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五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五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遗尿症在儿童期很常见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主要包括:第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即在每天凌晨十二点到四点,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时,孩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第二是觉醒障碍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第三是膀胱功能障碍,包括膀胱容积小和膀胱肌肉收缩失控的情况。第四则是遗传,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症的,孩子有70%的遗传可能。

过度依赖纸尿裤增加遗尿风险

都市家庭对纸尿裤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孩子一穿就穿到3、4岁,这样有增加患遗尿症的风险,但不意味着一直戴纸尿裤的孩子5岁后一定会遗尿。一般孩子到两三岁后,就开始有了控制排尿的意识,有了尿意后会提示大人。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还一直戴着纸尿裤,想尿时就随时尿,就可能会减少以上功能训练的机会,可能增大患遗尿症的风险。

孩子患遗尿症,家长怎么做?

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增加膀胱容量有助改善尿床

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

如何训练孩子定期排尿

在把尿时也要注意时机和顺应孩子的尿意,通常喝完水一小时后,喝完粥或牛奶2~3个小时后可以给孩子把尿一次。蒋小云表示,这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2~3岁的孩子若还常常遗尿,家长就要加紧注意,及时采取训练措施,预防儿童遗尿症。

孩子总是尿床是疾病还是习惯?

孩子尿床可以说是司空见怪,哪个小儿不尿床呢?不过孩子老大不小了还尿床,既影响大人和孩子的健康睡眠,也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尿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尿床呢?

孩子尿床的原因

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如果孩子的父母在童年的时候有过尿床的经历,那孩子也尿床的话,那几乎就没有什么好的医治良方,只能是等待孩子长大之后,慢慢自然康复。

在大多数情况下,尿床都是由于睡眠的深层次,意识到达的信号与膀胱信号之间的协调不畅造成的,如果协调不畅则膀胱会在没有孩子的许可下自我排出尿液,所以减少尿床最好的措施是增加孩子的认知。

有些是因为孩子早产体弱或是营养不良所致,有的孩子因为早产,先天底子薄,加上后天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所导致。对此,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食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还有一种原因,孩子尿床可能是疾病所引起,需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尿床的不良影响

孩子到了好几岁还尿床的话,真的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情。夜晚本来就是大人和孩子最要睡的时候,睡梦之中孩子尿湿了,这就需要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被子,大人和孩子的睡眠都会受到影响。事后,衣服等物品的清洗也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父母一定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批评孩子打孩子的屁股,因为孩子无法自主控制,打孩子也没有用,还可能会加重尿床症状。据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惩罚孩子尿床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如何应对孩子尿床?

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明白,通过矫正,孩子完全可以减少尿床的次数,很多孩子还能彻底摆脱尿床的困扰。但是,在矫正开始之前,家长要明白矫正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坚持与通力合作。因此,在矫正开始前,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向他/她解释矫正计划的目的,重点和流程,并听取孩子的反馈。

1、注意饮食

在矫正期间,不需要在白天严格控制孩子的水分摄入量。但是,要避免在晚饭后与入睡前喝大量的水,晚餐少喝汤,尽量避免晚餐吃粥一类水分比较多的食物,这会增加孩子尿床的可能性。

2、加强营养

如果孩子因为营养问题导致尿床,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孩子营养跟上了,身体自然就健康许多,出现尿床的现象也就会相应减少。

3、强化意识,提高责任心训练

家长要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打扫,整理或喂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承担尿床后的部分善后工作,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如果孩子无法胜任全部的工作,家长可以帮忙,这样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感激,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4、多鼓励孩子

建立一套奖励机制,记录下孩子不尿床的日子,然后进行奖励。家长可以结合日历本作一个积分表,在没有尿床的日期下画上五角星,等五角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对孩子进行奖励。

4、关注孩子心理

孩子尿床后,他们心里也难过,可能忐忑恐惧或是羞愧不安。父母要多安慰孩子,不能随意指责孩子,更不能在大众场合之下揭短,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最好的治疗方式。因为目前对孩子尿床的治疗方式还较少,只能是耐心地等孩子长大慢慢自行康复。

5、药物治疗

如果行为矫正法收效不明显,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应该先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尿床原因众多,粗分两类

尿床原因众多,可粗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尿床类型。原发性是从出生后就一直出现尿床的现象;继发性尿床则为曾经有6个月以上都没有尿床,但突然某个时间点之后,又开始频繁的尿床。

