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推拿治月经不调 肾虚型月经不调推拿

推拿治月经不调 肾虚型月经不调推拿

1.点按关元穴3-5分钟,以热深透下腹为度。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2.按揉双侧涌泉穴1分钟,然后沿足底纵轴用掌擦法反复摩擦,以透热为度。

涌泉:脚掌前1/3处,人字沟上。

3.擦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侧,反复摩擦5-7遍,然后着重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月经不调的类型

月经不调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月经不调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月经不调的分型还有血寒型月经不调和气郁型月经不调。

推拿治月经不调 血热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拇指按揉大敦,行间,隐白,解溪,三阴交,血海等穴,每穴操作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隐白: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结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就是。

血海:屈膝,手掌五指向上握住膝盖,拇指与其他四指呈45°,拇指指尖处即为血海。

2.按揉肝俞,胃俞,大肠俞,操作3-5分钟。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桑葚对于调理月经有什么作用

桑葚中含有较多的铁离子和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桑葚中铁离子的吸收,女性食用,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适合血虚型月经不调的女性食用。

桑葚味甘,性寒,入肾经,具有很好的补肾的作用,可以补充肾气,具有很好的缓解肾虚型月经不调的作用。

除了常见的气虚宫寒导致的月经不调,还有一种血热型月经不调,一般月经提前,量多,质地较粘稠,这种月经不调可以食用桑葚滋阴凉血,具有很好的缓解血热型月经不调的作用。

桑葚对于调理月经有什么作用

补血

桑葚中含有较多的铁离子和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桑葚中铁离子的吸收,女性食用,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适合血虚型月经不调的女性食用。

补肾

桑葚味甘,性寒,入肾经,具有很好的补肾的作用,可以补充肾气,具有很好的缓解肾虚型月经不调的作用。

滋阴凉血

除了常见的气虚宫寒导致的月经不调,还有一种血热型月经不调,一般月经提前,量多,质地较粘稠,这种月经不调可以食用桑葚滋阴凉血,具有很好的缓解血热型月经不调的作用。

月经不调的推拿手法 肝郁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拇指按揉章门穴约2分钟。

章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2.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操作3-5分钟。

膈俞: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女性月经期间推荐菜谱

1、乌鸡茯苓汤

材料:乌鸡1只,茯苓9克,红枣10颗。

制法:将乌鸡洗净,把茯苓、红枣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

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

功效: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2、黑豆红枣煎

材料:黑豆50克,红枣5颗,生姜3片。

制法:把黑豆、红枣、生姜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

服用: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

功效: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3、金针炖水鱼

材料:金针菜30克,木耳15克,猪瘦肉200克,水鱼1只。

制法:金针菜、木耳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水鱼剖净,斩块。把全部用料放人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滋阴降火,补肾和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无块,面黄头晕。脾胃寒湿者不宜食用。

推拿治月经不调 气血虚型月经不调推拿

1.指按中脘,气海,每穴按压3分钟,使腹部出现发热感。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脐与胸骨剑突连线中点。

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5寸处。

2.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向外1寸处,可沿胫骨向上摸,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旁边1寸处就是此穴。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就是。

3.按揉脾俞,胃俞,每穴操作1分钟。

脾俞: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月经失调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1.月经先期或/和月经过多常由血热,热扰冲任,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或肾虚冲任不固所致。属于血热者,又应区分实热、虚热。

常见证型有:

①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②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③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④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细弱。

2.月经后期或/和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 、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7种药膳治疗女性月经紊乱

1.乌鸡茯苓汤:将乌鸡1只洗净,把茯苓9克、红枣10枚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2.黑豆红枣煎:黑豆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3.豆豉羊肉汤: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

4.鸡卵马齿苋汤:将马齿苋250克洗净与鸡蛋2枚共煮,熟后蛋去壳,再煮,每日1剂,分2次服食,食蛋饮汤。清热凉血调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量多色红,质粘有块,口渴心烦。

5.青皮山楂粥:先将青皮10克、山楂30克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待用。将粳米100克放人沙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将成时兑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煨煮至沸。分早晚2次服用。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属气滞血瘀型,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腹痛,舌质紫黯,脉细弱。

6.凉拌马兰头:将新鲜马兰头200克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清热凉血。 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粘,心烦口渴;苔黄,脉数。

7.金针炖水鱼:金针菜30克、木耳15克洗净;猪瘦肉200克洗净,切块;水鱼1只剖净,斩块。把全部用料放人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供用。滋阴降火,补肾和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无块,面黄头晕。脾胃寒湿者不宜食用。

月经不调的食疗推荐

1、乌鸡茯苓汤:将乌鸡1只洗净,把茯苓9克、红枣10枚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

2、黑豆红枣煎:黑豆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3、豆豉羊肉汤: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

4、鸡卵马齿苋汤:将马齿苋250克洗净与鸡蛋2枚共煮,熟后蛋去壳,再煮,每日1剂,分2次服食,食蛋饮汤。清热凉血调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量多色红,质粘有块,口渴心烦。

月经不调会有什么症状

生活中很多的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女性会单纯的认为,月经不调就是月经的时间不正常,要么早来,要么晚来,其实不然,月经不调表现在很多的地方,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认识,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会有什么症状

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这是常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表现。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这种月经不调的症状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月经不调的症状可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这些都是常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月经不调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月经不调的分型还有血寒型月经不调和气郁型月经不调。

