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有什么办法 重新评估对小孩的要求
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有什么办法 重新评估对小孩的要求
首先父母应当正确地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对小孩期望值过高所致的,应重新评估对小孩的要求,不要给小孩太大压力,这样有助于平息小孩愤怒和失望的情绪,同时可促进他的上进情绪。
如何批评孩子的错误才最有效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学拉丁舞要注意什么
1、不要包办代替
现在孩子学舞蹈,家长像侍候什么似的,穿舞蹈服、舞蹈鞋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批评过多
有些家长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够好,进而批评。但是批评过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兴趣。舞蹈老师建议对于刚刚学习舞蹈的小朋友来说,赞美的力量永高于批评。
3、不要斥责打骂
家长不能急躁,要知道孩子也想把舞蹈学好。有一点差错就指责训斥,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提不起精神来。
4、不要抹杀孩子的天分
也许并不是孩子没有天分不适合学舞,而是家长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抹杀了孩子的天分,小孩学舞蹈不可能像大人一样一节课满满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老师身上,所以教学进度肯定比成人慢。
5、不要打疲劳战
练习舞蹈时要精神集中。一次最多一小时,如果时间多可以分散练习,长时间练习易使孩子疲劳效果会不好。
脑瘫孩子流口水怎么办呢
脑瘫孩子流口水是因为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同样咀嚼功能需要口部肌肉运动实现,因此,脑瘫儿童会不自主的流口水。
脑瘫孩子流口水怎么办才能止住?家长朋友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首先,应该加强咀嚼、吸允训练。可以训练小儿脑瘫患者吸允手指,并且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吞咽功能,或者让小儿脑瘫患者每天吸吮空奶嘴十分钟,每日两三次次,对已懂事听话的孩子要及时教他怎样下咽口水、吹气球,反复多次练习使局部肌肉产生收缩运动面肌痉挛,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其次,家长朋友可以用手指经常按压患儿的鼻唇之间的部位,同时给予“咽”的口令,如此久而久之,就会时患儿学会闭嘴、吞咽的动作,自己把口水咽下去。
最后,家长朋友可以在患儿脖子处围一个软毛巾,多擦拭。
在帮助脑瘫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时,医生建议家庭的康复训练需要和医生指导相结合,脑瘫的医治和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医治不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许多医治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疗效,在医生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办法。
以上就是关于脑瘫孩子流口水怎么办才能止住的相关介绍。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些能止住脑瘫孩子流口水这种情况的方法都是比较简单的,家长朋友们在帮助孩子使用这些方法时,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有效果哦!除此之外,家长朋友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孩子做正确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哦!
小儿发烧凉茶退热
小孩发烧怎么办?试试某位妈妈推荐的凉茶,能解燃眉之急。
我女儿长期在深圳打工,三岁的小外孙就一直跟着我生活。一天半夜,我被小外孙的哭叫声吵醒。起来一看,只见他翻来覆去、烦躁不宁,嘴里不时发出不安的哭喊声。我一摸他的额头,原来是发烧了!此时家里除了一包二十四味凉茶外,其他什么药物都没有。想上医院,可大冬天的,又是半夜,人、车都无法找到,怎么办呢?
