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觉发育分有四个时期
儿童视觉发育分有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叫“黑白视觉期”,一般是0-6个月,这时的宝宝只能对光线和明暗或是简单的色泽和朦胧的色彩有感知他模糊看到的距离仅有10-20几公分。
第二个时期叫“彩色视觉期”,一般是6-12个月的孩子。随着孩子对彩色世界的分辨和色彩对他的刺激,使他的视觉神经系统得以快速发育。
第三个时期叫“立体视觉期”,一般是1-3岁的孩子。这时宝宝在分辨线条、形状、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事物产生了立体感知。所谓的对物体的前后、高低、空间距离,有了分辨的能力。
第四个时期叫“空间视觉期”,一般是3岁以上的孩子。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去关注世界、辨知世界,也称之内视觉感知能力。 比如说,他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他眼前的房屋、树木和远处的山林等等,他会告诉妈妈离他最近的物体是房子,房子后面是树林和山,还有在他头顶上的天空。那么所谓视觉感知能力进一步加深,他看两条铁轨从近处到远处呈三角形,越看越窄,但你问他这两条铁轨会越走越窄吗, 他说不会的,是相同宽度的;再比如说,近处挂着的一条鱼和远处的人在视觉上是同样大小,但实际上你问宝宝,他会知道鱼仅仅有一尺大,而人远远比鱼大,而在其他动物世界就没有这种视知觉感知和分辨能力。
宝宝一只眼单一只眼双
今年已经3岁的阿宝从小眼睛就有问题,家人发现他左右眼大小不一,右眼为双眼皮,左眼单眼皮,“当时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可能两只眼会一起变成双眼皮。”可是,几年过去了,孩子的大小眼没有改变,为了能看清物体,阿宝不停地需要仰首视物,不仅影响容貌,更严重的是,在视力检查中,左眼视力发育迟缓,在医院眼科被诊断为“上睑下垂”。
专家介绍,阿宝的左眼上眼皮遮盖黑眼珠2/3,一天中遮盖程度没有明显改变,睁眼程度也不随咀嚼变化,这是“右眼上睑下垂”的典型症状。上睑下垂这类疾病中,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率很高,约占80%左右,主要是由于睁眼的提上睑肌发育不好,致使眼睛不能睁大,下垂的眼睑将瞳孔的部分甚至全部遮盖,患者为了看清物体,常需要后仰头部,皱额头,轻者影响外观。在儿童成长期间对心理、性格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重度遮挡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形成弱视,因此需要在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积极手术治疗。
儿童视力标准
为确定一位儿童视力是否发育正常首先应当知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的视力范围。根据应用不同方法(OKN,VEP,PL)测定乳幼儿视力所发表的文献报告,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及生后一个月的幼儿视力为光觉~眼前手动,2个月的视力为眼前手动~0.01,3个月视力0.01~0.02,4个月视力为0.02~0.05,6个月视力为0.06~0.08,8个月为0.1,1岁为0.2~0.3,2岁为0.5~0.6,3岁时可能达到1.0左右。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视觉发育是有差异的,有人早些,有人晚些,但多数学者认为6岁以后(甚至10岁)方可发育成正常成人视觉。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主要有那些啊?弱视与近视的区别大吗?
弱视与近视根本不是一种病。近视眼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引起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镜后矫正视力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两种病有本质不同。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不可能有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不仅影响工作前途,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
弱视眼并不少见,国外报告在普遍人群中,弱视的发生率2~2.5%,我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4%,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们知道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 6~8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均可发生,多在1~2岁就开始。弱视发病愈早,其程度就越重。
乳房发育分哪几个时期
1、幼儿期
出生时,乳头凹陷,乳晕也成形,并且含有15~20叶的导管腺泡系统,其腺泡含有少量初乳(因为受母体的动情素刺激,以致胎儿的乳房分泌液体。
但出生后一周内即会由乳头排出可持续至产后三至四周,而腺泡组织亦会迅速退化成导管组织。在幼儿期及儿童期,乳房没什么发育。
2、青春期
女孩到十至十二岁时由于下视丘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导致脑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一步刺激卵巢分泌动情素及黄体素。动情素刺激乳腺导管发育,而黄体酮刺激腺泡的发育造成青春期乳房组织迅速成长。一般青春期的乳房发育分成五期:
第一期:乳头突出。
第二期:从十岁至十二岁左右乳房开始发育,乳晕也变大,乳房形成一小丘。
第三期:十三~十四岁左右,乳头及乳房继续发育。
第四期:从十四岁至十五岁左右,乳晕及乳头开始隆起,而乳房也渐成球状。
第五期:十五岁以后,乳房渐渐成熟而定型。
儿童视力标准和检查的方法
一、儿童视力标准
为确定一位儿童视力是否发育正常首先应当知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的视力范围。根据应用不同方法(OKN,VEP,PL)测定乳幼儿视力所发表的文献报告,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及生后一个月的幼儿视力为光觉~眼前手动,2个月的视力为眼前手动~0.01,3个月视力0.01~0.02,4个月视力为0.02~0.05,6个月视力为0.06~0.08,8个月为0.1,1岁为0.2~0.3,2岁为0.5~0.6,3岁时可能达到1.0左右。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视觉发育是有差异的,有人早些,有人晚些,但多数学者认为6岁以后(甚至10岁)方可发育成正常成人视觉。
以上介绍了儿童视力标准,那么,如何检查儿童视力呢?
