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卧床病人单人翻身5步法
脑卒中卧床病人单人翻身5步法
长期卧床老人防褥疮七要点
30°侧卧位翻身目的:协助脑卒中长期卧床和不能自主变化体位的患者,预防压疮。
*翻身顺序:平卧位-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循环进行,2小时更换1次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2.移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3.除非有禁忌,半卧位床头抬高30°,时间小于30min【1】,膝下垫软枕,预防下滑产生骶尾部的摩擦力和剪切力,背后垫“三角”海绵枕。
*5步翻身法【1】
1)协助患者仰卧,两手放腹部,两腿屈膝。
2)移动上半身:家属将一手放在患者颈肩下,另一手放在患者臀下,将患者的上半身移向自己。
3)移动下半身:家属一手放于患者腘窝下,另一手放在患者双踝下,将患者的下半身移向自己。
4)协助侧翻:家属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轻将患者推向另一侧,使患者背向家属,在其背部放置“三角”型软枕,使其背部平行斜靠在软枕上,其胸背面与床面呈30°。
5)调整体位:患者双下肢屈曲稍分开,两膝间可以垫小软枕。
脑血栓的家庭护理要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
要定时擦身,帮助病人更换衣裤,晒被褥。脑血栓病人自己不能刷牙时,可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替病人擦净口腔各部,每日早、晚各1次。
2、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脑血栓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后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可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3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
3、预防肺部感染
脑血栓卧床病人抵抗力差,要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饮食保健知识
一、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人日常护理
(1)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包括洗漱、大小便、饮食、坐轮椅,以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2)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保护;截瘫病人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3)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病人多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4)作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排尿困难的病人可按摩下腹部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留置尿管的病人每4小时开放1次。
(6)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强,患肢出现屈曲痉挛,应尽早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可促进自主神经的恢复,改善面部血循环及营养状况,被动运动还可对病人大脑形成反馈刺激;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病人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起坐、翻身和患肢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病人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此时应避免碰伤、坠床。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二、迟发性运动障碍宜吃的食物
(1)八宝粥
宜吃理由:八宝粥的热量很高,能够会病变的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
食用建议:每次200g左右为宜。
(2)香菜
宜吃理由:维生素B减量丰富,且具有营养末梢神经的作用。
食用建议:每日50g左右为宜。
(3)豆浆
宜吃理由:蛋白质含量高,且为植物蛋白,健康系数更高。
食用建议:每日500毫升。
(4)鲈鱼
宜吃理由:蛋白质含量高,且为优质蛋白,脂肪酸水平位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建议:每日100-200g即可。
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
应空气新鲜、流通,无灰尘、煤烟、烟雾、漆气及其他一切刺激性物质。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安排单人病房,尤其是较严重或在晚间发作的病人,住在大病房易干扰其他病人休息。
调节合适的室温亦至关重要,大多数哮喘患者不耐寒,对温度的改变尤为敏感。
被褥须温暖适中,卧床宜有靠背支撑,以便病人因气急不能平卧时应用i枕头应准备2~3个,枕头内最好不填塞羽毛或陈旧的花絮,以免部分病人因吸入该物质而引起过敏。
室内尽可能不放置花草,如夜来香或玫瑰花等,虽然有时并不一定由该种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但亦可能因其香味而诱发哮喘。
在有哮喘病人的家里不要养宠物,以免病人吸入或接触其皮毛而引起哮喘发作。
褥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压迫是褥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应该强调必须减少较长受压的时间,帮助病人翻身是最简单而实用的有效方法,一般主张二小时翻身一次。脊髓损伤患者,经过2小时翻身一次的观察,发现受压部位无组织损伤。
主要的预防办法是经常性改变体位,至少间隔2小时一次,以促进受压部位恢复。在变动体位的时候必须对皮肤进行检查。某些患者常需要复位以确定耐受压迫的程度。
使用枕桥是解除骨隆突受压既简单而便宜的有效方法。枕位正确适中,在床面上支撑病人时使病人的骨隆突与床面这间有空隙,其技术优点不但有效,而且花费极低。患者易于承受,家庭及其他人员容易掌握,并能运用良好,缺点是费时、费力。
常规使用医院床垫卧床不起的患者,骶骨及大转子下的皮肤部位,仰卧并取90度侧位的,氧分压(po2)下降到零。因此,侧卧位时最好倾斜30度,对预防褥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体位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体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体位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患者摆正体位。
坐骨发生褥疮的病因学往往被忽视,包括内外因素。内因有易感染性疾病,及不良体位;外因有坐势选择不当。紧急处理病人时的预防性办法有,限制使用老年人坐椅,使用合适的腰垫防止脊柱后突与坐椅压迫。还要注意病人坐位时足的放置。如果双足放于脚凳上太高时,身体重量从后股传送到坐骨粗隆,加重坐骨粗隆上软组织的压迫,促使褥疮发展更快。长期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很高,为减少骶骨的剪切力,还须避免采取半fowler体位(半福勒体位——即病床床头抬高457.2mm或508mm)。
老年人中风是否能够治疗?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医学上称为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甘油三酯高或胆固醇高所导致的脑血管动脉硬化后的一种表现,在某特殊情况下,脑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局部缺血,导致脑质受到血块的压迫或血流不足,使部份的脑部功能受损而产生的神经症状。针对脑中风目前在治疗上采用的疗法有一下几点:
