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乙肝
怎样预防乙肝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非常高的疾病,许多人都会很恐慌,自己会不会被传染。其实乙肝不可怕,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的提高,乙肝传播性的可能已经大大地减少。我身边的朋友也得过乙肝,医生给的建议是,乙肝是可以预防和治疗,最重要的是很接受治疗,做好预防措施。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怎样预防乙肝。
1不用未检测乙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黑窝点去献血。献血应该到正规的医院献,不要到贪小便宜到黑诊所去献血和卖血,是十分不安全的。
2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做检查,打针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去小诊所,黑诊所,里面有很多未经消毒的医疗用品。
3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很多爱美的女士,都会去美容中心做美容,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美容中心,避免不洁的美容用具。
4不要和乙型肝炎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被褥等,以防生活接触性感染。乙肝病人用过的餐具一定要进行消毒,可以用1比99的消毒水进行冲洗。
5特异性的预防。就是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已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新生儿期接种疫苗以0、1、6个月免疫程序。3针免疫后,可保证15年内不得乙型肝炎。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15年的追踪,可能保护时间更长,甚至终身受益。
注意事项:总的说来,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正规的美容院,同时注意个人的卫生,不用不洁的医疗用品和美容用品,还可以打预防针预防乙肝。大家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一下,就可以避免乙肝的传染了,乙肝的预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说明的是小三阳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存在传染性的。
肝病的传播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血源性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预防乙肝主要是严格检查供血者。尽量不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液制品。医源性传播主要是注射器不消毒重复使用,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而造成传播。预防应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增强无菌观念,实行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是预防乙肝经医源性传播的关键。
母婴传播是通过胎盘传播和经过产道传播两种方式实现。预防时应重点放在婚检上和孕妇乙肝患者治疗上,同时全面落实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上。 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给下一代,男性为乙肝患者的,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预防办法是婚前检查,指导治疗。给婴儿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
密切接触传播的几率较低,有人曾做统计仅为12%,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播乙型肝炎。广泛接种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其他传播途径有吸血昆虫叮咬,如蚊子,臭虫等,所以要注意消灭害虫,防止害虫叮咬。乙型肝炎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还是有必要的,不管怎样,广泛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接种乙肝疫苗一定能预防乙肝吗
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1:10以上。
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 3-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足量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
乙肝疫苗虽提倡接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接接种,有如下人群不适宜接种乙肝疫苗: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
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虽然乙肝疫苗对这部分新生儿并无害处,但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易发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迟接种时间。
宝宝1周接种疫苗
1、乙肝疫苗(第一次):这周需要给宝宝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第一针在新生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需要接种,此外,如果妈妈是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出生后应立即接种,这样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2、卡介苗: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宝宝,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乙肝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乙肝小三阳,传染不是很强,大三阳传染强。肢体接触是不会传染的。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你要没有乙肝当应去打个预防乙肝针。提高免疫能力。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接种乙肝疫苗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乙肝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但是有一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应该怎么办呢?肝病专家指出,注射乙肝疫苗后又没有产生抗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新生儿24h内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刚出生的宝宝要接种不少疫苗,乙肝疫苗是其中一种,那么,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新生儿24小时内要接种“第一针”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疾控专家提醒,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另一只胳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新生儿第一针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2小时内注射更好。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
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乙肝应该如何预防
1.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从而达到预防目的。
2.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这也是预防乙肝的常用方法。
3.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这是预防乙肝疾病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5.防止乙肝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要点与甲肝基本相同。
6.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所以预防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7.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孕妇肝炎会传染吗
病毒性肝炎具传染性,当肝脏受到病毒、药物或是化学物质伤害,而引起肝细胞发炎、坏死,就称为肝炎。其中由病毒所引起的肝炎是有传染性的,目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可由检验测出来的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丁型肝炎。以往实验只难检测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检测不出的则归入非甲非乙型肝炎。
扩展阅读:接种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吗?
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1:10以上。
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足量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
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示,如果服用免疫球蛋白的话,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样才能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
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练太极拳能预防乙肝吗
练太极拳只可以帮助抵抗乙肝,但却没有预防乙肝的作用。乙肝是一种依靠病毒传播的疾病,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