二、儿童视力检查方法
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视力检查,主要是观察其眼睛对光的反应和眼的注视运动。比如出生的婴儿,对强光应有闭目反应;生后1-2个月就能明显地注视目标和追踪目标;3-4个月以后,可以观察婴儿的视动性眼球震颤:用一个画有纵行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在其眼前旋转,如果孩子有视觉,眼球将追随圆筒的转动而做水平运动。另外,用手掌遮挡住幼儿的一只眼睛时,如果引起孩子的反感,则提醒你被遮挡的眼视力较好,反之,则不会拒绝。这是一种用来判断单眼视力的好坏的方法。
对于3岁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可配合一定的检查,如用专供儿童使用的图形视力表进行检查。图形视力表是用一些大小相当的日常用品图案或小动物图案作视标,如椅子、猫、狗等,如能说出这些图案的名称,就说明他们看清了这个图案的轮廓和细节。检查时要耐心细致,与幼儿沟通感情,争取得到孩子的信任及配合,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视力。
5岁以上幼儿的检查及标准同成年人。检查前要仔细讲解检查的意思和识别视标的方法,要求儿童不偷看,不眯眼,不揉眼。如果发现儿童一时觉得视力模糊,允许休息1-2分钟,闭一下眼或望一下远再查。
宝宝视觉发育的历程
人类的视觉发育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停地发展、变化。视力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逐渐增进的,要到七岁才基本发育完全。要有正常的视力,两眼相等的视力是绝对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有“两眼视觉”,进一步才可建立“立体视觉”。人类视力的发育可分几阶段:
1、怀孕期
早在母亲怀孕第四周,胎儿的视觉就形成。此时,眼很小(比针头还小),而且被一层皮层包覆着。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2、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两个眼球虽然成形,其视力并未完全发育。一般估计,出生到一星期之间的视力为0.01至0.02,一个月大的婴儿视力为0.05至0.1。出生到三个月之间,眼球并不会固视,而会被脸孔、明亮或运动的物体所吸引。所以有时候会表现出“斜视”的外观。
3、3个月大时
到这个时候,大多数幼儿的视觉可以很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色彩、运动的物体都能吸引幼儿,而这些都可以促进视觉的发展。四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视觉。
4、3至6个月大
在这时期,视网膜己有很好的发育。幼儿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物体的细微部位也能看清楚。对于距离的判断也开始发展。四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视觉。
5、6个月大
在此时期,眼睛己有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大。看物体是双眼同时看,从而获得正常的“两眼视觉”。而距离及深度的判断力也继续发展。
6、一岁时
到这个时候,幼儿的视力进一步全面发展。眼、手、及身体的协调更自然。此时视力为0.1至0.3。一岁之前的视力为“可塑期”,若视线被遮住,则视力将无法继续发育,甚至退化。
7、2至4岁
此时的儿童喜欢看图片、画画,带有图片的故事常能吸引儿童的专注,三岁的正常视力为0.6至0.8,四岁时的正常视力为0.8至1.0。三岁时,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8、5至7岁
此期之正常视力应为1.0。若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则须查出原困。若发现有弱视,则尚有“补救”的机会。
9、8至9岁
此时期之视力发育已完成,不会再有变动。若此时才发现有弱视或没有立体感视觉,则矫正的机会就不乐观了。
儿童视力发育标准以及最佳检查时间
那儿童视力发育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家长也都是可以时刻的关注孩子这样问题,对孩子视力也都是一种保护。
儿童视力发育标准:
为确定一位儿童视力是否发育正常首先应当知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的视力范围。根据应用不同方法(OKN,VEP,PL)测定乳幼儿视力所发表的文献报告,大多数专家认为新生儿及生后一个月的幼儿视力为光觉~眼前手动,2个月的视力为眼前手动~0.01,3个月视力0.01~0.02,4个月视力为0.02~0.05,6个月视力为0.06~0.08,8个月为0.1,1岁为0.2~0.3,2岁为0.5~0.6,3岁时可能达到1.0左右。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视觉发育是有差异的,有人早些,有人晚些,但多数学者认为6岁以后(甚至10岁)方可发育成正常成人视觉。
儿童开始视力检查的时间:
1)眼睛发育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敏感期是9岁以前,在这个阶段,保护好眼睛,有问题及时治疗很关键。很多眼睛的疾病是父母难以发现的,比如弱视。眼科专家建议眼睛的检查最好从出生时即开始(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时吸过氧气的孩子)而且要像身高体重那样经常检查。
2)现在,已经有了适合3岁前孩子的视力检查办法和仪器。1岁左右,无论有没有视力问题,保健医生都会建议父母(特别是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情况)带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如果有问题,3岁以前的治疗成功性非常大。3岁以后,建议父母带孩子做一次散瞳验光,彻底了解孩子的眼睛健康情况。
儿童视觉发育具有敏感期
“用”就是使眼的黄斑部充分受到外界环境来的视觉刺激,并且在黄斑部结成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图像。然后这种清晰的图像作为视觉信号,还要频繁地经过视路传递到大脑皮质,如此经过反复使用视觉系统才能建立起巩固的视觉反射,视觉才能走向成熟。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视觉信号减少,传输中断或者信号不正常,则大脑皮质视中枢的发育就要受到影响,相应的神经元就要“下岗”,致使视中枢发生退化,当然视觉就难以形成了。成年人视觉发育已经成熟完善,视觉反射已经牢固建立,即使视信号输入减少也不会影响视中枢的功能。
例子1
