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与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
黄水疮与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
脓疱疮的诊断
(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婴儿室或哺乳室中可造成流行,多发生于出生后10天以内的婴儿。
(2)皮损:皮肤损害主要在面部、躯干及四肢,常见豌豆、指头大小或更大的水疱,疱液初发清稀,很快混浊化脓,疱壁薄,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可波及全身及粘膜。
(3)并发症:有低热,也可发生高热或体温低于正常(后者病情更为严重),腹泻和绿色大便,有的并发败血症、肺炎、脑炎或肾炎,可致死亡。
其他相似疾病的诊断
(1)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疹时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损主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结痂现象轻微,常侵及黏膜。
(2)天疱疮:主要发生于成人,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疱,疱液请亮,不含细菌。尼氏征阳性。
(3)腺疱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弥漫性潮红,境界不清楚、倾向湿润。经过缓慢、自觉剧痒、与季节、年龄无关、无—定好发部位。
(4)丘疹性荨麻疹:以风团样红斑上比现丘疹或水疱为特征,好发于躯干及四肢。皮损成批出现.反复发作,有奇痒。
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心脏病导致的胸痛有其规律,应注意与呼吸系统的胸痛鉴别。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因此要与正常运动后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要与一些骨疾病导致的不能平卧相鉴别。
硬皮病诊断鉴别
诊断
1.硬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疲劳和骨骼肌痛,这些症状可持续数月,难以确诊,这类病人常被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但如这类病人伴有以下特点则对硬皮病的诊断有早期提示作用:雷诺现象出现于年龄较大的病人,雷诺现象较严重,甲皱毛细血管检查异常,硬皮病相关抗核抗体阳性(如抗拓扑异构酶或抗着丝点抗体),通常提示硬皮病诊断的第一个线索是皮肤增厚,常从手指和手的肿胀开始,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硬皮,雷诺现象,内脏受累及特异性抗核抗体的出现。
目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0年制定的硬皮病分类标准,见表3,该标准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9%,凡具备以下1个主要标准或2个次要标准者可以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病。
主要标准:
近端硬皮如手指,掌指或跖趾关节近端皮肤的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
这类变化可累及四肢,面部,颈部和躯干(胸部和腹部)。
次要标准:
(1)硬指: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2)手指凹陷性瘢痕或指垫变薄: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组织丧失。
(3)双肺基底部纤维化:无原发性肺疾患者双肺底部出现网状,线形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亦可呈弥漫斑点状或蜂窝状。
2.CREST综合征具有5大特征性表现:皮下钙质沉积,雷诺现象,食管蠕动异常,指(趾)硬化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具备其中3条或3条以上的特征性表现,再加上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可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一)局限性硬皮病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斑萎缩早期损害为大小不一,呈皮色或青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起皱,触之不硬。
2.萎缩性硬化性苔藓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二)系统性硬化症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成人硬肿病:皮损多从头颈开始向肩背部发展,真皮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亦无萎缩及毛发脱落表现,有自愈倾向。
2.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等病的混合表现,包括雷诺氏现象,面,手非凹陷性浮肿,手指呈腊肠状肿胀,发热,非破坏性多关节炎,肌无力或肌痛等症状,浸出性核抗原(ENA)和RNP的抗体均可呈高滴度阳性反应。
3.化学物,毒物所致硬皮病样综合征接触聚氯乙烯,苯等化学物,以及食用毒性油或某些药物和接受硅胶乳房隆起术的人可以出现硬皮以及硬皮病的某些其他症状,但这些人临床无典型的硬皮病表现,血清中无特异的自身抗体,停止接触,症状可渐消失,易与硬皮病鉴别。
风湿病诊断鉴别
因为风湿病多种多样,应详细地采集病史,除个人史外,包括家族史;全面的体检,特别要注意关节症状,皮肤和粘膜病变,有无雷诺现象,血管炎病变。根据病史可初步拟诊出不同疾病。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临床医师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到风湿病的可能,尤其是中青年女性。
肝病诊断鉴别
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常用下列检查方法为诊断提供依据:①肝功能试验,常用的有各种血清酶的测定和血清蛋白的测定。②影像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食管钡餐造影、X射线断层成像、B型超声检查等。③放射性核素肝脏扫描。④肝脏活体组织检查。⑤腹腔镜。
对肝脏疾病正进行大量的免疫学研究,这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乳腺病诊断鉴别
诊断:
乳腺自我检查是一种以检查对象为中心、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的自我检查方法。通过宣传乳腺自我检查的意义和传授自查方法,是让适龄女性定期检查乳腺,希望早期发现乳房肿块。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乳房自我检查仍被推荐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的自我检查方法有:
一、看
第一步: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第二步:举起双臂,观察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二、触诊
顺序:
1、右手触摸左乳外上方,有无肿块;
2、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下方有无肿块;
