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行症有哪些症状
睡行症有哪些症状
反复发作的在睡眠中起床行走。发作时,睡醒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或干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病人清醒相当困难;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或躺在地上继续睡觉;尽管在发作后的苏醒初期,可有短暂的意识和定向障碍,但几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不论是即刻苏醒或次日清晨醒来均完全遗忘。
梦游是不是在做梦
谈到梦游,很多人想象到的场景就是一个人做着梦,迷迷瞪瞪地游荡着,如同“灵魂出窍”。
其实,真实的梦游并不是这样的。“梦游”的专业名词叫“睡行症”,多在入睡后两到三个小时内的无梦时段发生。表现为从床上坐起,目光呆滞,做一些无目的的动作,如拿起被子或移动身体,几分钟后自行躺下;或可表现为缓慢起床后,在房间内徘徊几次,又上床继续睡觉;还有人会做一些复杂的日常习惯动作,比如穿衣、进食、看书、扫除、上街游逛等。发作过程中可伴有梦语,行为刻板僵硬。醒来后对梦游经历完全遗忘,而不像真正做梦,多少能回忆起梦境。也就是说,梦游并非受梦境内容支配而出现,所以,称之为“睡行症”既合理又客观。
诱发“睡行症”的因素较多,比如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睡眠剥夺、感染发热、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疾病或药物也可诱发。另外,“睡行症”也可能遗传,父母一方患有“睡行症”,子女的发病率是45%;父母均患该病,子女的发病率可达60%。
“睡行症”首次发作多在4~8岁,儿童比青少年和成人更多见。青少年出现“睡行症”多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遭遇心理冲突、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但一般不会频繁发作,青春期后自行消失。曾有大学生在恋爱时遇到情感冲突,一周内两次“梦游”。家长非常恐慌,赶忙带其看病。经过安抚后,这位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缓和,“梦游”未再出现。
虽然“睡行症”发作时导致伤害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曾有儿童在奔跑中跌倒或走到街上受到意外损伤。所以,对于出现过“睡行症”的患者来说,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房间内不要放置尖锐、易碎的物品,用厚窗帘遮住玻璃窗等。
对于偶发“睡行症”的患者,主要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应让患者增加睡眠时间,睡前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比如进行放松训练或自我催眠,想象自己身处草原、海滩或花园中,放慢呼吸,让心情逐渐松弛下来。如果遇到患者“睡行症”发作,不要试图唤醒,应注意保护,避免环境中的危险和伤害,尽量引导患者上床睡觉或卧床。如果梦游频繁发作,或给患者带来了伤害,则应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
怎样治愈梦游症
现今的研究表明,梦游症发生时并没有做梦,因其名不符实,而改称为睡行症。
某些因素可以诱发睡行症,如白天过度疲劳、连续多日睡眠不足、感染发热、睡前服用安眠药、将熟睡的儿童抱起等。睡行症通常发生在初入睡的2-3h内。患者可从床上坐起,并不下地,目光呆滞,做一些刻板而无目的的动作,如拿起毯子、移动身体等,持续数分钟(一般为2min左右)后自行躺下,继续睡眠。偶有缓慢起床后,不停的往返徘徊,又复上床睡眠。
患者也可下地后双目凝视,绕着房子走动,或可进行一些日常习惯性的动作,如大小便、穿衣、进食、打扫卫生、拉抽屉、开门、上街、开汽车、外出游逛、有时口中念念有词,并能够与人答话,但是口齿不清、答非所问。可躲过视线或越过企图与其交谈的人,能够避开障碍,有时也会被障碍物或楼梯绊倒。在受到限制时可有狂暴的冲动、逃跑或攻击行为。发作过程中可伴梦语,整个行为显得刻板、僵硬。处于发作中的患者通常很难唤醒,强行唤醒时常出现精神混乱,事后常完全遗忘。
睡行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避免诱发因素的发生,其药物治疗可选择地西泮、阿普唑仑、阿米替林、丙咪嗪或氯丙咪嗪等,睡前服,也可用氟西汀或盐酸曲唑酮等。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自我催眠疗法和松驰练习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梦游症
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
梦游显然是一种变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与周围环境失去了联系,患者似乎生活在一个私人的世界里。患者的情绪有时会很激动,甚至会说一大堆的胡话,旁边人很难听懂他在讲什么东西。患者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患者压抑的痛苦经历的象征式重现。梦游结束后,患者对梦游一无所知。
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惊与梦游症均为睡眠障碍,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
梦游症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睡行症:本症又称夜游症,梦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
夜游症:夜游症也称睡行症或梦游症,多发生在儿童期,也可以是癫痫的表现之一,常于非眼快动睡眠的S3与S4期出现发作。该症曾被称为“梦游症”,后经脑电图研究确定,该症同夜梦无关。
梦游症的诊断标准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为,通常发生在主要睡眠阶段的最初第三期。
2、当梦游时,患者脸部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梦游者也很难被强行唤醒。
3、清醒时(不管是在梦游结束后,还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对梦游中所发生的一切大都遗忘了。
4、当从梦游状态醒来后的几分钟内,患者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无损伤(尽管醒来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与定向力障碍)。
5、梦游的起始及进行过程中没有诸如癫痫症一类的器质性因素加入。
上面这些就是怎么样才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梦游症的发生,所以当患者出现有梦游症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医院里面接受治疗检查,这样的话才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个特别大的伤害的,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儿童梦游怎么办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梦游症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6~12岁的男孩,在排除器质性因素的基础上,多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节奏及生长发育因素有关。因此,应首先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该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现梦游行为而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以至使梦游症状加重。向家属及患儿解释清楚,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正在发作的患儿应将其叫醒或将其引到床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渐减少,最终彻底缓解。
