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长高个
睡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长高个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身高不完全是受父母遗传的因素所决定,后天的饮食、锻炼、睡眠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以往,饮食是影响身高的最主要因素,而如今,学习负担造成了很多孩子的睡眠不足,所以睡眠对身高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长激素”是影响人体身高的重要因素,而生长激素不像人体的其他激素在白天分泌,它是呈脉冲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长高。21:00-凌晨1:00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旦晚睡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生长激素是由人的脑垂体分泌的,脑垂体一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要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要分泌性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人体所需的多种激素,也因为“太忙了”,所以它并不是24小时都在分泌生长激素。
婴儿期是个例外。婴儿期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脑垂体在不断地分泌生长激素,所以1岁以前的婴儿,长得特别快。幼儿后,生长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就非常少了,分泌量主要集中在晚上入睡时。其中有两个时间段对长高至关重要,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以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
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如果这个时间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没睡着,又或者已经睡着但还没进入深睡眠状态,那么它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睡得越迟,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越少,对孩子的身高越不利。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生长发育专家的建议是:想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9:30,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表:新生儿20-22小时2月婴儿18-20小时1岁15小时2岁14小时3-4岁13小时5-7岁12小时8-12岁10小时13-18岁9小时。
睡眠不足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睡眠不足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睡眠已经成为困扰大城市儿童的第一大问题。我国城市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小时。专家表示,婴儿睡眠少和父母习惯、环境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发育、智力和学习,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动、好斗、易怒,学习问题多。因此,从0岁开始就应该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将使其终生受益。
睡眠不足者多动易怒根据规定,新生儿的睡眠总量应该在每天16—20小时,日间、夜间睡眠量相等。而婴儿的夜间睡眠应该为9—12小时,日间小睡,每次长度为30分钟至2小时。到9个月时,应建立起稳定的睡眠规律。
研究发现,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发育缓慢,学习问题突出,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在情绪调节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长发育中,夜间睡眠缺乏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1.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睡眠 条件和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被褥要轻软。
2.有条件的孩子穿睡衣睡觉。睡衣宜选全棉布制做,要宽大,使孩子全身血脉易流通。
3.独睡一床。这样很卫生,避免父母所呼出的碳酸气被孩子吸去,同时也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4.孩子们便溺有定所:便盆放在固定地方。夜里要便溺时对年小的孩子、家长,老师要照顾帮助,但不用多说话或轻轻地提醒他一两句,不可大声地问想吃东西或想喝水,这样易造成孩子夜间兴奋,睡不着觉,大点的幼儿应自己独立起来便溺。
5.孩子睡前应有适当的散步,适当的娱乐。在园午睡前老师让孩子自由结合去散步,看看美丽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晚间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要开展愉快的宽松的娱乐活动。如共用水果,同唱同歌,说说笑话,讲讲动听的小动物睡觉的故事,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安静的集体游戏等,这样可使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理,安安稳稳地进入甜甜的梦乡。
孩子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最好
很多父母都会意识到,睡眠似乎和孩子的情绪有关系。当他们累了想睡觉却还没睡着时,通常也是脾气最糟糕的时候。