3、右手触摸左乳内下方有无肿块;
4、右手触摸左乳内上方有无肿块;
5、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左手臂,右手触摸左侧腋下有无肿块;
6、触摸乳头周围,并用手指挤压乳头,有无异常溢液。
通过乳腺自我检查可初步诊断乳腺疾病,若要确诊需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查。
冠心病诊断鉴别
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病人症状)、检查。当一个具有冠心病发病基础(年龄较大,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
1、疼痛部位:胸骨后。
2、放射:向下颌、左上肢、左肩。
3、性质:压榨性,烧灼样。
4、持续时间:1-5分,不超过15分。
5、诱因:劳累、寒冷或饱餐。
6、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类(1-3分)。
鉴别诊断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相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相鉴别。
川崎病诊断鉴别
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
本症与猩红热不同之点为:
①皮疹在发病后第3天才开始;
②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
③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较小儿童时期;
④青霉素无疗效。
本症与幼年类风湿病不同之处为:
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
②手足硬肿,显示常跖潮红;
③类风湿因子阴性。
与渗出性多形红斑不同之点为:
①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
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与典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Kussmaul-Maier型)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MCLS的发病率较多,病程产短,预后较好,区别之点如下:①后者的血管炎显示明显的类纤维样坏死(fibrinoide necrosis),而MCLS则少见这种坏死性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②典型的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难得涉及肺动脉。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之处为:
①皮疹在面部不显著;
②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一般升高;
③抗核抗体阴性,
④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男孩多见。
与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类与出疹性病毒感染的不同点为:
①唇潮红,干裂,出血,呈杨梅舌;
②手足硬肿,常跖潮红及后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
③眼结膜无水肿或分泌物;
④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伴核左移;
⑥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
与急性淋巴结炎不同之点为:
①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较轻,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无红肿;②无化脓病灶。
与病毒性心肌炎不同之处为:
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
②特征性手足改变;
③高热持续不退。
与风湿性心脏炎不同之处为:
①冠状动脉病变突出;
②无有意义的心脏杂音;
③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
鱼鳞病诊断鉴别
鱼鳞病的诊断依据:
1、有家族史。
2、皮损表现。
3、组织病理改变
(1)显性遗传性鱼鳞病 表皮中度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厚。
(3)表皮松解角化过度鱼鳞病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或颗粒变性。
鱼鳞病的四大类型鉴别:
1、寻常型鱼鳞病:主要表现在四肢伸侧和躯干的燥性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上臂及大腿伸侧常有明显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趾受累,发病率很高,其角化性鳞屑是数层角质细胞不脱落堆积所致,多于出生后数月出现,5岁左右最重,青春期后症状可能减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治疗不当病情加重。
2、性连锁隐患性鱼鳞病:可于生后或婴儿发病,皮损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及肘窝等部位亦可受累;腹部,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趾处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重。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面限性损害,泛发性者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呈现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发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面限性者仅在四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
4、板层状鱼鳞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紧紧的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漫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趾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皮肤病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皮肤病常见分类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寻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15、皮肤肿瘤类皮肤病。
16、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17、毛发、甲皮肤病: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
18、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19、遗传性皮肤病。
20、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