幸好我平时爱看医学书籍,对中医药有粗浅的认识。从孩子的症状来看,估计是感受风邪所致。而二十四味凉茶中的薄荷、紫苏、葛根、藿香等可以发散体表的风邪;白茅根、芦根、金银花等可以清除体内的伏热。风、热一除,体温自然就会恢复正常。
于是,我用温开水给小外孙冲服了小半包凉茶。又用冷水浸湿毛巾,然后将毛巾拧得半干(以没有水滴出为宜),再将毛巾折成几层(大小以能盖过额头为佳),敷在孩子的前额上,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毛巾翻转一次。
经过这样处理后,孩子就慢慢安静下来,不知不觉睡着了。我再摸他的额头,烧也已经退去了。想不到小小凉茶,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点评:凉茶起源于广东,最早是以茶叶为原料的。后来有人为了增强其清热生津的作用,在凉茶中添加了一些中草药,发展到后来几乎全是由中药材组成。以二十四味凉茶为例,就含有菊花、白茅根、淡竹叶、金银花、薄荷、紫苏、葛根、藿香、蒲公英等共24种中草药。因此,其作用也不只局限于清热生津,而且有去湿消滞、解表发散等功效。
但儿童的脾胃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对外来药物的寒凉刺激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过多服用凉茶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因此文中提到的用湿毛巾冷敷额头的物理降温方法,应放在药物降温之前,作为小儿退烧的首选,且最好用温水浸湿毛巾,但水温不宜过高,除了敷前额,还可用毛巾搽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
宝宝发烧到38.5度严重不
宝宝发烧38.5°属于中度发热。
至于说中度发热严不严重,首先要评估发热的情况,比方说精神反应良好、进食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小孩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可能问题不严重,但是宝宝一直精神很差、嗜睡,又不吃东西,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严重的。
所以说,不应该拿体温来评估小孩病情严不严重,但如果是高热,体温达到41度甚至42度,这种发烧肯定是严重的。38.5的话,是一个中度发热,要结合生理方面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判断。
39周羊水少怎么办
如果孕妇在怀孕39周的时候检查到羊水偏少这种情况,不用太过于担心,只要你们检查到宝宝是正常的,你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促进宫缩,这样你们就可以早点见到你们的小宝宝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一下。
羊水有偏少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自然宫缩发动,有要顺产的要求可以先办理入院,然后评估胎儿的反应能力,如果胎儿反应好,检查宫颈已经成熟,骨盆方面没有问题,那可以做药物催产。能否顺产,羊水不是绝对的判断指标的,影响顺产的因素很多,但羊水过少可以增加剖宫产的几率。如果胎儿反应良好,羊水虽少但透声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观察等待自然发动分娩,只有有产程开始后观察了才知道能不能顺产的。
妊娠晚期发现羊水过少,在排除胎儿畸形后,可详细评估胎儿宫内情况,促进胎肺成熟;当胎儿成熟后应尽快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可以是阴道引产分娩,也可以是剖宫产,具体就要根据胎儿及自己状态来选择。
如果羊水过少,胎儿经检查无畸形,孕妇没有严重并发疾病,可在大夫的指导下,通过快速饮水的办法增加羊水量.凡足月未临产而又属缺乏羊水的孕妇,可在2小时之内饮水2000毫升(约4碗水),如果仍然达不到要求,还可重复上述办法.这种办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也没有副作用,可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关于文章介绍的羊水过少应该怎么办,希望你们看了这篇文章后应该都知道怀孕39周一般胎儿是发育成熟的,所以你们在生活中是可以采用剖腹产的方法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如果你们不想通过剖腹产,你们可以多喝一些白开水。
孩子说谎的秘密心理
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满地的CD光盘,你问孩子:“这是谁干的?”你可以听到的答案“这是小狗干的!”四五岁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那些小过失,同时还能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面对这些小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难以容忍。
其实,如果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父母们不必太过紧张,这里有一些当孩子为批评“推卸责任”时的秘密心理,能使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他们。
秘密心理一:“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不能说!”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谎耍赖。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
秘密心理二:“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不承认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教会孩子那些不伤害别人,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做人之道。
秘密心理之三:“我不承认,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勇于承担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如何开启孩子的智慧和能力
孩子能解决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代办,推给孩子去做;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不必立即回答,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去自己寻找答案,成人这种“顺水推舟”的做法既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案例(一)
找皮球
妈妈正在看书,宝宝自己在玩“赶小猪”的游戏,拿着一根小棍不停拨弄一个小皮球,一不小心,球滚到柜子下面找不到了,宝宝跑过来向妈妈求援。
方法运用:
把问题推给孩子解决
妈妈跟着宝宝来到柜子旁边,本想马上帮宝宝把球取出来,可是转念一想,何不借此机会“顺水推舟”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呢!妈妈把手伸到柜子下面摸了摸对宝宝说:“球跑得太远了,妈妈的手够不到,这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宝宝说:“我用这根小棍试一试。”可是棍子太短没办法够到球。宝宝看到沙发上有一个晾衣架,拿来试了试,还是不行。
给孩子一些启发或诱导
