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的简介
海带的简介
海带,是海藻类植物之一,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为大叶藻科植物,因其生长在海水,柔韧似带而得名。海带主要是自然生长,也有人工养殖,多以干制品行销于市,质量以色褐、体短、质细而肥厚者为佳。
海带有“长寿菜”、“海上之蔬”“含碘冠军”的美誉。海带是一种褐藻,藻体褐色,一般长2~4米,最长达7米。可分固着器、柄部和叶片三部分。固着器叉形分枝,用以附着海底岩石。柄部短粗,圆柱形。叶片狭长,带形。生长于水温较低的海中,分布于中国北部沿海及朝鲜、日本和苏联太平洋地区沿岩。我国北部及东南沿海有大量养殖。海带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碘质、钙质,有治疗甲状腺肿大之功效。海带可以冷拌食用,也可以做热炒菜。
海带属孢子植物,先在叶子上长出许多口袋一样的孢子囊,里面有许多孢子。孢子成熟时孢子囊破裂,里头的孢子就出来了,用两根鞭毛在海里游泳。当它们落在海底的岩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条海带。由于从北到南温差、光照等诸因素差异的影响,使海带的生长成熟期有早有迟,在同一海区或同一苗绳上的海带,其成熟期也有先后,所以,收获期从5月中旬延续到7月上旬。
海茸的简介
海茸是海藻中褐藻类里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绿色天然食品,是野生天然的深海植物;是深海植物中最珍贵稀有的一员。
由于海茸生长的条件非常严苛,全世界仅智利南海沿岸未经任何污染的海域中,才能少量生长。海茸生长周期为3年,5年以上才能剥离出海茸芯。
海茸属世界限制性的开采资源,每年的出口总量限制为300多吨。海茸茎部(海茸尾)和根部(海茸筋)的许可开采周期分别为4年和8年,产量更少。
海茸含有丰富的钙、碘、铁、钾、纤维质,胡罗卜素,海藻胶等多种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实为时下最健康美味的营养食品。
韧带的简介
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项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肾等的位置。韧带亦称铰合韧带(hinge ligament)。为软体动物斧足类的左右两个贝壳的连结物。一般将位于壳顶后方外面的韧带称外韧带。韧带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若韧带超过其生理范围地被弯曲(如扭伤),可以导致韧带的延长或是断裂。在生物学中,贝壳类动物连接两片壳的组织也被称为韧带。韧带多位于关节周围(囊外韧带)或关节腔内(囊内韧带)其走向平行抗拉伸力强并经验具有一定的弹性位于关节囊外的韧带或与关节囊分开或为其局部纤维的增厚或为肌腱附着的延续位于关节囊内的韧带均有滑膜包绕。韧带的功能为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韧带部分损伤而未造成关节脱位趋势者称为捩伤。韧带本身完全断裂,也可将其附着部位的骨质撕脱,从而形成潜在的关节脱位、半脱位乃至完全脱位。
海鲜菇的简介
海鲜菇别名:玉蕈、斑玉蕈、胶玉蘑、鸿喜菇、真姬菇、假松茸、蟹味蘑。海鲜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极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蕈”之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子实体群生至丛生,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常有深色的大理石花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圆弯生,密集至稍稀。目前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海鲜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鲜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
海胆简介
海胆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正式学名为“海胆纲”,是一种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洋浅水区,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其分2亚纲,22目,现生种850多种,分隶于225个属。中国已知约100种,化石种约5000种。海胆是生物科学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胆体形呈圆球状,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有“海中刺客”之称,渔民也常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其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所包围,生物学家称为硬壳。中空的石灰质壳由3000块小骨板形成。
海蚌的简介
海蚌,海产双壳贝类,福建、江苏、浙江俗称海蚌,广东、香港称贵妃蚌。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甘脆嫩滑,为人民大会堂国宴膳品。海蚌是福建长乐湖南镇的特产,主产区在长乐湖南镇海域,因一直是漳港商贩代为销售,又称漳港海蚌。
漳港海蚌具有个体大、腹足饱满、肉质脆嫩、味极甘美的质量特 色。与其它产区海蚌比较,漳港海蚌形态、理化等质量有以下特色:一是漳港海蚌个体大,壳长一般为9cm~10cm,大的可达13cm以上;壳相对薄些,壳 顶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黄色或灰白色。二是漳港海蚌肉质脆嫩,味极甘美,而其它产区海蚌肉质松软,味道不够甘甜,略带咸腥。在如今意大利的威尼斯海蚌绝 迹的情况下,漳港海鲜尤显珍贵。
早在明朝时期,漳港海蚌就已成为宫廷贡品,现为人民大会堂国宴膳品。漳港海蚌1994年被列为“福建 名特优新农产品”,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农产品”称号。2010年获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漳港海蚌名牌效应更加凸显,知名度进 一步提升。2010年漳港海蚌产量达37吨,产值2220万元。产品主要提供国宴和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星级酒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献西施于吴王,用“美人计”智取吴王,越灭吴后,勾践的夫人总觉得自己比不上西施的美貌,为此她妒忌意顿生,耿耿于怀,有一天,她终于下了毒手,她派人骗出西施,用石头绑在西施的身上,将其沉入大海。从此沿海滩涂中便生长出一种酷似人舌的海蚌,人们称为西施舌。
