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瘫儿需要培养好的自理能力

脑瘫儿需要培养好的自理能力

脑瘫患儿虽然有肢体功能障碍,但还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理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够独立自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要帮助脑瘫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瓜果蔬菜洗净再吃,训练患儿自己洗脸、梳头、刷牙齿、上厕所。对于那些尚无法自己刷牙的患儿,也要进行口腔清洁,可用棉棒擦拭牙齿表面,并练习漱口。

家长要帮助训练脑瘫儿童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教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脑瘫儿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如练习穿脱衣服时,应先拿着衣服教孩子认识衣服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袖子、衣襟、扣子等,可以先手把手地教他解扣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说明脱衣服的过程,然后再让患儿自己练习,必要时给予协助。脱衣服时应先脱肢体灵活的一侧,再脱另一侧。孩子反复做几次,一般就可以掌握动作要领,自行完成了。上厕所也是需要重点训练的项目,要帮助和教会小儿自己上厕所和清洁,掌握上厕所的时间。可以在马桶周围设立扶栏和条凳,便于孩子扶着。

脑瘫患儿是否永远不会行走

从孩子的需求角度来而言,也许其他方面的技能训练更为重要。有人提出,一个孩子要想幸福、独立地生活,下列方面是必不可少的:1、自信、自爱;2、与他人能很好地交流和建立良好的关系;3、生活能自理,如能自己吃饭、穿衣等;4、能自己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5、能自己行走。

上述五个方面是我们根据其在人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小的顺序排列。从中可看出,行走并非是孩子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所以,即使孩子不能行走,也还有许多更重要的方面应予以注意,如进食、洗漱、穿衣、玩耍、交流等。同时,也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不能行走的孩子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如使用轮椅、手摇三轮车、特制行走架等。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如何才能让脑瘫儿童很好地与人交流与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类要拥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必须有正常的听力、脑语言中枢(大脑的发育与成熟)及发音器官(呼吸、喉部、口咽鼻及下颌、舌、唇、软腭等正常的运动,构成准确的发音。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成熟度时,才会出现语言,语言发育和运动发育是同步进行的,运动的发育是基础,交流能力也同时发育,语言发育迟缓大多是脑发育的落后)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复杂而精确的控制下,才能对周围发音器官发出的一系列指令来完成语言的表达。而脑瘫患儿因为大脑受到损伤,进而影响到听力功能、脑语言中枢功能及发音器官的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存在语言障碍。

我们知道,人类的语言和智商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炼形成的,因此须抓紧时机,在生活实践中对于在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脑瘫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的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8~12时)。对不会讲话者,最初以呼唤、问话或事物刺激使其开口讲话。也可以惊奇的事物或患者好奇的事物,以突然强烈的刺激诱导说话,亦可带患者到公路边、公园等观看汽车、动物、飞鸟等边教边诱导讲话。

而对于咬字不真、口吃的患者,在教练时速度要慢,重点的字要反复教练,直到吐字真切为止。教时要让患者看着口形一点一滴的练习。再从短句到长句的话反复训练,亦可教绕口令等,但一定要耐心,才能培养成功。语言的训练以当地语言为主,从常用语开始,最好以最亲近的人或陪人作教练。

儿童患者应放入同龄儿童群中去玩,在新的环境下,在伙伴们的条件刺激下,诱导其讲话和进行语言交流。在对脑瘫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训练了智力,要多看有益的电视(3米以外),练习作文、长句、背诵诗歌、朗读课文、教计算的方法、堆积木等训练和游戏,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智商。

其次,了解一下如何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能自理能力(如能自己吃饭、穿衣等)。

民以食为天,进食是人类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所以对脑瘫儿童开展系统的进食康复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疗育中的高级部分。对脑瘫儿童来说,进食康复中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向餐桌旁移动,为了完成这种移动以前的日课中已经学习了许多种移动的方法。要将这些方法结合到每餐两向餐厅移动的计划中去,计划要涉及每个患儿。

无论应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自己或借助于不同的工具移动到餐桌旁:独立行走,推椅前行,戴着支具,在摆好的床上爬行、翻滚,或用爬行器向前移动。总之,要各自应用力所能及的方法向餐厅移动。为了照顾移动速度最慢的患儿,可将他的餐桌放在离门最近的地方。最先到达的患儿可参与就餐的准备或听广播、看报等。要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一闲余时间,不能无聊等待。

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就餐,可以训练患儿床上铺上板或塑料布进行。就餐本身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很好的课题。所有的患儿必须自己自立的地饮水、吃饭,当然大部分人需要他人或工具的协助。引导者要与患儿一起吃饭,同时指导并协助患儿学习就餐的各种动作。

如有的患儿一旦拿勺入口就会出现角弓返乡,这时要指导患儿弯腰屈膝,抑制角弓反张,使勺能入口。有的患儿不能握勺,可以制作一些带柄的勺,或将勺绑缚于患儿手上,太困难的患儿要由引导者来喂食,但要教他逐渐学会自己进食。协助与喂食都要逐渐减少,最后达到自立完成课题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对脑瘫儿童开展有效的行走功能康复。

对于人类来说,行走时需要两脚交互的迈出,用一侧腿支持体重,所以不会单腿立是不能行走的。特别是痉挛型的脑瘫儿童常一侧膝伸展,另外一侧膝盖也随之伸出,那么,对于这些能站立但是不会自主行走的脑瘫儿童来说,该如何对其进行康复训呢?

