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孩子教小孩子这个方法很靠谱
让大孩子教小孩子这个方法很靠谱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很多家庭已不再局限于只有一个孩子,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孩子。但是应该很少会有父母想到,让小孩子去教小孩子,其实这个是可行的,这样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家长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年长的哥哥姐姐们可以帮助学步儿童发掘语言天赋,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哥哥姐姐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唱歌,玩游戏、说话来影响着学步儿童。虽然或多或少还是存在弊端,但这一发现值得家长们去借鉴采纳。
1、哥哥姐姐们会成为学步儿童最好的老师
幸运的学步儿童可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哥哥或姐姐,一个年长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帮助父母,还可以教导小孩子。父母可以告诉年长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在教育小孩子中扮演的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他们知道怎么做,他们会成为最好的导师。
2、玩游戏和唱押韵歌对于学步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孩子可能没有参加学习活动的耐心,但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快节奏的游戏。教大孩子玩有趣的游戏,比如我是间谍,儿科职业治疗师安妮扎克里博士建议,玩小馅饼的游戏或唱押韵的歌曲教儿童词汇、韵律和句法结构。
3、提问可以促进学步儿童语言的发展
可以通过提问鼓励语言的发展,鼓励大孩子问幼儿问题而不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比如,问学步儿童,你想要一些葡萄还是饼干,而不是直接给他零食。一旦孩子开始学会使用语言,他会用‘是’和‘否’来回答而不是用手势。
4、避免重复学步儿童的语言错误
大孩子可能会发现学步儿童的一些语言错误,但是不要让大孩子把学步儿童的错误讲出来,当你的孩子说错一个字时,不要纠正她,只需重复一遍正确的给她听。学步儿童可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词汇,例如:点心、饮料等。这些词汇可以增强学步儿童的成就感并促进语言的学习。年长的哥哥姐姐可以多学习日常用语教给学步儿童。
5、对于学步儿童不恰当的语言,要寻找其根源
学步儿童会迅速从哥哥姐姐那里学到不恰当的语言,当孩子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时,尽量不要反应过度,而是去寻找根源。家长们需要知道哥哥姐姐们是使用怎么样的方法,以及面部表情去教学步儿童。
生二胎两个孩子怎样相处
1、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对乖巧、成绩好的孩子偏心,而冷淡顽皮、成绩差的孩子。如果要避免偏心,父母一定要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不应该因为其他原因对子女厚此薄彼。
2、父母应该完整地接受自己的孩子,包括接受他们的优缺点。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佳,不应该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对比,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和伤害,否则孩子敏感的内心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偏心。
生二胎两个孩子经常吵架怎么办
因为抢一个玩具、抢一个零食而吵架甚至是打架的情况在很多二胎家庭都屡见不鲜。对此,各位宝爸宝妈也是闹心的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应对两个孩子经常吵架的小窍门!
1、孩子吵架后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吵架的原因;
2、接下来分别找两个孩子谈谈话,找出之所以整天拌嘴的根源,询问孩子们是否对对方有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根据孩子说的原因进行总结,看看是不是自己教育的不到位,如果是的话一定要加强教育;
4、向两个孩子灌输:两个孩子同是家庭的一部分,都是父母的宝贝,要彼此相爱,好东西应该和家人一同分享,好玩的应该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这才是好孩子。
生二胎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怎么办
‘妈妈,哥哥又打我!’下班刚回来,小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这是一位二胎家庭的妈妈在某论坛上的留言。面对大孩子屡屡欺负小孩子的情况,你知道该怎么处理吗?
1、单独与大孩子沟通,不要过分苛责,耐心询问他之所以欺负小孩子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尝试走进孩子心里,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安抚被欺负的小孩子的情绪,让小孩子的委屈感逐渐减少;
3、将大孩子和小孩子叫到一块儿,让大孩子向小孩子道歉,安抚小孩子原谅大孩子;
4、以后的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一视同仁的问题,不能让大孩子有父母偏心小孩子的感觉;
5、多进行家庭活动,多与孩子们沟通交流,让大小孩子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与和谐。
孩子教育大于工作挣钱
1.别全都靠学校
很多家长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给学校交了钱的,学校就应该把我们家孩子给教育好。学校给的教育,往往是片面的,有的家长的理解也是片面的,认为孩子学习学好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需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学校可以使孩子学业有成,但却不能让孩子品质和道德也有成,而一个人既需要成才也需要成人,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抱着什么事情都考学校的这种想法,孩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需要在家庭中培养。
2.家长做好榜样
不同家庭环境孕育出来的孩子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一个在父母经常赌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而在一个书香世家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满腹诗书气自华的。这是为什么呢?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正一边抱着电视机看着会让人哈哈大笑的娱乐节目,一边督促着你去看那些你觉得很乏味的书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父母都做不到耐着性子看书的话,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父母要树立榜样!
