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针灸对咳嗽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咳嗽,中医可为独立性疾病,亦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伴随的主要症状之一,病机不外乎肺脏之宣肃失常,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请肃肺气。针灸选用肺俞,大椎,尺泽等穴位,可通彻肺气,疏散病邪,宽中理气,通调气机,降气镇咳。

小儿咳嗽艾灸有用吗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者是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者是化学性刺激的一种临床表现,一种症状,艾灸是运用艾绒或是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小儿咳嗽一般要分清病因,如果是一些物理或是化学刺激或是过敏性咳嗽引起的咳嗽,用艾灸的效果不好,如果是痰多,易寒痰,导致的寒性痰阻,可以用艾灸治疗,但是小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艾灸一般温度很高,容易灼伤皮肤,如果是皮肤灼伤又容易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所以小儿咳嗽一般还是建议以其他的方法治疗是最好,如果家长要行艾灸治疗,要去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针灸医生对宝宝治疗才比较安全。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针灸治疗咳嗽

1.外感

(1)风热,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

发热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

方义,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

方义,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选穴

方法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或风门)膏肓

方法,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咳嗽针灸改善

一、隔姜灸方法: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双)。

二、耳针治疗哮喘:取穴平喘点、心、肺、神门、胃、胸、交感(除平喘点双侧外,其余均取左侧),结合体穴膻中、内关(左)、合谷(右)。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天。

三、针刺方法: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用直径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效显著。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四、挑四缝方法: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8厘米)。 针拔后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水,防止感染。

过敏性咳嗽是儿童过敏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往往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种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容易反复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炎症需配合抗炎治疗,其次是抗过敏药物治疗,常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顺尔宁、酮替芬等抗过敏药物缓解咳嗽症状。

人的肺部常常遭遇“病毒”、“病菌”、“烟毒”、“痰毒”、“废气毒”、“炎性毒素”等六毒之害,使咳嗽等肺部疾病患者呼吸系统产生大量的“异化酸糖”,其一旦形成,即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长期持续性的危害,引发更为严重的咳喘肺病,并导致恶性循环。

呼吸系统的免疫细胞在“异化酸糖”横行时,一小部分被同化、变异,大部分处于功能低下的休眠状态。这也是咳嗽肺病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璇玑位置 璇玑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缘与胸骨角连线的中点。

进针深度:平刺,针尖由上向下刺入,针0.3-0.5寸,在局部可有酸胀感,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咽喉肿痛,胸痛,咳嗽,气喘。

配穴:配紫宫,华盖治疗胸痛;配天突治疗咳嗽,气喘;配扶突治疗咽喉肿痛。

注意:由于本穴深部为胸骨柄,故不能直刺。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咳嗽针灸部位

外感咳嗽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内伤咳嗽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小儿咳嗽呕吐怎么缓解 小儿咳嗽艾灸哪里

艾灸一般适用于寒症,如果是有风寒,或者是有瘀症,像气血血瘀型,或者是有阳虚,一般是内含阳虚,阳虚的一个内含,可以用艾灸的疗法。小孩子如果出现有咳嗽,一般如果是风寒咳嗽,如流清鼻涕,咳嗽痰多,痰比较多,这种是属于风寒咳嗽,用艾灸的话可以针对于肺系的经络,取肺经,进行局部的艾灸,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小儿皮肤比较薄,且是纯阳之体,容易生热,如果用艾灸,容易损伤皮肤或者导致热相出现或加重疾病,所以小儿的咳嗽家长还是尽量不要自行使用艾灸,如果实在是想做艾灸的话,建议由专门的医生,小儿艾灸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以防艾灸灼伤皮肤,引起皮肤的感染,或者是形成疤痕组织。

极度疲劳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决定针灸治疗效果

人们在针灸治疗时都希望选名医,其实,针灸疗法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患者机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针灸的治疗效果。

同样的疾病,老年人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年轻人的差,体质虚弱者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平时体质较好的人差。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的身体反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了,对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要小一些。

专家表示,针灸是通过刺激对人体进行调节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调节的“度”是由机体自身掌控的。比如有些人干咳,开始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如果不及时治愈,反复的剧烈咳嗽可能会使大脑的咳嗽中枢兴奋性增强,如此一来,即使呼吸道问题得到解决,其干咳仍会继续。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吃镇咳药,其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针灸治疗既有效又安全。

