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诊断和检查
蛋白尿的诊断和检查
一、蛋白尿的诊断
(一)病史
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二、蛋白尿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通 过免疫复合物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潜伏期1~2周,平均10 d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潜伏期6~12d,皮肤感染后潜伏期14~24d,也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24h尿蛋白定 量 l~3 g,血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肾影像学检查肾脏增大,水肿从眼睑开始,以后从颜面部发展至全身,病程短,绝大多数可痊愈(90%左右)区别于慢性肾小球肾 炎。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分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炎相似,不同点是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一周之内,最短5 d,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眼底出血,渗出等与急性肾炎眼底小动脉痉挛不同,影像学检查肾脏缩小。
(三)肾盂肾炎
是感染疾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腕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 点,24h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之内,很少超过2g,一般无水肿,血压不高,只有慢性肾孟肾炎晚期肾功能损害时,才表现水肿,高血压,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损害尤以心J肾产经系统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 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阳性,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约l/3病例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皮肤活检真皮 变性萎缩,
(五)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肝脾肿大,骨髓检查大量骨髓瘤细胞存在可确诊,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本一周氏尿蛋白阳性,
(六)其他
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 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
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可以分下面几种情况:
1、患者起初是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怎样发病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左右。
2、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上述两种都与急性肾炎有关,但加起来也只是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慢性肾炎怎样发病所以慢性肾炎不一定要急性肾炎发展过来的。
3、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慢性肾炎怎样发病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患上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看了上面的这些介绍后,大家对于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这个问题现在是否都了解了呢!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蛋白尿诊断标准
1.非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不超过1g/24小时,不伴水肿。
(1)体位性蛋白尿:蛋白尿见于起立位,而卧位阴性。儿童与少年期检出率在2%~5%,5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多数因体检或其他疾病验尿时发现。蛋白尿常为间歇性,即非每日出现,也有持续性,即每日均可检到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一般不超过1. 4g。诊断试验:①当晚平卧排尿弃去,翌晨卧位留尿,是为卧位尿;起床站立活动后再次留尿,是为站立位尿。卧位尿蛋白尿阴性或微量,站立位蛋白尿阳性或超过10倍,即可诊断。②脊柱前突试验,卧位留尿同上,嘱患儿饮水200ml靠墙站立,头贴于墙,双手撑腰使脊柱前突15分钟,l小时后排尿送检,如卧位阴性或微量,脊柱前突后蛋白尿≥++,可诊断。
体位性蛋白尿原因末明,可能系站立时下腔静脉受肝后缘和脊柱压迫,致肾暂时性淤血或淋巴回流受阻,使肾小球蛋白滤出增多。近年来有报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见血尿节)也为体位性蛋白尿原因之一。体位性蛋白尿预后良好,多在青春期后消失。但因病理性蛋白尿也可因体位而改变,故必须予长期随访观察,包括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和蛋白尿增多,以排除肾脏疾病。
(2)热性蛋白尿: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体温超过38.3℃,定性不超过++,多于体温恢复正常后消失。发生机制不详。
(3)运动性蛋白尿:多于剧烈运动后发生,定性不超过++.休息48小时消失。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管性蛋白尿:正常人肾小球能滤过大量分子量小于清蛋白的蛋白,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滤出的低分子蛋白被近端小管所吸收,当小管损害尿中排出大量低分子蛋白尿是为肾小管性蛋白尿。此类蛋白尿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系肾小管先天或遗传性功能障碍。患者多伴另一些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糖尿、磷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同时存在该病其他系统症状和体征。继发性见于各种肾小球病和间质病。
肾小管性蛋白尿特点是:①蛋白尿定量<1g/24小时;②因低分子蛋白对试纸法检测不敏感,常难以检测到,须用圆盘电泳或通过检测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和本周蛋白才能确诊;③多伴继发或原发疾病症状和体征,也可伴其他肾小管功能障碍症状(糖尿、低磷性骨病和酸中毒)。临床上持续无症状蛋白尿多数为肾小球性而不是肾小管性,不伴其他症状单独肾小管性蛋白尿极为少见。