3.父母要补充教育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既少不了学校这个集体大环境的教育,也少不了家庭这个个人小环境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从大的方向上防止孩子走歪路,而家庭的教育就应该从孩子个人的角度来,让他把路走好。
家庭教育可以给孩子补充学校教育不全的部分,比方说,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优秀的品质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给不了孩子,都是需要父母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
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带给孩子一种幸福感,这是学校教育所给不了的。这种幸福感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父母们要放缓匆忙的脚步吧,把孩子教育好,才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告诉孩子怎样避开危险
1、警惕汽车
汽车成为戕害未成年人的第一杀手。家长要告诉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告知孩子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
2、常年备哨
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常年放一个哨,遇到紧急状况吹哨,能逢凶化吉。如地震时被压下瓦砾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时有坏人撬门,孩子在门内突然吹哨,坏人没准从此就精神失常了。
3、不踩井盖
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颠覆你。靠别人不靠谱,靠自己最靠谱。要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4、三人行相对安全
告诉孩子不要单独去同学家,三人行相对安全。不要在房间里和他人单独相处半小时以上。孩子要主动将朋友信息(姓名性别、电话、住址)告诉家长。
5、回旋余地
请告诉孩子不要将身体的一部分放进狭小空间,如将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将头伸进院墙铁栏杆的缝隙,以免被卡住。身体和思想一样需要自由。
6、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生命无价。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遇到危险时,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曾有学校发生火灾,学生为了拿书包丧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7、别把笔变成匕首
孩子在学校手里拿得最多的物件是笔。家长和老师要告诫孩子,笔能变成匕首,误伤同学或者自己。学校时有学生被笔扎伤的事件。笔能写出千古文章,也能伤人。
8、尿能帮你在火中逃生
教孩子遇到火灾如何逃生。例如火灾时很多遇难的人是被烟熏死的。孩子遇到火灾,如果身边没有水源,可往脱下的衣物上撒尿,再将被尿液淋湿的衣物捂住口鼻逃生。
9、别把指甲和趾甲剪太短
你给孩子剪过指甲和趾甲吗?别把孩子的趾甲和指甲剪得太短,指甲和趾甲剪得太短会成为刺向孩子的尖刀,导致甲沟炎。
10、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碰
作为家长要反复告诫孩子,校长和教师性侵学生并非个案。作为家长,孩子一旦被老师性侵,请不要找学校领导,而是直接打110报警抓老师。
11、冷落它
请告诉孩子少吃或不吃冷饮。热衷吃冷饮,会将孩子的健康打入冷宫。冷饮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糖或甜味剂、香精、防腐剂等。
12、根深叶茂
请告诉孩子,肾是人体内重要器官。把人体比作大树,肾就是树根。憋尿会增加肾脏负担,还能导致肾盂肾炎膀胱炎。告诉孩子不要憋尿。老师拖堂伤害学生肾脏。
13、养精蓄锐
童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为人生养精蓄锐。作为家长,作为孩子,如何在应试教育繁重的家庭作业压力下保证每天睡足10小时?孩子睡眠多,梦想多。
14、拒绝暴光
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特别是中午,会灼伤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癌。请告诉孩子要规避长时间暴晒,保证皮肤安全。
15、一定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名字、手机、家庭地址
无论发生任何事,在别人的帮助下是可以找到你的。我相信热心的好人还是存在的!
如何解决孩子的争宠闹矛盾的问题
现在虽然在计划生育,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家庭存在多个孩子,这些孩子有可能年龄相差几岁。这样孩子之间为了争宠和表现,不可避免的造成矛盾。因为这些孩子还小,严加管教,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使矛盾升级。甚至有些孩子之间闹矛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因此适当的方法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心理势在必行,现在我就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解决家庭多个孩子的矛盾心理问题?
