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宝宝贫血症!
什么是宝宝贫血
贫血症是婴幼儿易患上的一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得到治疗,婴儿的心脏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智力发育也会比较迟缓。患有贫血症的婴儿面色多不好,表现为过分苍白或者枯黄,经常会感到困乏,抵抗力也会大大下降。其中,营养性贫血是引发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从医学角度讲,营养性贫血又主要表现为两个类别,一种是缺铁性贫血,另外一种是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 缺铁性贫血
该类贫血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婴儿体内缺少铁元素,进而对血红素的合成有所影响。婴儿之所以会缺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婴儿铁元素的摄入量远不及体内对于铁元素的需求量,另一则为对于铁元素的吸收受到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
该类贫血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由婴幼儿体内缺少维生素B12、叶酸造成的,此病症极易造成婴儿新陈代谢缓慢,对于原始红血球的成熟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该类贫血症状的主要患者群是采取纯母乳或者淀粉喂养长大的婴儿,反复收到感染以及消化功能不稳定的婴儿也极有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营养性贫血的检查
缺铁性贫血
1、血象:
早期或轻度缺铁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或严重缺铁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3、骨髓铁染色。
4、血清铁蛋白。
5、血清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血像
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94μm3,MCN>32pg,MCNC为32-36%。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硷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
白细胞数稍低,粒细胞胞径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分叶可超过5个以上,常出现在红细胞改变前,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计数一般均减低,其形态较大。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正常或倒置。红细胞系体积均大,核染色质疏松,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早幼红细胞可早期出现血红蛋白,显示浆老核幼。这种细胞增大、胞核大、染色质疏松的现象,称之为巨幼变。依其成熟程度分为巨原、巨早幼、巨中幼和巨晚幼四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总数可达30~50%。粒细胞系统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亦可见巨幼变。
巨核细胞中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大,颗粒松散。
三、血生化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2、血清叶酸含量测定,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孕妇贫血缺什么
孕妇贫血一般缺铁的原因最常见,还有一种是营养性贫血,因为营养不足导致贫血的症状产生。而缺铁性贫血是很多孕妇最常见的因素,所以孕后妈妈一定要营养均衡摄入,有助于避免怀孕后各种问题的诱发。
对于轻微的贫血症状,对于胎儿不会造成影响,但如果贫血严重对胎儿和孕妇本身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注意营养的摄入。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贫血表现
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2、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3、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几种类型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两种类型: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特性
贫血在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很多人吸收营养有障碍,体内缺乏造血物质引起的贫血,医学傻瓜称之为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是老年朋友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营养性贫血的相关疾病知识。
正常人的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0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3.52~15.74克%,女性为11.3~13.78克%,低于此数者即为贫血。本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发病原因
1.缺铁性贫血。(1)铁的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如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而进入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而上述疾病又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反复多次的各种出血可显著消耗铁储存,如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痔疮、反复的鼻出血等均可使铁丢失,终致储存铁消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胃肠道的疾病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加,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虽然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它必须由胃粘膜腺(主要存在于胃底和贲门部)所产生的一种粘蛋白(或称内因子)的作用,才能顺利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部。所以一旦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手术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必然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2)阔节裂头绦虫病所致:此虫长期寄生在较高的小肠部位,可与人争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时间过久,即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3)偏食或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据有关调有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患此病者较多,原因主要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其次是叶酸不耐热,食物过度烹调特别是长时间煮炖即被破坏,从而影响吸收。
(4)药物影响所致:常见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导眠能等)以及某些抗肿瘤的化疗制剂。
婴儿补血口服液的作用
婴儿补血口服液最大的功效和作用就在于给出现营养性贫血的婴幼儿补血。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民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营养性贫血在婴幼儿中非常常见,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出现营养性贫血的孩子会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甚至倒退的现象,例如已经到了会爬走的月龄却迟迟不会爬走,或者是原来已经会坐会爬的病后又不会了。有的孩子患上营养性贫血之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为轻度的贫血在孩子身上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很多孩子能够查出是营养性贫血的原因也是因为在其他疾病验血中才发选血红蛋白低,从而确诊的。因此,家长们在日常照顾孩子起居生活时,应该细心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细心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是否比较迟缓,如果感觉有异常,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确诊是否换上了营养性贫血。
而婴儿补血口服液可以很好地改善孩子贫血的状况,至于具体的用法用量,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所写的服用,或者比较谨慎地家长,最好咨询过医生意见后再决定是否给孩子服用补血口服液。
哺乳期妈妈贫血怎么办
1贫血患者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和儿童,一般的贫血又根据引发的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而哺乳期妇女贫血患者,一般就是这两种类型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营养性的缺铁叶酸的缺失引起的。
2对哺乳期贫血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要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还要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一方面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须的物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