1、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卧床、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监测生命体征。
2、降压治疗:降低血压是为防止进一步出血,但血压不宜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主张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
3、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应立即使用脱水剂,可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毫升,每6-8小时一次;也可用10%甘油或速尿等。
4、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血肿,争取神经功能恢复。
5、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是针对脑和脊髓各类损伤的亚急性,慢性期患者建立的综合神经修复体系,实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修复的最佳治疗组合,现已证明为科学有效的中枢神经系统修复方法。
由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骨骼突出部位易发生褥疮,因此要注意定时给病人翻身,一般每两小时一次。翻身时不要在床上拖、拉、推,防止擦伤皮肤。平时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胆固醇类为主,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小便正常。
脑血栓的家庭护理应该怎么做
1、注意个人卫生
要定时擦身,帮助病人更换衣裤,晒被褥。偏瘫病人自己不能刷牙时,可用消毒纱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或用棉签、棉球蘸温盐水替病人擦净口腔各部,每日早、晚各1次。
2、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偏瘫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后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可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3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
3、预防肺部感染
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要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尿滞留的护理
1.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若尿潴留是因情绪紧张或焦虑所致,则要安慰病人,消除紧张和焦虑,采取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随时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2.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尽量为尿潴留病人提供单人病房,若不具备条件,要注意用屏风遮挡病人,请无关人员回避。提供温暖便器,使病人舒适。
3.调整排尿的体位和姿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酌情协助卧床病人取适当体位,如扶卧床病人略抬高上身或坐起时鼓励病人身体前倾,以手加压腹部以增加腹内压。尽可能使病人以习惯姿势排尿。对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病人,应事先有计划的训练床上排尿,以免因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导致尿潴留。
4.诱导排尿:利用某些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听细细的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或温水坐浴;让病人双手浸在温水中;采取用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或艾灸关元、中极穴等方法,刺激排尿。
5.热敷、按摩:热敷下腹部及用手按摩下腹部,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护理卧床病人四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 让病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里老人常年下不了床,儿女为了孝敬老人,喂饭、推轮椅,让老人什么都不用做,希望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尽快康复。
郝克说,让老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病人的康复并无益处。许多脑中风后遗症及偏瘫、截瘫的老人会变得“越来越懒”,因为这类病人的中枢神经受损后,脑细胞也会受损,一些人会出现智力下降或反应力减慢的情况。
“越是这样,家人越要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郝克说,只有多活动,病人的肌肉才不会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萎缩,活动对于受损神经的恢复也有好处。
【误区二】 活动就是“捏捏肉”
康复过程中,医生都会要求病人多活动,但是许多人的活动方式是捏揉肌肉,这种“活动”除了对防止肌肉萎缩有一些帮助外,对疾病的康复作用微乎其微。
郝克说,真正的活动应该是活动关节,人体全身关节很多,仅手部就达28个,家人平时要帮病人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弯曲等。因为卧床长时间不动容易造成人体关节粘连,从而导致疼痛的出现。
【误区三】 翻身只要“翻过去”
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通过经常翻身来防止生褥疮,可是不少人帮病人翻身时会直接将病人推过去,有时用力过大会导致病人骨折。
郝克说,翻身时的动作要慢,切忌用力过大,一些瘫痪的病人会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如果家人在帮助病人翻身时用力太大,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肌肉拉伤甚至骨折。
正确的翻身应该是托着病人的身体,遵照先上身后下身的原则,先从病人腰部侧翻,再扶着肩部和髋部,让其缓慢地滚动,然后达到翻身的目的。
【误区四】 多吃药,快快好
为了让病人快好,家人会听信商家的宣传购买各种“特效药”。
偏瘫、截瘫等疾病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大家不要相信通过吃药能治愈偏瘫的“鬼话”。护理慢性病病人,耐心很重要。
老年人卧床该怎样护理
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变换姿势就容易使受压部位皮肤血循环受阻,加上出汗或大小便失禁,致使局部发红、糜烂,形成溃疡,这就是褥疮,而且还容易继发感染甚至造成败血症。预防的办法是多翻身,完全瘫痪者要帮助翻身,变换体姿,在经常受压处用酒精擦拭,以加强局部循环。如果已发生褥疮和感染,那就只能请医生处理了。
照顾卧床老人非常有必要使用电动护理床,不但能解决护理人员的负担而且还能让老人更快乐,可以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人说照顾卧床老人多给老人翻翻身行了,但是晚上都睡觉了就没有人给老人翻身了,正常人睡觉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是对于卧床老人来说就很难受了。但是有了电动护理床就可以定时给老人侧翻身,可以让老人更舒服,更舒心,也可以让护理人员睡一个好觉。而且电动护理床的其他功能也特别适合老人护理的使用,如起背功能、坐便功能,都可以利用电动床上的功能来更好的照顾老人,可以让老人更舒心更快乐。
