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鹅口疮
宝宝起鹅口疮
口腔科的医生告诉我说鹅口疮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来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这种真菌有时候也可以在口腔中被发现,当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或者是身体衰弱时就可能会发病呢!
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坚持给我的女儿用医生开的药涂抹,可是每当药涂抹上以后立刻就会好转,当药一停止涂抹就又会复发,总是不能彻底根除。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宝宝还那么小,每天吃进去那么多药肯定不好。
宝宝用了一个月的药还是不好,我就不再给孩子用药了,我开始每天给孩子用棉棒沾温开水轻轻擦拭鹅口疮出现的地方,坚持每天大概每隔半个小时擦拭一次,就这样到了宝宝三个月的时候我发现宝宝的鹅口疮不见了。
注意事项
鹅口疮是病菌引起的要注意卫生,宝宝的奶瓶每天早上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再使用。妈妈在喂奶前应用温开水清洗乳晕和乳头;应经常给宝宝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对于宝宝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宝宝长了口疮有什么后果吗
1宝宝长了鹅口疮也没什么后果,就是会影响宝宝进食而已,但如果宝宝进食不正常的话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如果发现宝宝嘴巴里长了鹅口腔的话家长朋友们还是要积极带宝宝去进行治疗。
2基本上鹅口疮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清洗口腔,保证口腔的干净,然后就将药涂抹在口腔长鹅口疮的位置,或者是内服一些药物,基本上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二三天后就可以愈合的。
3因为鹅口疮引起的原因很多,比如卫生不好、消化能力差、体质弱、抗生素过多、腹泻等等,所以当发现宝宝长了鹅口疮,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这些现象,然后进行改善。
注意事项:
另外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在喂奶后给孩子适当的喝一点清水,这样可以将奶垢冲入胃里,另外给孩子用的奶瓶、奶嘴、碗筷每天都要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感染上细菌引起鹅口疮。
宝宝起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顽固鹅口疮能自愈吗
鹅口疮不会自愈,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鹅口疮主要通过霉菌传播,建议使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涂抹口腔。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6.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7.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鹅口疮能自愈吗,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鹅口疮是不能自愈的,出现了鹅口疮就一定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在平时都要能够及时的去预防鹅口疮的出现,特别是宝宝的卫生这方面一定要重视,平时要多加强营养。
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白色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此时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就诱发鹅口疮。
母婴传染所致
如果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分娩前未彻底治愈,那在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就会被感染,诱发新生儿鹅口疮。
喂奶不卫生所致
妈妈的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均可能诱发鹅口疮。而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
婴儿用品清洁不当所致
如果家长忽略宝宝用品的清洁与消毒,也会导致鹅口疮,如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玩具、毛巾等,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抵抗力差所致
宝宝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如果营养不良或护理不当时,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用药不当所致
如果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也可引起鹅口疮。所以药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是激素和抗生素。
补锌可以预防鹅口疮吗
锌是参与免疫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皮肤、黏膜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宝宝鹅口疮一般都比较轻微,去除引起鹅口疮的因素和局部口腔外用药以后,一般都能恢复良好,无需额外补锌。如果宝宝鹅口疮反复发作,需警惕宝宝体内是否有缺锌的情况存在,此时可以给予宝宝一些锌补充剂,按一般的常规补锌的剂量即可,促进宝宝鹅口疮恢复以及预防下一次发作。
鹅口疮怎么治疗 起居注意
一旦发生了鹅口疮,正确护理很重要。引起鹅口疮除了体内心脾积热引起之后还可能因为口腔卫生不好所导致。在平时的生活应该注意帮助宝宝清洁口腔。宝宝的用具包括奶嘴、奶瓶、毛巾等等都要注意消毒卫生。而在给患鹅口疮的宝宝涂抹了药水之后要注意涂抹之后不能立即进食,还要注意多饮食,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宝宝什么情况下需要吃益生菌 反复感染鹅口疮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是白色念珠菌(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不仅侵犯口腔,还会侵犯整个消化道引起腹泻,益生菌对鹅口疮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鹅口疮能自愈吗
鹅口疮不会自愈,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鹅口疮主要通过霉菌传播,建议使用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涂抹口腔。
治疗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6.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7.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鹅口疮能自愈吗,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鹅口疮是不能自愈的,出现了鹅口疮就一定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在平时都要能够及时的去预防鹅口疮的出现,特别是宝宝的卫生这方面一定要重视,平时要多加强营养。
宝宝拉稀和长鹅口疮有关系吗
1宝宝如果患有鹅口疮这种疾病的话,是容易引起宝宝出现腹泻现象的,这个是因为宝宝在患了鹅口疮疾病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细菌感染的现象,而这个细菌感染会通过口腔传染到肠道,所以才会引起腹泻现象。
2所以在给宝宝治疗这种鹅口疮疾病的时候就一定要清洁好宝宝的口腔清洁,时刻的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不要吃一些不干净卫生的食物,这样的话是会引起鹅口疮疾病加重现象的发生。
3而当宝宝患了鹅口疮疾病时候还需要选择一些药物来添加对疾病的治疗,药物方面的选择可以采用冰硼酸,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杀菌的药物,但是这段时间来宝宝所吃的食物中时必须要保持清淡的。
鹅口疮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有胎中伏热,热毒上熏至心肺。后天失调,导致心脾之积热循经上熏于口腔而所导致。因此患鹅口疮的小儿,其乳母要注意:忌食辛辣香燥动火的食物,如烟酒、大蒜、胡椒、辣椒、油煎熏烤等食物,以防热毒经母乳进入到婴儿体内,蕴于心脾二经,积热上熏致病情的加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鹅口疮的饮食注意吧!
另外,过量的用抗生素也会引起鹅口疮,故乳母在哺乳期要避免过量用抗生素,必须使用大量抗生素时,婴儿可代用人工喂养为好,以防婴儿发生鹅口疮。
如见小儿发热、痴呆、吵闹等症状,应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应忌食海鲜、鸡鸭、牛羊肉及其汤类。乳母在哺乳期,更应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则易生湿热,湿热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经常复发,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凡患鹅口疮的婴儿的乳母一是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注意小儿的饮食忌口,如暂时人工喂养。
以上就是关于鹅口疮的饮食注意的介绍了,鹅口疮病人更应多给予米汤、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果汁、蔬菜汤等。切忌给以过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和损伤黏膜,使病症加重或并发感染。
宝宝得鹅口疮需要去医院吗
如果宝宝鹅口疮比较轻微,不影响进食,生活如常,可在去除引起鹅口疮的一些可能因素(如清洗玩具、奶瓶)后在家观察 2、3 天。如果鹅口疮有增多趋势,或者宝宝哭闹、不适、影响进食,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给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