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牙是糖尿病信号吗
掉牙是糖尿病信号吗
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专门撰文,教糖尿病人怎样保持口腔健康,重拾健康笑脸。
控制血糖。饮食健康,合理运动,正确用药有利于血糖控制;高血糖损害口腔健康,可导致口腔干燥、牙龈疾病、细菌真菌感染。口腔感染后血糖更不易控制,而保持口腔健康有利于控制血糖。
定期看牙医,检查口腔卫生状况,每年至少2次。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牙齿松动、口腔干燥,就要就医;定期检查、专业洗牙对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也有益血糖控制。
去除牙菌斑。混有食物残渣、细菌等的黏性斑块不易清除,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斑块内所含细菌常常引起牙龈炎症,而高血糖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
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2—3分钟。保持牙刷与牙龈成45度角,动作要轻柔,刷牙要全面,牙龈与舌头也要刷一刷。
经常使用牙线。牙刷不及之处,可用牙线帮忙清理牙缝间的斑块等污垢。
护好假牙。假牙松动或维护不好,常可致牙龈炎症。及时清洁假牙能减少感染风险。
戒烟。各种烟草均有害口腔健康。糖尿病人吸烟,可致牙龈退化、受损,牙齿骨质丢失,进而牙齿脱落,危害甚大。糖尿病人戒烟,非常必要。
需要手术时做好准备。告知医生糖尿病病情,血糖控制的好,术后感染风险小,伤口愈合也快。
老年人缺钙表现有哪些呢
老年人缺钙症状:腰酸,背痛腿抽筋,多梦,失眠,烦躁易怒,手足麻木,行动不便,牙床痛,易掉牙,脱发,肌肉松弛,四肢无力,骨质疏松,易骨折。
如果缺钙,可以补一点钙,比如科星的乳珍钙胶囊,是乳钙,含钙量高,可以完全溶入牛奶中,吸收比较好。平日里也要晒晒太阳。
但是,糖尿病也会导致腿疼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四肢麻木,酸疼,伴有针扎性疼痛,很有可能是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建议及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糖尿病足的综合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什么样的状态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指机体的“血 糖调节组织”如胰岛卩细胞和胰岛素、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等对血糖代谢的 调节能力已由正常转向调节受损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 病的预警信号。
身体不适的自我诊断法
5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
身体上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怎么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至于过于紧张让人笑话呢?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近日列举了5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
头痛
小病信号: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疲劳;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这些原因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但并不危险。
大病信号:如果大脑的一侧反复出现持续性的、与心脏同时跳动的抽痛,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大脑,则很可能是颞动脉炎在作怪。该病多发于老人,不及时处理将导致失明。如果头痛很突然、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中风或脑动脉瘤的信号,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头痛伴随发热、脖子发僵等症状,极有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性脑膜炎,它能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不及时治疗具有致命危险。如果头痛只在大脑一侧,并且一整天都感到恶心,那很可能是患上偏头痛。
呕吐
小病信号:如果由吃得过饱、酒或咖啡喝得过多导致,服用胃酸中和药物能缓解,那就不用担心。
大病信号:消化不良的感觉逐渐演变成肚脐周围的疼痛,然后疼痛又转移到腹部右下方,有可能是阑尾炎。如果每次运动后,总感觉到消化不良,且服用胃酸中和药物不见好转,那很可能是心脏病。如果吃了油腻食品,腹部右上方出现由轻到重的疼痛,则有可能是胆结石。
腹胀
小病信号:吃了豆类食品或吃得过多、过敏性肠道综合征、月经来临时,都会让腹腔有胀满感。
大病信号:如果腹胀经常出现,并伴随尿急、恶心、骨盆或腹部疼痛和一吃就饱的症状,很有可能是早期卵巢癌的征兆。虽然卵巢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及时发现对治疗至关重要。
寒战与发热
小病信号:如果症状能在一周内减退,多喝水、多休息就能缓解,那么尽管放心,多是由感冒或流感导致的。
大病信号:突然发烧、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并感到恶心,有可能是链球菌感染所引发的类似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因为它还有可能是肺炎的最初信号。
体重突然减轻
小病信号:如果你最近饮食减少、运动量增加,或者因失去工作、亲人去世而情绪不佳,那么不用担心。
大病信号:体重突然减轻10斤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甲状腺过于活跃或者患上了癌症。检查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如果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视力模糊、疲劳、口渴等症状,请检查一下血糖,看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血糖异常的症状 手脚浮肿
除了人们熟知的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糖尿病也会损害肾脏的过滤排泄能力,出现手脚浮肿等体液聚集的肾病信号。此时,要注意规律服药、改善饮食结构,以便控糖护肾。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夜尿增多