作为家长或康复师,应该在早些时候就用力握住仰卧位脑瘫患儿的膝盖,练交互的股、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动作,也有利于四爬位,或高爬位的手足交互运动的完成。对能交互迈腿时,可以教他骑三轮车,蹬不住踏板的可以腿扎上来固定,还可以蹬缝纫机等来练习。

另外,也可以让这些脑瘫儿童用滚筒坐车,或木制三轮脚踏车。晃晃当当走时可以利用平衡杆练习迈步,也可以搭两个竹竿,或栓两个绳扶着走,高度要合适。 用手扶推车练习走时,注意车了不能太快,前部要压上重的东西,可以在家庭中选用。

在康复过程,为了让脑瘫患儿获得良好的行走模式我们也可以适时地运用拐杖、步行器来帮助其进行步行。让患儿自己行走时一定要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目标定为2-3米处,这样可防摔倒或不良的姿势。

需要强调一点,一定要以适当的步行车训练脑瘫患儿的步行,以这种姿势行走后,可以改用拐杖;而不合适的步行车会导致患儿不正确的行走姿势,虽然可以帮助重型的年长儿移动,但不能获得进步。同时也可以让脑瘫患儿持拐杖行走,柱拐对痉挛型儿童可长距离走,但过早的用拐走会使身体屈曲,拐的长度,把握的高度应按医生指示。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脑瘫儿头部训练,脑瘫儿的头经常是偏向一侧,家长护理不论是躺、抱、坐或站立时,应经常注意使其头部位于正中线,尤其是躺卧时头部两侧垫沙袋或柔软的物体支撑。若有后抑或前倾,家长在孩子身后用两手自头顶垂直按压,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

2、脑瘫儿睡姿训练:脑瘫儿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时,应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此外,面前放置玩具及悬挂一些彩色鲜艳汽球和铃铛,便于抓握玩具,有利于发展上肢功能,还受到颜色及声音的刺激。

3、脑瘫儿坐姿矫正:不良的坐姿极易造成脊柱畸形。为了使痉挛型病儿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时骼关节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长可跪病儿身后,用腹部顶住其腰部,将双上肢从其腋下穿过,阻止肩胛内收,同时用双手分开孩子的双腿,并按压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动型病儿坐位时,髂关节过度屈曲,下肢伸展分开,头部后抑,上肢上举,身体重心偏后,很易后倒。家长可将病儿双腿并拢屈曲,再用双手握住其双肩关节旋内活动,使孩子双手放到胸前做支撑或抓握玩具。

4、脑瘫儿手功能训练:家长应经常让病儿手抓住物体,继而抓捏和玩耍。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展。进一步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就是眼—手协调协动作。经常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确度较高的动作,如搭积木,让孩子在竖直方向叠小方块、拾豆豆等。还可以指导他们做结绳、系鞋带和扣钮等,为将来生活自理打基础。

5、培养脑瘫儿生活自理:有些脑瘫儿因为从小未有锻炼机会,将使孩子残留肢体功能丧失,甚为惋惜。故一定从小训练孩子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及潜在能力。脑瘫儿只有经过训练,具备了自己进食、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能力,再经过就业的培训,达到能从事简单劳动和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的健康在父母的手中,要特别注意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确保患儿的进一步康复,让您的家庭多一份欢笑。

宝宝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

把宝宝送入幼儿园的年龄最好不要早过两岁,而且想要将宝宝送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考察宝宝表达身体感到不适的能力,例如能否表达疼痛,尿湿,能表达口渴,上厕所等。宝宝表达身体不适能力很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身体和性格的了解也没有家长那么仔细,所以宝宝需要具备这种表达能力才可以安全地上幼儿园。

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也是锻炼宝宝独立能力的阶段,宝宝在幼儿园离开家长,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宝宝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例如吃饭,上厕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儿园也会在宝宝自理能力上有相对的要求,所以家长在送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好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考察宝宝的社交能力,懂得“轮流”排队等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阶段,宝宝开始要跟其他和自已一样的小宝宝接触,不再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需要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这也是宝宝开始成为社会的人的开端。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社会化,需要遵循社会的秩序,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培养宝宝的这种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宝宝和平共处