(2)肾小球性蛋白尿:为最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系由肾小球通透性增高,滤出蛋白超过肾小管吸收所致。肾小球性蛋白尿,尿蛋白多以清蛋白为主,大分子蛋白,如IgG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管病变的性质,病变重通透性高时增多.用清蛋白与IgG清除率之比值(U IgG/SIgG÷UAlb/SAJb)可表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被称为选择性蛋白指数(selective proteinindex, SPI) SPI<0.1为选择性蛋白尿,>0.2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曾用于预测肾病综合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由于有不少重叠并无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阴电荷丢失,导致带阴电荷血浆蛋白,如清蛋白入量滤出。测定两种分子量相同而所带电荷不同的血浆蛋白,如唾液淀粉酶(分子半径2. 9nm,等电点5.9~6.4)和胰酶(分子半径2.9nm,等电点7.0)的清除率比值,可估计肾小球电荷丢失的程度,当两者相等,示电荷屏障已消失殆尽。
肾小球性蛋白尿特点:①尿中蛋白均为正常的血浆蛋白;②尿蛋白量范围极广从1g/d至30g/d不等;③尿蛋白以清蛋白为主,低分子与高分子蛋白量取决于病变性质;④临床可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致肾小球病的疾病有时可同时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此时蛋白尿除肾小球性,还可伴有肾小管性蛋白尿。而长期持续肾小球性蛋白尿可加重近端小管细胞蛋白负荷,活化细胞某些基因,产生生长因子、内皮素、单核细胞诱出蛋白和整合素等损伤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出现肾小球合并肾小管蛋白尿。
(3)孤立性(单纯性)蛋白尿:孤立性蛋白尿是指仅有蛋白尿而无血尿、水肿和其他症状。多数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查尿时发现。1986年全国21省市尿筛查,一次尿检阳性率为2. 31%,第二次复查为0. 33%,最后确诊为0.08%。孤立性蛋白尿可分为暂时性和持续性,暂时性在随访中自行消失,属良性蛋白尿,一般毋需做进一步检查。持续性指经随访蛋白尿持续3个月以上,尿蛋白定量在2g/d以下。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肾组织学检查表现多样。据Abuelo综合10篇文献报告分析,70%以上光镜检查正常或轻微系膜增生.20%有较明确病变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5%为问质病变。
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的诊断首先应收集病史,包括血尿、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水肿、听力和家族史等。询问服药史,致蛋白尿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体检要注意有无水肿,腰腹部肿块和高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多次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24小时尿蛋白和肌酐测定、血清蛋白、C3和乙肝病毒标记物等。影像学检查可用B型超声作筛查。当上述检查无阳性发生,可诊断为孤立性蛋白尿。由于多数患儿病变轻微且非特异性,故并非每例孤立性蛋白尿均作肾活检。Bergstein提出的肾活检指征为:①蛋白尿<1g/d,但伴有以下表现之一:血尿、肌酐清除率降低、持续低补体和高血压;②蛋白尿>1g/d;③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年龄<1岁或>8岁。
蛋白尿诊断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每日尿量2000ml定性“+’的尿蛋白量比尿量400ml定性为“+’者多,因此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疗效的判定均应以尿蛋白定量为宜。
2.尿蛋白定量检查 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磷钨酸法、读酸一、三氯化铁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24h尿蛋白1g以下肾小球疾病机会少,常见原因肾盂肾炎,肾硬化,尿路梗阻,尿路肿瘤及结石等。尿蛋白1~3g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患。24h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者见于原发或继发肾病综合征。
(四)尿蛋自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可分以下五型:聊。IgG、IgA、IgE、IgD型。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尿常规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假阳性率高。放射免疫法尿β2-m g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肌酐达到多少是尿毒症呢
情况一: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 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情况二:患者起初是急性肾炎,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左右。
上述两种都与急性肾炎有关,但加起来也只是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15%,也就是说哦尿毒症不一定由急性肾炎发展过来的。而真正占大多数的是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三:同样是没有急性肾炎的,突然有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发烧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征。
情况四: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情况五:也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血压高,其他没什么,尿液中稍微有点红细胞蛋白,肾功能基本好的,有的时候稍微差点,也没有肾炎病史的,也诊断为慢性肾炎。这类患者易误诊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肾病。
尿频检查诊断
尿频检查诊断:
1、病史
重点追问膀胱刺激症状、病程、婚姻情况、妊娠史、分娩史、有无排尿困难以及肉眼血尿情况、发热情况、腰痛情况妇科、盆腔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
应注意肾脏压痛叩击痛上输尿管,腰肋点压痛存在情况。膀脱内尿潴留情况下腹压痛情况。小儿注意肠胀气鼓肠情况。
3、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脓尿、菌尿是其特点尿液细菌培养是必查项目,疑L菌株感染应进行高渗培养。疑免疫功能紊乱时应进行免疫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着重肾小管功能检查。
4、膀胱镜检查
对确定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肾盂积水帮助较大。疑前列腺肥大或癌时应做前列腺肛门检查。
5、X线检查
对诊断肾脏大小泌尿系统肿瘤、结石以及尿路畸形帮助较大,必要时进行CT和MRI检查。