工具/原料
真心 用心 细心 耐心
方法/步骤
首先,以大孩子为中心,培养大孩子责任心。
因为大孩子年龄较长,家长认为他该懂事,但是其实她还是孩子,而且恰恰因为他懂事,他会认为家长对待孩子之间是有偏向的。这样的孩子之间有年龄差距的情况,应该多注重给孩子传授一些故事,旨在培养其保护弟弟妹妹的心理,让他作为一个主人,作为一个长兄为父的形象等等。
之后,处理事情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
两个孩子在相处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存在碰撞,这样家长会有倾向性的保护小的。那么这样势必会造成大的孩子怨言,引发事后矛盾和代沟。所以要求家长要实事求是,不偏袒,这样既可以让大孩子觉得不委屈,又可以让小孩子明白不要是侍宠自私。
之后,教授孩子学会分享,防止彼此之间,因为自私争吵。
孩子之间会有些东西或者活动,以吃的为例,当两个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也会引发矛盾。那么此时家长有可能会忽略大的孩子感受,会说大孩子还吃什么的话。我们要在买之前学会灌输分享的思想,让他们彼此之间学会分享,这样他们买了东西就不会说这个是妈妈给我买的什么的。要让他们彼此谦让,互相都有吃的不是很好,让他们明白,如果失去哥哥或者弟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后果。
之后,多加引导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孩子之间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彼此之间不愿意交流。这样彼此之间缺少感情的交流,很容易造成不合。因此我们要经常做一些室外活动让他们彼此合作,让他们进行无意识的交流。并且我们有意识的传播,如果没有弟弟,你会很孤独啊,要是没有哥哥,父母不能保护你一辈子之类的话,让他们彼此有意识的靠近。
之后,不要互相比较两个孩子,承认其各自特点,
在孩子犯错或者做的不太好时,家长会有意识或者下意识的对两个孩子进行点评。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孩子不满的心理存在,家长要明白两个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能互相这样攀比,我们要在两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彼此点评。
6最后,平时对容易忽视和人格较为独立的孩子补偿陪伴和关心。
孩子有时候会自己想一些心事,这时候家长要进行一定的关怀。毕竟这时候家长如果关心另一个孩子,这个就会感觉家长不理解他。所以我们要对容易被忽视或者沉默的那个孩子进行补偿性的陪伴和关心,防止其心理乱想。
幼儿教育的七大注意事项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3、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5、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6、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好习惯。
7、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家长们常常是口头上说很重视子女教育,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过于娇惯孩子,孩子就不懂得谦让。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
男孩子怎么教育好
1、男孩子怎么教育好之独立性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赋诗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这首诗诙谐地道出一条人生的至理名言:独立对于男孩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放养”教育异曲同工。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这句话更是切中现代家庭教育的“软肋”:爱孩子不是要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保护伞,而应该通过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男子汉!
男孩子怎么教育好
2、男孩子怎么教育好之品质的培养
常言说,做事先做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做事的成败与否。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出男孩诚信、正直、勤奋、自尊、积极向上的黄金品质,这是他们今后迈向成功的基础。所以,开阔男孩的视野这一“教育课程”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
3、男孩子怎么教育好之穷样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男孩要穷养”。所谓“穷”,就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苦”,不享受过分的照顾。上学放学都是爷爷奶奶步行接送。
怎么让孩子不挑食 不要为挑食的孩子特别准备
不要为挑食的孩子准备特别的食物,也不要经常在用餐时间与孩子冲突。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教小小孩「吃彩虹」,在他们的盘子里放上各种不同颜色的食物(黄节瓜、红椒、绿色蔬菜⋯⋯等)
带他们去超市或传统市场采买,让他们选择自己想尝试的食物。
让他们帮忙备餐。
允许他们用新的方式来尝试食物(在任何东西上涂花生酱、菠菜配蕃茄酱。)
有些小孩会吃下任何包在水饺里、或拌在义大利面里的东西。
准备好在孩子什么都不吃的情况下的备案(例如白面条或白饭)。
最重要的,鼓励孩子持续尝试;不要只试了几次就放弃某样食物。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某种绿色蔬菜,可以一直给他吃。
只要孩子有在长大,就不用特别担心。
全家人一起用餐,对大孩子来说同样重要,就算他们在青少年期经历身心巨变、就算他们进入中学以后越来越忙,全家人都要一起用餐。用餐时间餐桌上不应出现任何3C产品,这是全家人交流的时间。
爸爸回来了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一、被指责派:
1、给孩子洗澡,将孩子的隐私暴露在公众
吴尊公布自己已结婚生子后,女儿neinei首度露出“真面目”。没想到吴尊“藏了”三年多的女儿一亮相就萌态百出,而且还被节目全程记录洗澡过程。虽然节目组在播出时,对neinei的部分身体部位有用树叶作为马赛克遮挡,但还是引起了部分网友争议。
很多网友都质疑吴尊:“在女儿不懂事的时候拍这些(洗澡)镜头还播出来,不怕孩子长大后留下阴影吗?”