无论用什么方法照顾老人都需要多陪陪老人,多和老人聊聊天,避免让老人孤单,老人保持好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卧床病人日常护理规范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两个小时翻一次身
专家认为,褥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褥疮的一个通用法则是“两小时翻身法”,即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至少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尤其是在夏天,勤翻身显得尤其重要。
翻身时,动作要轻而稳,避免使用拖、拉、推的动作;叩背时,将五指并拢、掌心屈曲,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轻叩病人的背部。
翻身叩背后,可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沙袋、气垫褥等,夏季也可使用内装凉液的各种凉液垫,减轻病人身体的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
为防止病人的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卧床病人铺上气垫床、波浪床等器具,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起到减轻病人局部受压的效果,有利于预防褥疮。
病人居室保持26℃
专家提醒说,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截瘫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出现排汗功能障碍。家属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保持病人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在一定水平,一般温度在26℃左右为宜。
另外,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要保持病人的衣服、床单被褥清洁干燥、柔软平整、无渣屑污渍。
病人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最好能每日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擦洗后要换上干净的衣裤。
使用便盆大小便时,家人要用手抬高病人臀部,以防臀部皮肤擦伤。便后要及时冲洗并擦干,防止污物刺激皮肤,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
卧床病人会阴部的护理很重要,每次便后均要清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异味。留置尿管的病人白天至少要喝200ml以上的水,通过肾脏代谢带走一些热量,也可降低细菌的生长速度,最好每天做一次膀胱冲洗。
防止卧床病人患上坠积性肺炎,除了要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定时翻身、叩背、拍胸,防止痰液淤积,还要经常变换病人的体位,已经患上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用头低脚高体位,以利于肺部分泌物的引流。
长期卧床病人口腔内携带的细菌比正常人多,因此,卧床病人就餐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如果自己不能漱口,可做口腔护理。
营养跟上信心增强
专家介绍说,临床上有一个现象,长期卧床病人的营养越差,褥疮就越难愈合。
据介绍,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可促进伤口组织的健康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因此,平衡膳食、注意营养对卧床病人来说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蛋白(蛋类、禽类、鱼类、牛奶及豆制品)、低脂肪(脂肪过多易引起吸收不良造成腹泻,故宜采用少油、清淡的烹调方法,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高维生素(多吃些蔬菜瓜果和粗粮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丰富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充足的水分、低盐饮食(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6克为宜)。
运动障碍疾病的护理保健方法
(1)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包括洗漱、大小便、饮食、坐轮椅,以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2)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保护,截瘫病人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3)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病人多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4)作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5)排尿困难的病人,可按摩下腹部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留置尿管的病人每4小时开放1次。
(6)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强,患肢出现屈曲痉挛,应尽早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可促进自主神经的恢复,改善面部血循环及营养状况,被动运动还可对病人大脑形成反馈刺激;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病人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起坐、翻身和患肢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病人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此时应避免碰伤、坠床。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老人肺炎怎么治疗比较好
老年人肺炎的治疗还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是也是应该湖之一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用法用量,患者要是咳痰比较难排除,建议能够进行雾化吸入,一天一次,同时也是建议患者能够戒烟。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肺炎的患者应该注意的,建议患者能够多进行一些呼吸训练,是有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提高的,建议能够进行一些户外轻度的运动,帮助患者提高肺部活性,呼吸新鲜空气。
老年人肺炎一般是有两个途径,一是原发性的,还有就是继发性的,尤其是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是比较容易出现肺炎的,应该注意定期给卧床病人翻身,注意促进患者排痰,肺部引流也是应该注意的。
脊髓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护理
病人到了完全卧床时,虽较其它疾病的卧床病人不易形成褥疮,但至少每两小时仍须为病人翻身,扣背及按摩。
1、左侧卧时,枕头或垫子,垫在右侧的背、腰后方,而右腿像骑跨枕头上,以免压着下方的左腿。
2、平躺时,双膝窝及足跟下垫个软枕。
3、右侧卧时,左背、腰处垫上靠垫。如此就有三个位置可以轮流的翻动,而不致以同一姿势造成血循不良,形成压疮。
4、使用气垫床,也是避免褥疮的一种方法,但仍然需要翻身、扣背。
5、翻身的同时,要顺势为病人扣背,市面有现成的「拍痰杯」,也可以用手掌微弓起,让掌心弓成一个窝状,拍击病人的背部,由下往上拍,这样可帮忙病人咳出较深部的痰。
6、清柔的按摩动作,头、颈、肩、手、脚,顺势做下,不但让病人放松,感觉舒服,更能感受照顾者的这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