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骨转移癌痛
为什么会骨转移癌痛
骨癌转移疼痛一般很严重,有持续存在间断性加重的现象,有些会因日常活动而加重。因为疼痛一般表现为夜间重于白天,所以患者的夜眠差,精神压力大,早期表现为焦虑,最终出现抑郁。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有时是转移的唯一部位,各种肿瘤均可转移至骨骼。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明显增加和现有诊疗手段的进步,目前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此外,高度恶性肿瘤比例的增加易发生远处转移和骨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均导致患者数量的激增。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最为常见,四肢远端骨低发。
骨癌转移对骨组织的损伤模式可分为溶骨型(70%)、成骨型(10%)及混合型(20%)。其中,骨破坏的部位和程度与患者疼痛最相关,尤其是骨破坏对神经的压迫(放散性疼痛)和对躯体稳定性的影响(活动性疼痛)。这些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50%~90%。
疼痛一般很严重,有持续存在间断性加重的现象,有些会因日常活动而加重。因为疼痛一般表现为夜间重于白天,所以患者的夜眠差,精神压力大,早期表现为焦虑,最终出现抑郁。
发现转移癌应该怎么办
目前影响骨转移癌康复的有五大误区:
第一误区是放弃治疗。其实,骨转移癌并非不治之症,许多骨转移癌经治后可以长期存活。因而,应该了解有关知识及目前的治疗方法和水平,要有战胜癌魔的信心,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第二误区是有病乱投医,轻信“偏方”或“祖传秘方”。一些治疗癌症的“专业户”、“祖传世家”,不仅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甚至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不少患者上当受骗,浪费了钱财,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第三误区是相信一种中成药能消百种癌。骨转移癌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不少病人盲目相信某一种中成药能包治百病,其中不乏一些“健”字批号的根本无治疗功效的中成保健药物。
第四误区是认为癌肿切除即病愈,对癌症的特点不了解。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手术切除了肿瘤就治好了癌症,不了解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性和侵袭性,可通过淋巴和血液途径向全身扩散。盲目乐观耽误了患者的后续治疗,最终影响病人生存质量。
第五误区是认为化疗毒副反应大,拒绝应用。不少患者及家属听说化疗有严重的毒副反应,不愿接受治疗任由肿瘤发展。其实,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已能够完全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绝大多数的肿瘤医生均已经掌握了预防和处理化疗毒副反应的技术。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根治癌症的特效办法,只有通过早发现、早诊断,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战胜骨转移癌症,因此纠正误区也是当前防治肿瘤的当务之急。
食道瘤疼痛护理
食道癌转移要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联合中药的治疗。如果疼痛明显,可以CT检查是不是发生骨转移,可以结合放疗与止痛药的治疗,癌痛的产生是肿瘤恶化的表现,所以可以选择中药来缓解病情。目前有文献支持,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抑制食道癌细胞增殖,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分化的作用。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晚期患者服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关于疼痛护理发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1、病人食管癌诊断明确,术后短期内出现肺内多发病灶,考虑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因未查看CT影像表现,建议查CEA等排除肺原发恶性肿瘤可能);
2、明确肿瘤范围:建议骨扫描、肝脏B超等检查,排除骨、肝转移可能;
3、对症处理:
① 止痛: 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如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外贴等,根据癌痛三阶梯给药法。
② 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③ 如影像学确诊骨转移,应监测血钙水平,同时建议静脉应用双磷双盐,每月一次;
4、抗肿瘤治疗:如肺内转移病灶已引发局部症状(如咳嗽、气促),或病人一般条件差,可先行局部放疗缓解症状;否则建议行全身化疗(如紫杉醇+铂类等方案)。
骨癌能运动吗
骨肿瘤分为原发性的骨癌以及骨外的原发肿瘤转移到骨骼既骨转移瘤,好发部位是含红骨髓的骨骼,如:头颅、椎体、肋骨、骨盆及长管状骨的干骺端。手术治疗在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骨转移瘤引起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压迫时。
对骨癌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灶范围,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四肢骨干骨折,最适宜的方法是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骨癌术后如何功能锻炼?
