而增大乳房体积,然而一项研究表明,女性乳房蓄积过多脂肪,特别是人工丰乳的女性,更容易患糖尿病,把腹部脂肪移植到乳房并无益处,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 这项调查结果出自于美国一项对92000名护士进行的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使用丰乳乳罩的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比不使用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其实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例如,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

男性喝咖啡每天不得超三杯

现在,咖啡成了一种时尚饮料,咖啡馆越开越多,年轻人都喜欢去咖啡馆聚会,咖啡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必备饮品。然而,健康专家却建议那些喜欢喝咖啡的人和那些交际特多的人不要过多地饮用咖啡,以一天2至3杯为宜,从原则上来讲,不管哪一种刺激性饮料均以每天不超过3杯为佳。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咖啡因对那些胰岛素本来就不够的人有不良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咖啡因对潜在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良影响,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加拿大最普遍的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 科学家还通过调查发现,吸烟者若每日饮3杯或更多的咖啡,能

吃糖太多小心引起宝宝得糖尿病

根据不同的病因,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主要分为———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起病,有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的一部分;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称为从儿童(青少年)期开始的成人糖尿病;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有胰腺纤维钙化或胰岛钙化,并有蛋白质缺乏的病史; 3其他型,包括胰腺疾病、内分泌病、药物或化学物直接引起的糖尿病,某些遗传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异常等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损伤等。 “肚子胖”是高危因素 以往1型糖尿病是儿童及青少

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