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骨凹陷手术步骤
新生儿颅骨凹陷手术步骤
有两种整复方法:①游离骨瓣整复;②撬起凹陷骨折片整复。
1.游离骨瓣整复
①绕凹陷骨折边缘做一马蹄形皮瓣。②在凹陷骨折的周边钻4个骨孔,在各骨孔之间锯断,保留骨瓣表面的骨膜。③在硬脑膜外与颅骨内板之间进行剥离,将整个骨瓣取下。④用手或其他手术器械将凹陷骨折整复。⑤检查硬脑膜是否完整,硬脑膜下是否有血肿或脑挫裂伤。如硬脑膜已被撕破,骨折片已刺入脑内,骨片小者应予摘除,清除其下方的积血和挫碎的脑组织,严密止血后缝合硬脑膜。⑥将整复后的游离骨瓣复位,切开的骨膜予以缝合,最后按层缝合头皮各层。
2.撬起凹陷骨折片整复
①同游离骨瓣复位的头皮切口。②在靠近骨折缘处的正常颅骨上做一钻孔,并沿骨折缘咬除部分重叠骨质。③在凹陷骨折下方剥离硬脑膜后,将骨折片撬起整复。使之复位。④缝合头皮。
术中注意要点
1.对凹陷骨折中已脱离骨膜的小碎骨片应予摘除。
2.如硬脑膜未见撕破,但颜色变紫,张力较高且脑无搏动,应将硬脑膜切开,探查有无硬脑膜下及脑内血肿。
3.复位的骨折瓣如不稳固易于下陷时,可用丝线或钢丝固定于周围正常颅骨上。
4.尽量采用悬吊缝合而不用硬脑膜外引流,以防感染。
新生儿颅骨凹陷手术步骤,以上内容就充分做了介绍,相信对于很多的家长,也充分了解了新生儿颅骨凹陷手术步骤,所以在充分了解后,为了保障自己孩子的颅骨凹陷手术成功率更高,必须要选择正规大医院,通过手术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
关于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一、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并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二、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
1、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单纯的线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合并其它伤害,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称为乒乓球骨折。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新生儿颅骨凹陷是什么
新生儿颅骨凹陷是指新生儿的头部出现凹陷,一般呈现乒乓球样骨折,也就是说头部像乒乓球样被压陷变形,但是不会出现明显的骨折线。新生儿和我们成人不同的是,颅骨是比较柔软的,以有机成分为主,弹性好,在手上的时候也不容易破裂,但是当收到外力挤压或者撞击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乒乓球样凹陷。
新生儿颅骨凹陷一般是没有明显的脑损伤症状的,有些可以自动恢复,但是也可能出现癫痫等症状,甚至会影响说话等基本发育,这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相关的。
新生儿的囟门能碰吗
新生儿的囟门有两个地方,其中前囟门最为重要,位于头顶额部上面正中央,被视为宝宝健康状况的“窗口”。前囟门在宝宝1-1岁半的时候会自然闭合;后囟门在宝宝2-3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闭合。
囟门是什么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而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衔接处存在缝隙,而且在头顶以及枕后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它们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
囟门的表面是头皮,下面是脑膜,然后是大脑和脑脊液。能感受到跳动的地方,是脑脊液压力随着心脏搏动、血压变化而变化,与脉搏一致。正常婴儿坐位时,囟门略略凹陷。
新生儿前囟门正常值
新生儿前囟门在宝宝头顶中央靠前一点的地方,由两侧顶骨前上角与额骨相接而组成的一块菱形间隙,出生时斜径为2.5厘米,一般在宝宝12~18个月的时候闭合。
新生儿的囟门能碰吗
很多人认为新生儿的囟门不能碰,有的人甚至认为新生儿的囟门被碰了宝宝会变哑巴,其实这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因为囟门虽然软乎乎的,而且细心观察还会看到一跳一跳的,但实际上它比看起来要坚实得多,外层的保护膜足以应付一般的触摸,每日的生活护理,如洗头、理发也不会伤及宝宝的大脑。
新生儿囟门的异常情况
1、囟门凹陷
囟门凹陷,多见于宝宝拉肚子或发烧导致脱水时,或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时。
囟门凹陷下去,最多见于宝宝的身体内缺水,如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前囟门由此凹陷下去。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为了降低颅内压,使用了大剂量的脱水剂,从而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
2、囟门凸出
囟门凸出可能是颅内压过高,多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等,必须注意的是是否有发烧、抽筋、呕吐等其他症状的出现。