(1) 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
(2) 术后1-3天,主要锻炼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禁止影响骨骼肌肉稳定性的活动。
(3) 术后4-10天,引流管拔除后,可做肢体远端的关节锻炼,如踝关节、膝关节。
(4) 术后3周,可进行手术部位远近侧关节的活动,动作要轻,不可做负重活动。
(5) 术后4-6周,进行全身的肌肉及重点关节活动,逐渐加大活动量及范围,必要时可利用辅助器械或在他人帮助下下地活动。
骨转移癌并非不治之症,许多骨转移癌经治后可以长期存活。因而,应该了解有关知识及目前的治疗方法和水平,要有战胜癌魔的信心,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骨癌转移患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骨骼检查方法,当骨骼被癌肿破坏一厘米以上且骨骼脱钙达到50%-70%时,X射线平片才能观察到局限性的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或消失等现象。如果癌肿已侵犯到了周围的软骨组织,X射线平片可观察到局部软组织的块影现象。
2. CT检查。CT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肿瘤对骨骼的破坏程度,如肺、肾和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时可引起溶骨性的骨改变。而来源于乳腺和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多是引起成骨性的骨改变。
3. 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能观察到嵴柱、嵴髓、神经和软组织受到肿瘤侵害的程度,而且对骨转移癌的诊断准确性在90%以上。
4. 同位素骨扫描。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也可明确观察到患者肿瘤对骨骼的破坏程度。
5. 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可诊断骨转移癌的病理类型,对治疗转移的肿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缓解癌症疼痛的几种方法
缓解癌症疼痛的三种方法。80%以上癌症患者在疾病整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要经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有的是手术引起,有的是放化疗期间引起的并发症,更多的是晚期病人由于肿瘤的发展造成的癌症疼痛。疼痛使病人对肿瘤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处理不当让患者没有尊严,生活非常痛苦。
由于中国近代史受过鸦片毒害,患者、家属和医生多心有余悸,宁可痛死也不愿意吃阿片类药,最怕阿片类药上瘾。国际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只要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不会成瘾,用止痛药治疗和吸毒不是一个概念。
癌痛有两大类:一类是癌症本身的疼痛,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侵蚀,造成的炎症、水肿、渗出。二类是转移癌所致的癌痛,其中骨转移最多。
目前恶性肿瘤出现骨转移在美国排在首位的是前列腺癌。中国出现骨转移最多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和乳腺癌。肺癌骨转移以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骨相关事件,如骨痛、承重骨病理性骨折甚至造成截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骨相关事件的癌症患者还影响整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首先,是毒麻药品的管理。早期制定的毒麻药品管理办法存在许多不方便。毒麻药管理应该再人性化一些。政府担心毒麻药品管理不当会引发毒品犯罪,但是不能因为担心毒品犯罪,就如此严管癌痛病人毒麻药品的使用。毒麻药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中国如此多的癌症病人、晚期癌症病人和癌痛病人来考虑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该进一步关注这部分特殊群体。
第二,是现行医保政策的修订。癌痛,特别是骨转移出现的癌痛,目前双磷酸盐类药物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在北京市只有第一代双磷酸盐药物进入了医保报销目录,如阿可达、博宁等,其他第二代双磷酸盐药物如择泰等效果好、副作用低又方便使用的药物都不予报销。双磷酸盐药物需要是每月打一次,希望医保部门尽快修订医保报销政策,将第二代或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列入医保报销目录。
第三,我们国家应该在研发新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癌症死亡已经跃居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此多的癌症患者、如此多的癌痛人群,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研发新药和止痛产品很有必要!