妈妈继续启发宝宝:“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办法?”宝宝想起妈妈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把球掉进树洞里,后来他们把树洞灌满水,球就浮出来了,于是兴奋地说:“我们用水把球冲出来吧!”妈妈马上表扬宝宝:“你真聪明,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那样我们家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水了,妈妈要用很多时间才能收拾干净,再想一想,相信你肯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时宝宝忽然想起了拖地用的拖布有一个长长的杆,于是忙跑去拿了来递给妈妈,妈妈鼓励宝宝:“你自己试一试。”宝宝拿起拖布就往柜子下面塞,发现拖布头太大,塞不进去,然后他把拖布倒过来拿,球终于从柜子下面滚了出来,宝宝自豪地笑了。
给予孩子鼓励并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妈妈给了宝宝一个拥抱,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宝宝真能干,比妈妈还聪明呢!等爸爸回来,我要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他一定也会夸你呢!”这时,还可以趁热打铁,就此事件展开讨论,看宝宝能否想出更多的办法。
知心话语: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找球事件中,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几次尝试,最终自己解决了问题,妈妈的鼓励还给孩子增长了不少自信。如果这位妈妈不是顺水推舟让孩子去解决,而是好心地帮孩子完成了“任务”,孩子就缺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孩子能解决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代办,推给孩子去做;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不必立即回答,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去自己寻找答案,成人这种“顺水推舟”的做法既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案例(二)
你说呢?
小小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好很多,想象力也特别丰富,经常会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说出一些充满童趣的话语,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方法运用:
其实秘诀也很简单,就是每当孩子提问的时候,妈妈一般都会顺水推舟地反问孩子:“你说呢?”下面几个小例子,就充分体现了妈妈和孩子的智慧。
一次出去散步,在路中央看到一只蜗牛,小小问:“这只蜗牛怎么躺在路上呢?”妈妈反问:“是啊,而且只有一只,你说是怎么回事?”小小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回答:“可能是被哪个小朋友丢到这的,也可能是蜗牛一家出来散步,它走丢了,我们不要动它,它的妈妈会回来找它的。”
一天,爸爸到了该下班的时间还没回来,小小问:“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呢?”妈妈说:“是呀,在平时早就到家了,你猜一猜是为什么呢?”小小好像恍然大悟:“对了,今天是周末,大家都急着回家,所以路上人特别多,塞车了,嗯,也许是去给我买好吃的东西去了呢!”
天上下雨了,小小问:“月亮婆婆在哪呢?星星也不见了,它们到哪去了?”妈妈答道:“你的观察力可真好,妈妈怎么没有发现下雨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和星星呢?你说它们跑到哪去了?”小小想了想说:“因为它们怕淋雨,淋雨会感冒的,所以它们躲到乌云后面去了!”妈妈高兴地鼓励宝宝,你的小脑袋可真聪明,这样吧,我们找一找《十万个为什么》,书上肯定有答案,看你说得对不对。”
知心话语:
一句简单的“你说呢?”给了孩子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很多新奇的想法和办法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成人不必一定要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而是可以把“球”抛回给孩子。
亲子沟通常犯的错误
误区一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
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
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今天有没有很乖?”“你在家听话不听话?”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过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和人。孩子回答的过程中,还可顺便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判断孩子的好恶。
误区二:把质问当聊天
建议:问感受,不问结果
有些父母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往往是这样的: “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吗?”“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
父母这样问话,关注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结果。对话通常以问句的形式开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会以一番斥责终结谈话。
父母向孩子问这种话,自己觉得是对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亲子共处时间少的话,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时间好好“管教”孩子。但这种问话在孩子听来却是极其枯燥又冷漠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有条件的,他们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长此以往,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孩子的自我建构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种教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逆反,要么害怕失败,怯于尝试新鲜事物。
父母们不如换种问法:
“功课还顺利吗?我看你似乎刚才有些烦呢?”“你觉得哪些课程比较有意思?”“你最喜欢弹哪一首曲子?我很想听一听呢!”
这样的问话方式更关注孩子个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孩子会觉得:我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被爱着的。如此,孩子自身就会充满力量,能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误区三:总是以“你”做问题的主语,只关注孩子个人情况
建议:问问孩子身边的别人,减少孩子的抵触和防御
很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犯错误、捣蛋,就会直接问: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捣乱?/你今天没跟小朋友打架吧?
