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针灸对咳嗽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咳嗽,中医可为独立性疾病,亦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伴随的主要症状之一,病机不外乎肺脏之宣肃失常,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请肃肺气。针灸选用肺俞,大椎,尺泽等穴位,可通彻肺气,疏散病邪,宽中理气,通调气机,降气镇咳。
小儿咳嗽艾灸有用吗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者是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者是化学性刺激的一种临床表现,一种症状,艾灸是运用艾绒或是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小儿咳嗽一般要分清病因,如果是一些物理或是化学刺激或是过敏性咳嗽引起的咳嗽,用艾灸的效果不好,如果是痰多,易寒痰,导致的寒性痰阻,可以用艾灸治疗,但是小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艾灸一般温度很高,容易灼伤皮肤,如果是皮肤灼伤又容易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所以小儿咳嗽一般还是建议以其他的方法治疗是最好,如果家长要行艾灸治疗,要去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针灸医生对宝宝治疗才比较安全。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针灸治疗咳嗽
1.外感
(1)风热,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
发热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
方义,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
方义,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选穴
方法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或风门)膏肓
方法,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咳嗽针灸改善
一、隔姜灸方法: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双)。
二、耳针治疗哮喘:取穴平喘点、心、肺、神门、胃、胸、交感(除平喘点双侧外,其余均取左侧),结合体穴膻中、内关(左)、合谷(右)。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天。
三、针刺方法: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用直径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效显著。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四、挑四缝方法: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8厘米)。 针拔后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水,防止感染。
过敏性咳嗽是儿童过敏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往往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种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容易反复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炎症需配合抗炎治疗,其次是抗过敏药物治疗,常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顺尔宁、酮替芬等抗过敏药物缓解咳嗽症状。
人的肺部常常遭遇“病毒”、“病菌”、“烟毒”、“痰毒”、“废气毒”、“炎性毒素”等六毒之害,使咳嗽等肺部疾病患者呼吸系统产生大量的“异化酸糖”,其一旦形成,即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长期持续性的危害,引发更为严重的咳喘肺病,并导致恶性循环。
呼吸系统的免疫细胞在“异化酸糖”横行时,一小部分被同化、变异,大部分处于功能低下的休眠状态。这也是咳嗽肺病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璇玑位置 璇玑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或仰靠坐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缘与胸骨角连线的中点。
进针深度:平刺,针尖由上向下刺入,针0.3-0.5寸,在局部可有酸胀感,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咽喉肿痛,胸痛,咳嗽,气喘。
配穴:配紫宫,华盖治疗胸痛;配天突治疗咳嗽,气喘;配扶突治疗咽喉肿痛。
注意:由于本穴深部为胸骨柄,故不能直刺。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咳嗽针灸部位
外感咳嗽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内伤咳嗽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小儿咳嗽呕吐怎么缓解 小儿咳嗽艾灸哪里
艾灸一般适用于寒症,如果是有风寒,或者是有瘀症,像气血血瘀型,或者是有阳虚,一般是内含阳虚,阳虚的一个内含,可以用艾灸的疗法。小孩子如果出现有咳嗽,一般如果是风寒咳嗽,如流清鼻涕,咳嗽痰多,痰比较多,这种是属于风寒咳嗽,用艾灸的话可以针对于肺系的经络,取肺经,进行局部的艾灸,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小儿皮肤比较薄,且是纯阳之体,容易生热,如果用艾灸,容易损伤皮肤或者导致热相出现或加重疾病,所以小儿的咳嗽家长还是尽量不要自行使用艾灸,如果实在是想做艾灸的话,建议由专门的医生,小儿艾灸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以防艾灸灼伤皮肤,引起皮肤的感染,或者是形成疤痕组织。
极度疲劳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决定针灸治疗效果
人们在针灸治疗时都希望选名医,其实,针灸疗法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患者机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针灸的治疗效果。
同样的疾病,老年人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年轻人的差,体质虚弱者的治疗效果一般要比平时体质较好的人差。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的身体反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了,对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要小一些。
专家表示,针灸是通过刺激对人体进行调节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调节的“度”是由机体自身掌控的。比如有些人干咳,开始的原因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如果不及时治愈,反复的剧烈咳嗽可能会使大脑的咳嗽中枢兴奋性增强,如此一来,即使呼吸道问题得到解决,其干咳仍会继续。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吃镇咳药,其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针灸治疗既有效又安全。
“针灸瘦脸”等服务,多是炒作
一些美容机构用针灸减肥做噱头,推出“针灸瘦脸”等服务。李石良表示,针灸减肥的机理是通过调节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控制食欲、减少饮食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肥的效果虽然比较均匀,但很难达到“指哪减哪”的效果,对一些拥有特殊体形的人也可能不会见效。
事实上,针灸减肥和其他减肥方式一样,只是减肥的辅助手段。人要想控制体重,还是要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咳嗽针灸什么穴位
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挤压出血,并在此穴拔罐8-10分钟,使穴位1次出血量约2毫升,其他穴位用32号1寸在针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以上方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咳甚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作用: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背部腧穴,主一身之表,又为本脏之气所注之地,故在治疗中取肺俞施以刺血拔罐共奏疏通卫气,温通肺络之功,以达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天突穴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刺法:患者坐位,行针时不能咳嗽,咳痰,吞咽,用长40毫米亳针,以指切法将食管,气管推移后加压针体,顺胸骨柄后缘刺入1寸,然后行刮柄法,使患者感到局部发胀,发热,并向胸背部放射为度,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作用:天突在《素问·气府论》中已有记载:“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此处行针,可使针感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至胸膈,此处,经部乃人体“交通要道”,与全身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发生联系。采用针刺天突的疗法,可能暂时阻断局部收尾神经的传递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呼吸道粘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呼吸道痉挛性紧张度下降。
鱼际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刺法:患者取坐位,取两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待产生较强烈的针感后停止,行手法时嘱患者坐深吸气,共行手法2次。
作用: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鱼际穴属五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经穴,有“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说,另鱼际穴在五腧之中为荥穴,为经气流动之处,如水流始于源泉之后,似小溪而流,取其清肃肺气使肺气得宜,咳嗽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