联想到《爸爸去哪儿》里,节目安排爸爸互换,让森碟和王诗龄和别人的爸爸睡觉(虽然最后换回去了)引起的议论,都让我们明白:孩子的隐私教育和性别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如果家长将儿童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公众面前,既不利于保护儿童隐私,也不利于儿童隐私观念的形成,
2、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
乃亮带着女儿甜心回到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排练厅里,看到学弟、学妹们青涩地一遍遍试戏,“爱演”的贾乃亮一时技痒,主动要求为同学们示范。哪知与女学生对戏时,“入戏太深”的老贾时而瞪大眼睛怒视对手,时而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打骂。
平日里温柔友善的爸爸突然变得狂躁,甜心也开始不安,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爸爸和阿姨当看到爸爸的大手“打”到阿姨时,强悍的“抠脚妹”再也承受不住眼前“惊悚暴力”的场景,撇嘴大哭。
很多观众看完这段后,都指责贾乃亮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这种行为容易造成孩子恐惧。长期受到恐吓的孩子,容易变得胆小、内向。
所以,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过激的行为。如果父母自己因工作或者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尽量转移注意力,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其他东西方面,不要把烦恼带回家。
3、王中磊太忙,没时间陪伴威廉
提到王中磊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会先愣住,可是说起华谊兄弟,这个在娱乐圈数一数二的传媒集团,你一定不会陌生,王中磊正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在工作中,王中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甚至因为工作而多年没陪伴儿子。
在《爸爸回来了》的录影的时候,王中磊的手机就一直都不曾离手,不是接电话就是发语音,观众表示,就算是这个48小时的亲子节目,王中磊还是忙于工作,没有实际陪伴威廉,足以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他也难以尽父亲的义务。
二、饱受争议派:
1、孩子很小就学英语
在观看节目时,我们可以奥运冠军李小鹏和他妻子,和孩子道别或者进行交流时,都采用英语方式交流。观众表示,虽然李小鹏经常参加国际赛事,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妻子是英国留学生,英文水平也很强,但是,他女儿才3岁,就进行英语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
反对派:孩子太小,语言系统还没健全,学习自己的母语也许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是让孩子过早的在学习另一种语言,容易让孩子吃不消,甚至让他有“失语”的危险。
赞成派:6岁前的大脑侧向化尚未完成,宝宝在学习英语时,是用整个大脑学习的,比长大后用部分大脑学习英语会更快速和熟练。所以,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也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例如,第三期节目中,威廉的表现也令王中磊第一次为儿子感动自豪,仅学2年英文的“威廉弟弟”英语流利程度不仅惊呆了老外,更是惊呆无数网友,能够与外国人长时间交流,毫无障碍。
三、赞同派:
而在这几位星爸中,“厨房技能为零”的不靠谱老爸李小鹏可谓进步神速,大秀厨艺的同时还展现了对“萌神”女儿小奥莉的教育观点:不放纵、不溺爱,赏识教育、理性惩罚,迎来了社会各界的猛烈“点赞”,更被冠以“最靠谱老爸”称号。
带女儿奥莉逛超市时,李小鹏会引导孩子“理智消费”;当奥莉玩手机游戏难以自控时,他会严格要求奥莉将“说到做到”进行到底;面对女儿的逆反,李小鹏并没有像大多数“心软”的父亲一般骄纵,而是“狠下心来”让奥莉面壁并向爸爸道歉。
观众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做到赏罚分明,不溺爱孩子。如果好像吴尊那样过于溺爱孩子,就会容易造成孩子骄纵,过分依赖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