大部分求诊的孩子检查结果以原发性尿床居多。一般而言,先进行简单的病史问诊及身体检查,再根据需求,安排相关检查,如:尿液、肾脏膀胱超声波检查…等。

倘若初步检查结果排除了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绝大部分与膀胱控制能力成熟度有关。

不过,除了膀胱控制能力之外,大脑苏醒中枢亦扮演重要角色。尚未成熟的大脑苏醒中枢无法侦测到胀尿的膀胱,当然也无法发出信号让孩子醒来去上厕所,因而使得孩子时常尿床,这也是为什么原发性尿床的孩子常常具有熟睡不易叫醒的特质。

曾有6个月以上没有尿床记录的孩子,却又突然开始尿床,这就是继发性尿床,其病因有可能是罹患了泌尿道感染、慢性肾脏病、尿崩症…等后天的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医师也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学校表现及家庭状况进行咨询。

像是最近刚搬新家、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或换老师、家中有了新生儿…等不调节的事情,都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又再尿床。


关于孩子尿床的误区

孩子已经过了尿床的年纪,为什么还会出现尿床的情况,应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尿床问题呢?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每天起床都要晒被子,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真的是急人,有些孩子上小学了还尿床。其实关于孩子尿床存在9大误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平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入厕训练。

误区三: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四: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五: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我们要多关爱宝宝,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以上就是孩子尿床的几种误区,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了解宝宝,不要盲目的下一些结论,我相信我们的宝宝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遗尿症儿童更需要心理保护

尿床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轻微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如果,5岁以上的儿童仍有每周超过两次以上尿床现象,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儿童自尊发展共有4个要素:外貌、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而尿床问题与后3大要素关系密切。因此,为避免尿床儿童的自尊心受伤害,父母的态度十分关键。据香港《明报》报道,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要特别提醒各位父母,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许多父母一直以为尿床是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视孩子的尿床现象。超过1岁的小儿已不会在熟睡中排尿。除却一些生理因素,比如遗传、膀胱功能障碍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父母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因此,建议父母别把孩子尿床当“大事”,但也千万不能忽视对此的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一般采用抗利尿荷尔蒙类药物和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内裤装上感应器,令它接触到尿液时便会发出讯号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反复训练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孩子的尿床症需要治疗,只要家长们好好的教导就会渐渐好转。可是,如果不注意孩子尿床后的处理方式,那么就可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无法抹去的伤害。所以说,父母们一定要特别细心的对待孩子的尿床症,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那些说辞容易接受,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大了还总尿床怎么办

现在,尿床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同时人们也开始认同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尿床。大约有20%五岁大的孩子和10%六岁大的孩子还是会尿床。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尿路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一问题会在他们再长大一些的时候自动消失。不过如果你按照下面的建议来做的话,或许能够加速这一过程。

解决方法:

1、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五岁,那么你可以让孩子在上床的时候穿比较容易穿脱的裤子。一般在卖尿布的地方也有卖这种裤子。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来穿脱这些裤子。然后让他在可以穿普通内裤睡觉的时候告诉你。你对孩子穿的裤子要求越少,孩子就越容易接受内裤。很多小孩子晚上都会睡得很沉,不会因为尿急醒过来上厕所的。

2、如果孩子已经有五岁大了,那么就先带他去做个检查。事先跟医生沟通一下,让医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医院感到尴尬。如果孩子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在这时被检查出来,同时医生也会针对这些问题,给你一些建议。你还可以问医生一些关于PNE(儿童夜间遗尿)的问题——这是一种因为荷尔蒙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孩子尿床,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鼻腔喷雾剂得到治疗。

3、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孩子可能是最尴尬、也是最希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了。你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和孩子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让孩子在吃完晚饭之后就少喝一点水,或是在睡觉之前多去几次洗手间,还可以在夜里留一盏灯,这样孩子夜里起来去洗手间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害怕了。当然,你还可以使用塑料床垫,并在孩子的床边放一套备用的睡衣和被褥,这样万一孩子尿床的话,还可以有干净的床可睡。你可以教孩子怎么换床上用品,或是怎么来洗裤子,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收拾自己造成的问题吧。而在这段时期里,你可以给床铺上“两层”床单——先铺一条干净的床单,在它上面放一块塑料床垫,然后再铺一条干净的床单。如果孩子不小心尿床了,他只需要把上面的床单和塑料床垫撤掉,就又有干净的床可以睡了。

