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的治疗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及其与其他脏腑有联系,还因为它位于人体后背的两条平行循行路线——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2横指处。这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反,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背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

背俞穴局部出现的各种异常反映,如敏感、压痛、结节、凹陷、出血点、丘疹及温度、电阻变化等,常被用来诊察相应的脏腑疾病。如痔疮患者大肠俞穴部位常出现出血点或丘疹,这可辅助诊断病症,治疗也很简单,按压或刺破出血点或丘疹就可以了。

足太阳膀胱经不仅能治头、目、项、背、腰及下肢部疾患,而且还能治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织病症,甚至甚至神志病、筋脉病等。

经络分布,主治所及

足太阳膀胱经脉入络脑,又入于心,因此可以治疗癫疾,如承山、委中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因此可治疗腰背痛病症,如秩边、承山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贯端内,因此可治疗腿疼转筋、脚气等病症,如承筋、承山、昆仑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别入于肛”,因此可利用承筋、承山等穴,治疗肛门疾患,如痔疮、便秘、脱肛等症。

足太阳膀胱经筋结于鼻,因此可治疗鼻出血、鼻炎等病症,如通天、天柱等穴。

眼明穴与攒竹穴

眼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这两个穴位是治疗眼病和呃逆(俗称打嗝)的常用穴。因此穴位靠近眼球,在针灸临床上此穴属于慎针穴位,但却是按摩常取之穴。在保健按摩中,我们可以用手按揉这两个穴位,以缓解眼睛疲劳。因此,眼明穴与攒竹穴是治疗眼病和呃逆的灵药。

通天穴

通天穴位于巅顶,上通天气,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可宣肺气、通鼻窍,是治疗鼻病之要穴。另外,通天穴还有疏散风热以及治疗头痛、头重、眩晕等症的功效。

风门穴

太阳主一身之表,为风邪侵入之藩篱,风门穴乃风邪侵入人体之门户,又主治风疾(故名风门)。对于风邪袭表所致的咳嗽、发热、头痛、多涕、鼻塞、项强等都可取风门穴疏风解表以治之。可以说疗风疾的首选穴位就是风门穴。

八髎穴

八髎穴,就是两侧骶后孔的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八个穴位的总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八髎穴可治泌尿生殖疾患。其中次髎是用来治疗腰痛和痛经的特效穴位,尤其对痛经疗效较佳。妇女分娩时,按摩八髎穴可减轻或消除疼痛,增强宫缩,缩短产程(但对难产无效)。

至阴穴

肾主生殖,膀胱与肾相表里,而至阴穴又是膀胱经气交会于肾经之处。因此,温灸至阴穴有益肾气、顺胎产的作用。可见,至阴穴为转胞要药。

虻虫活血化瘀的介绍

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属活血化瘀药。有破血逐瘀、消症通经作用。常与水蛭同用。例如:腹中有瘀血积块(症块),月经闭止不来者,可用本晶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当归,亦芍等同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丹皮,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水蛭与虻虫虽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药力较缓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经,膀胱经,逐瘀效果较好。虻虫破血力较水蛭更猛峻,遍行经络,通利血脉,服后即可致泻,(药力过后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较稳。二药常配合使用,可使相得益彰。

用量一般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研末服。孕妇及无瘀血省忌用。体弱者慎用。

膀胱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膀胱俞功效作用

类属:为膀胱经的背俞穴。

功效: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作用: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膀胱,内应盆腔,为膀胱经的背俞穴,是膀胱之气直接输注之处。膀胱为“州都之官”,藏精化气,排泄尿液,故本穴有调理膀胱功能,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是治疗膀胱疾病的重要腧穴。可治疗膀胱气化失职的小便不利,癃闭,小便频数,遗尿,及膀胱湿热的小便涩齿,淋浊,阴部湿痒;还可治疗下焦盆腔的其他疾患,如遗精,阳痿,腹痛泄泻,便秘,可疏通经络,治疗循经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

