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肩髃有危险性吗? 肩髃穴穴位层次解剖

针刺肩髃有危险性吗? 肩髃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4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针刺处为三角肌中部上份。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4.三角肌下囊:为三角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滑液囊,常与肩峰下囊相通。此滑液囊肿胀时,可产生“肩周炎”症状。

5.冈上肌腱:此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端。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肩髃的位置在哪里

肩髃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比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穴:上臂平举时,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部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肩髃穴。

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固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为上肢要穴,具有疏风散热,通经活络,缓解肩臂疼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肩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肩胛痛,臂痛,半身不遂,肩臂风湿痛等症。此外对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经常刺激肩髃穴,尤其是进行针刺,能起到很好的疏风活络作用。

肩髃穴按摩方法

正坐,左手屈肘抬臂,与肩同高,用右手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以有酸痛,胀麻的感觉为宜,分别按揉左右两边的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艾灸瘦手臂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肩髃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

针灸治疗肩周炎方法

1、基本针灸治疗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髃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足三里下1 寸)

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2、其他针灸疗法

(1) 芒针:取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条口透承山时边行针边令病人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络拔罐: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2次。

(3) 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每次选3~4穴,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4)电针:取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每次选3~5穴,接通电针仪,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强刺激10~15分钟。

(5)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0.5ml。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个压痛最明显处注射。

肩髃的准确位置图 肩髃穴主治疾病

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为上肢要穴,具有疏风散热,通经活络,缓解肩臂疼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肩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肩胛痛,臂痛,半身不遂,肩臂风湿痛等症。此外对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经常刺激肩髃穴,尤其是进行针刺,能起到很好的疏风活络作用。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疗法

 首先是毫针疗法。处方主穴:肩髃、肩前、肩后;配穴:肩外侧痛配外关、合谷;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池;肩前侧痛配手三里;操作选1.5~3寸毫针,快速刺人皮下,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或补或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其次是电针疗法。处方:同毫针疗法;操作:进针得气后,选主穴1个,配穴1个,接电针仪,输出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还有就是水针疗法。处方:阿是穴;操作:在患者活动肩部时找出最痛点2~3处,遂用5ml 1次性注射器,将复方丹参注射液4ml或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ug、地塞米松5mg吸入,注入阿是穴。隔日1次。

  除此之外温针疗法也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处方:肩髃、肩贞、中渚、条口;操作: 先针肩髃、肩贞、中渚,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然后再在上3穴针柄上加约1cm长的艾条,并在针身周围的皮肤处垫4cm方圆的硬纸片(以防零星艾绒掉下烧伤皮肤)。每次用艾条不少于2次,30分钟起针后,再针刺条口穴,针感具有向上、向下传导得气为宜,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做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锻炼。每日针治1次,6次为1疗程。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疾病,很多朋友选择针灸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肩周炎的吧。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患者,针炙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病人,治疗通常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日。

针炙治疗肩周炎所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

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肩髃、合谷、曲池、太渊和天宗等穴。有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以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穴,先刺阳陵泉,再刺肩髎,外关。凡刺下肢穴位时,患肩应同时作上举,外展和内收等动作。

温馨提示:大家看了以上的介绍对肩周炎治疗的方法有所了解了,不是只有针灸能治疗肩周炎,还有很多种方法,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情况去选择,针灸的方法也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能治疗很多种疾病,所以不要担心。

肩髃如何针刺 针刺肩髃有危险性吗?

针刺肩髃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是不会有危险的,但在行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行针时活动肩部,当针直接刺入肩关节腔后,行针过程中不得移动上肢,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故古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

2.忌针具消毒不严,因本穴须直接刺入肩关节腔中,故针具消毒一定要严格,否则针刺体虚,抵抗力弱或糖尿病患者时,可能会导致感染,生疮,或化脓性疾病。

肩膀拔火罐治疗效果好吗

拔罐治疗肩周炎的原理

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本病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而衰颓;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取穴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以上穴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血行风自灭。

肩髃:此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阿是穴:

局部压痛点处。

操作步骤找准穴位后在穴位上拔上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以上方法是一种病人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的简易方法,当然肩周炎的治疗还涉及到辨证,除了主穴之外还涉及到配穴,临床上要远比这复杂得多。拔罐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若同时配合针灸、刺血或艾灸可缩短疗程。