但很多父母没意识到睡眠会多深刻得影响到孩子的各个方面。一大堆的科学家都已经发现,睡眠会影响孩子的心血管健康、大脑、学习以及行为模式。
首先睡眠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生长。生长激素,这个经常出现在广告里的化学物质,最好的获得方式其实是在孩子的深睡眠期。华盛顿儿童国家医学中心的研究者Judith Owens 说,那些体内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睡眠的时间低于平均水平。
此外,科学家发现,那些睡眠不规律的孩子在睡觉时大脑会出现过度兴奋。亚特兰大的睡眠研究者 Jeffrey Durmer博士说:你会看到他们的血糖在睡眠时会升高,这会让孩子糖尿病、肥胖和心脏病的风险加大。
一般我们吃得足够多时,我们的脂肪细胞会生产出瘦素,它会让我们停止进食。但如果睡眠缺乏,这种激素的产生就会受到阻碍。那些得不到睡眠的孩子就更容易肥胖。芝加哥大学致力于儿童内分泌研究的学者 Dorit Koren说,另外,那些休息不足的孩子更倾向于坐着不动,这让他们的身体更加不健康。
另外,在睡眠阶段,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产生叫做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我们的身体依赖这些蛋白质来打败感染、疾病和压力。
它同样也帮助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使得我们的身体能有能力进行自我治愈。睡眠缺乏会影响这些细胞因子的数量。
注意力缺乏也和睡眠不足相关联。Owen博士提到的一个实验是,那些3岁之前睡眠不足10个小时的孩子,到6岁时多动症的发病率更高;另一个实验发现,学龄儿童平均每天多睡27分钟,他们情绪、专注度的表现就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期 如何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孕期补充胎儿所需要各类营养物质,营养均衡,蛋白质、卵磷脂一个都不可少。蛋白质促进婴儿身体新陈代谢,加速大脑发育;卵磷脂提高脑神经传递速度,增强记忆力。
宝宝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家长的行为影响下提升。平时多和宝宝交流,这让孩子比同龄宝宝说话更早,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所提高。
晚睡影响孩子睡眠质量,孩子容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开发宝宝右脑的智力,促进小脑的发育和平衡。
孕期准妈妈足量补充DHA有益于宝宝大脑和视神经的发育,宝宝1岁半时的智力分数比没有补充DHA的同龄婴儿高7分,此种优势可一直保持到4岁。
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营养物质,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婴儿不抱不睡其实是恶习
婴儿“不抱不睡”是恶习
在门诊中,儿童睡眠专家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睡眠问题。调查显示,学龄前期儿童中约25%-50%伴有睡眠问题,在4岁到10岁的儿童中占37%。在青少年中,40%自诉存在睡眠问题,且12%承认自己是“慢性睡眠不良”。
专家指出,随着肥胖儿童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在增加。而过敏、哮喘的孩子因呼吸不畅睡眠也不好。还有的孩子出现夜惊、白天嗜睡等问题。其中,绝大部分的孩子睡眠习惯不好,躺在床上看书、听着音乐入眠、晚上喝咖啡等不良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睡眠。目前,小孩最大问题就是不会独立睡眠,很多小婴儿都有“不抱不睡”的恶习。门诊中,甚至出现了两三岁还要父母抱着抖动着睡觉。而学龄期孩子则因课业负担太重,被剥夺了睡眠。
如何营造睡眠环境?
1、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不要在卧室内放电视;
2、睡前不要玩游戏,(睡前玩游戏会让宝宝沉浸在兴奋的状态里难以入睡;
3、不要经常抱着宝宝睡觉,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不抱不睡”的恶习。
儿童睡眠障碍 引起宝宝睡眠障碍的原因
儿童睡眠障碍警惕危害性 知晓病发的几种因素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吃得香、睡得甜才能长得好。那么出现儿童睡眠障碍都会有哪些危害呢?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对儿童而言,睡眠还有着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民间说法“小孩睡觉长脑子”等,都是在强调睡眠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但往往未得到家长的重视。”,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有入睡困难,睡着后有夜惊、噩梦、说梦话等现象。
睡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如果孩子必须依赖某种形式才能入睡,比如必须让妈妈搂着才能睡着,这通常意味着孩子非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儿童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弱者,许多睡眠障碍就是儿童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家庭环境的营造与家长的教育程度、文化习俗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关。
有些家长对儿童睡眠障碍没有明确的认识,常常因为孩子的睡眠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睡眠和工作,或者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才来就诊,以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迁就,都会导致孩子病情延误,迁延为慢性疾病。而儿童睡眠障碍后果却非常严重,不仅可引发孩子心血管疾病,发育迟缓,还可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
