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水多怎么治 锻炼宝宝咀嚼
宝宝口水多怎么治 锻炼宝宝咀嚼
等宝宝长大一点,能够自己咀嚼食物的时候,爸妈可以通过咀嚼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口腔控制能力。建议给宝宝吃些难以咀嚼的粗粮或者磨牙棒、蔬果条等。另外,锻炼也要有个度,不能让宝宝一下子吃太多粗粮或者吃面积过大的食物,否则容易让肌肉酸痛。
宝宝爱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宝宝总爱流口水正常吗? 宝宝总爱流口水是不是正常的
一般1岁以内的宝宝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乳牙的出全和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一般2-3岁就不流口水了。
研究表明,6个月到1岁,是宝宝锻炼咀嚼的黄金时期。咀嚼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吞咽能力强,不易流口水。
如果超过1岁还总流口水,说明咀嚼功能发育没跟上。家长要反省自己的喂养方式,是不是总给孩子吃很软的糊状食物。
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坚持辅食
辅食能很好的训练宝宝的吞咽能力,减少流口水,开始喂辅食时,可以从泥、半固体到固体逐渐添加,能很好的锻炼宝宝咀嚼、吞咽能力,对宝宝口腔肌肉的运用也有很好的帮助。
八个月宝宝能吃什么
当宝宝长到八个月大的时候,辅食的性质还是以柔软,半固体为好,这个时期是要开始锻炼宝宝的一个咀嚼能力的,要给宝宝喂粗糙一点的辅食,如肉沫,稠粥,菜沫,馒头,或者是磨牙饼干等需要咀嚼的食物。
通过咀嚼训练可以锻炼婴儿控制舌头的能力和口腔肌肉运动的能力,为日后语言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进入换乳期起,家长就要不断的注意食物的性状的变化,以适应其生理功能的不断成熟和促进婴儿的早期发展。
多吃硬食物宝宝长出一口好牙
宝宝吃硬食对牙齿的好处:
1、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2、充分锻炼口腔肌肉功能,进而有效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3、咀嚼具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可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唾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功能。
4、预防咀嚼无力,长出整齐的牙齿。
5、常咀嚼硬食不仅让牙齿有序,也促使牙齿自洁,可减少牙龈炎等病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宝宝多吃硬食物,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预防近视哦!
宝宝在什么时候吃硬食:
换牙前:孩子牙齿生长与牙弓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换牙之前,就应该经常咬一些硬的食物,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换牙时:宝宝换牙时,乳牙松动,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硬食硌掉乳牙,避免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甚至产生“双层牙”。
换牙后:新牙齿萌发出后,多咀嚼硬食能够充分锻炼口腔肌肉功能,帮助宝宝长出一口好牙哦!
“硬”食的硬度怎么选:
在食物的硬度上,专家认为芹菜、瓜类、苹果等食物的硬度适宜儿童咀嚼,而强行咀嚼骨头等比牙齿还硬的东西才会导致牙齿爆裂,况且生物进化决定了人的牙齿咬不烂的东西即使吞进肚子也难以消化,因此硬骨头顶多吮一下就要吐掉。甘蔗的中段是很好的咀嚼食品,能够锻炼牙齿,但结节处就太硬了。
小编推荐硬食:海蜇、花生、玉米、排骨、坚果、牛肉干、烧饼、锅巴、馒头干等耐咀嚼的食物。
宝宝总流口水多用勺子
有些小宝宝总是爱流口水,这是否说明宝宝不健康呢?