关于小儿脑瘫的几种治疗方法

一、理学疗法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二、使用矫形器具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

三、运动疗法

据脑瘫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四、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脑瘫的患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患儿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物、鞋袜等,独立进食,如厕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方法

1、上下台阶训练

此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2、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3、进食训练

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4、穿脱衣物训练

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洗漱和如厕训练

应尽早教会患儿进行每天的个人卫生活动,如刷牙,洗漱,便后处理及控制大小便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6、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

应鼓励脑瘫儿童尽量与其他儿做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认识周围环境,使用公共设施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派培训患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有必要让脑瘫患儿多接触社会吗

让脑瘫患儿接触社会是有必要的,多接触社会能让脑瘫患儿更好的融入社会,这对脑瘫患儿的个方面发育都有着帮助。脑瘫患儿因为躯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受限,也可能由于过度被照顾,日常朋友交往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情绪十分消极,对于社会的理解不够缺少社会经验。这样的患儿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常不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所以脑瘫患儿需要从小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调整其生活环境,争取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中。

社会适应性训练主要采用作业疗法,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使脑瘫患儿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可以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在学龄前期,应注意培养患儿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乐趣,帮助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不能上普通学校的脑瘫患儿,也应争取进入特殊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便未来能有机会进行劳动就业。

脑瘫的治疗要注重功能训练,脑瘫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主要侧重于手的功能及躯体的耐受性;作业的态度、能力、习惯和作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理解力、表达能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和日常身边事物处理能力。通过作业治疗,脑瘫儿童的就业率可达到15%,社会就业有助于脑瘫患儿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锻炼

穿脱衣物训练:此训练是为了使小儿脑瘫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小儿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进食训练:应鼓励小儿脑瘫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小儿脑瘫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小儿脑瘫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鼓励训练:鼓励小儿脑瘫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小儿脑瘫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小儿脑瘫患儿。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小儿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小儿脑瘫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站立

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控制头部

儿童脑瘫的话眼睛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首先可以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引导改善儿童的动作。尽量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手,适当给予帮忙和引导。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训练爬行

引导和规范儿童,让儿童进行爬行。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更多的是在活动的范围内,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慢步走

给予儿童通积极的鼓励,引导和培养儿童的站立,训练平衡身体四肢的协调慢行。主要教导儿童控制躯干和下半身肢体的运用。增加与大自然和户外的接触,矫正儿童的错误姿态,细心发并改正。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翻身练习

日常生活里,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和儿童一起做翻身,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对孩子的陪伴。只有进行不断的翻身联系,让躯干习惯状态才能不断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加良好的进行平衡练习和正常的行走。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坐姿习惯

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可以促使儿童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

如何有效帮助脑瘫患者康复

一、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饮食疗法:小儿脑瘫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营养富厚,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三、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学疗法: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脑瘫发作时的症状有哪些

首先,脑瘫儿的运动的发育比较落后。相比于正常宝宝,脑瘫宝宝的运动能力相对弱得多,在运动方面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患病较轻的只是手脚的协调性不好,显得比较笨拙;严重的表现为不能翻身、抬头、坐、站等,自主能进行的活动比较少或是不受控制,不能进行自主运动,尝尝出现异常模式。

其次,脑瘫儿的肌张力长出现异常。有的脑瘫儿肌张力会迅速的增加,手脚会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牙齿紧紧的咬着,出于一个肌肉紧绷的状态。相反,肌张力比较低的患儿一般都是特殊的脑瘫类型或是脑瘫在一个年龄段到两一个年龄段的一个过渡。

再者,脑瘫儿的原始反射延长。一般来说,正常的婴儿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动作或是技能,周岁内的孩子一般每增加一个月都会长进一个技能的,只要是营养各方面都能跟得上的,不会有什么特殊问题的。但是对于脑瘫儿来说,正常婴儿达到的水平可能脑瘫儿要用几倍的时间,甚至更长或是根本达不到。原始的觅食、吸吮反应会延迟消失,如拥抱、闪躲等的保护性反射现象会减弱甚至延缓出现。

相关推荐

救助脑瘫童倡议书

救助脑瘫童倡议书范文篇一 XXX: 我们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同桌,他或可爱或调皮,多少年后还有很多往事可以一起回忆。但是,你知道吗?中国脑瘫的发生率为千分之1.92,每年新增脑瘫童至少在3万例以上。很多人认为脑瘫童智力低下,因智力原因而被剥夺入学权利的脑瘫童屡见不鲜。但事实上,多项研究表明,约半数的脑瘫童没有智力障碍,多是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盲目地把脑瘫与智力低下划上等号是错误的。以智力原因而剥夺脑瘫童入学的权利,对于脑瘫童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面对脑瘫童的失学,也许你会说是因为残障设施