多尿是糖尿病的三大症状之一,体内血糖值升高,人体会敏感地获取到信息,并自动将其排除,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夜间尿频、夜尿增多的人群不要忽略这个信号,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脚掌疼痛或是糖尿病信号
1、脚频繁痉挛
问题症结:脚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缩,可能是由锻炼或脱水引发的短暂情况。有时候,在躺着的时候,一块肌肉或周围一片肌肉会突然痉挛,之后会 伴随有酸痛。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你的饮食应该增加钙、钾和镁的摄入。孕妇在晚期妊娠一定要小心,要增加血流量,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解决办法:试着弯曲脚,按摩疼痛的部位。也可以用冷毛巾或消毒酒精来使肌肉放松。为了避免脚抽筋,睡觉之前伸展脚,然后喝杯热牛奶来补充钙。
2、脚和脚趾无毛
问题症结:循环不畅通,通常是由血管病引起的。
由于动脉硬化,心脏无法把足够的血供到脚,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供血不足还会导致人们无法感受到脚的脉搏。站立的时候,脚可能是鲜红的或微黑的;上升的时候,脚马上会变得苍白。
3、脚趾稍微下陷,有勺子形状的压痕
问题症结:这是贫血的表现。因为没有足够的血红蛋白(一种存在于运送氧的血细胞中的富含铁的蛋白质)引起的。内部出血(如溃疡)或严重的月经不正常 也可以引发贫血。贫血时,指甲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颜色和甲床都会呈现苍白。而且指甲易碎,脚总是感到寒冷。疲劳是贫血的首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站立时呼 吸短促、头晕或头痛。
解决办法: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可以诊断贫血。
4、无法治愈的脚掌疼痛
问题症结: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
升高的血糖浓度会导致脚部神经的破坏,表现为由压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伤、切伤或刺激。糖尿病的其他表现还有经常口渴、尿频、易疲劳、视力模糊、易饥饿或体重减轻。
解决办法:马上治疗溃疡,并做个糖尿病的检查。
5、寒脚
问题症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女性的核心身体温度会比男性低,所以即使她们很健康,对寒冷也会很敏感。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有寒腿的现象,那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不足,因为甲状腺会调节身体温度和新陈代谢。此外,循环不畅也是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绝缘的天然材料保暖最管用。如果你有除了寒脚之外的健康问题,建议你去看医生。
6、脚指甲厚重、发黄
问题症结:这是由指甲下面的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甲癣患者通常毫无知觉,所以会持续好几年都不会发觉。但是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到全部的脚趾甲甚至手指 甲,导致指甲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糖尿病患者、有循环问题和免疫系统问题的人容易感染该疾病。如果老年人走路有问题,有时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但是 不易被人们发觉。
解决办法:看专业的治脚的医生或经常去医生那里做治疗。
7、大脚趾突然增大
问题症结:可能是痛风,这是关节炎的一种,通常由过多尿酸引起。尿酸通常存在于体温较低的身体部位,而全身体最凉快的地方莫过于离心脏最远的大脚趾。40到5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更易患有痛风。
解决办法:向医生咨询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
8、双脚麻木
问题症结:双脚没有知觉,这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多原因,但是两个首要原因是糖尿病和滥用酒精。化学疗法也是另一个原因。更严重的是这种麻木会延伸到手,让你感觉似乎戴着手套似的。
解决办法:看医生,找出原因。虽然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治疗方法,但是可以通过镇痛剂和抗抑郁药来缓解疼痛症状。
9、脚关节疼痛
问题症结: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首先会被小关节如脚趾和手指节感受到的一种关节性病变,疼痛的同时通常伴有肿胀和僵硬,而且这种疼痛是对称性的。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女性,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
解决办法:需要做过全面检查来确定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药物和疗法可以治愈关节炎。
10、脚趾甲有凹痕
问题症结:大多数的牛皮癣患者的皮肤病表现为指甲有很多小洞,可深可浅。但是有3/4的牛皮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肤都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光滑的有痘痕的指甲。
解决办法:无论是牛皮癣还是牛皮癣关节炎都会有很多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如果及早治疗,甲床还可以恢复。
11、脚后跟不能抬起
问题症结:足下垂预示着神经或肌肉被损坏,这种损坏会一直延续到你的背部、肩膀或颈部。
某些用于化学疗法的药物也会导致走路或站立的时候脚的前部抬不起。同时也会伴随着疼痛和僵硬。有时候这种疼痛会发生在后小腿或脊背下部分。
解决办法:去看医生,足下垂可以治愈也可以成为永久性的疾病,这取决于其原因和治疗方式。
12、皮肤干燥容易脱落
问题症结:虽然你脸上或手上的皮肤经常会干燥,但是千万不要忽视脚上的皮肤干燥。因为真菌感染通常是由干燥发痒的皮肤开始的,之后会发展为炎症和水泡。当有水泡的时候,感染就会扩大。
解决办法:如果不是很严重,经常清洗脚,然后让其彻底干燥,可以在鞋子里和袜子里使用脚粉。如果2周后还没有起色或感染更严重,可以向医生求助寻求抗真菌药物。
13、脚趾呈现红白蓝三种颜色
问题症结:在寒冷的天气里,雷诺病会引起四肢先呈现白色,然后变成绿色,在变成自然色之前会变成红色。
可能由于这些部位出现了血管痉挛。雷诺病还会引起手指、鼻子、嘴唇和耳垂的变色。女性和经常在寒冷气候生活的人易患雷诺病。
解决办法:向医生咨询,询问可以拓宽血管的药物。
14、脚部疼痛难以走路