4、如果孩子已经有五岁大了,同时也没有任何可能会导致尿床的疾病,那么你可以跟医生沟通一下,考虑给他买一个防尿床器。那是一种垫子,会在孩子开始尿床的时候震动,从而叫醒孩子,让他去洗手间。一般在用了几个星期之后,孩子就能够自己在尿急的时候醒过来了。

5、不要太在意尿床这个问题。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逐步减少孩子尿床的次数,但是不要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对孩子来说,这是需要时间的。

小孩子尿床怎么办

小孩子尿床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还会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因此父母应该及时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帮助孩子及早不再尿床。

1、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

3、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4、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5、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6、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7、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8、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

9、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10、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

关于孩子尿床的误区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平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入厕训练。

误区三: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四: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五: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我们要多关爱宝宝,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相关推荐

小孩尿床吃什么好

小孩尿床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痛而无可奈何的问题,有不少疾病都依靠食疗来得到良好的改善,而小孩尿床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的,那么小孩尿床吃什么好,小孩尿床需要从饮食方面注意什么问题,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小孩尿床吃什么好 食物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自己偏好的口味,有的孩子口味淡一些,有的小孩口味重一些,往往尿床孩子口味重的孩子,尽量让孩子少吃辣椒和一些酸性食物,零食也要少吃,尤其巧克力

孩子尿床什么原因 什么遗尿症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2.5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这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如果孩子5岁后仍频繁尿床,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智商水平。

有哪些原因引起了小儿遗尿呢

儿童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

尿床的原因

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疾病因素太严重的尿床可以去找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特殊的问题,检查的重点看神经功能否有异常、脊椎部位否有病变、排尿反应否正常、尿

宝贝尿床如何改善

1.训练膀胱,白天多喝水孩子年幼,膀胱功能没有发育好,一有尿就会尿掉,而不会像大人一样有憋尿功能。白天父母可以要孩子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喝水了自然就会有尿,膀胱的积尿功能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有助于孩子改善尿床的习惯。给孩子穿容易脱的裤子,孩子一有了尿意就马上脱裤子尿,不要白天喝水多了又尿裤子,那就真麻烦了。2.注意营养,关注健康有些孩子有可能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尿床,虽然这样子的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见

孩子尿床 惩罚万万要不得

1.惩罚尿床孩子的危害在年幼的孩子中,尿床孩子比率达到了15%。相比女孩,男孩出现夜间尿床症的情况女孩的三倍,其中高达三分之一的父母会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有些父母也可能不在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估计他们已经知道称孩子孩子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导致孩子更频繁的尿床以及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抑郁和低质量的生活氛围。2.实验对比数据分析研究人员首先对65名尿床孩子(其年龄从7岁到13)以及40名无

小孩尿床怎么办 婴儿尿床报警器

市面上,也有各种品牌的婴儿尿床报警器。这种疗法的原理,让儿童睡在一个装有”婴儿尿床报警器“的棉垫上;孩子尿床时,只要最初的几滴尿就可使报警器的电路接通,发出响声,把孩子弄醒去小便;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膀胱充盈作出觉醒反应,而主动要求排尿。

尿床原因有哪些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

孩子尿床当然不能惩罚

食物过敏虽然还没有确定食物过敏否在一些孩子中与遗尿有关系,但一些有限的证据向我们暗示,在非常少的案例中,从日常食物中避免引起过敏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停止尿床。在一项关于遗尿的研究中,对象同样存在着遗尿问题的21个孩子。当在他们的饮食中剔除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同时增加低过敏的食物后,超过半数孩子尿床现象得到了好转。但这只一个小范围的研究结果,也许只对某些特定的孩子有效。还有一些食物可能会对

孩子尿床什么病 后尿道瓣膜症

属于先天性下尿路梗阻病变。尿道瓣膜妨碍膀胱尿排空,膀胱经常处在涨满状态,并发感染,引起白天尿频和不自主地滴尿,夜晚尿床。这类患儿都有慢性尿毒症引起的全身性营养不良,尿液显微镜检查可见较多脓细胞、白血球和大量脱落上皮细胞,B超检查膀胱有大量残余尿,膀胱黏膜增厚,回声增强。由尿道口直接注药造影进行X线全尿道摄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只有手术切除瓣膜梗阻,才能治愈或改善尿毒症,弥补营养不良性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