“针灸瘦脸”等服务,多是炒作

一些美容机构用针灸减肥做噱头,推出“针灸瘦脸”等服务。李石良表示,针灸减肥的机理是通过调节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控制食欲、减少饮食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肥的效果虽然比较均匀,但很难达到“指哪减哪”的效果,对一些拥有特殊体形的人也可能不会见效。

事实上,针灸减肥和其他减肥方式一样,只是减肥的辅助手段。人要想控制体重,还是要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咳嗽针灸什么穴位

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挤压出血,并在此穴拔罐8-10分钟,使穴位1次出血量约2毫升,其他穴位用32号1寸在针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以上方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咳甚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作用: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背部腧穴,主一身之表,又为本脏之气所注之地,故在治疗中取肺俞施以刺血拔罐共奏疏通卫气,温通肺络之功,以达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天突穴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刺法:患者坐位,行针时不能咳嗽,咳痰,吞咽,用长40毫米亳针,以指切法将食管,气管推移后加压针体,顺胸骨柄后缘刺入1寸,然后行刮柄法,使患者感到局部发胀,发热,并向胸背部放射为度,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作用:天突在《素问·气府论》中已有记载:“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此处行针,可使针感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至胸膈,此处,经部乃人体“交通要道”,与全身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发生联系。采用针刺天突的疗法,可能暂时阻断局部收尾神经的传递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呼吸道粘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呼吸道痉挛性紧张度下降。

鱼际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刺法:患者取坐位,取两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待产生较强烈的针感后停止,行手法时嘱患者坐深吸气,共行手法2次。

作用: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鱼际穴属五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经穴,有“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说,另鱼际穴在五腧之中为荥穴,为经气流动之处,如水流始于源泉之后,似小溪而流,取其清肃肺气使肺气得宜,咳嗽得愈。

相关推荐

针刺鱼际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清肺热,定喘咳,利咽喉,止疼痛,清胃降浊的作用。针刺鱼际有平喘之功,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还可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针刺鱼际方向 定位:大拇指指根到手掌侧腕横纹之间,大鱼际边上。 针刺方法:直刺,或针尖刺向掌心,针0.5同身寸左右,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局部疼痛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本穴多不用补法,忌手法过于猛烈,禁瘢痕灸。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厥阴俞在哪里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

川贝枇杷膏可以化痰吗 推荐:效果好的化痰偏方

组成:冰片3g 主治:咳嗽、痰热郁肺型。症见咳嗽气促,痰黄稠。 用法:上药研细,与等量凡土林调匀,除在油纸上。贴于膻中穴,用绷带固定,并持续热敷,每12小时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材料: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功效: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组成:五味子6g、当归6g、青皮6g、桑皮6g、甘草6g、川贝6g、半夏6g、茯苓6g、杏仁3g。 主治:咳嗽,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 制法:以上9

俞府是什么意思 俞府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心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针灸疗法:俞府穴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俞府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咳嗽、呕吐、胸痛等。

咳嗽针灸疗法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概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 咳嗽的病因病机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中医辨证 1.外感 (

三伏灸好还是三九灸好 三伏灸灸哪些部位

视具体情况而定。 1、传统三伏灸取穴主要对应“肺”相关病症的穴位:大椎穴、肺俞穴(2个)、膏盲穴(2个)等5个穴位,主要针对肺气虚、哮喘、支气管炎、鼻炎及经常性感冒、咳嗽的人群。 2、有哮喘、支气管炎、咳嗽的人群,可以增加:天突穴、膻中穴; 3、经常感冒的艾灸,可以增加:悬灸整个鼻梁,从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 4、有鼻炎的人群,可以增加:悬灸整个鼻梁、通天穴。

人的灵台位置的图片 灵台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俯卧位或坐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至阳穴上胸椎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针刺附近,如捣针时则酸胀至针刺的方向。 功能:清热通络,止咳平喘。 主治:脊背强痛,咳嗽,气喘,疔疮。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内伤咳嗽艾灸

主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

艾灸咳嗽位置图 肝火犯肺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咳嗽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液滞留咽喉,难以咳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其症状可随着情绪的波动有增减,舌苔薄黄少津。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膻中,太冲,喘息加定喘穴。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蒜灸:将新鲜大蒜头切成薄片,中间以针穿孔,上置艾炷,每穴灸5壮,每日1次,7次1个疗程。

魄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魄户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3寸-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肩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