孩子做噩梦并在半夜惊醒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可能意味着孩子意志消沉或精神压力大,父母对此不能忽视。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随年龄增长成为成人之后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的主要发生因素。即使是在儿童期,睡眠障碍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孩子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和品行障碍等。
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和以下因素有关
(1)入睡困难:通常将1周内有3次入睡的潜伏期大于半小时的情况作为入睡困难。家长往往对于这种情况比较重视,所以一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孩子尽快入睡,如陪着孩子给他讲故事、拍拍他、抱着他、睡觉前给孩子吃些东西,或是让其含着奶嘴。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孩子对此有依赖性,一旦这些条件不存在了,他们就很难入睡。
同时,在入睡阶段需要帮助的儿童大都无法自己完成由深睡眠到浅睡眠到轻微觉醒再到浅睡眠的过渡过程,所以晚上经常会醒来寻求帮助后再次入睡,这些终使得实际睡眠时间缩短。并且由于儿童睡眠形成对外界帮助的过分依赖,终出现频繁的夜醒症状。
(2)抚养人的睡眠习惯: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夜间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对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2岁以下儿童中,与父母同睡的比例达到57.7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2岁以上儿童中,82.82%的儿童与家长同睡一个房间,68.69%的儿童和父母睡一张床,因此,由于父母的睡眠习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
另外,许多家长都习惯于在卧室看电视,国外有调查发现:学龄儿童在卧室看电视将会使其出现不愿上床睡觉、睡眠潜伏期延长等现象,这一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也较为常见。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夜间睡眠时间,尤其会影响到婴幼儿相对较多的基本睡眠生理要求。
(3)饮食习惯:在1岁以下的小婴儿,饮食习惯也可能对儿童睡眠产生重要影响,人工喂养以及食欲较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对延缓,而在出生后6个月的生长发育延缓会影响认知功能的发育,包括夜间睡眠方式形成也迟缓,同时还伴有其他一些睡眠问题的存在。
(4)睡眠作息时间无规律性: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也是睡眠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是2.09,而仅仅是睡眠时间较晚的儿童,其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也达到1.21。
(5)母亲孕期睡眠差:母亲怀孕时的睡眠状况也成为影响婴幼儿睡眠的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子宫的环境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神经行为发育,而母亲在孕期睡眠较差可能会影响儿童正常睡眠节律的形成,使得孩子出生后夜醒现象持续到较大年龄,甚至还会伴有其他睡眠问题。
(6)母亲的焦虑情绪: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国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母亲有焦虑情绪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相对危险度为6.19,即母亲有焦虑情绪存在,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性是母亲没有焦虑情绪者的6.19倍。
(7)遗传因素:许多睡眠障碍的发生均与遗传有关,如梦游、遗尿、夜惊、梦呓等。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有睡眠障碍者其孩子有睡眠障碍的概率是父母无睡眠障碍的2.45倍。
如何让孩子舒睡一整夜
1.孩子睡眠异常的原因
身体患有疾病如果孩子感冒发烧咳嗽,或者是患有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那么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导致孩子半夜身体不适而频频醒来。
2.睡眠环境不佳
孩子睡觉,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较好的睡眠环境,如果孩子睡觉的环境过于噪杂、室内的温度湿度不适宜、睡觉的房间里光线太强等因素,那么孩子的睡眠很容易出现异常。
3.孩子受到精神刺激
如果孩子白天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比如突然受到他人的惊吓,或者是看到某些恐怖的画面,那么都会使得孩子睡眠时容易惊醒,从而出现睡眠异常的现象。
4.孩子睡前吃太饱
家长担心孩子没吃饱,或者是为了让孩子快点长个子,所以平时喜欢给孩子多吃一些零食点心,又或者是在睡觉之前让孩子吃得过饱。但事实上,这么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肠胃健康,使得孩子的睡眠也受到影响。
5.孩子睡眠异常怎么办
调理孩子的肠胃健康孩子的饮食习惯不良,就会对孩子的肠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避免孩子肠胃功能发生紊乱,就要调整好孩子的肠胃健康,这对于缓解孩子睡眠异常现象有所帮助。
6.治疗孩子的疾病症状
孩子身体患有不适症状就会对睡眠造成影响,所以,及早发现孩子的疾病并治疗,可以使孩子的睡眠情况恢复正常。
7.安抚孩子的情绪安定