膀胱经的作用 敲打膀胱经疏通内脏健康

敲打膀胱经疏通内脏健康,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强、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後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膀胱经就如同城市中的各种排污管道,汇聚多处的污水,最后到达膀胱储存后排出。

1、在膀胱经中,睛明穴(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应该是女性朋友的最爱。因为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而长期坚持按摩睛明穴可祛除皱纹。用食指按住双侧睛明穴,每秒做强按压一次,要天天坚持才有效果。

2、膀胱经上的至阴穴是一个妇科要穴。此穴位于足小趾的外侧,古书《医宗金鉴》中记载这个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因为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曾听一个女中医谈到至阴穴的效果时,现身说法地讲到,在她怀孕时胎位不正,灸过至阴穴后就正了,不料过两天检查时发现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宝宝才老实了,终于顺产了。其他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及乳痈、乳癖等,采用针灸至阴穴可获得一定功效。

膀胱经的作用和功能 排毒

人体排毒可通过三方面进行,一是排尿,二是排汗、三是排大便,而膀胱经是贯通人体最长的一组经脉,是属于排尿和排汗这两个排毒通道的,其具有“下水道”的作用,可将身体多余的水分经过膀胱经的收集、通调排出体外,所以日常背部通过膀胱经的刮痧排毒,可保持身体健康,不仅排出毒素,还可避免毒素淤积。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

从目内眦(睛明)开始,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交会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从头顶分出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等)。直行主干从头顶入络脑(络却,玉枕),回出项后(天柱)分开下行三条支脉:

1.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2.从腰中分出,夹脊旁,过臀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腘窝中(殷门,委中)。

3.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附分,魄户,膏肓,身体,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腘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合阳,承筋,承山),除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5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肾经。

膀胱经穴位按摩养生作用

现在社会,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壮年,由于工作习惯或者生活习惯的原因,腰背疼者很多,本着“通则不痛”的原则,按摩膀胱经,可以缓解腰背疼痛,如果家中有腰背疼者不妨试一试,最简单的就是睡觉前可以把双手搓热,用双手在小腹上做顺时针摩擦。

另外,通过后背按摩、刮痧、捏背、踩背等方式也可以起到按摩膀胱经的作用,如果有家人帮助,可以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后背脊柱两边肌肉尽可能从高的地方向下推按,一直推到尾骨为止,然后十指并拢,按住脊柱向上推回到开始的位置,然后重复,这样不仅有利于全身经络的疏通,对于保养膀胱经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按摩膀胱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身体排毒,本身身体运转自身会产生一些毒素,另外现在雾霾和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按摩膀胱经可以打通全身经络,促进集体微循环,帮助身体排毒。

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很大的经脉,十二经脉中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且预防及缓解疾病的作用最为广泛, 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消除和缓和各种不舒服感。

关于捏脊疗法的种种介绍

适应范围

(1)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2)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泄泻、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炎、失眠、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有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方法

(1)揉脊柱及其两旁的膀胱经:夫妻一方用掌根或大鱼际沿另一方的脊柱及其两旁的膀胱经,作自上而下的揉法,各3—5次。

(2)捏脊:夫妻一方沿另一方的脊柱,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3遍。

(3)捏三提一:夫妻一方沿另一方的脊柱捏脊时,每捏3次,用力向上提拿1次1遍。

(4)按揉相应俞穴:夫妻一方用掌根或大鱼际沿另一方脊柱两旁的膀胱经作自上而下的按揉,各3~5次。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病症按揉相应的背俞穴(如是胃炎,则按揉胃俞),约30次。

飞扬的意思是什么

飞扬穴,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络穴。出《灵枢。经脉》,原作飞阳。《针灸甲乙经》作飞扬。

