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电图可以诊断心律失常吗

心电图可以诊断心律失常吗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应由专科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或者置之不理。及时就医,行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诊断。对并不总有的阵发性心律失常,应注意在症状出现时捕捉心电图,或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需要时要对心脏其他情况进行检查,或有关全身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体检项目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 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如何判断心律失常

如何判断心律失常:

1、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性检验心律失常的方法。一些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都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

2、动态心电图:这是一种长时间心电图记录的仪器,就是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睡觉、上班都带着。它能了解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昼夜特点等。

3、运动试验:就是同步观察患者运动时的心电图情况,适用于运动时心悸的患者。

4、食管心电图:左心房后壁毗邻食道,食道电极的位置就在左心房的水平,因此在食道内插入特殊的电极,可以记录到清晰的心房电位,有助于某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

5、临床心电生理检查:这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患者接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窦性心律不齐如何检查呢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比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大多数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属此类型。

(2)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含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此类型又称变异型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现认为系钩拢现象。

心侓失常从心电图上怎么看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有多种,具体一般体表的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一个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常的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如果出现异常P波或无P波,节律不规整,频率未在60~100次/分之间,均可考虑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是通过二十四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谈谈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诊断中用到最多的是心电图,而这个也是诊断中最快最简便的方法了,所以非常受人们追捧。那么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庐山真面目吧。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简便易行,目前尚无其他方法与之相比,但应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①观察P波的激动性:寻找P波(F波或f波)明显的导联,一般来讲,肢体Ⅱ导联P波较明显,从中可以了解心房激动的情况,测定心房激动的频率。观察 P波的形态,确定其是属于正常传导的P波,还是逆向传导的P波、异位P波;是属于锯齿状的扑动波;还是不规则的颤动波;其形态是否恒定,如不恒定是属于渐变 (游走心律),还是突变(从窦性突转为异位P波)。另外应注意P波是否规整,发现不规整的P波,应注意观察其与呼吸有否关系。

②观察心室激动的情况:测定心室激动的频率,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并测量QRS间期。如正常的QRS波群的形态为室上性的激动(窦性或结性);如宽大畸形,则可能是室上性激动伴束支传导阻滞,或迷走性室内传导,或心室自身性心律。如果发现在同一个导联中如有几种形态的QRS出现,应确定是多源性的室性异位激动,还是室性融合波,是否有迷走性室内传导。注意测量QRS波之间的距离,观察QRS波群是否规整,有无期前的激动及期后的逸搏。

③观察P波与QRS波的关系,注意每个P波后面是否都有QRS波激动,有几个P波后才出现一个QRS波,两者有无规律性的关系。

④测定P-R间期,看一看P-R间期是否固定,有什么规律性的改变,还是无固定P-R间期。

(2)在心电图操作过程中,须注意由于技术误差引起的假性“心律失常”。如肌肉颤动引起的基线出现一系列快速、不规律的细小芒刺样波动,使心电图图形失常甚至无法辨认,容易误认为心房颤动波,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被检查者精神过分紧张,或因寒冷肌肉未能松弛,或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产生肌肉颤动所致。在描记心电图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手脚或身体移动,可造成基线不稳,甚至波形异常,易误诊为异位心室搏动,实际是由于肢体移动造成的伪差。如果病人呼吸幅度过于深大,可造成基线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形成假的“P波”或假的“QRS 波”。停机伪差,纸速不匀所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的变化、P-R间期的变化、QRS波群时间长短改变,易造成判断失误。

上面就是对于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详细介绍了,相信这样的详尽介绍对于大家而言,所带来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对于疾病的应对上,还是知识的储存上,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吧。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心律失常的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 VF、V4~V6直立,在a 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心律失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

(1)体表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主要手段。临床上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心脏的立体结构方面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部位。然而12导联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不容易描记到短暂心律失常的图形。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地导联(Ⅱ、Ⅲ、aVF和V1导联)较长时间描记,便于捕捉心律失常。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 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作P波较明显的导联的长记录。