流口水是婴儿期很常见的现象。分布在口腔里的唾液腺,24小时都在分泌唾液,俗称口水。成人吞咽功能发育健全,能随时把唾液咽下去。宝宝爱流口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牙期刺激。宝宝在5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会刺激口腔分泌唾液,口水相应增多。这个时期流口水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一旦牙齿出来了,口水就会减少。
二是咀嚼功能发育落后。6个月到1岁,是宝宝锻炼咀嚼的最佳时期。咀嚼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吞咽能力强,不易流口水。如果超过1岁还总流口水,说明咀嚼功能发育没跟上。家长要反省自己的喂养方式,是不是总给孩子吃很软的糊状食物。专家建议,6个月后,家长要多给宝宝吃一些块状的、较硬的食物。同时,可以将咀嚼、吞咽等动作夸张地做给宝宝看,让他模仿。此外,让宝宝口腔多接触勺子,也能有效锻炼咀嚼能力。
怎么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时间:4~6个月
训练重点:吞咽
辅食特点:糊状、泥状
可选辅食:米糊、蛋黄泥、果泥、蔬菜泥、鱼泥、米粉
学会吞咽是日后摄取固体食物的重要前提。4~6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的起步阶段,该阶段比较适合添加泥糊状的食物。从4个月开始可用小勺给宝宝喂食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蛋黄泥等,也可以选择米粉之类的辅食,例如瑞氏麦香蕉糙米粉之类的,可以补充宝宝的营养。刚开始妈妈会发现,宝宝或多或少会将食物顶出或吐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之前的宝宝习惯了吸吮,尚未形成与吞咽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妈妈要耐心多喂几次。
时间:6~12个月
训练重点:咬、嚼
辅食特点:较细的固体
可选辅食:碎肉、碎菜末、碎水果粒、面包片、手指饼,燕麦片
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从这一时期开始,妈妈可给宝宝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牙齿的萌发。这时的食物应由稀到稠,颗粒由细到粗,从在泥糊状食物里添加少量的小块固体食物开始,随着宝宝的适应,再慢慢添加固体食物的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主动进食的欲望增强,喜欢自己抓食物吃,这时妈妈可以把切碎的固体食物给宝宝,让他自己吃,培养宝宝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另外,还可给宝宝吃一些专门用来磨牙的小零食,如磨牙棒、磨牙饼干。
时间:12个月以上
训练重点:咀嚼后的吞咽
辅食特点:较粗的固体
可选辅食:水饺、馄饨、米饭、其他纤维不太多的成人食物
随着牙齿的萌出和完善,宝宝的口腔动作也越丰富,咀嚼吞咽动作协调,渐渐地可以用牙齿咬碎再咀嚼。这时应给宝宝吃较粗的固体食物,多吃粗粮。
家长要做好典范,利用宝宝爱模仿的特性,经常示范咀嚼动作给宝宝看,每口食物应慢慢咀嚼,最好每口咀嚼10次以上。家长要逐步指导小孩独立进餐,切不可家长喂食,或长期用奶瓶饮水、饮奶。
宝宝爱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宝宝总爱流口水正常吗? 如何改善并训练宝宝咀嚼能力
6个月后,家长要多给宝宝吃一些块状的、较硬的食物。(辅食可以从泥、半固体至固体的逐渐添加过程中添加)
同时,可以将咀嚼、吞咽等动作夸张地做给宝宝看,让他模仿。
此外,让宝宝口腔多接触勺子,也能有效锻炼咀嚼能力。
原理:因为人在使用勺子吃东西的时候,嘴巴是有一个收合的动作的,所以让宝宝的口腔多接触勺子,也是希望宝宝能够尽快领会到这个动作,并且有效的锻炼咀嚼能力。
宝宝咀嚼能力差会怎样 如何锻炼宝宝咀嚼能力
1、训练宝宝下颚骨分级调控能力
首先准备一些条状、块状等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苹果条、胡萝卜条。如果宝宝能力太弱的话,妈妈可以将苹果条和胡萝卜条煮熟,或者选择香蕉、猕猴桃等较软的食物。然后让宝宝一口一口地咬切,每咬一口后都要把食物取出,然后再放回让宝宝咬合,这样可以训练宝宝下颚骨一闭一合的能力。
2、训练宝宝舌头的灵活性
妈妈首先根据宝宝的口味准备一些紫菜或小饼干,把食物分成小片。然后放置在口腔的不同位置,例如上唇、下唇、上颚等,让孩子用舌头去取到食物。训练过程中宝宝肯定会有排斥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要参与进去,不能只让宝宝一人“训练”,妈妈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引导宝宝爱上这项训练!帮助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千万不能乱来,要根据宝宝的发展规律一步步添加!●宝宝3个月后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富有淀粉酶,满4个月即可食米糊面糊等。 4-6个月宝宝的乳牙开始萌出,但咀嚼能力差,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学会。 5月龄左右的婴儿咀嚼食物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龄左右是训练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关键期。 7-月龄后食物从泥茸状过渡到碎末状可帮助学习咀嚼。 8-9月龄的婴儿已可接受能量密度较高的成人固体食物。 9-12个月婴儿已可咀嚼煮软的蔬菜和切碎的肉类,对营养素、能量需求增加 1岁左右营养素与能量的需求仍很大,胃容量相对较,胃肠功能与消化酶发育较婴儿更为成熟,但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利用食物的功能尚未十分健全。
宝宝多大可以吃面条
从营养角度来说,面条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奶粉或母乳喂养所不足的那部分营养。