这种问法,要么会引起孩子反感,要么将“捣乱”“打架”等负面信息传递给孩子,并在孩子心里夯实了,最终把孩子推向那些负面暗示。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就问问别人家孩子,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们班上今天哪个小朋友被批评了呀?”
孩子:“XXX被批评了。”
妈妈:“哦?那他做了些什么事被批评了呀?”
孩子:“他上课说小话了,说了好几次。”
妈妈:“哦,那老师肯定得要很严肃地惩罚他吧?”
孩子:“嗯!老师让他罚站了!”
妈妈:“那老师有没有这样惩罚过你呀?”
孩子:“没有,我不会说小话的。老师表扬我了呢!”
如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体表现,学校里的老师如何授课,上课的一些具体情况等。当然,还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问谁被表扬了,谁吃饭好,谁爱打架等等。这样的沟通,也能够帮父母看见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去把握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如何行为处事的。
了解了这些,就能在平日里对孩子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引导。
误区四:时时不忘“教育”孩子,尤其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或观点时
建议:只共情,不批评否认
大人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是容易显得高高在上,正确无比。比如下面的对话一般都很常见:
孩子:我不喜欢那个小弟弟。大人往往会接着说:人家比你小啊,你应该要懂事些啊!
孩子:学拼音真无聊啊!大人:拼音是很重要的,blablabla……
还有很多时候,原本亲子间聊得挺好的,但是一旦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告诉了大人一件自己的小事件、小秘密,或者自己曾经犯过的某个错误,大人会立刻翻脸,变成义正言辞的“法官”,站在道德与规范的制高点上,企图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拯救”。
譬如下面的对话:
妈妈: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没?
孩子:可多啦!今天XX放了一个大臭屁,我们都笑啦!我们还在操场跑步了,我跑了第一……
妈妈:嗯,不错呀。看起来你和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啊!他们都很喜欢你吧?
孩子:是啊,不过,XX今天打我了。
妈妈:噢?为什么?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的,他不许我玩。
妈妈: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走开了?妈妈不是告诉过你,要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吗?再或者你也可以去告诉老师啊!你怎么记不住呢?下次一定要记得胆子大一些啊,听见没有?!
谈话到这里基本上就失败了。孩子往往会闭嘴,低头,不再说话了。上面的谈话,其实是妈妈把自己内心对“不敢争取自己权力”“太胆小”的忧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对孩子来说,皮球就是皮球,跟敢不敢表达/争取自己的需求/权利,并无任何关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跟孩子沟通: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他不许我玩。
妈妈:哦,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那你那会儿是不是挺难受的?(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表达共情)
接下来,有两种可能性的回答,和父母的应对办法。
若孩子回答:也没事啦!他想先玩皮球,我就玩别的去。等他玩好了,我再玩!——这种回答表示,“挨打”事件只是一个小朋友之间正常的小冲突,且并未对孩子的情绪有任何影响。那么,父母也就不必再把关注点过多放在这件事上面,继续聊其他的就好了。
若孩子回答:是啊,我还有些生气。我就是想玩那个皮球啊。——这种回答表示,孩子的确对这件事心怀芥蒂。
妈妈仍然不能着急上火,正确做法应该是继续倾听,并稍作引导:
妈妈:哦,你有些生气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比如下次你还想玩,遇到他阻止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从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办法。
当然,除了上述几大误区需要避免,亲子沟通时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以下是我的几个提醒:
1. 沟通时,要与孩子有目光交流;
2. 孩子小的话,就蹲下来,平视孩子;
3. 孩子喜欢大人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等。这类亲密动作,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意,让你们的心,靠得更近;
4. 无论孩子的话有多好笑、幼稚,都要保持诚恳的态度,不要随意发笑,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嘲笑他,而不愿意再跟你说话;
5. 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用“哦”“嗯”之类的语气词敷衍孩子;
6. 有时候,孩子会说出一些让你吃惊、甚至反感的话,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脸上的表情,保持淡定,先听孩子说完。让孩子在你面前畅所欲言,比立刻解决你所认为的那个“问题”更重要。等孩子说完,再客观地就事论事不迟。
妈妈们应该这样帮孩子选择幼儿园
我市3700余所幼儿园中,84%是民办园。幼儿园的收费合理吗?如何给孩子选一个放心的幼儿园?这些问题曾让无数家长心存疑惑。在3·15即将来临之际,昨日上午10点到11点,医师张高东,教育学博士李传英,原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给读者答疑解惑。
短短一个小时内,热线持续火爆,其中有20多位幸运家长,向专家提出了他们关心的问题。
选园时看资质看环境看理念
张女士:我家附近有两三所幼儿园,我该如何做选择呢?