肩周炎艾灸取穴:阿是穴、肩髃、肩贞、天宗、肩井。

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拔罐疗法作为保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肩膀的部位如果在拔火罐的时候,天气比较冷的话,那么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不要让肩膀在拔火罐的时候再受凉。拔火罐一定要注意手法,不要出现烧伤或者是烫伤的情况。另外拔火罐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一定要控制好拔火罐的时间。

相关推荐

周炎针炙穴位哪些

关节周围炎又称周炎,中医称漏风、凝症、冻结、五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膀就像被冰冻住了似的,常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甚至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或夜间疼痛明显等症状。周炎采用中医治疗效果好。 针灸治疗周炎,应取这些穴位井、周、前、贞、天宗、隅及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腕骨等。 除了针灸治疗周炎外,还可采用中药外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外洗处方为: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独活、桂枝、当归、川芎、小茴香、苍术、防己各 20克,水煎擦洗患处。中药

井部位疼痛怎么缓解 井怎么针灸

找准穴位后直刺或斜向后方斜刺0.5-0.8寸,以局部酸胀为度,不宜向前内下方直刺,以免穿透第1肋间隙或其上方而损伤深层的肺脏造成气胸。配、天宗主治背痹痛;配乳跟、少泽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除了针灸,也可以用艾灸疗法,艾炷井穴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也不错的保健效果。

按摩对关节炎好处吗 关节保健按摩

通常风湿性关节极易发生在关节附近,使关节疼痛感,功能活动也受到限制。 按摩穴位:治疗部疼痛比较常用的穴位髎,贞,内陵,臂臑和臑俞,还可以配合天宗,缺盆,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效缓解部疼痛。 按摩方法: 1.放松部,让部尽可能增加活动范围,可以手掌轻轻拍打疼痛的部位及周围,或是握成空拳轻轻锤击。 2.找到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如果疼痛不是十分剧烈,选穴的重点可以放在疼痛部位;如果剧烈疼痛,选穴要避开疼痛部位,等到疼痛缓时,再按摩疼痛部位。 注意:如果是上,后或胛部产生疼痛,

膀酸疼怎么按摩才效果

周炎是一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多发。这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是一旦发作起来,会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要注意日常保护,晚睡和外出注意部的保暖,防止受凉;坚持运动,每天坚持活动臂,促进筋骨和血液循环;坚持做健身操,晨起和晚睡前都可以坚持20—30分钟。除了复骨发贴治疗外,可以从经络养生的角度告诉大家用穴位进行日常保健的方法。 穴大肠经上的穴位,用于治疗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配合髎、贞、臑俞等共同治疗周炎和上肢不遂等。该穴位峰端下缘,当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周炎年轻化针灸推拿疗法来助阵

一、周炎的针灸疗法 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患者,针炙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病人,治疗通常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日。针炙治疗周炎所选择的穴位主要峰,髎,曲池,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 如峰处压痛点或后伸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合谷、曲池、太渊和天宗等穴。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以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穴

拔火罐治疗周炎,效果意想不到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目前家庭用抽气拔火罐的推广流行,近年来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那么,拔火罐治疗周炎的效果怎么样?拔罐治疗周炎能够达到治愈效果吗?针对此类问题,专家为大家作出介绍: 拔罐治疗周炎的原理 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本病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部,使经气不利所致。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

艾灸瘦手臂灸哪里 艾灸

位于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关节上端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拔火罐治疗颈椎病哪些方法

用闪火法(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内烧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处皮肤上。)将罐吸附于大椎、大杼、井、、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 取大椎、井、、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7~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出现淤血或充血。

胛骨穴位哪些呢

胛骨附近井、、秉风、天宗、贞、内陵、曲池、合谷、七星台(中俞、外俞、曲垣、天宗、臑俞、贞)等。 秉风,在胛部,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天宗,在胛部,大致在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七星台,在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臑俞,在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胛冈下缘凹陷中, 曲垣,在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俞,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内陵:垂臂,在

瘦手臂艾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艾灸 位于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关节上端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