2.睡眠卫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应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第三对该症患儿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二)药物治疗
该病发作次数不多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者,可短期晚睡前服用安定2.5mg,以减少或控制发作。
“梦游症”,即睡行症。这是一种睡眠障碍,要确诊需到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便与另一种相似的疾病,如分离障碍相鉴别。
睡行症是指一个突然从深睡中睁开眼睛表情茫然,起身离床,行动迟缓而单调,缺乏目的性。
如在房中来回走动、颠三倒四地乱穿衣裤鞋袜,或拿床单被子揉搓。也有一些人会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事,如开门、打水、做饭等。每次出现的时间在4-6分钟左右,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次晨醒来,否认夜里的发生的一切。
睡行症以儿童多见,发生率在1-6%,以5-6岁为高峰,原因目前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一是悲伤或心理刺激过度;二是家庭不能给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温暖;三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由于梦游可能出现一定的危险,并可能引起别人的不安,影响到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必须进行预防和治疗。
首先,儿童易出现梦游不必过于惊恐,绝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会自愈。如果一周出现3次以上,病情会进一步延续到成年。
其次,家庭要给予他们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家中要做必要的安全防范,如门窗加锁、房内不生火、不放危险物品。在梦游期间,一般不主张唤醒他,以免出现过分的反应。
第三,安定类药物对该病有效,同时配合神经营养剂。
梦游者在睡后会突然起床穿衣,外出走一圈,又回来睡下,甚至有比这更为复杂的行动。事后不能回忆,就是当时唤醒他,也不能回忆自己为什么如此做。梦游,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多在15岁以前发生。这可能与儿童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不
嗜睡症有哪些症状
一、四种表现
医学将嗜睡用四种主要症状进行了定义,这四种症状被称为嗜睡四分体:
1、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始终存在,而且通常最为明显。
2、猝倒:猝倒是指肌肉品质的突然或暂时性消失,这引起了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轻微症状表现为含糊不清的语言或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无力拿不住东西,严重的猝倒会引起膝盖弯折,使人虚脱,大笑,兴奋或生气是引起猝倒的典型性原因,肌肉品质的突然放松可能是大脑突然进入REM睡眠的结果,有嗜睡病的患者中有猝倒现象的不到一半。
3、睡眠瘫痪:所谓睡眠瘫痪就是当人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它只持续几分钟,和猝倒类似,睡眠瘫痪可能也与REM睡眠和清醒状态之间的过渡不充分有关,睡眠瘫痪与幻觉有关。
4、催眠性幻觉:是指精神,梦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见于入睡时或发生睡眠瘫痪前。
二、症状特点
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适来解释;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
三、发病时间
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三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
梦游症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梦游症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睡行症:本症又称夜游症,梦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
夜游症:夜游症也称睡行症或梦游症,多发生在儿童期,也可以是癫痫的表现之一,常于非眼快动睡眠的S3与S4期出现发作。该症曾被称为“梦游症”,后经脑电图研究确定,该症同夜梦无关。
夜游症患儿可兼有夜惊或遗尿,这三者都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可能具有类似的病理机制,但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三者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夜游症可能是在深睡状态中,大脑呈部分觉醒时所出现的一种运动。临床表现:梦游期间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话,但多含糊不清,很少能进行长时间交谈;梦游时,能够躲避一般障碍物,甚至能够自己乘车,但由于人处于一种迷糊状态,还是有一定危险的,所以最好将室内一些危险物品收藏好,以免误伤。住楼房的,应该把窗子插死,因为梦游者有时可把窗子误当成门往外走。 患儿在开始入睡的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面部表情恐怖,呈凝视状,有时喊叫,但意识仍呈朦胧状态,同时并可表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发作时,若叫唤患儿,一般很难叫醒,患儿常常不加理睬,仍表现惊恐、哭泣或叫喊,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继续在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而对父亲母亲的安抚、拥抱及焦虑等视而不见,发作一般持续十余分钟,又能自行入睡。清醒后对夜惊发作内容完全遗忘或只有片段记忆。部分患儿在发作时,可伴夜游,即患儿起床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动作,如开抽屈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本病偶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别。
嗜睡症症状有哪些
嗜睡症由一种罕见的疾病到现在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其特殊的原因。嗜睡通常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嗜睡很难彻底根除,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一旦出现可能会伴随你终生。嗜睡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有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
