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艾灸能治好吗 糖尿病艾灸哪些穴位
糖尿病艾灸能治好吗 糖尿病艾灸哪些穴位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左右两侧, 距离脊椎约比大拇指稍宽的地方。
采用温和灸的方式对准该穴位施灸,可以起到调理肺部功能的作用。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取穴时可站直身体,两手臂紧贴腰部,位于手肘高度附近的胸椎即为11胸椎。
采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
将颈部稍微向前倾,在颈部与背部交界附近触摸,摸到有凸出的最高点即为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采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该穴位,同时配合其他穴位艾灸,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该穴位,可以起到温经驱寒,平衡营养,调理气血的作用。
糖尿病艾灸灸哪里 糖尿病艾灸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烧伤皮肉。
2.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饮酒,戒烟。
3.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艾灸后要多喝温开水,不能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气管排出毒素。
5.饭后1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灸糖尿病 疗效出乎意料
艾灸,就是用燃烧艾条(艾叶加工制成),艾绒的方法灸烤相关穴位(直接灸或隔姜片等物灸),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浊,暖真阳的目的,以治病养生。
《黄帝内经·灵枢》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也就是说,在人体非常虚弱的时候(阴阳俱虚),灸法是首选之一。
宋代灸法专沦《扁鹊心书》则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这需要持续时间长,剂量很大的重灸)。对于平常人养生方面,《扁鹊心书》里说到:“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我们平常听到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比较多,灸法提得比较少,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艾灸操作起来相对麻烦和专业,要购买艾条,艾绒,灸起来烟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凡是患上搪尿病时日持久的人,不适宜用针灸治疗,因为可能会导致身体局部发生痈疽;如果是初患糖尿病的人,那么只要治疗操作得当,用针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温和灸
点燃艾条熏烤穴位或患处。不能使艾条接触皮肤,一般艾条灸点燃处距定位约l寸左右,施灸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天l—2次,20~30天为l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
隔姜灸
将鲜姜片切成约3毫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出数孔。放在准备施灸的穴位上,上面再放上艾住灸。当局部感到灼痛温热时,换艾柱再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姜灸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隔姜灸对于体壮者可以用大艾蛀,数量宜多,姜片宜厚。久病体弱、妇女、老人,艾蛀宜小,数量宜少,姜片也要薄。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可以治糖尿病吗
艾灸是可以治糖尿病的。
艾灸治糖尿病,主要是通过取穴施灸,来调理身体机能,达到控制血糖,提高免疫力,防止糖尿病的目的。
艾灸有什么养生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月子病艾灸能治好吗
这些东西是可以改善月子病的,而且这些通过外用不会对哺乳造成不好的影响。
月子病也叫产后风湿,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体虚之时,感受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皮肤等组织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主要以全身肌肉关节的疼痛、怕风、怕冷、不耐劳累为主要表现,但受累关节和肌肉无红肿。
产后风湿采用心理疗法、理疗、康复锻炼、按摩等疗法加以辅助治疗,疗效甚佳。其中理疗主要用于关节病变的局部,全身性热疗对于本病的治疗意义亦待探讨,低温疗法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否则温度过低只可能改变机体蛋白质抗原性,反而对病情控制不利。因此,理疗只适用于产后风湿病情的基本控制,全身病情稳定好转时少数关节肿胀、肌肉痉挛、轻度畸形而无骨性强直的病人。
艾灸有什么养生作用
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艾灸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并且艾灸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并且艾灸也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痛经等病症。那么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专家表示,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这个取决于个人情况决定的:
1、经期有些人量比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如果此时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并且导致经量更大。
2、如果经量比较少,那么经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着艾灸的时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且排出体内的一些瘀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3、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肯定的说经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说经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污、垃圾、一些血块等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是痛经的话可以用艾灸来缓解疼痛,那么痛经艾灸什么穴位?一起来看看。
痛经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
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1、中极穴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疾病: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2、关元穴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3、气海穴
标准定位:气海穴位于小腹,肚脐正下方1.5寸(大约二指宽就是了。
主治疾病:黄褐斑、头发枯黄、腹痛、水肿鼓胀、便秘、痢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4、三阴交
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