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夏季更容易中暑
哪些人夏季更容易中暑
跟体格健壮的人相比,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夏季更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要多加防暑;
老年人因其皮肤的汗腺逐渐萎缩,循环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体内散热不畅也比较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怀孕后的孕妇因为孕后体重增长较快,体力消耗较大,身体略虚弱,就比较容易出现中暑情况,为防止胎儿缺氧,孕妇最好不要中暑;
婴幼儿的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皮下脂肪又多,不利于散热,较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对温差反应迟缓,热量堆积在体内,而糖尿病患者发觉较晚,不利于排热,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缺乏多种营养而使得血压下降,因其血管收缩,还极其容易腹泻,体内的电解质紊乱且脱水,容易导致中暑。
冰水喝多了有什么坏处 更容易中暑
冰水喝多了会使人更容易中暑。这是因为喝冰水的时候身体的体温快速下降,而使体内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泄,大量的余热堆积在体内而使人更容易中暑。
天冷和天热跑步减肥哪个效果好
减肥效果都可以,但相对来说天冷跑步减肥效果更好。
冬天天气一般比较寒冷,因此跑步时消耗的卡路里比平时要高许多,相对来说,同等时间同等程度的训练,冬天比夏天更减肥。
研究数据表明,一个长跑运动员取得优秀的成绩的时间,一般都在气温18度左右,也就是说,温暖并且有微风的春季,更适合进行跑步运动。
其次就是夏季的高温低气压,跑步的时候会出现呼吸急促,流汗脱水的现象,进行跑步容易中暑,进行跑步一般不能坚持。
预防中暑 中暑最易盯上这几类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日本每年因中暑而死亡的人中,65岁以上老人约占80%,而75岁以上老人占到60%。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研究结果说,根据模拟演算,在一定气温和湿度环境内,75岁的高龄老人与65岁的老人相比,前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低,体温上升幅度是后者的近两倍。
由于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平田晃正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的体温数据,制作了计算气温和体温上升关系的公式,并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人员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平田晃正说:“此次研究确认了70多岁老人更容易中暑的一个原因。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夏季如何防止老人中暑
老人更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环境影响,进而造成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中暑的症状。其原因与肥胖及老人心脏病、或者服用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等有很大的关系。不仅造成身体诸多的不适感,而且还容易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所以老人夏季预防中暑很有必要。结合老人特点和身体情况,在中暑预防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行为预防
老人防暑预防要尽量减少外出,拉拢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早晚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舒适凉爽地方休息替代酷热环境。电池供电的小电扇随身携带、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也可以用毛巾包好冰块在手腕、面部和脖颈等皮肤暴露处摩擦揉搓。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饮食预防
食物方面选择多吃苦味菜、凉性蔬菜、各种瓜类,特备是绿豆汤、西瓜、鲜藕汁、苦瓜汁、冬瓜等食物在消暑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饮食原则上要以食物清淡为主,多喝水,远离高热高脂肪刺激性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也不宜食用,进而不利老人夏季中暑的预防。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老人如何预防中暑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老人中暑是夏季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老人朋友应特别注意,由于影响老人中暑效果的因素很多,所以老人中暑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而确保好的预防效果。
夏季喝冷饮更容易中暑吗
为消暑大口喝冷饮,导致人体温差过大,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出现身体不适,也就是所谓的「中阴暑」。
夏季哪些人很容易中暑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哪些人容易中暑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您身边的朋友属于下列的某类人群,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防暑降温,以免危及生命。
高温车间工人
高温车间主要包括钢铁工厂、玻璃厂、冶金、纺织、机械车间、造纸厂等。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高温车间。在高温车间工作的工人,由于温度过高及大量的出汗,都可能发生中暑的症状。
夏季露天工作人员
建筑工人、采石工人、运输工人、地质勘探人员、野外测量人员、筑路工人等,这些成天在烈日的直接暴晒下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加以适当的防护,头部受到日光紫外线的大量照射,再加上日光中散发出大量的人,都会使得脑膜充血,体温中暑受到压制,人们会出现中暑的症状。
产妇
一般人都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应该忌风、忌凉,生怕受到风寒后而得病。因此,即使炎热的夏天,也常常把产妇的住房关得紧紧的,不轻易打开门窗,更加不允许扇风扇,吃凉的食物。这样,就容易造成产妇中暑。
老弱及病人
年纪大的人,一般抵抗力比较低,心脏对于突然增加循环负担常常应付不过来,如果再加上身体本来就有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更加容易发生中暑。平时身体体质比较差的人,也比普通人容易中暑。
婴幼儿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特别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从而容易引起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最终导致中暑。
中暑不能吃那些食物
不能吃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忌食大补之品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不能吃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由于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平田晃正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的体温数据,制作了计算气温和体温上升关系的公式,并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人员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平田晃正说:“此次研究确认了70多岁老人更容易中暑的一个原因。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