“飞扬穴”:“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穴”。

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

膀胱经的作用和功能 防病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串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意思是说膀胱是贮藏人体水液的地方,靠它的气化功能,可帮我们把身体里没用的水液转化成尿,排出体外,身体没有什么坏的体液,自然抵抗力就会变强,疾病出现的几率也就少了很多,因此按摩或刮痧等方法刺激膀胱经有防病增寿的作用。

相关推荐

艾灸承山的功效和作用 祛湿气

承山是膀胱的一个大穴,膀胱负责人体的水液气化作用,把下部的水液蒸腾成气,升腾到人体上部,艾灸这个穴位,会促进人体内水液循行,加速膀胱的水液气化作用,利于湿邪排出。

膀胱不通如何打通 膀胱不通的危害

膀胱的范围较大,包含身上多种穴位,具有排毒、止痛、防病的的作用,当膀胱不通时,就会造成身上多处系统出现问题。 1、排毒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两种方式,而膀胱不通会影响排尿系统。 2、膀胱是贯穿人体全身的一条络,当出现不通时,就会身上各处疼痛。 3、膀胱具有排毒作用,当人体有害体液不能及时排泄出去时,就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防病能力降低。

艾灸排毒艾哪里 艾灸膀胱作用

1排毒不易,艾灸最强! 如果说毒素的积累是致病的根源,那么毒素的排除就是健康的根基,那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排毒呢? 为消除体内毒素,许多人寄希望于药物,但身体在排出毒素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药毒”!在毒素和疾病的侵扰之下,他们每天生活在焦虑之中,而焦虑也是一种无形的毒素。 其实,追求美丽的容颜,摆脱毒素缠身的困扰,就应从艾灸入手。 艾灸是绿色的外治疗法,不吃药不打针,以疏通络为本,以强化和放大人体本身的排毒生理功能为纲,可以称得上是佳排毒方式!那我们艾灸哪里可以排毒呢?艾灸膀胱就够了! 2艾灸膀胱,排出

束骨的意思是什么

束骨穴,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输(木)穴。穴位含义为,膀胱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上部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 2、膀胱俞穴: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去路则是膀胱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俞穴。 3、束骨穴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针灸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直刺1.0-1.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忌刺入过深,以防刺伤直肠及内脏组织。

膀胱作用和淤堵后的后果

膀胱最大的作用就是排毒,人体排毒一般是通过排尿、排便、排汗等方面进行,而膀胱有排尿、排汗两个排毒通道,因此能发挥“下水道”般的作用,可以将身体多余的水分以及毒素通过膀胱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体内毒素的堆积。 膀胱整条络几乎贯通全身,因此对于络所过的头、项、目、背、腰、下肢部位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以及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都有重要关联,如果膀胱淤堵不通,那么淤堵后果一般会反映在上述膀胱过处。

膀胱有哪些作用

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又称“尿脬”,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与肾由足太阳膀胱与足少阴肾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贮存尿液: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肾,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排泄尿液: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

膀胱作用和淤堵后的后果 膀胱堵塞有什么办法

针灸按摩。 如果膀胱络所过的地方有堵塞不通的情况,通过针灸按摩来改善疏通是比较理想的方式,针灸和按摩产生的刺激能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从而较快缓解堵塞引起的疼痛、发胀等不适感。除了针灸按摩外,拔罐、推拿等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膏肓是什么意思

膏肓穴,穴名。出自《千金要方》:“此灸法,令人阳气康盛。”属足太阳膀胱。 1.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穴外输膀胱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 2.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故名膏肓。

怎么疏通膀胱 动作四:探查昆仑穴疏通膀胱

快速取穴: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这间的凹陷处。 用同侧手的拇指或食指沿着跟腱前端,向下轻推,遇骨头则停住不动。轻揉1分钟后痛不可摸,说明膀胱有寒,严重者本穴位会越揉越痛,你要坚持一会,大概五分钟左右痛感会减轻,有的人揉完后会红肿,三天左右方可消退,此属气的正常现象切勿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