【特点】
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适来解释;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
【发病时间】
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三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
【症状】
1、猝倒
这种症状是指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突然失去肌肉张力,从而引起了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轻微症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无力拿不住东西。
严重的猝倒会引起膝盖弯折,使人虚脱。大笑、兴奋或生气是引起猝倒的典型性原因,肌肉品质的突然放松可能是大脑突然进入REM睡眠的结果。猝倒并不十分常见,有嗜睡病的患者中有猝倒现象的不到一半。
2、睡眠发作
这种症状是嗜睡症最为明显的症状,日间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睡眠发作后患者会感觉到精神焕发。
3、睡眠幻觉
是指精神、梦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见于入睡时或发生睡眠瘫痪前。
4、睡眠瘫痪
这种症状当人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它只持续几分钟。和猝倒类似,睡眠瘫痪可能也与REM睡眠和清醒状态之间的过渡不充分有关。
对于青少年或刚成年的人来说,这些症状在此之前并无病例,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患有嗜睡的人会抱怨容易感到疲劳以及工作、学习和社交关系的表现不佳。并且平时应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嗜睡就会缓解。比如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另外要克服嗜睡,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夜游症的鉴别诊断
一、嗜睡症
嗜睡症被定义为白天睡眠过度及睡眠发作(并非由于睡眠量的不足引起)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特征为:
1.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和/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
2.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一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3.缺乏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呼吸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
4.没有表现出日间嗜睡症状的任何神经科及内科情况。
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可定义为:人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环境所允许的睡眠—觉醒节律之间不同步,从而导致病人主诉失眠或嗜睡。
临床表现特征为:
1.个体的睡眠—觉醒形式与特定社会中的正常情况—文化环境中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睡眠—觉醒节律不同步。
2
.在主要的睡眠相时失眠,在应该清醒时嗜睡,这种情况几乎天天发生并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
3.睡眠的量、质和时序的不满意状态使病人深感苦恼,或影响了社会或职业功能。
三、睡行症(夜游症)
睡行症或夜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睡行症发作时,个体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起床,走动,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
临床表现:
1.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起床,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走来走去。
2.发作中,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干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并且难以被唤醒。
3.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还是在次日凌晨),个体对发作不能回忆。
4.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5.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如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证据。
四、睡惊症(夜惊症)
睡惊症(夜惊症)是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
临床表现特征为:
1.惊恐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惊叫一声从睡眠中醒来,以情绪极度焦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瞳孔放大及出汗等为特点。
2.这些反复发作的典型症状持续1—10分钟,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发生。
3.对他人试图平息睡惊进行的努力相对无反应。
4.对发作即使能够回忆,也是十分有限的。
5.没有躯体障碍如脑肿瘤或癫痫的证据。
夜游症与神游症两者的区别,从上面这段介绍中已大概清楚。还有一个不同点是,夜游症多发生于儿童,而且常常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夜游现象也逐渐减少或消 失,不是严重的精神障碍,不必过于担忧。而神游症多发生在成年人,其发作时的行为显得更为机灵,好似更有目的性,这些人多数还具有癔病性格和其他一些特 征,在出现神游之前往往都有比较大的心理刺激。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神游症实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自动症,可以达几个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可能是精神运动 性癫痫(复杂部分发作)的症状之一。
睡眠不好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随着老年性痴呆的加重,伴随的睡眠障碍也日趋严重,约34-82%的痴呆病人会出现睡眠不好,睡眠不良不但明显降低痴呆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还可进一步加速病人记忆力的下降。
老年性痴呆的睡眠障碍还包括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中拳打脚踢、滚落下床、睡行症、梦魇、日间“打盹儿”或小睡明显增多,以及中重度痴呆病人常出现的“日落综合征”(指黄昏时分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例如:情绪紊乱、焦虑、亢奋和方向感消失等,持续时间为几个小时或者整个晚上。其发病机理是由于急性大脑供血不足所致。虽然大多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恢复正常,但这种急性脑供血不足往往是脑血管意外、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切不可以轻心)。