从宝宝肠胃功能来说,一岁以下宝宝的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给宝宝食用的食物应当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面条细软,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作为宝宝的辅食。
从宝宝机体发育来说,吞咽和咀嚼是一项技能,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获得。如果一直给宝宝吃流质食物,不只不利于宝宝吞咽、咀嚼功能的发育,还可能因为口腔肌肉功能得不到锻炼,影响面部、口腔肌肉的发育,阻碍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6个月以上的宝宝,选择面条作为锻炼食物是非常适合的。
宝宝多大可以吃面条
一般情况下,宝宝辅食添加顺序应为谷物—蔬菜—水果—动物,也就是说,宝宝4—6个月就可以食用面条了。但是宝宝的咀嚼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面条煮熟至烂后,应该用汤匙压碎后喂食。至于压碎的程度,应该依据宝宝的吞咽能力决定。
2岁以下的宝宝,牙齿没长齐,咀嚼能力较差,不能选择口感偏硬的品种。另外,市面上有专门给宝宝食用的挂面出售,长度较短,面条细,盐分很低。婴儿面条是婴幼儿很重要的辅食品之一,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作用,需要家长仔细选择购买。
乳牙不齐怎么办
乳牙是宝宝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乳牙未长齐,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干预,因为它不太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如果某种原因恒牙萌出时出现牙颌畸形,则需要口腔矫正治疗。
另外,乳牙刚萌出时,表面可以不平整,县至呈锯齿状,当宝宝添加辅食,开始用牙咀嚼食物时,乳牙会逐渐长平。充分的咀嚼运动,不仅使咀嚼肌得到锻炼,同时牙齿也受到相应的压力。通过牙周膜传达到颌骨,使牙齿的结构变得坚固。
细嚼慢咽促进营养吸收
吃饭时囫囵吞枣,不仅不利于营养的吸收,还会伤害幼儿的胃,导致消化不良、胃酸、胃疼等症状,因此,家长应注意让幼儿学会细嚼慢咽。
幼儿往往由于性子急,不想总被喂饭、急着去玩儿等原因,不愿意细嚼慢咽,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口腔内咀嚼肌不发达,因而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家长应了解幼儿不愿意细嚼慢咽的原因,对症下药,如在幼儿吃饭时靠数“数”减慢幼儿进食的速度,避免幼儿因惦记游戏而急于将饭咽下,同时也可通过较为坚硬的干果、水果来锻炼幼儿的咀嚼肌。
您的孩子是否这样
吃饭时总像和谁在比赛,经常大口大口地往里塞,一口还没咽下去就塞进另一口。
吃饭不喜欢咀嚼,食物到嘴里就整个吞下去。
经常喊肚子不舒服,排不出大便。
支您一招
1、家长应经常提醒宝宝细嚼慢咽
家长应经常给宝宝讲吃东西细嚼慢咽的好处,如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等,吃得太快容易导致发胖,引起胃疼、胃涨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还可和宝宝一起探讨各种食物的味道,多嚼和少嚼食物可产生的味道差异,有的饭越嚼越香,有的食物先咸后甜,有的先甜后苦等等。让宝宝通过细细咀嚼体味食物的味道,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2、锻炼宝宝的咀嚼肌肉
有的家长常反映宝宝的咀嚼肌不发达,影响了宝宝的饮食以及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通常是由于宝宝在生命初期吸食、吃流质食物较多所引起的。
锻炼宝宝的咀嚼肌能够促进宝宝形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待宝宝的牙齿长齐后,家长可给宝宝一些较为坚硬的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杏仁、开心果等颗粒较大的坚果、饼干、干馍片等,这些都需要宝宝牙齿用力嚼才可以食下,无形中形成了宝宝食物进口即用力嚼的习惯。
3、培养宝宝的耐性
吃饭过急常常和宝宝的性格有关。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宝宝耐心行事的好习惯,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有助于锻炼宝宝耐心的游戏,如“穿珠子”、“数数碗中的小豆豆”等游戏。
怎么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重要性
简单一个咀嚼、吞咽能力,关系到口腔的感觉功能、上下颚的发育、双面颊脂肪垫的退化等。咀嚼除了把食物变成容易吞咽的大小和软硬度之外,同时还具有辨别味道、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等重要功能。最近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咀嚼也有利于视力的提高。因为眼睛的脉络膜对眼球晶体具有调节作用,而脉络膜的调节功能有赖于面部的肌力,面部肌力的增强则得益于咀嚼强度。
总的来说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可以总结到如下几点:
1.有利于唾液腺的分泌,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促进食欲;
2.使食物磨得比较细碎,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有利营养素的吸收;
3.有助于牙齿发育和生长。咀嚼能力不够,宝宝的颌骨发育不好,长出来的牙齿会排列不齐;
4.有利于头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5.充分的咀嚼可以训练口腔、舌头、嘴唇等相应器官肌肉的协调性及灵活性,提高宝宝发音的清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