关注癌痛治疗 改善生活质量,医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生是执行癌症病人治疗,帮助晚期癌痛患者缓解癌痛、改善并保障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主体。目前我国肿瘤界医生在掌握掌握癌痛治疗、遵守“三阶梯”原则和关注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做得不错。但更多的癌症患者并没有在癌症中心、肿瘤科治疗,而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里接受治疗。很多综合性医院的非肿瘤科、非肿瘤专业的医生对癌痛治疗还是不重视,在癌痛诊断、治疗、分级处理方面还是不熟悉。利用这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应该加大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很有必要。
胃癌晚期的症状表现 胃癌晚期骨转移怎么办
胃癌骨转移是属于晚期,所以一般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三到十二个月,骨转移的治疗目的是一个姑息性的, 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转移瘤,它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或消除症状,预防症状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还有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也是治疗骨转移癌的有效的方法,另外一个是全身的化疗,在治疗肿瘤原发灶的同时也能起到控制骨转移的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双磷酸盐类的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增加骨皮质和上皮的抗浸润的能力。另外,还有手术介入骨转移,但它的治疗是有限的。
骨转移癌到底有多严重
(一)临床表现
1.疼痛。大约50~90%患者有疼痛表现。癌症疼痛多数来源于骨转移。
2.病理性骨折。约5%~40%。
3.高钙血症,约10~20%。
4.脊髓压迫症状;约10%。
5.骨髓抑制,小于10%。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以及混合型3种。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多呈现溶骨性骨破坏。前列腺癌多呈现成骨性转移。
2.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最常用和最敏感的方法,可用于早期筛查。
3.CT和MRI检查可显示病灶大小,范围以及周围比邻关系、软组织情况。其中,MRI是脊髓压迫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三)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症状、病史,X线片、骨扫描、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大多可做出临床诊断。
(一)治疗原则
总而言之,骨转移瘤的治疗总体属于姑息性治疗,核心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病理情况、既往治疗情况以及年龄生理状态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核素治疗、双磷酸盐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可控制局部病灶、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脊柱骨转移病灶局限,可手术预防病理性骨折造成瘫痪。
3.化疗PS评分高,原发肿瘤对化疗敏感者,可考虑化疗。
4.双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吸收,预防和治疗高钙血症。
5.中医中药治疗晚期骨转移表现为疼痛为主,中医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临床确实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6.疼痛处理应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满意控制癌痛。
乳腺癌仅发生骨转移时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前列腺癌仅发生骨转移时中位生存时间53个月,而肺癌和胃肠消化道肿瘤1年生存率只有5~7%左右。
骨转移的检查
1.X线检查
这种方法是骨骼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法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只有当骨骼被癌肿破坏达1厘米以上,且骨骼脱钙达到50%~70%时,X线平片才能观察到局限性的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或消失等征象。
2.骨转移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全身有病变的骨骼。
3.发生在脊柱的骨转移可以行MRI及CT重建检查
4.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能观察到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
5.骨穿刺活检
这种方法能明确诊断出骨转移癌的病理类型,对指导该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么知道乳腺癌发生了骨转移
骨转移是乳腺癌的并发症中第二常见的病症。在骨转移的早期,可以不出现任何的症状。但是,骨转移的晚期,由于癌细胞大面积的破坏骨组织,就可能出现疼痛。
骨转移的疼痛常表现为部位固定、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长骨转移时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癌肿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都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骨转移常见部位依次为:胸椎、腰椎、骨盆、肋骨、股骨等。多数为溶骨性病变,少数是成骨性改变。据文献报道,在临床辅助检查方法中,骨的放射性核素扫描较X线平片对骨转移癌的早期发现更为敏感,平均可提前3个月发现有骨转移的征象。
因此在乳腺癌病人出现持续性固定部位疼痛时,尽管X线平片可能并没有发现阳性改变,但只要骨扫描发现有转移征象,即可予以确诊。
乳腺癌会骨转移吗
乳腺癌会发生骨转移,发生转移后症状如下:
任何一种癌症,初期都是局限性开始生长的,如果早期不加以控制,都会发生转移,乳腺癌骨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并在骨骼局部生长,造成骨破坏.肿瘤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症状。