学龄前儿童有度数较高的近视或远视、散光,如果不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看东西时物体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所以黄斑部的图像是模糊的,模糊的图像是不正常的、很弱的信号,由眼向中枢传递时导致外侧膝状体(皮质下中枢)和枕叶17区(影像信号合成中枢)的神经元功能退化,从而视力减退,临床上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例子2
1岁以内的婴儿,遮盖一只眼用不了7天就可以使该眼视力丧失,这是因为视路和视中枢收不到信号而无事可做,于是细胞退化,这叫遮盖性弱视。
综上所述,在人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是大脑皮质,其次是视路有很大的可塑性。因为有可塑性,所以改变周围环境或反复进行功能训练,就能改变大脑皮质细胞的结构和提高它的功能;反之,视觉环境不良或让视觉系统无事可做,也能使脑细胞萎缩甚至丧失视功能。
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内,良好的视环境和正常的视觉刺激,对双眼视觉的发育极为关键,称之为“敏感期”。
儿童戴太阳镜注意事项 6岁以下少戴太阳镜
6岁以下的儿童视力还没有发育成熟,需要清晰的图像刺激来促进眼睛视觉发育,过多佩戴太阳镜可导致视网膜成像不清,长期如此或对视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弱视。因此,孩子6岁前最好不要长期佩戴太阳镜,夏季外出时可佩戴宽檐帽或用遮阳伞来遮挡阳光。
孩子防近视
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危害极大,这年龄段也是最易造成视觉损伤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挽回视力的时期。许多的眼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将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
小儿眼病最常见是斜视。斜视不但影响美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尤其是造成的自卑会影响人的一生。其次,斜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看任何物体都将是一个平面,没有深度和远度,不能从事精细工作等。
治疗斜视对时间的要求很严,2岁前是人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6岁是视觉发育的可塑型期,对于斜视,6岁或更早手术矫正,会使双眼视力得到正常的发育。对于弱视,6岁是治疗的黄金时间,一旦年龄超过12岁,治疗效果有限,成人弱视治疗则无明显效果。因此,请家长们务必认真对待,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另一种眼病是弱视。弱视的儿童如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其视功能。此外,由于大脑只能得到单侧健眼输入的视觉信号,大脑无法形成立体的像,将导致患者没有立体想象能力。长大后不能选择如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弱视还可引起斜视,影响美观和身心健康。
弱视患者如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首先要配戴光学矫正眼睛,并要坚持配镜。适度遮盖健眼可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镜的抑制作用,强迫锻炼弱视眼。眼内光学焦点调整法治疗青少年近视、儿童弱视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简便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视力异常?薛春燕说,建议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时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园每年最好要请眼科医生对每位儿童进行常规的斜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斜视,及时得到治疗,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可及时配镜,以防发生斜视及弱视。
宝宝的早期视觉开发
视觉是宝宝最重要的感觉能力,在宝宝大脑所吸纳的全部信息中,有85%以上是通过视觉所获得。
生理科学研究发现,宝宝的视觉发育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宝宝刚出生时只对光产生反应;
第二阶段:宝宝从两个月开始逐渐能够感觉黑与白的反差;
第三阶段:宝宝从四个月开始逐渐分辨平面物体的轮廓;
第四阶段:宝宝从四个多月开始逐渐有色彩和立体感觉;
第五阶段:宝宝从六个月开始认识并记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第六阶段:宝宝从九个个开始逐渐认识并记忆文字;
第七阶段:宝宝从两岁开始进入阅读并理解阅读的内容。
良好的视觉能力对于宝宝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得他(她)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观察细微、判断精确、分析明晰、记忆牢固、反应迅速,从而在语言文字、书画艺术、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不过,宝宝的视觉并不是生来就很优秀,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也就是根据上述视觉发育七个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游戏加以开发训练,才能让宝宝看得更清、看得更远、观察敏锐、记忆牢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儿眼病介绍
许多的眼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将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由于幼年儿童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因此,许多的眼病要靠家长细心观察,如果发现以下情况,提示你的孩子可能有眼病,应当到医院及时检查。
视觉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危害极大, 这一阶段眼部的发育,对该儿童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小儿眼病主要有这八种:畏光,流泪、眼屎多,红眼,白瞳症,不能注视眼前物体或不会追随灯光转动眼球,平时喜欢眯眼视物、歪头看电视,两眼相互位置不正常,儿童眼病常见的疾病有睑裂和眼球大小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