很多的女性在经期的量是很少的,也有很多的女性会表现出失眠,精神无力现象,不管属于哪种情况,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注意调理的方法,出现月经不调后,及时的进行治疗。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月经不调食疗法

1、黑豆红枣煎

材料:黑豆50克,红枣5颗,生姜3片

制法:把黑豆、红枣、生姜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

服用: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

功效: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2、乌鸡茯苓汤

材料:乌鸡1只,茯苓9克,红枣10颗

制法:将乌鸡洗净,把茯苓、红枣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

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

功效: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3、豆豉羊肉汤

材料: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

制法:将豆豉、羊肉和生姜15克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

服用: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

4、金针炖水鱼

材料:金针菜30克,木耳15克,猪瘦肉200克,水鱼1只

制法:金针菜、木耳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水鱼剖净,斩块。把全部用料放人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滋阴降火,补肾和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无块,面黄头晕。脾胃寒湿者不宜食用。

5、青皮山楂粥

材料:青皮10克,山楂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青皮、山楂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待用;将粳米克放人沙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将成时兑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煨煮至沸。

服用: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属气滞血瘀型,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腹痛,舌质紫黯,脉细弱。

相关推荐

年龄不同女性月经推迟原因不同

月经是否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可以真实反映女性是否健康的,但是月经不调推迟还是比较常见的,尽管月经不调推迟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应特别警惕月经不调推迟这种现象。但是对于不同年龄的月经不调推迟原因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1)青春期女孩:月经不调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所导致的无排卵月经不调紊乱。其特点是月经不调稀发,短时停经后突发不规则性月经不调过多、经期延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性腺轴发育成熟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症状严重者仍需疗。 (2)有夫妻生活的

女性月经不调应该如何饮食

月经不调该如何正确饮食 1、血热月经不调的调节。症状表现:血色红有紫块或深红,面红口干,尿黄便结。疗:宜清热凉血,根据医嘱食用相关药物进行疗。 2、肝郁化热月经不调的调节。症状表现:乳房、小腹胀痛,胸闷,烦躁易怒,疗:利于疏肝解郁清热的药物进行疗。 3、血虚月经不调的调理。症状表现: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稀。疗:服用补血益气药物及食品进行疗。 4、气滞月经不调的调理。症状表现: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疗:选择理气活血药物和食物进行疗。 月经不调调理饮食注意事项 1、女性在

血瘀月经不调症状

月经不调的种类有很多,血瘀月经不调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血瘀月经不调症状也非常的突出,这里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血瘀月经不调症状,看看日常哪些表现可能是血瘀月经不调症状,如何做好预防。 对于月经不调,根据其发病原因又可以分为多样,如:血瘀月经不调等。血瘀月经不调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气滞血瘀引发的月经颜色发黑:从中医角度来讲,女性月经颜色发黑,往往是气滞血瘀的表现,造成的

月经不调食补方法

1、气滞血淤月经不调 症状:常表现为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行经腹痛、色暗有块。 月经不调的食疗:当归10克,羊肉片100克,生姜10克,三样食材一同放进锅里加水煮,煮熟以后再加盐,汤喝肉都吃。 2、血热月经不调 症状:血热者常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血色鲜红。 月经不调的食疗:鲜藕、鲜梨、生荸荠、甘蔗各500克,鲜生地250克洗净然后一起榨汁,每天喝一杯,一个星期喝三次。 3、血虚月经不调 症状:血虚者常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色浅淡,并多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月经不调的食疗: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一、血热月经不调的调理血热月经不调症状: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深红,面红口干,尿黄便结。疗:清热凉血药物。 二、肝郁化热症状: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胸闷以及烦躁易怒。疗:疏肝解郁、清热。 三、血虚月经不调的调理症状:经期错后,量少色谈且质地稀。疗:补血益气。 四、气滞月经不调的调理症状:月经延后,量少色暗,胸胁乳胀。疗:理气活血。

月经不调患者的饮食疗法都有什么

女性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 其特征是:(1)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2)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多少;(4)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推荐月经不调食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气虚月经不调。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月经不调。 3.山楂红糖饮:生山

女性患上月经不调应如何对症下药

女性月经不调的饮食调理法: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月经不调患者需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气虚月经出血过多的月经不调。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月经不调患者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月经先期量多。 3、乌鸡肉,具有补虚劳赢弱、益产妇的功效,是补养身体的上好佳品,对女性患者月经不调、白带多及一些虚损病有较好的疗效。 4、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月经不

月经不调该如何正确饮食

1、血热月经不调的调节 症状表现:血色红有紫块或深红,面红口干,尿黄便结。 疗:宜清热凉血,根据医嘱食用相关药物进行疗。 2、肝郁化热月经不调的调节 症状表现:乳房、小腹胀痛,胸闷,烦躁易怒。 疗:利于疏肝解郁清热的药物进行疗。 3、血虚月经不调的调理 症状表现: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稀。 疗:服用补血益气药物及食品进行疗。 4、气滞月经不调的调理 症状表现: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 疗:选择理气活血药物和食物进行疗。 月经不调中医看来多为为肝、脾、肾、气血、冲任二脉功能

月经不调怎么办

脾肾气虚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无力,尺脉弱。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肝肾阴虚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气血虚弱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

艾灸怎么月经不调

1. 血虚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 肾虚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