李传英:选择民办幼儿园第一步是看办园资质,是否合格、达标。目前重庆市的幼儿园按照其硬件、软件分了不同等级,最高级别是示范园,而后有一级园、二级园、三级园等。当然,不同级别的收费有差距。这是首要参考标准。
其次,家长要走进幼儿园,观察环境,看教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图书、玩具、功能室是否丰富,园长妈妈的教育理念和幼教老师的精神面貌都很重要。而后,根据家庭情况,孩子的喜好来选择。
家长没必要太纠结是否双语
王女士:有的民办园标榜“双语幼儿园”、“外教”等,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园级别就高?
李传英:这是误区。幼儿园的评级跟是不是“双语”没多大的关系。这只是一种特色。我们不提倡小学化办园,幼儿园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因此我建议家长不必过分纠结这些因素。
民办园价格标准没有硬性规定
钱女士:民办园都是同一等级的,但收费各不相同,有的2000多元一个月,有的1600元一个月,我们怎么知道收费合理吗?
申毅: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有政府出台的价格标准,民办园参照执行,但没有硬性规定,目前采取的是备案制,而非审批制。不同民办园根据自己的投入成本核算不同,其收费有差别是存在的。
早教既能教孩子也能教家长
苏女士:现在早教的收费相当高。上幼儿园之前,孩子有必要早教吗?
申毅:早教有它的好处,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送孩子去。目前50%的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早教不仅是“教”孩子,也是“教”家长,指导家长怎么陪孩子玩,碰到孩子成长的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操作方法。在早教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接触到跟自己孩子年纪相当的不同家庭,大家彼此沟通、交流,形成很好的“成长共同体”。当然对孩子来说,他们也交到了“小伙伴”。而且,一般家庭不会给孩子买大型玩具,一两岁的孩子却充满冒险精神,喜欢荡秋千、滑滑梯,在早教园里就有这些玩具。
能公布膳食调查结果更好
朱先生:我们每个月都要缴500元左右的伙食费,但不知道孩子到底吃到有营养的食物没得,反正我总觉得一上幼儿园娃儿就瘦了。
张高东:你是唯一一个打进电话的父亲。很高兴跟你分享我的经验。不同年龄的娃儿有不同的身高、体重达标线。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也不建议把孩子的过去和现在比,只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能达标,生长发育就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幼儿园的饮食问题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一所好幼儿园,它的厨房必定是干净整洁、分区布局合理的。一般每个区的妇幼保健院都要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合理膳食搭配是重点,幼儿园的菜谱是要被专家经常抽查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幼儿的伙食跟老师的伙食没有分开,因此家长势必会担心,老师是不是“抢”了孩子的饭吃;另外很多幼儿园只向家长公示了一周菜谱,而不是“膳食调查结果”,里面包含有采购情况、消耗情况、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分析。
远离小学化的幼儿园
熊女士:重庆晨报去年评选了民办放心幼儿园,今年还会再评选吗?能否分区域为老百姓推荐价位既合理,服务质量又不错的幼儿园呢?
李传英:我是上届的评审专家。听说今年还要继续评比。在我看来,放心幼儿园有三“好”,孩子吃得好、玩得好、活动好。
申毅:家长在帮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做什么?”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那些“小学化”的幼儿园,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远离有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远离没有爱心的幼儿园。我也是重庆晨报去年“民办放心幼儿园”评审专家,我想我们会科学地细分标准,为家长评出一份“放心榜单”来。
张高东:我也参加过重庆晨报“民办放心幼儿园”评审,膳食看厨房、保育看管理。细节做得好的,品质一定不会差,能开门办园的,一定是有底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