3、囟门早闭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很小或闭合过早,常见于小头畸形。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脑发育不良。有些身体正常的宝宝,在5-6个月时,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4、囟门迟闭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在宝宝18个月以后还没有闭合,就是囟门迟闭,这种情况一般见于佝偻病或呆小病患儿。
宝宝囟门迟闭也有少数是因为脑积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所以宝宝如果出现囟门迟闭的现象就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5、囟门过大或过小
(1)囟门过大
宝宝囟门过大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宝宝囟门过大,最大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也可能是宝宝患有先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
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2)囟门过小
宝宝囟门过小,主要是指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这样的宝宝很可能存在着头小畸形;另外也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被称为舟状畸形的头颅,即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
新生儿用什么枕头好
新生儿用什么枕头好?有人说用软的,有人说用硬的。编辑建议父母选择软硬适中和专业的婴儿枕头。
1、新生儿枕头应软硬适中
有的父母自己喜欢睡硬一点的枕头,给宝宝选枕头时也选硬的,认为这样宝宝头型会长得更好看,头骨能结实些。但实际上过硬的枕头容易让颈部肌肉疲劳而落枕。新生儿颅骨软,囱门和颅骨线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硬的枕头,反而会造成头颅变形或者大小脸,影响头型。
不过,太软的枕头又无法很好地支撑宝宝的劲椎,而且由于与宝宝头皮的接触面过大,不利于血液循环,甚至可能堵住宝宝的口鼻,影响宝宝呼吸,引起窒息,特别是宝宝发烧时更不适宜使用。
2、新生儿枕头垫在哪?
新生儿头部往后凸,平躺时由于头部突出和两肩平坦,将使得颈部脖子处弯曲打折。人的咽喉和气管正处于颈部前方,过度弯曲会让呼吸道变狭窄,增加呼吸时气流阻力,使得呼吸费力。所以,小宝宝的枕头应该横垫于下颈上肩部。这样一来,可使避免婴儿呼吸道受压迫。
新生儿颅骨凹陷如何治疗
新生儿颅骨凹陷的资料并不多,在治疗上面应该是按照医生的诊断来确定,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有哪些治疗方法吧。
1、对生命体征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患儿,应用降颅压、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纠正酸中毒。
2、对呼吸功能不全者用氨茶碱、东莨菪碱。
3、对烦躁不安、惊厥病儿早期用足量镇静剂。
4、手术方法:骨折边缘切口,颅骨钻孔,骨折复位,冲洗清除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者用7号套管针经前囟侧角或骨缝穿刺抽吸血肿或经钻孔部位抽血,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5 ml,必要时用盐水反复冲洗硬膜下腔至冲洗液清亮。
颅骨凹陷性骨折骨头还能凸出来吗
凹陷性骨折的手术指征主要是:1、深度:成人颅骨骨折凹陷深度大于1cm,小儿凹陷深度大于0.5cm。考虑手术2、症状: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癫痫,肢体活动障碍等,及时深度未达第一条件也是手术的适应症。凹陷性骨折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是不会自愈的。如果你头部CT上显示深度达到1cm以上,或者已经存在相关的症状,请尽早手术治疗,以免骨折凹陷下去的部分压迫脑组织过久,日后产生临床症状或者症状加重。不要担心手术,不要害怕手术,这个凹陷性骨折的手术在脑外科是很小的手术,1个小时就足够了。如果患者还是孩子,更加建议手术治疗。因为孩子脑组织还在不断的发育。而且孩子因脑组织未发育完全,更加容易出现临床症状。
过了预产期还没生的原因
一、为什么过了预产期还不生
1、胎盘老化,胎儿易缺氧、缺营养
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当过期妊娠时,子宫内的胎盘功能会产生一定的衰退,供给胎儿的氧气就会有所减少,很容易导致胎儿缺氧,造成出生后的宝宝健康状况受牵连。且由胎盘提供的营养也会相对减少。
2、羊水量减少,不利分娩
羊水是胎儿的一层保护盔甲,羊水量正常是妊娠情况良好标志之一。妊娠时间延长,超过42周后,羊水量就会减少甚至不足100毫升。羊水过少可致宫口开张缓慢,第一产程时间延长。
3、手术分娩可能性增加
过期妊娠时,由于胎儿状况不佳,胎儿颅骨又较硬,骨缝变窄,在分娩中胎头不变形以适应产道,发生难产。据不完全统计,过期妊娠手术的概率高达63.8%。
4、易引发其他新生儿并发症
据临床资料统计,过期妊娠所生的新生儿,各种并发症比正常妊娠足月儿明显增加,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可高达2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达37%。其中如酸中毒等发生率也均较高。
颅脑损伤的特殊表现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