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不好怎么办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不好怎么办
工作压力导致消化不良
无奈之下小李来到医院求诊,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小李他的胃部没有问题,那小李的胃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呢?
焦虑也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据专家介绍,其实小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患上的都是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这种病的症状主要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反酸等,发病的诱因主要是胃动力失常、胃感知过敏。此外,这种胃病还与精神因素有关,很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年轻人都容易患病。
专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有调查曾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5%,而每个人的一生中约有20%的机会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广州,二十年前患有此病的多为中年人,尤其是40岁左右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因为他们曾经历过动荡的年代,回城后找工作困难,近几年来又碰上下岗,而且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和社会压力都很大,所以很多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酸过多的四大症状
1.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造成的,经常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多数是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
2.烧心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以后的灼热感,多数是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
3.烧心(胃灼热)
胃酸分泌过多时喝牛奶或豆浆不好
胃酸分泌过多时喝牛奶或豆浆不好,牛奶和豆浆虽能一时稀释胃酸,但其所含钙的蛋白质反会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饮。
4.胃灼烧
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的不良的症状,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酸过多的症状
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酸过多症状有
1.反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造成的,经常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多数是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
2.烧心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以后的灼热感,多数是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
3.烧心(胃灼热)
胃酸分泌过多时喝牛奶或豆浆不好,牛奶和豆浆虽能一时稀释胃酸,但其所含钙的蛋白质反会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饮。
4.胃灼烧
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的不良的症状,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酸过多食疗方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焦面包,多饮红茶。
严重的胃酸过多症,可用生姜和普洱茶一起煮,喝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什么 功能性消化不良推荐食谱
普洱茶12克,大米100克。先将普洱茶加清水煮取茶计,然后将茶计与大米同故锅內煮粥,亦可食用。
山楂.神曲.陈皮各5克,麦芽30克,获苓、法半夏、连翘各10克,大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上述材料煎取出汁,然后将计与大米放入锅內煮粥,粥熟后加人少量砂糖即可。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推拿治疗
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1)上腹痛、早饱感、餐后腹胀、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无“警示”症状,即近期没有无明显原因的消瘦、贫血、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反复呕吐、发热、黄疸、腹痛或腹部肿块等;
(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
(3)实验室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
(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神经肌肉等疾病。
推拿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医者站其一旁,开始治疗。
1. 顺时针摩腹,揉腹约5分钟以鼓动脾胃功能(此时手下如感觉到明显硬结或压痛,应重点拨揉);
2. 指点中脘、下脘、梁门、天枢、章门、足三里等穴位30秒至一分钟以调畅脾胃气机;
3. 搓摩胁肋、分推上腹部5分钟以调理肝胃;
4. 推揉胃脘部5分钟以增强胃的收缩功能;
5. 点按气海、关元以鼓舞正气、建立中气;
6. 振腹、颤腹、拿腹直肌以促进胃肠蠕动;
上述操作每次共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积极治疗一个疗程(10次)。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因胃肠神经功能失调、胃肠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胃排空功能障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其发病的主要诱因。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良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三脏,以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核心为胃失通降,但脾虚、肝郁不容忽视。脾胃升降失司,肝气犯胃,气机紊乱贯穿疾病始终。故本病的治疗,重在疏通气机,应以理气和胃为主导。该推拿治疗手法可同时起到疏肝、健脾、降胃之功,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着显著疗效,且操作方便、简单易学、起效快速、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值得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办
一、健脾益气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胃的功能异常有关。脾之与胃,相互制约,协调互用。“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内在的损伤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主要因素。况且功能性消化不良易反复,多病程较长,久病必虚。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基本内因。脾气主升,为胃行其水谷精微及津液水湿,胃气主降,为脾行其受纳、腐熟之功。胃气降则水谷下行,而无停滞积聚之患。脾升胃降,升清降浊,共同腐熟水谷,调整胃肠道正常的运动功能。
二、调理肝脾
功能性消化不良部位在胃,但与肝密切相关。肝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乃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吸收水谷之精微,并顺降于肠,其问有赖于肝的疏泄条达。肝与脾胃功能失调可互为因果。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为木强乘土,可出现胃脘饱胀、嗳气、呕吐等症状,属实。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肝气乘脾,脾土受伐,为土虚木乘,亦可出现上述症状,属虚。临床辨证时,要辨清虚实。治疗前者以“抑木”为主,后者以“培土”为主。治疗上以疏肝和胃,宜四逆散加减。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FD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失眠、焦虑者可于睡前口服适当镇静催眠药。
3、药物治疗:FD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药等。
(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者。多潘立酮为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常用剂量为10mg,3次/d,饭前15min服;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用量为5~10mg,3次/d,餐前15~30min服用,疗程2~8周。但西沙必利可致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和心肌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故现已较少应用,心脏病人更应慎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中枢性及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因长期服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大,故现已少用或不用。近年来新的促胃肠动力剂,如莫沙必利、依托比利等也可选用,莫沙必利常用剂量为每次5mg,3次/d,于餐前1/2h服用。对疗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药和促胃肠动力药可轮换用或合用。
(3)抗H.pylori治疗:对小部分FD伴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应加用杀灭H.pylori药物,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疗法。
(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明显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但起效较慢。常用药有二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25mg,2~3次/d;具有抗5-羟色胺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20mg,1次/d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副作用。
(5)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
1、实证
(1)邪热内结:
治宜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
(2)饮食积滞:
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
(3)痰湿内阻: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4)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枳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2、虚证:
治宜健脾理气。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枳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3、中药
(1)香砂六君子丸(《中国基本中成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治脾虚气滞,胃部胀痛。
(2)枳木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化食,行气消痞,治脾虚气滞食积,胃胀胃痛。
(3)平胃散(《实用中成药手册》):燥湿运脾,宽胸消胀,治湿浊中阻,胸满腹胀。
(4)香砂养胃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消胀除满。
(5)加味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消食导滞,利湿和胃。
(6)越鞠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解郁舒气,和胃消食。
(7)左金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泻肝清胃,治肝胃热郁,泛酸灼热。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大量研究提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上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理学基础,证据是在过半数的FD患者有胃固体排空延缓,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常,消化间期3相胃肠运动异常等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近年研究还发现胃肠动力障碍常与胃电活动异常 并存,促胃肠动力学药治疗可使大部分分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年来,内脏感觉受到重视,早期研究发现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
近年研究提示,这种感觉过敏与感觉传入通道异常有关,即正常的内脏传入信号在脊髓,脑的水平被放大,产生过强反应。这就可以解释,FD的症状在有胃排空延迟者是通过机械感受器产生,而在胃排空正常者,则由于中枢信号放大同样可以产生,精神困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FD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调查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于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有调查报道在FD患者辞海中,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但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示阐明。
再者胃镜检查结果提示约半数FD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由此而引直的慢性胃炎,但研究至今未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与FD症状有明确的相关性,且长期随访证明,经治疗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并伴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善之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在FD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