问题症结:未确诊的应力性骨折是脚部疼痛的普遍原因,经常表现为脚的侧面疼痛或脚掌疼痛。这通常是由骨质减少、营养不良,包括维生素D缺失、不易吸收钙或厌食症。
解决办法:有任何疼痛都要看脚病医生。
15、脚趾尖向上肿起
问题症结:杵状指(包括手指)是肺疾病的惯常表现,包括肺纤维化和肺癌。心脏疾病和胃肠疾病也和此有关。
解决办法:根据内部起因采取治疗,所以一定要看医生。
老人突然变瘦小心这些疾病
老人突然变瘦是疾病信号
老人变瘦太快是异常信号,正常的变瘦应该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为衡量标准。BMI值只要在20至24范围内波动,就基本属于正常变化。 还有一个更简便的判断方法:老人如果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了2.5至5公斤,就要检查是否患病了。此外,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能发现身体的变化,如以前穿着合 体的衣服变得宽大了、腰带松了或感到鞋子肥大了,都不能马虎大意。
能引起老人体重锐减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典型特征中就身体消瘦这一项,即“三多一少”。老人如果突然变瘦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止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引起老人变瘦的疾病
另外,老人短期内突然变瘦,如果查出不是糖尿病的事,还要警惕以下几个疾病。
甲亢:甲亢的典型表现是消瘦、怕热、心慌,进食多、脾气差。但是,部分老年患者的症状并不十分突出,可能没有进食过多、“脖子大”、突眼等表现,仅仅是体重下降,人越来越瘦,这种情况也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结核:许多人都认识肺结核,其实除了肺结核外,结核可以发生在全身多个器官,包括盆腔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等。不少老年人都有结核,但是容易被忽略。如果老人出现低热、半咳、消瘦等症状,最好到结核科查查。
恶性肿瘤:特别是大肠癌、胰腺癌。由于肿瘤会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争夺营养,所以大多数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都会先出现消瘦的症状。但是由于肠癌、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仅出现不适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等的患者,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留个心眼,及时到胃肠外科、肿瘤科排查。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代谢紊乱疾病,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早期糖尿病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以致于很多人不能及时的发现。大家要谨记,家里老人如果没有进行饮食、运动的改变,而体重突然短时间内持续减轻,同时伴有多饮、多是、多尿,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皮肤发出的糖尿病信号
1、毛囊炎。
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已经比正常人高,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发生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毛囊炎。皮肤上会出现痱子样的炎症。这些痱子样的小疙瘩里面有脓液,触摸时会痛,把脓液排出后会愈合,但会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毛囊周围炎,又叫做疖。
2、皮肤瘙痒。
由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皮肤是细菌和真菌滋生之地,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女性患者主要是阴部瘙痒,挠抓伤了皮肤组织以后还会发生其他感染。
3、出汗多。
由于糖代谢障碍,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皮肤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4、感觉异常。
四肢的皮肤时有麻木灼热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盖被子的时候疼得更厉害。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有些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5、皮肤疱疹。
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弱,皮肤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肤上会长水疱,里面有透明的浆液,多出现在手脚上。虽然水疱几周内就可愈合,但会反复出现。
老人突然变瘦小心这些疾病
老人突然变瘦,或是糖尿病驾到!有句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如果瘦得太快,还伴有多尿、多饮、多食,可要当心了,或是糖尿病在作祟。所以,千万别大意,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部分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可能仅仅是容易肚子饿,体重慢慢减轻而已。有这些情况的老人最好到内分泌科查查。
老人突然变瘦是疾病信号
老人变瘦太快是异常信号,正常的变瘦应该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为衡量标准。BMI值只要在20至24范围内波动,就基本属于正常变化。 还有一个更简便的判断方法:老人如果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了2.5至5公斤,就要检查是否患病了。此外,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能发现身体的变化,如以前穿着合 体的衣服变得宽大了、腰带松了或感到鞋子肥大了,都不能马虎大意。
能引起老人体重锐减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典型特征中就身体消瘦这一项,即“三多一少”。老人如果突然变瘦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防止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引起老人变瘦的疾病
另外,老人短期内突然变瘦,如果查出不是糖尿病的事,还要警惕以下几个疾病。