3哺乳期贫血患者要进行补铁,在食物的选择上,要精心选择含铁的食物,例如海带、紫菜、蘑菇、香菇、木耳、豆类、肉类、以及动物的内脏等等,哺乳期贫血患者要进行补叶酸,要选择新鲜的瓜果蔬菜和维生素。
注意事项:
治疗哺乳期贫血患者要选择富含叶酸的一些食物,含有叶酸丰富的食物有绿色新鲜蔬菜(如西红柿、小白菜、油菜、菠菜、)、花生仁、酵母发面食品等等。
女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的一种,在营养性贫血中占很大比例,主要是因为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因为慢性失血就等于失铁。妇女月经过多是缺铁最多见的人群。慢性失血还常见于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症、钩虫病、痔出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怀孕妇女中1/3的人有缺铁性贫血。从怀孕到生育,一般母亲要消耗1000毫克的铁,而现在的女性由于月经、偏食等原因,怀孕前大多已有贫血倾向,一旦怀孕,体内铁的消耗量急速增加。因此,孕妇中贫血的人是相当多的。人工流产和产后的妇女由于失血量多,也非常容易导致贫血。
女性朋友出现缺铁性贫血之后,饮食当中很多问题都要注意,比如说尽量不要饮茶,因为茶叶里面含有一种能够妨碍我们身体吸收铁质的物质。贫血的女性应当多补充维生素c,这种营养元素不但是身体所必需的,而且还能够辅助我们身体吸收铁。
孕期贫血的分类
1.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常见的孕妇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比较缓慢,而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则较急,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2.生理性贫血与病理性贫血因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得多,血液被稀释,使正常孕妇的血色素下降至10克,则为生理性贫血,一般分娩后,血色素可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如果血色素下降到10克以下,红细胞在330万/立方米以下者,则为病理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特性
一、发病原因
1.缺铁性贫血。(1)铁的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如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而进入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而上述疾病又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反复多次的各种出血可显著消耗铁储存,如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痔疮、反复的鼻出血等均可使铁丢失,终致储存铁消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胃肠道的疾病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加,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虽然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它必须由胃粘膜腺(主要存在于胃底和贲门部)所产生的一种粘蛋白(或称内因子)的作用,才能顺利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部。所以一旦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手术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必然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2)阔节裂头绦虫病所致:此虫长期寄生在较高的小肠部位,可与人争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时间过久,即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3)偏食或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据有关调有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患此病者较多,原因主要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其次是叶酸不耐热,食物过度烹调特别是长时间煮炖即被破坏,从而影响吸收。
(4)药物影响所致:常见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导眠能等)以及某些抗肿瘤的化疗制剂。
贫血,祖国医学统称为“血虚”、“萎黄”。中医认为血资生于脾,根源于肾。这是因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血液;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充足则可化而为血。所以贫血一证多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脾虚则不能运化吸收,肾虚则精髓不足,均可致血液化源亏乏而形成贫血。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面色无华,皮肤、粘膜、指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或思想不易集中,稍活动或情绪激动后,气急心悸,以及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等症状最为常见,体重减轻则不显著。
2.特殊表现。缺铁性贫血严重时,若伴有胱氨酸缺乏,则可出现指甲扁平不完整、脆薄而裂、反甲,皮肤干燥、发皱和萎缩,毛发干燥和脱落等症;若伴有维生素B缺乏时,可以出现舌炎、口角龟裂,食管粘膜萎缩等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若仅见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现神经功能失调,如感觉异常,其中手足麻木、刺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振荡和体位感觉障碍,大脑活动迟钝,甚至精神状态的改变。
三、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各种慢性或隐性病证出血。如痔疮出血、钩虫病(一条钩虫每天摄血约0.5毫升)、阔节裂头绦虫病。
2.积极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这对防止贫血的发生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全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应定期给与维生素B12,一般每月肌肉注射1次,每次50~100微克,作为维持剂量。
3.改变偏食习惯。由于老年人因牙齿脱落,或长期的生活习惯等原因而偏食,这样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摄入不足,预防的办法应是定期补充一些动物的肝、肾,这些食物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含量较高,多食一些牛肉、豆类,含叶绿素的蔬菜、海带及水果,这些食物均含有丰富的铁(其中李、桃、杏、葡萄含铁量最多)。
4.由于药物影响所致的贫血,要及时调整用药,但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预防宝宝贫血
贫血症是婴幼儿易患上的一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得到治疗,婴儿的心脏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智力发育也会比较迟缓。患有贫血症的婴儿面色多不好,表现为过分苍白或者枯黄,经常会感到困乏,抵抗力也会大大下降。其中,营养性贫血是引发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从医学角度讲,营养性贫血又主要表现为两个类别,一种是缺铁性贫血,另外一种是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1.妈妈们应当充分了解婴儿贫血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预防的知识。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应当包括:有关于孕妇的卫生知识,如何正确对新出生的婴儿进行喂养,如何根据宝宝的年龄以及具体健康情况给孩子进行有效补铁等.
2.年轻妈妈们应当接受正确的喂养指导,首选母乳喂养的方式,同时还应当注意在恰当的时间给孩子添加含有较高铁元素的辅食。
3.根据婴儿的年龄,在母乳、奶粉或者辅食中加入适量的物质硫酸亚铁或者硫酸亚铁滴剂进行强化。
4.适度延长给早产儿或者体重偏低的婴儿结扎脐带的时间,此类婴儿在出生2个月之后,即可进行加铁防护。
检查贫血原因需要做什么检查
1、血常规中Hb,RBC低,说明有贫血。MCV低,提示红细胞体积小,可能是营养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必须进一步作血红蛋白电泳和铁蛋白,叶酸,B12测定或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确诊。
2、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多,说明骨髓造血功能良好的;贫血的原因可能是急、慢性失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蚕豆病或血液恶性肿瘤。必须结合血常规和血片细胞学检查的提示来进一步作选做红细胞脆性试验、Ham`s试验、G6PD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铁蛋白测、叶酸、B12测定或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等等;来鉴别PNH、异常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免疫性溶贫、营养性贫血和各种白血病及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等。
对于疾病,要对症下药。虽然同为贫血,但是病发症却不尽相同,因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那些并不知道如何治疗贫血的,相信看完上面的简述,心里一定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也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对于疾病要快点治疗,不要拖延,以防引起更严重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