6、超声检查
对肾积水测量肾脏大小,发现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有助。
7、尿流动力学检查
对尿液逆流尿路狭窄、梗阻帮助大。
小儿遗尿的自我诊断
我们在生活中诊断小儿遗尿症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诊断标准,认为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小儿遗尿症,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了解一下小儿遗尿症的自我诊断方法,希望对于你们是有用的。
小儿遗尿诊断一、患儿和家庭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小儿遗尿诊断二、病史。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小儿遗尿诊断三、体格检查。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
五大原因让肾炎患者痛苦不堪
一、也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血压高,其他没什么,尿液中稍微有点红细胞蛋白,肾功能基本好的,有的时候稍微差点,也没有肾炎病史的,也诊断为慢性肾炎。这类患者易误诊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肾病。
二、同样是没有急性肾炎的,突然有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发烧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三、患者起初是急性肾炎,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左右。
四、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五、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尿糖检查诊断
尿糖检查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最简单的方法。正常从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又被重吸收人血,尿里仅有微量的葡萄糖,每日只排出葡萄糖32~93毫克,用普通方法检查不出来,可以说是无糖的。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制的,当血90超过一定数值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则随尿排出而形成尿糖,一般每日排糖超过150毫克。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能够出现糖尿的最低血糖水平即为肾糖团。血糖高于此值即出现糖尿,低于此值即无糖尿。正常人的肾糖阈为8.9~10毫摩尔/升(160~180毫克/分升).健康人在饭后血糖也不会超过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轻症糖尿病人空腹也不会出现尿糖,故必须检查饭后2小时尿糖,因此时尿糖浓度最高,尿糖阳性率也高,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早期无任何症状的病人意义更大。但是肾脏病病人或者老年人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肾糖圃可增高,所以有些老年轻型糖尿病人,当血糖超过13.9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时,尿糖还一直是阴性。因此,老年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需进一步检查血糖。与此相反,肾糖阈降低者,在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程度时即出现尿糖,则为肾性尿糖。肾性糖尿的特点是有尿糖而不伴高血糖,无论在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标本均会有糖。肾性糖尿一般认为是无害的,但其中有可能存在某种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因素,因此应该进行定期检查。
此外还有15%~25%的正常孕妇在妊娠后几个月里,可出现尿糖,尤其以初产妇多见,这是由于妊娠期肾糖阔降低所致,必须加以鉴别。
以下介绍2中常用的糖尿检查方法:
斑(Benedict)氏尿糖定性检查法用滴管吸取蓝色斑氏药液2.5ml,放置于玻璃试管内,在置于酒精灯上煮沸,若不变色(表示本底无糖或其他还原物质);再用另一滴管吸取病人尿标志,向试管内加入4滴,轻摇混合后继续在火焰上直接煮沸2分钟,随煮随摇动试管,防止外溅。煮完冷却后观察试管内液体的颜色。
尿糖试纸法: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种尿糖试纸出售,其测定方法大同小异。
为何患上了尿毒症后不易觉察呢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尿毒症,只要做一个尿液检查,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尿毒症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通过身体检查的方式,发现自己患上尿毒症的,所以,患者要观察学会注意尿毒症的症状,及早觉察自己患上尿毒症。
一: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有段时间会感到很累,身体抵抗力出现下降,感冒发烧时会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二:患者起初是急性肾炎,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
三:同样是没有急性肾炎的,突然有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发烧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征。
四: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关于肾衰竭啥时候发作的回答
情况一:患者起初是急性肾衰竭,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衰竭。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百分之十左右。
情况二:有过急性肾衰竭的,经过治疗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衰竭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情况三: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衰竭病史,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情况四:也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血压高,其他没什么,尿液中稍微有点红细胞蛋白,肾功能基本好的,有的时候稍微差点,也没有肾衰竭病史的,也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这类患者易误诊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肾病。
情况五:同样是没有急性肾衰竭的,突然有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发烧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