(2)食管心电图:可以清晰描记P波,对12导联心电图P波记录不清楚的患者,很容易获得P波信息,有助于正确诊断。

(3)心电图监测:为克服心电图描记时间短,捕捉心律失常困难的缺点,人们采用心电图监测的方法诊断心律失常。

①床边有线心电图监测:适用于危重患者。

②无线心电图监测:便于捕捉患者活动后心律失常。

③ 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它的出现解决了只靠普通心电图无法诊断的心律失常问题。通过24小时连续心电图记录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评估治疗效果。然而难以记录到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

④电话心电图:将心电图经过电话的途径传输到医院或监控中心,有助于了解患者工作和生活时的心律失常情况。

(4)体表His电图:采用心电的滤波和叠加等方法,记录到的His电图,能帮助分析心房、His束和心室电图的相互关系和顺序,辅助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

(5)体表心电图标测:采用数十个体表电极同时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心电图,便于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点以及传导顺序和速度的异常,尤其对异常通道的诊断有价值。

(6) 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 averaged ECG)又称高分辨体表心电图 (high resolution body surface ECG),可能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记录到心室晚电位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

2.心脏电生理 临床电生理研究是采用心脏导管记录心脏内各部位心电图,并且用脉冲电刺激不同部位心肌组织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方法。是有创性电生理检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正常和异常心脏电活动的情况,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诊断,并且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以及协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十分准确地反应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激动的传导顺序,对于临床诊断困难或用其他方法无法发现的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运动试验可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因而有助于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致心室内传导减慢的药物)治疗后出现运动试验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现。

4.其他检查 心室晚电位、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心脏病标准诊断包括哪些

1、平板实验:可以很好的了解心脏在运动中的供血问题以及平静时不易察觉的异常心电图,可以说是心电图检查的一种完善盒补充。

2、冠脉造影:目前是检查心血管的金标准,检查直观,并可以及时知道介入治疗,但是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3、心电图:一般检查方便,价格低廉,但是很多时候,仅在病情发作时出现异常生理电位变化,所以准确率低。

4、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是通过多普勒原理来检查心脏血流灌注的手段,准确率较高,价格较心电图要高很多,一般对于心脏瓣膜疾病和严重的冠脉血流受阻诊断准确。

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有下面几点:

发作时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这就属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这也是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

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较为常见。

心律失常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简便易行,目前尚无其他方法与之相比,但应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①观察P波的激动性:寻找P波(F波或f波)明显的导联,一般来讲,肢体Ⅱ导联P波较明显,从中可以了解心房激动的情况,测定心房激动的频率。观察P波的形态,确定其是属于正常传导的P波,还是逆向传导的P波、异位P波;是属于锯齿状的扑动波;还是不规则的颤动波;其形态是否恒定,如不恒定是属于渐变(游走心律),还是突变(从窦性突转为异位P波)。另外应注意P波是否规整,发现不规整的P波,应注意观察其与呼吸有否关系。

②观察心室激动的情况:测定心室激动的频率,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并测量QRS间期。如正常的QRS波群的形态为室上性的激动(窦性或结性);如宽大畸形,则可能是室上性激动伴束支传导阻滞,或迷走性室内传导,或心室自身性心律。如果发现在同一个导联中如有几种形态的QRS出现,应确定是多源性的室性异位激动,还是室性融合波,是否有迷走性室内传导。注意测量QRS波之间的距离,观察QRS波群是否规整,有无期前的激动及期后的逸搏。

③观察P波与QRS波的关系,注意每个P波后面是否都有QRS波激动,有几个P波后才出现一个QRS波,两者有无规律性的关系。

④测定P-R间期,看一看P-R间期是否固定,有什么规律性的改变,还是无固定P-R间期。

(2)在心电图操作过程中,须注意由于技术误差引起的假性“心律失常”。如肌肉颤动引起的基线出现一系列快速、不规律的细小芒刺样波动,使心电图图形失常甚至无法辨认,容易误认为心房颤动波,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被检查者精神过分紧张,或因寒冷肌肉未能松弛,或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产生肌肉颤动所致。在描记心电图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手脚或身体移动,可造成基线不稳,甚至波形异常,易误诊为异位心室搏动,实际是由于肢体移动造成的伪差。如果病人呼吸幅度过于深大,可造成基线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形成假的“P波”或假的“QRS波”。停机伪差,纸速不匀所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的变化、P-R间期的变化、QRS波群时间长短改变,易造成判断失误。