甲亢:甲亢的典型表现是消瘦、怕热、心慌,进食多、脾气差。但是,部分老年患者的症状并不十分突出,可能没有进食过多、“脖子大”、突眼等表现,仅仅是体重下降,人越来越瘦,这种情况也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足部麻痹
糖尿病会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的危险信号。
突发糖尿病是胰腺癌的信号
胰腺癌,因为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在某些糖尿病的背后,潜伏着胰腺癌的踪影。近日,在穗举行的第二届全 国胰腺病学大会暨第六届岭南国际胰腺外科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年过不惑突发糖尿病,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差,尤其是那些既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却突然发生糖尿病的人,最好及时进行胰腺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排除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
近年来,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大幅升高,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已成为胰腺癌高发区,发病率从以往的4-5/10万上升至 11-12/10万,与西方国家持平。胰腺癌的危险之处在于恶性度高、治疗效果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专科主 任陈汝福介绍,胰腺位于中上腹,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忽略,或与胃病、胆囊疾病等混淆,不易被发现。
近年来医学界发现,新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信号。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有所不同,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找出哪些人会得胰腺癌,是拯救 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深入研究,陈汝福所带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腺癌可通过一种叫做炎症因子的物质引起糖尿病,而这种炎症因子可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细胞就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若 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就跟着来了。
糖尿病的皮肤信号
(1)红色面孔:有人调查150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2)皮肤疱疹:酷似灼伤性水疱,壁薄,内含透明浆液,疱周无红晕,好发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单个或多个出现,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3)颈部毛囊炎: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的炎症,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小疖子或蜂窝织炎。脓液排除后可愈合,但常此起彼伏,反复发生。
(4)瘙痒难忍:部分糖尿病人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妇女患者以阴部瘙痒更多见。
(5)感觉异常:四肢皮肤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走感,行走时有踏棉垫感。有的人手足及四肢剧烈疼痛,穿衣裤、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6)出汗反常:多汗(多见上肢和躯干)或少汗(多见下肢),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7)足部坏疽:患者足部疼痛,温觉消失,干燥易裂,发生溃疡,创口化脓、坏死、愈合困难,甚至发生足穿孔症。
(8)黄色瘤:四肢屈侧、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有瘙痒的感觉。
糖尿病脚烂早期信号
糖尿病烂脚也就是我们医学上讲的糖尿病足,指的是有糖尿病病史的病人,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导致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伴有双下肢动脉的狭窄,供血供氧的不足,另外伴有神经病变,对于温度、疼痛感觉不灵敏,容易烫伤或者受外伤,另外糖尿病的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当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足,这也就是糖尿病烂脚的前兆。
掉牙如何治疗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影响着牙齿健康。
误区一:“老掉牙”很自然。有人认为人老了掉牙是自然规律,也就是俗称的“老掉牙”。其实,掉牙原因是牙周组织发生病理性破坏导致的。骨质疏松等疾病也可能增加掉牙几率。只要预防和治疗,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牙齿。
误区二:能不拔牙坚决不拔。中医专家认为,牙齿出现问题,尽早治疗和尽可能地保留牙齿是基本原则,但是有些残根、残冠没有治疗价值,应拔除后做修复或种植。特别是糖尿病人经过多次牙周治疗仍然不能控制牙周症状,建议尽早拔除牙齿。
误区三:漱口水含漱代替刷牙。中医专家认为,单纯使用漱口水含漱只能去除浮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有些漱口水里含有的药物成分比牙膏里的药物成分高,常用漱口水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引发更多口腔疾病发生。
误区四:洗牙会把牙齿洗松,牙缝洗大。洗牙对预防牙周疾病很有效,可以彻底祛除引发牙周疾病的牙结石。正确的洗牙是洁牙机通过震动使牙结石破碎后脱离牙面,对牙齿和牙龈组织并没有损伤,不会伤害牙齿。
误区五:乳牙迟早要换,儿童龋齿不用管。中医专家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宝宝长虫牙没什么大不了,乳牙迟早都要换。殊不知龋齿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
以上文章中所描述的五点就是关于掉牙后如何治疗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