海棠糕的简介
海棠糕,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苏州[1] 风味小吃之一。同当地的梅花糕一样,同为一道历史悠久的花色点心.香甜可口,热食尤佳。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没吃过。
其梅花、海棠花的外形,让人没吃就有了赏心悦目的情怀。
它们的外层是面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
由于用了似梅花、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这样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刚出炉的 梅花与海棠糕,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 色,吃 口分外香甜。上面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五 色点缀,一朵朵花儿才完全的绽放开来。所以说吃海棠 糕是一个乐趣,看店里的师傅 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
海冻菜的简介
石花菜,又名海冻菜、红丝、凤尾等,是红藻的一种。它通体透明,犹如胶冻,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凉菜,又能制成凉粉。
石花菜还是提炼琼脂的主要原料。琼脂又叫洋菜、洋粉、石花胶,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胶,属于纤维类的食物。琼脂可用来制作冷食、果冻或微生物的培养基等。石花菜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红藻纲,石花菜科。藻体紫红色或棕红色,扁平直立,丛生成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各分枝末端急尖,一般高10-30cm。单轴型。皮层细胞间具有许多根样丝。四分孢子囊由末枝形成,呈十字型分裂。精子囊及果胞亦由末枝形成,囊果两面突出,各有一小孔。果孢子囊为长棍棒形。为中国黄海、渤海、东海常见种类。供食用,也是提取琼胶的主要原料[1] 。
海茸的简介
海茸是海藻中褐藻类里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绿色天然食品,是野生天然的深
海植物;是深海植物中最珍贵稀有的一员。
由于海茸生长的条件非常严苛,全世界仅智利南海沿岸未经任何污染的海域中,才能少量生长。海茸生长周期为3年,5年以上才能剥离出海茸芯。
海茸属世界限制性的开采资源,每年的出口总量限制为300多吨。海茸茎部(海茸尾)和根部(海茸筋)的许可开采周期分别为4年和8年,产量更少。
海茸含有丰富的钙、碘、铁、钾、纤维质,胡罗卜素,海藻胶等多种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实为时下最健康美味的营养食品。
海星的简介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象出,海星是一种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约1800种类的海星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北极,南大洋等地区。海星发生在广泛的深度范围内的潮间带至深海(深约6000米)。
海星属于能迅速再生的动物之一。如果一只海星的一只触手被切断的话,过一段短时间,海星便能长回触手,而少数海星切下的触手本身也会长成一只海星,具有与蚯蚓、蜥蜴、龙虾、水螅纲生物、蜗牛和再生力最强大的涡虫等生物的特点。
白带的简介
白带为女性阴道分泌物,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正常情况下,白带的质与量随月经周期而改变。月经干净后,白带量少、色白,呈糊状。在月经中期卵巢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黏,蛋清样。排卵2~3天后,白带变混浊,稠黏而量少。行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黏膜渗出物增加,白带往往增多。
海参的简介
中国通称的海参(Sea cucumber),包括所谓“海地瓜”的全部动物或指干海参。狭义指海参属。海参属是海参纲最大的属,包括120多种。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食用海参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主要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参属的80~100种多在珊瑚礁。海参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鱼类更早,大约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是最早的生物物种之一,有海洋活化石之称。海参经历几次地球大毁灭都得以生存下来,数度见证地球的变迁。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黄瓜、海茄子,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6亿年,古人发现“其性温补,足敌人参”,因补益作用而得名,被视作为中餐的灵魂之一。通常来说国内品相最好的刺参是在渤海湾产出,渤海湾出产的刺参刺长,体型圆润,海参肉厚,口感好。渤海湾产出的海参与其他地方产出的海参品相有很大差异,有人说是渤海湾的水生动物都和外面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我国海域出产的可以食用的海参有20多种,主要产于黄海、渤海海域,也就是辽宁沿海和山东沿海等地,又称北方刺参。其形态特征是:体圆柱形,长20-40厘米。前端口周生有20个触手。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体色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喜栖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