哪些检查可以发现心脏病

心脏病的检查需要有一定针对性,视病情决定检查项目。医生的问诊、听诊及查体是第一步重要的检查,不可忽视。听到心脏杂音是考虑心脏疾病的一个最重要体征,大多因此而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价格便宜,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可以跟踪病人24小时的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数量、性质,判断病人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关。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观察运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以判断心律失常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可以观察心脏供血情况,协助诊断冠心病。

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异常心影及肺血分布的多少,对协助诊断心脏病有一定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 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心脏瓣膜活动情况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颈动脉超声 为确定心脏高危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线索,提高心脏疾病的预测水平。

相关推荐

心律失常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一、心律失常的检查之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患者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二、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一些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诊断。 三、动态心电图。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就是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

对待心率失常的常见误区

其实,同样的主诉,病情却大相径庭。有些可能是正常现象,如窦性心律不齐;而有些则需积极治疗,否则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孩子的症状或检查是属正常范畴还是心律失常,可通过心前区的触摸或听诊了解心率的变化,从而掌握第一手材料。再用体表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心孟庆智主任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心律失常的认识误区。 心律失常的认识误区 仅凭一次听诊或心电图诊断“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常有家长咨询,主诉很简单:“我孩子心动过速”。当被问

心血管疾病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率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 2.特殊检查 第一: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以判断心律失常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可以观察心脏供血情况,协助诊断冠心病。 第二:颈动脉超声为确定心脏高危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线索,提高心脏疾病的预测水平。 第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的血管,明确诊断是否有冠心病。 第四:心电图价格便宜,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第五: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用于其他

几类人群易心慌

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静息状态下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若每分钟心跳低于60次、超过100次或节律不规整,就认为发生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既可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可为独立疾病。其种类繁多,为便于临床治疗,可分为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两种。 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多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大量饮浓茶或浓咖啡、过多喝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干扰神经调节功能,影响心脏跳动,此类情况临床也较为常见。感冒

心电图的应用有哪些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心电图检查必要性

中老年人要查心电图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的检查,心电图能反映出兴奋在心脏内传播的过程及心脏的机能状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目前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电图检查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范围如下: 1、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2、心电图检查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 3、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做心电图检查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

房颤如何鉴别诊断

1、房颤与其他不规则的快速心律失常鉴别:心电图中典型的房颤波可与室上速或房扑伴不规则传导阻滞鉴别。伴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心电图表现可酷似室速,仔细找出房颤波及心室律的明显不规则性,有利于确诊房颤。 2、房颤伴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异位心律失常的鉴别:以下各点有利于室内差异传导到诊断:心室率偏快,畸形QRS呈RBBB型,其出现有长短规律(长间歇后明显提早的QRS畸形),其后无代偿间歇。与之相反的有利于室性异位心搏或心律的诊断

哪些方法是能够检查低血压

1.导联心电图可表明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心室肥厚,预激综合征,QT延长,起搏器失灵,或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如果无临床证据,至少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 任何能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都可能是神志改变的原因,但多数病人在监测中未出现反复晕厥。如果晕厥前有先兆症状,则记录仪的回放很有价值。 2.平均信号心电图可帮助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如果无创性方法无法诊断怀疑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性晕厥,则可考虑采用有创性电生理检查。 除非是用于无法解释的反复发作的晕厥,电生理试验的作用存在着争议;其反对意见认为大多数晕厥是能够恢复的

心律失常与什么鉴别

临床上心律失常诊断其实是在诊断心律失常以后,鉴别所患的心律失常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处理,另外还要鉴别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判断。 心律失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较轻的病人会有心跳不整齐的情况,在鉴别诊断中可以跟劳累、甲状腺功能疾病等进行鉴别,心律失常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会有心悸、心斜前区不适这样的感觉,所以需要跟心脏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另外也需要跟器质性心脏病鉴别,是单独心律失常还是伴发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

心律失常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通过心电图检查一般可以确诊,临床上最主要的是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鉴别,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