骨转移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在骨转移晚期,当癌细胞较大面积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骨转移的疼痛常表现为部位固定、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长骨转移时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癌肿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都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骨癌转移该如何缓解疼痛
骨转移癌引起疼痛主要是癌细胞浸润使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受损或受压,导致疼痛。这种神经性疼痛持续时间久,程度严重,一般不能被普通镇痛药物缓解。另外骨组织的损害也会引起疼痛,介导溶骨性骨吸收的化学因子也作用于脑干周围的痛觉受体引起痛感。放疗可有效地缓解大多数骨转移引起骨疼痛和神经痛,特别是在控制突发性疼痛和镇痛药不能缓解的疼痛上更显得有意义。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使80%~90%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骨转移癌到底有多严重
骨骼是除肺脏、肝脏以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70%~80%的癌症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是癌症疾病晚期的表现,也是间接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最为多见骨转移。骨转移多发在脊柱、骨盆,其次为肋骨、股骨和肱骨。本文对骨转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做一简单科普。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1.疼痛,50%以上患者有会有疼痛表现。多数患者因为躯体疼痛才被确诊为骨转移。
2.病理性骨折,约5%~25%骨转移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3.高钙血症,约10%~20%。
4.脊髓压迫症状,约10%。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以及混合型3种。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多呈现溶骨性骨破坏。前列腺癌多呈现成骨性转移。
2.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是最常用和最敏感的方法,可用于早期筛查和癌症患者定期复查。
3.CT和MRI检查:可显示病灶大小、范围以及周围毗邻关系、软组织情况。其中,MRI是脊髓压迫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3)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症状、病史,X线片、骨扫描、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大多可做出临床诊断。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总而言之,骨转移瘤的治疗总体属于姑息性治疗,核心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病理情况、既往治疗情况以及年龄生理状态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核素治疗、双磷酸盐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2)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可控制局部病灶、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脊柱骨转移病灶局限,可手术恢复脊柱稳定,预防病理性骨折造成瘫痪。
3.化疗:PS评分高,原发肿瘤对化疗敏感者,可考虑化疗。
4.双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吸收,预防和治疗高钙血症。
5.中医中药治疗:晚期骨转移表现为疼痛为主,中医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临床确实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6.疼痛处理:应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满意控制癌痛。
三、预后
虽然骨转移是肿瘤的晚期表现,但并不是临终状态,如乳腺癌仅发生骨转移时中位生存时间在2年以上,前列腺癌仅发生骨转移时中位生存时间可到50个月,此外,肺癌和胃肠消化道肿瘤1年生存率只有5%~7%左右。
骨转移的护理知识
骨转移并非威胁癌症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对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包括针对原发肿瘤的联合化疗、核素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以便从源头上遏止肿瘤的发展。其次,对具有手术指征或是癌症早期的患者,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能够直接切除骨转移部位的肿瘤,起到消除骨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所以,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骨转移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
骨转移是乳腺癌血行转移中第二位多见的继发病症。骨转移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在骨转移晚期,当癌细胞较大面积破坏骨组织,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疼痛。骨转移的疼痛常表现为部位固定、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长骨转移时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癌肿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都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骨转移常见部位依次为:胸椎、腰椎、骨盆、肋骨、股骨等。多数为溶骨性病变,少数是成骨性改变。据文献报道,在临床辅助检查方法中,骨的放射性核素扫描较x线平片对骨转移癌的早期发现更为敏感,平均可提前3个月发现有骨转移的征象。因此在乳腺癌病人出现持续性固定部位疼痛时,尽管x线平片可能并没有发现阳性改变,但只要骨扫描发现有转移征象,即可予以确诊。
对骨转移引起的癌性疼痛,放射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局部姑息止痛作用。由于骨转移是血行途径转移,在发现第一个病灶时同时已经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播散(尽管尚未表现出来)。因此,骨转移一般不采取手术清除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