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情绪不安就会影响睡眠,因此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安定下来,这样才可以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8.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使得孩子的睡眠质量有所提高,所以当孩子出现睡眠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先考虑他的睡眠环境是否适宜。
儿童打呼噜鉴别诊断
睡眠呼吸暂停:指睡眠期间呼吸暂时停止。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手臂甩动结束。睡眠呼吸暂停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劳,以及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和脑电图觉醒状态。
孩子在睡眠中之所以会出现鼾声,主要是呼吸气流不畅的表现。气流不畅使得氧气不能充分进人体内,导致机体血氧水平减低。如果这样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孩子睡眠不连续,反复从睡眠中醒来,孩子就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症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呼吸气流不畅,会引起孩子身体各部位出现缺氧状况,特别是大脑缺氧。这个年龄的孩子脑细胞正处于不断发育成熟过程中,良好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如果经常缺氧,睡眠质量不好,孩子的记忆力、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就会受影响。
其次,打鼾还会反复打断孩子的睡眠,影响正常的睡眠结构,造成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但是生长激素等重要的激素,都是在孩子深睡眠中呈脉冲式分泌的。如果深睡眠减少了,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孩子的身高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孩子正处于体格和脑神经的生长发育期,孩子如果出现睡眠呼吸不正常,从某种程度上说,由此造成的危害比成人更大
婴幼儿晚上几点睡觉最好
1.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22点~凌晨1点不入睡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人平均少1个小时,原因之一是父母钟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让宝宝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动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宝宝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进入睡眠状态。
儿童保健科专家指出,22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错过这段时间细胞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在22点前睡觉。
3.不要拿睡眠指标来衡量孩子
如何对孩子的睡眠进行科学管理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之惑。有的小朋友每天睡眠总量大约只有10小时,幼儿园安排的午睡常睡不着,这样的睡眠时间长度达标吗?
专家指出,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味拿书本上的睡眠指标来要求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绪都很稳定,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就说明现有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
被子有静电孩子能盖吗
不建议长期盖。
被子有静电给孩子盖一两次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若长期给孩子盖有静电的被子,是不建议的,因为孩子本身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时期,抵抗力较弱,而被子内部的静电在人体堆积过多的话,会影响孩子对钙质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发育,建议给孩子选择纯棉的被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静电的产生。
小孩子失眠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培养习惯相同,有规律的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休息,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白天的睡眠时间要进行改善。有时候白天的睡眠时间过长或者过短,也会影响孩子晚上的休息。比如每天睡两个小时,如果孩子超过两个小时还在睡眠状态,应该叫醒孩子。更能保障晚上的睡眠。
给孩子一个好的睡眠空间。孩子在睡觉也是休息的过程,尽量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多度的吵闹影响睡眠质量,孩子也会无精打采。
带着孩子多运动,消耗孩子的精力,让睡眠变得更容易。有些宝宝经历旺盛,到了睡觉的时间还很精神。建议大人白天带着孩子多运动,以消耗孩子精力。让孩子感到疲惫,主动要求睡觉。
注意日常饮食。在平时的饮食中,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过多的饮料,零食。其中如果含有咖啡因等成分会让孩子变得兴奋,难以入睡。
不要过多的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更多的家长因为无暇顾及孩子,而随意将手机,电脑,电视,游戏机等电子设备给孩子独自操作。这样会让孩子沉迷其中。太过专注,同样也影响着孩子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