脑瘫寿命多长

如果孩子是属于脑瘫的话,那么在治疗的时候就必须要及时,先给孩子采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然后在每个月还需要给孩子做理疗,让孩子的疾病慢慢的康复,有些脑瘫恢复得好的话效果也是不错的。 2如果积极的给孩子做治疗,然后配合医生给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治疗,那么脑瘫的成活时间也是跟正常人差不多的,不过花费的费用是很高的,如果有这个经济条件的话,就要及时给孩子做治疗。 3针对孩子的脑瘫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也要避免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并且也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治疗,同时也要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还有脑部发育能力,如果恢

脑瘫流口水能治吗

一、药物医治 经常使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医治只有在必要时才运用,它不能够替代功能性训练。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脑瘫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小孩差,常常有不自信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该院医生和康复师在给小孩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小孩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患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小孩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将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三、中医医治 中医医治是祖国传统的医学医治办法,目前运用于痉挛性脑瘫医治的手段主要为针灸和按摩,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无法改

脑瘫的康复方法有哪些

康复方法: (1)运动康复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训练。 (2)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作业疗法以达到训练手的功能。 (3)并存障碍治疗如及时控制癫痫发作,矫治视觉、听觉和口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进行语言训练。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矫治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增加脑瘫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5)促进智力发育,接受教育,学习文化。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6)使用矫形器具,对已发生严重挛缩和畸形者可予骨科手术矫治。

早产脑瘫的危害

危害:早产脑瘫会造成很多方面的危害: 1.智力障碍,大约只有25%的早产脑瘫的智力是正常的,大部分的智力都会比较低下 2.语言障碍,早产脑瘫的语言表达会比较困难,或有发音不清或者口吃的症状。 3.运动障碍,早产脑瘫的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双手不能抓东西,双脚不会走路,甚至不会翻身、坐立等。 4.视听觉障碍,早产脑瘫会有斜视的症状,并且对声音的节奏辨别有一定的困难。

脑瘫童智力发育慢可以这些方法应对

脑瘫这种可怕的疾病会严重的影响患的智力发育,面对智力发育缓慢的患很多家长感到非常无可奈何,其实脑瘫童智力发育慢可以这些方法应对,比如通过训练来提高脑瘫童的认知能力,家长朋友们同时也要注意为脑瘫提供营养保障,提高脑瘫的智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就来跟随本文进行详细的了解吧。 脑瘫的智力虽然发育迟缓但是并不是不能够提高,这是家长朋友们应该了解到的,因为此时脑瘫的大脑未发育完全,可塑性是很高的,所以是可以提高智力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训练小脑瘫的认知能力。教孩子认识日

脑瘫的行为与正常孩子有哪些不同

1、智力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在所有的脑瘫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2、视、听觉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3、情绪和行为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不少脑瘫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4、牙齿发育障碍 相比于正常孩子,脑瘫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

脑瘫不一定都表现为智力低下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孩子不会坐立行走或行动失衡无力。资料显示,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2~2.5 %。脑瘫童不仅给家庭带来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更给孩子的人生蒙上了阴影。 脑瘫的病变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他类型等。脑瘫不一定就智力低下,常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主要病因有早产、缺氧窒息、黄疸、中毒、产伤、新生外伤等。 每个脑瘫的症状都不同。轻度脑瘫的孩子,正常坐立

怎样帮助宝宝做好秋季入园准备

园里宝宝的同龄人非常多,在家里感到孤独的宝宝现在有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因此在幼园可以增加与小朋友的接触,避免自我为中心。由于幼园是集体生活,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宝宝将学会谦让、容忍的精神。集体生活对于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大有好处,还可以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立习惯。长期与家人接触,宝宝的言行会趋于成人化,在幼园可以避免盲目模仿家人,避免使语言、行为失去童真、童趣。另外,专业幼教对宝宝身心的帮助明显为了激发宝宝上幼园的兴趣,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幼园参观,让宝宝熟悉一个环境。现在就开始

脑瘫语言训练方法

脑瘫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 语言发育缓慢的训练 1.语言水平落后 这类脑瘫童占脑瘫患者的大多数,表达语言水平落后,符号理解障碍、表达障碍,所以要加强训练。 2.语言符号障碍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手势、语使脑瘫童掌握语言符号,建立人际交流的基础,再做理解符号的训练。 3.语言表达障碍 脑瘫童不能用语言表意愿,训练时与理解能力相配合,有手势语、语言的实地训练,以获得表达语言能力。 4.语言交流障碍 这些脑瘫童可理解语言符号,有一定表达能力,但有交流态度障碍,性格孤独、怕人、不能与人交流,