睡眠质量差是中老年朋友常见问题,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睡眠障碍往往在痴呆、帕金森病等病出现临床症状前数年甚至十余年出现,如果您或家属正受到睡眠不良的困扰,请早期就诊,及时治疗,从而延缓甚至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病。
嗜睡症症状有哪些
嗜睡症由一种罕见的疾病到现在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其特殊的原因。嗜睡通常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 较早或比较晚。嗜睡很难彻底根除,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一旦出现可能会伴随你终生。嗜睡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有 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
【特点】
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适来解释;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
【发病时间】
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三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
【症状】
1、猝倒
这种症状是指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突然失去肌肉张力,从而引起了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轻微症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无力拿不住东西。
严重的猝倒会引起膝盖弯折,使人虚脱。大笑、兴奋或生气是引起猝倒的典型性原因,肌肉品质的突然放松可能是大脑突然进入REM睡眠的结果。猝倒并不十分常见,有嗜睡病的患者中有猝倒现象的不到一半。
2、睡眠发作
这种症状是嗜睡症最为明显的症状,日间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睡眠发作后患者会感觉到精神焕发。
3、睡眠幻觉
是指精神、梦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见于入睡时或发生睡眠瘫痪前。
4、睡眠瘫痪
这种症状当人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它只持续几分钟。和猝倒类似,睡眠瘫痪可能也与REM睡眠和清醒状态之间的过渡不充分有关。
对于青少年或刚成年的人来说,这些症状在此之前并无病例,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患有嗜睡的人会抱怨容易感到疲劳以及工作、学习和社交关系的表现不佳。并且 平时应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嗜睡就会缓解。比 如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另外要克服嗜睡,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 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孩子梦游是什么原因
梦游症多发生于睡眠开始的2-3小时内,持续时间一般5-30分钟,发作过后有可能出现清醒的状态,也可能继续入睡。发作时大脑的活动呈不完全觉醒状,也就是说处于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好像做梦一样。梦游期间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话,但多含糊不清,很少能进行长时间交谈。梦游的发作次数不定,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亦可一夜发作数次。
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或者诱因解除后,梦游常可不治而愈,家长不必为此过分担忧。当出现梦游时不要过于紧张,但必须注意加强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如房间内不宜放置危险物品,不宜生火,门窗要加锁等。如果发现梦游发作的孩子已走出门外,家长可以将孩子牵回家中,使其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不必强行叫醒。因为强行唤醒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更严重的意识模糊、兴奋躁动状态。发作过后,要协助孩子重新睡好,盖好被子等。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孩子白天过度疲劳,睡前过于兴奋等,以免诱发梦游。对于发作频繁的孩子,应到睡眠障碍门诊详细咨询对策。
最关键的是做好 安全措施
梦游者真正的危险,往往是他们在梦游中自己制造的。对睡惊症或睡行症的孩子,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预先做好安全措施。如,睡惊症的孩子会喊叫、挣扎,这时要防止他摔伤、碰伤;睡行症的孩子可能会拿刀具、上下楼、走出门外、来到阳台,这些行为都是有些风险的,所以平时家里的刀具要放置好,阳台要装上防护栏,门锁也要锁好。
睡惊症或睡行症的孩子,能不能叫醒
医学界目前对此并没有一个说法。有的百姓说,这时千万不能叫醒孩子,因为孩子醒来后会被吓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资料记载叫醒后被吓死的案例。其实叫醒后孩子也不会太惊吓,可能更多的是困惑、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则根本无所谓,继续上床睡觉。此时较好的措施是:家长可以将孩子领回床上,让孩子继续睡,或者轻轻喊醒,轻语安慰。但要注意的是家长自身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紧张、担心,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梦游的原理是什么
梦游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 1%~16%。但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大多数集中在 6~12 岁,这可能与这阶段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期、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
关于梦游成因的研究仍在进行,但是现阶段可以确定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梦游,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你的父母兄妹患有「睡行症」的话,那么你梦游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 10 倍;
与睡眠状况有关: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压力大、经常醉酒。服用某些镇静催眠药、神经松弛剂、神经兴奋剂或抗组胺药物等,也有可能造成梦游;
与一些疾病有关:比如心律失常、发烧(这是什么鬼)、胃食管反流、哮喘发作、癫痫发作、等。这些疾病引起的梦游,控制原发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